参观周恩来总理故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在江苏省淮安县,现已改市,仍属淮阴管辖。因此,说周总理故乡在淮阴也不能说是掠美。淮阴本有淮阴侯韩信,在历史上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但淮阴人却不大愿意提起他。而对周总理则不然,在淮阴市高速公路入口处,分明醒目地竖立着周总理微笑招手的巨幅画像,并直书“周总理故乡欢迎您”的招牌。这一善意的误导使我们绕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子,到淮阴市一问,方知周总理故居还在几十公里以外的淮安。及到了淮安,又颇费周折才打听到确切所在。
周总理故居位于淮安市中心,但却并未紧傍大街,而是在闹市深处,两侧皆可进入,距大街都有近百米。我们沿着比胡同稍宽的一条车道来到总理故居门前。总理故居是传统的青砖瓦房,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维修过的,房屋很是齐整。正门和寻常百姓家一样并不宽,仅能容两人出入。门楣上方挂着镶刻有“周恩来同志故居”七个金字的红底匾牌,几乎伸手就可以摸到。门口两侧各摆着一盆不老松。故居前开辟有一片铺了水泥的面积不大的停车场。停车场一侧开有商店,专门出售有关周总理的各类纪念品。
老实说,淮安在我以往的记忆中是比较模糊的,它远不如韶山冲、花明楼所给我的印象深刻。倘若不是这次路过,倘若不是地图昭示,我可能不会想到这里有敬爱的周总理的故居。总理生前是不喜欢宣传他的故居的,这有前淮安县委在总理逝世后写的以下纪念文章为证:
早在解放初期,周总理就教育在淮安的亲属,不要说出他住过的房屋,并要求邻居也这样做。以后,周总理又多次嘱咐他的亲属:你们要劝说前来参观的人到韶山去瞻仰毛主席的旧居。但是,人民群众怀着对周总理的爱戴,不断有人前来淮安要求瞻仰周总理故居。周总理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对他的亲属说:“把房子拆掉,就没人去了。”1958年和1960年,周总理两次接见到北京去的县委负责同志,都一再交待说:“要把我住过的房拆掉,不能和毛主席的旧居比。”邓颖超同志也曾专门找县委负责同志,郑重而诚恳地进行劝说。为了这件事,县委专门作过研究,并向省里作了报告,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爱戴,一直没有拆迁周总理故居。1973年11月至12月间,国务院办公室负责人四次打电话来传达周总理的指示:一、不要让人去参观;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现在看起来,淮安人民精心维修并开放周总理故居是有违周总理的初衷的。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前因,才更激起人民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总理故居,端详着总理童年时和保姆在一起的卧房,徜徉在总理幼年时曾经玩耍过的小院,浏览着墙壁上的一幅幅总理与家人的亲情照片。故居内的那棵树,那眼井,故居里的每方石块,每杯(提手旁)泥土,都使我们感到格外亲切。小院中新立的一块照壁上,镌刻有1984年10月29日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瞻仰总理故居时的题词:全党楷模。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分明是对周总理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的最高评价。
在总理故居内,紧傍着总理一家人起居房间的还有一些附属建筑,有的还正在施工。料想这些建筑原本不属于总理故居的范围,而是用为系列参观组成部分和故居融合在一起的。在这些各自相通的房间里,有系统介绍周总理革命和外交生涯的图片展览,有各级党政领导人瞻仰总理故居时留下的墨宝,有总理的一些亲属的墨迹,它们则从各方面进一步帮助游人加深了对周总理生平及家世的了解。故居后庭,一门洞开,展现在游人眼帘的是又一方四壁封闭的小院,呈半圆形的环廊墙壁上精心镌刻着周总理生前题词的17块碑文,内容涉及言志、勉励和倡导,时间则跨越青年、中年到老年。书风清朗丰润,笔力雄浑朴茂。游人在观赏之余,不仅于无形之中受到总理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同时可领略到总理别具一格的书法技艺。
我流连在周总理故居,这里的每面墙壁、每张图片似乎都在向我讲说着周总理轰轰烈烈的一生:西花厅的接见,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南京的梅园新村,重庆的曾家岩,长征途中,南昌起义,勤工俭学,大江歌罢棹头东如果说总理的一生可以用辉煌这两个字来概括的话,总理故居无疑是这辉煌的起点。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领袖们一书中这样谈到周恩来:“当时,我试图概括周恩来非凡的经历,说:‘人们看不到的东西,往往要比看得到的东西更有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的人们将离周总理所处的时代愈来愈远,他们要想从周总理这座宝库中继承到更有意义的东西,不妨来淮安,在总理故居,他们或许可取到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在江苏省淮安县,现已改市,仍属淮阴管辖。因此,说周总理故乡在淮阴也不能说是掠美。淮阴本有淮阴侯韩信,在历史上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但淮阴人却不大愿意提起他。而对周总理则不然,在淮阴市高速公路入口处,分明醒目地竖立着周总理微笑招手的巨幅画像,并直书“周总理故乡欢迎您”的招牌。这一善意的误导使我们绕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子,到淮阴市一问,方知周总理故居还在几十公里以外的淮安。及到了淮安,又颇费周折才打听到确切所在。
