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跳出农门,学校一毕业就参加了工作,顺理成章地成了捧铁饭碗的干部职称,吃着皇粮,总觉得沾沾自喜的,吃米从粮站里买,是国家定量供给制,每人手中发一本粮油簿,饿不死,撑不饱的,但都是乡下人羡慕死的事。平时吃的米是个啥样,一把年纪的人都知道,那是国家存放了多年发了霉的大米,一斤1角4分2厘的价格,煮出来的饭,偶尔还有老鼠屎,发黑的蟑螂断腿等杂物混迹其中,令人常常无法下咽,有时只好和着菜汤水才能勉强将每顿饭消灭掉。
米缸空了,到了休息时的星期天,才有时间拎着个塑料桶,跑去家里对面的粮站买米。人人都很自觉地排着长长的队,只见工作人员熟练地按着控制不同份量的木按钮,让大米从接到楼顶仓库里的铁皮量斗里哗哗啦啦地流下来,买米的居民们双手捧着布袋子手忙脚乱地接着属于自己份下的大米。每次去粮站,都会看见,店里的工作人员将粮站分给各自的好米、精面和花生油兴高采烈地拿回家去。每当我看见这种情景,心里自觉得极为不平衡,心里暗暗骂道,狗日的,他们凭啥分公家的好米好面?
在粮站上班的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女的,很少见到男的。其中几个生得还蛮标致的,年纪最多二十四五出头,看样子还没结婚。除了上班,下班后,我有事没事都喜欢站在宿舍的阳台上,眼盯盯地望着对面粮站里面忙着给人量米的女孩子,时间长了,心里突然有个念头:想办法娶个粮站的女孩做老婆多好啊,这辈子肯定不愁没有白米白面吃。这样想了,天天都向粮站望,可人家一点也没有注意我这个长像不咋样的年轻人。于是,我把一个月买一次的粮食,分成4次买,也就是说,每星期跑一趟粮站,我这样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去得多了,自然也就混成了熟脸,但人家对你冷冷的,量米时,她们总是板着冷漠的面孔,照着粮本的名字声调僵硬的喊道:“xxx大米8斤”人家根本就没有想认识你的意思。虽然如此,自己也不嫌麻烦,照样一星期买一次米。一年过去了,粮站里那几个女孩,从来没有给我熟落的笑脸,偶尔买米的人太多,要排长队,我只有求她们的时候,顶多方便我不用排队,先量米给我。到了第二年上半年,她们好象都商量好似的,一个个隔没两个月时间都挺着个肚子上班,我这才发现,人家都不知道啥时候已为人妻。觉得无望,我不再一月买四次米,又改回一月买一次。那个念头傻傻地坚持了足足二年,现在想来,觉得可笑。
1992年,粮食市场已全面放开。我结婚后,再没在粮站买过米面,都到市场买些质地较好的大米。第二年,由于要搬到别处去住,顺便户口粮油关系一起迁出,落到居住地附近的派出所,找了老半天,也没找到粮油本,后来索性连粮油关系不要了,不再去留意它。94年,去原来住的地方看一个朋友,路过那家粮站,令我惊讶的是,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家面包店,原来的一班店员,年纪都好大一把,个个都成了老妇女,没见一个年轻的,却还有好几个留在店里,她们坐在一把长凳子上,面无表情地招呼着顾客,其中一个见我进来,立即起身跟我打招呼:“这不是小黄吗?不在附近住啦,搬哪呢?”我笑着跟她们点了点头。“早搬啦,来这边看看朋友。”
我是出于好奇进店来看看,装着一边挑面包,心里却一边暗暗骂道:“你们这帮瓜分国家大米白面的硕鼠,想当初那神气样,也有今天!”
我买了一袋子面包,头也不回地离开面包店,只听见身后传来大声道:“小黄,常来买咱面包呀!”一路走着,心里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跳出农门,学校一毕业就参加了工作,顺理成章地成了捧铁饭碗的干部职称,吃着皇粮,总觉得沾沾自喜的,吃米从粮站里买,是国家定量供给制,每人手中发一本粮油簿,饿不死,撑不饱的,但都是乡下人羡慕死的事。平时吃的米是个啥样,一把年纪的人都知道,那是国家存放了多年发了霉的大米,一斤1角4分2厘的价格,煮出来的饭,偶尔还有老鼠屎,发黑的蟑螂断腿等杂物混迹其中,令人常常无法下咽,有时只好和着菜汤水才能勉强将每顿饭消灭掉。
米缸空了,到了休息时的星期天,才有时间拎着个塑料桶,跑去家里对面的粮站买米。人人都很自觉地排着长长的队,只见工作人员熟练地按着控制不同份量的木按钮,让大米从接到楼顶仓库里的铁皮量斗里哗哗啦啦地流下来,买米的居民们双手捧着布袋子手忙脚乱地接着属于自己份下的大米。每次去粮站,都会看见,店里的工作人员将粮站分给各自的好米、精面和花生油兴高采烈地拿回家去。每当我看见这种情景,心里自觉得极为不平衡,心里暗暗骂道,狗日的,他们凭啥分公家的好米好面?
在粮站上班的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女的,很少见到男的。其中几个生得还蛮标致的,年纪最多二十四五出头,看样子还没结婚。除了上班,下班后,我有事没事都喜欢站在宿舍的阳台上,眼盯盯地望着对面粮站里面忙着给人量米的女孩子,时间长了,心里突然有个念头:想办法娶个粮站的女孩做老婆多好啊,这辈子肯定不愁没有白米白面吃。这样想了,天天都向粮站望,可人家一点也没有注意我这个长像不咋样的年轻人。于是,我把一个月买一次的粮食,分成4次买,也就是说,每星期跑一趟粮站,我这样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去得多了,自然也就混成了熟脸,但人家对你冷冷的,量米时,她们总是板着冷漠的面孔,照着粮本的名字声调僵硬的喊道:“xxx大米8斤”人家根本就没有想认识你的意思。虽然如此,自己也不嫌麻烦,照样一星期买一次米。一年过去了,粮站里那几个女孩,从来没有给我熟落的笑脸,偶尔买米的人太多,要排长队,我只有求她们的时候,顶多方便我不用排队,先量米给我。到了第二年上半年,她们好象都商量好似的,一个个隔没两个月时间都挺着个肚子上班,我这才发现,人家都不知道啥时候已为人妻。觉得无望,我不再一月买四次米,又改回一月买一次。那个念头傻傻地坚持了足足二年,现在想来,觉得可笑。
1992年,粮食市场已全面放开。我结婚后,再没在粮站买过米面,都到市场买些质地较好的大米。第二年,由于要搬到别处去住,顺便户口粮油关系一起迁出,落到居住地附近的派出所,找了老半天,也没找到粮油本,后来索性连粮油关系不要了,不再去留意它。94年,去原来住的地方看一个朋友,路过那家粮站,令我惊讶的是,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家面包店,原来的一班店员,年纪都好大一把,个个都成了老妇女,没见一个年轻的,却还有好几个留在店里,她们坐在一把长凳子上,面无表情地招呼着顾客,其中一个见我进来,立即起身跟我打招呼:“这不是小黄吗?不在附近住啦,搬哪呢?”我笑着跟她们点了点头。“早搬啦,来这边看看朋友。”
我是出于好奇进店来看看,装着一边挑面包,心里却一边暗暗骂道:“你们这帮瓜分国家大米白面的硕鼠,想当初那神气样,也有今天!”
我买了一袋子面包,头也不回地离开面包店,只听见身后传来大声道:“小黄,常来买咱面包呀!”一路走着,心里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