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草底虫吟文集 > 这年春节六

这年春节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才下午四点过钟,送旧年的鞭炮声便陆续响起。沉寂的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松生家乡的年炮,颇有些讲究。年三十晚,一般放炮两次。一次是晚饭之前,谓之完年;一次是子夜零时,谓之送岁。年炮有大炮小炮之分,放大炮须是双数。稍有点钱的人家,一般放12个,与12月暗合。贫寒些的人家,放4个即可。小炮即鞭炮,每次放多少,视各家财力而定。

    年初一早、中、晚各放炮一次,谓之迎新。迎新炮预示着新岁的年成,在年俗中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按当地的风俗,初一早晨的迎新炮,必须放大炮12个,每个代表一个月。如果12个迎新大炮都炸响,则预示着一年顺当,吉祥如意。如果其中有炮没响,按着顺序数去,则预示着该月不吉。若迎新大炮有半数不响,则预示着当年为灾年,主人家得处处小心。同样道理,迎新鞭炮也是响得越多越好。若有多数没炸响,则预示着小日子难熬。初二、初三早上和中午都不放炮,晚饭前各放一次。到正月十五晚上,放完最后一次年炮,预示着春节结束。走亲访友活动,暂时告一段落。四邻八里的农人,又陆续下地干活了。

    完年炮和迎新炮,其实是和当地的祭祀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听到炮响。即使有人家已经外迁,只要留有房子在,也要请家族中亲近些的叔伯兄弟前去放炮。放炮前,要先烧香纸、蜡烛,还要将炖过的猪肉、腌鱼、年粑、糖果、白酒等摆在堂屋的方桌上祭祀祖先。香纸、蜡烛一般是家里的老人带着孩子们烧。祭祀时,老人们多半是一边点燃香纸、蜡烛,一边呼唤逝去的先人前来享用祭品,并祈求祖先保佑一家人平安、吉祥、健康、如意。有子女读书的,则祈求祖先保佑其学业有成;有子女在外的,则祈求祖先保佑其出入平安;有子女做官的,则祈求祖先保佑其平步青云。烧完香、纸,家里有小孩的,还要求小孩对着神龛打恭作揖,以示虔诚。家中老人照例要在一旁念念有词。总之,都是对一年的良好祝愿与期盼。

    祭过祖先,便开始放炮。放完炮后,还要端着祭品到中堂、屋檐、屋角、楼梯、大门、小桥及牛圈、猪圈等处祭祀各方土地神灵。祭祀完毕,一家人才围坐在一起享用年饭。正因为放炮与年饭的关系如此的紧密,所以,年夜饭的早迟,完全可以通过放炮的迟早判断出来。

    话说年三十那天,松生家和其他人家一样,也在进行着祭祀祖先的年节活动。只是松生出门多年,对类似的祭祀活动很少参与,已经不太习惯。他只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父母有条不紊地做着这一切,偶尔也去撕几张冥纸来烧。母亲一直在那儿边烧香纸边念叨,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松生不用问,也知道母亲在说什么。母亲的心愿,松生都懂。

    祭祀完毕,松生和父亲各放了几个大炮。那串鞭炮,则给两个子侄抢去,一人一半,挂在堂屋中间噼噼啪啪地炸响开来。

    年三十晚,松生给父母敬酒时,只说了句:“爹、娘在家一年,忙里忙外,很是辛苦。为儿既不能在身边尽孝,也不能为父母分忧,实在对不住二老。”鼻子酸酸的,竟说不下去。母亲想起一年的思念与辛酸,想起尚在千里之外的其他子女,不觉老泪纵横。从未在子女面前流泪的父亲,竟也声音硬咽,涩涩的对松生说:“也不要你分什么忧,帮什么忙,在外面能常想到爹娘就行了。你工作也忙,不容易!”父亲的宽容与理解,令松生十分感动。此时的松生,除了祝福父母健康长寿外,再也找不到其他话语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情。

    其实,此时此刻,什么话也显得多余。在团圆年夜守在父母身边,已胜过千言万语。松生能回家过春节,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关心,最大的安慰。

    父亲不胜酒力,吃罢年饭,便早早睡去。松生那不谙世事的小弟,不知什么时候跑得没了踪影。松生和母亲就着炉边的炭火,相对而坐,听母亲话一年来的艰辛。其间,远在广东、福建打工的姐姐和弟妹,相继打电话过来向父母亲问好、祝福,松生与母亲的谈话,便也时断时续。

    松生原以为,在村里给父亲开了门诊室,又兼卖些小杂货,逢年过节、栽秧打谷的还不时给家里寄些钱来,父母亲的日子一定过得舒适宽裕。殊不知,弟妹们外出打工后,家里所有的农活都压在了父母的身上。为了不使田地荒芜,父母不得不在所有的田土种上庄稼。农业税虽然减免了,但农药、化肥价格上涨,庄稼人依然得不到实惠。地里种出的红苕、包谷装了半间房,但卖不出去,人吃不了,喂牲畜也要不了那么多,只能任凭它们生虫、烂掉。一年的辛苦,依旧换不成钱。

    为了怕父母亲劳累,前几年松生曾劝父母把耕牛卖掉,守着诊所度日。然而,农民的土地情结是那样的根深蒂固。父母舍不得抛下那些农田,又悄悄贷款把耕牛给买了。没有牛,那田地便犁不出来;田地犁不来,便种不下庄稼。家里的农活,依然没减。父亲又要种田,又要出诊,地里的活儿,全堆在母亲身上,哪能不累。虽然小弟在家,但终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但没帮上父母的忙,反而增加了许多负担。可怜的父母,并没有因为松生的倾力支持能够轻松度日。

    松生问母亲:“把田租给别人种不行吗?”母亲道:“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在家种田的都是老人。种自己份内的田都感到吃力,谁还肯多种。”松生无言。

    母亲说的不无道理,现在村上30岁上下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去了。哪怕是结了婚生了孩子的,也照出去打工不误。孩子无论多大,一律交给在家的父母养育。原来在松生眼里非常精明的三叔两口子,养了儿子养儿媳,养了儿媳养孙子。现在儿子儿媳双双外出打工,丢下一双女儿给他们抚养,真是苦不堪言。

    午夜零时,辞岁的炮声轰然响起,此起彼伏。沉寂的山村,再度热闹起来。放过辞岁的炮,松生便劝母亲睡去。

    云雾深处,山里的树木还在结着冰。山风吹来,带着阵阵寒意。故乡的年夜,显得出奇的冷。听了母亲的话,松生感慨良多,心里沉甸甸的,怎么也睡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