周总理故居位于淮安市中心,但却并未紧傍大街,而是在闹市深处,两侧皆可进入,距大街都有近百米。我们沿着比胡同稍宽的一条车道来到总理故居门前。总理故居是传统的青砖瓦房,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维修过的,房屋很是齐整。正门和寻常百姓家一样并不宽,仅能容两人出入。门楣上方挂着镶刻有“周恩来同志故居”七个金字的红底匾牌,几乎伸手就可以摸到。门口两侧各摆着一盆不老松。故居前开辟有一片铺了水泥的面积不大的停车场。停车场一侧开有商店,专门出售有关周总理的各类纪念品。
老实说,淮安在我以往的记忆中是比较模糊的,它远不如韶山冲、花明楼所给我的印象深刻。倘若不是这次路过,倘若不是地图昭示,我可能不会想到这里有敬爱的周总理的故居。总理生前是不喜欢宣传他的故居的,这有前淮安县委在总理逝世后写的以下纪念文章为证:
早在解放初期,周总理就教育在淮安的亲属,不要说出他住过的房屋,并要求邻居也这样做。以后,周总理又多次嘱咐他的亲属:你们要劝说前来参观的人到韶山去瞻仰毛主席的旧居。但是,人民群众怀着对周总理的爱戴,不断有人前来淮安要求瞻仰周总理故居。周总理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对他的亲属说:“把房子拆掉,就没人去了。”1958年和1960年,周总理两次接见到北京去的县委负责同志,都一再交待说:“要把我住过的房拆掉,不能和毛主席的旧居比。”邓颖超同志也曾专门找县委负责同志,郑重而诚恳地进行劝说。为了这件事,县委专门作过研究,并向省里作了报告,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爱戴,一直没有拆迁周总理故居。1973年11月至12月间,国务院办公室负责人四次打电话来传达周总理的指示:一、不要让人去参观;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现在看起来,淮安人民精心维修并开放周总理故居是有违周总理的初衷的。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前因,才更激起人民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总理故居,端详着总理童年时和保姆在一起的卧房,徜徉在总理幼年时曾经玩耍过的小院,浏览着墙壁上的一幅幅总理与家人的亲情照片。故居内的那棵树,那眼井,故居里的每方石块,每杯(提手旁)泥土,都使我们感到格外亲切。小院中新立的一块照壁上,镌刻有1984年10月29日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瞻仰总理故居时的题词:全党楷模。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分明是对周总理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的最高评价。
在总理故居内,紧傍着总理一家人起居房间的还有一些附属建筑,有的还正在施工。料想这些建筑原本不属于总理故居的范围,而是用为系列参观组成部分和故居融合在一起的。在这些各自相通的房间里,有系统介绍周总理革命和外交生涯的图片展览,有各级党政领导人瞻仰总理故居时留下的墨宝,有总理的一些亲属的墨迹,它们则从各方面进一步帮助游人加深了对周总理生平及家世的了解。故居后庭,一门洞开,展现在游人眼帘的是又一方四壁封闭的小院,呈半圆形的环廊墙壁上精心镌刻着周总理生前题词的17块碑文,内容涉及言志、勉励和倡导,时间则跨越青年、中年到老年。书风清朗丰润,笔力雄浑朴茂。游人在观赏之余,不仅于无形之中受到总理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同时可领略到总理别具一格的书法技艺。
我流连在周总理故居,这里的每面墙壁、每张图片似乎都在向我讲说着周总理轰轰烈烈的一生:西花厅的接见,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南京的梅园新村,重庆的曾家岩,长征途中,南昌起义,勤工俭学,大江歌罢棹头东如果说总理的一生可以用辉煌这两个字来概括的话,总理故居无疑是这辉煌的起点。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领袖们一书中这样谈到周恩来:“当时,我试图概括周恩来非凡的经历,说:‘人们看不到的东西,往往要比看得到的东西更有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的人们将离周总理所处的时代愈来愈远,他们要想从周总理这座宝库中继承到更有意义的东西,不妨来淮安,在总理故居,他们或许可取到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