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情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网上给母亲邮寄完药品,挂断手机,长出了一口气, 我的心突然感到些许的轻松, 轻轻的将电脑关上,很想给自己一个安慰或者完全的解脱,静静的趴在宿舍的窗台上,极目远眺,高楼林立的城市,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仿佛都停止了,整个眼前一片模糊。 我情不自禁的开始思索起来,那些属于母亲的年轮和故事,渐渐映入了我的脑海。
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都是在不停的奔波和忙碌,只有刮风下雨的时候才能看到她会躺在炕上昏睡。小时候,对母亲的理解是浮浅而又淡忘的,很习以为常的认为那就是生活的使然,即便是由了朦胧的思绪和感慨也是稍纵即逝的,很快被童年的无知和年少轻狂打乱。随着岁月的流失,如今的我已经俨然已是孩子的父亲,也许是有了生活的深刻经历和积淀,才让我对母亲有了很深的理解和感悟,绝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哪么简单,拥有了太多的意义和感慨,因为如今的母亲已经疼到了我的心,也许母子连心大概就这样得来吧。
我的母亲是大西北农村典型的传统妇女,从小由于家里穷,作为家里的老大,自然就背负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重任。母亲一生没有进过学堂,在她成长的岁月里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那时候的人们都有着十分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孩子在大人眼里长大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在这种理念的诱导下,母亲也没有逃过这样的厄运,也就被姥爷姥姥强行的阻碍了她求学的机会。这也是母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她把这种遗憾和渴望也就毫不例外的转嫁到了姐姐、弟弟和我身上。从此,在我们生活字典里经常能够听到母亲唠叨“念书”两个字,不懂事的时候总感觉母亲的唠叨就好像唐僧念“紧箍咒”般的让人不时会产生逆反心理。现在想来都有点心痛,竟然对母亲的劝导怎么有这样不孝的抵触,很难原谅自己。因为母亲今年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在她的身上我已经看不到了她往日风风火火忙碌于田间地头,而是常年的“风湿病”让她过早的蒙上了岁月的印痕,满脸已是凹凸不平的皱子,行走开始有些吃力和疼痛难耐,每次在电话里听到她哀怨的声音时我禁不住眼泪就会夺眶而出,昔日的母亲怎么就一下成了这样,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再也抗争不了病魔,身体每况日下,每每想到这我的心就会很痛。
小时候,听母亲讲,差点没有我们现在这个家,那时候的她做好了和父亲结束这门亲事的决定,毕竟从小就许配给父亲,这么多年来,两家人都多多少少有了恩怨,主要是爷爷奶奶及大叔大婶的反对,也许可能那时候的人们真的很穷也很较真,就因为母亲的彩礼还差点,可能也是借口吧,爷爷奶奶准备推掉这门亲事,后来父亲的极力挽回,总算让她们走到一起。婚后不久,由于种种原因,爷爷奶奶嚷着就要分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父亲和母亲也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母亲生下我三天时,就开始下地干活了,这在现在看来,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母亲的风湿病也就是那时候烙下的根儿。曾经一度病倒,母亲整整睡了半年,好几次昏迷过去,经过父亲多方求医,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也许是母亲年轻的缘故,总算与病魔的抗争中又开始恢复了健康。可能是母亲花钱太多的缘故,爷爷和奶奶大叔大婶开始不满,分家自然也就成了必然。母亲说,那时候姐姐和我还小,她本想让奶奶照看我们,她就可以在生产队多干点活,挣点工分,就可以在年底多分点粮食和油之类的,补贴家用。但还是没能抵挡爷爷奶奶想分家的念头,也许可能是农村人的习惯吧,只要儿子结婚就要分家,就这样,经过协商决定分了家。父亲只在生产队申请了一块山坡地,母亲看到要快平地也很难,而且盖房又需要钱,想到这里,只好顺从了父亲的意见。从此,她们开始白天去生产队里干活,晚上吃完饭,顾不得休息,还要取土平地,挖出一道小院。母亲说,那时候的我还不到一岁,她就小心翼翼的用自己的小棉袄裹着我,哄着我睡着后放在背篼里(用竹子编制而成,用来被东西),然后开始和父亲乘着皎洁的月光开始忙碌起来。也许那时候的母亲也是充满幻想的,认为拥有属于自己的小院,就像现在城市的姑娘结婚要属于自己的房子一样,生活才算踏实。母亲说,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她在给我吃奶的瞬间竟然睡着了,不小心把掉在了地上,摔得直哭。就这样,经过父亲和母亲近一个月的辛勤劳作,一个小院平整的呈现在她们面前,村里人都感叹母亲太能干,也投来了赞叹的目光。让母亲感到伤心的是狠心的爷爷和大叔都没有帮她一把,但母亲是个很善良的女人,也从来都没有计较。在现在看来,在一个坡度大约40多度的山坡上能够平整出约2000多平方米的小院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站在院子里抬头仰望,笔直的崖面约有十米高,母亲始终以她和父亲能够挖出这么一道小院而感到自豪,经常作为教育姐姐、弟弟和我的素材,也成了她永远的骄傲。记得我接父母离开故乡那个小山村时,面对乡亲们的相送,坚强的母亲在上车的一刹那间,还是忍不住哭了,神情的望着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院,我轻轻的拭去了母亲的泪水,我知道是幸福的泪水,从农村走向城市是母亲的梦想,当这一梦想实现时,我知道母亲眼泪流淌着什么,那一刻我强忍住了泪水,学会控制自己,让泪水留在心里。
对什么叫一穷二白的理解,我很早就领会了。母亲告诉我,分家的时候,爷爷只给了我们50斤白面、50斤豆面,三个碗,三双筷子,还有一个装油的坛子。我简直不敢相信,但从父亲那里得到了验证,的确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当时的爷爷还是家里的掌柜的,听母亲说,不至于分的这么少,但爷爷接口要供养三叔上学等就这样无情分家了。面对如此贫瘠的家境,母亲说分家的第一夜是整夜未眠的,看着熟睡的姐姐和我,她内心痛苦极了,女人软弱的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父亲毕竟经过部队的锤炼自然很坚强,也没有和爷爷奶奶大叔他们争吵,默然的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是不停的卷起农村的旱烟不停的抽着,那时候的父亲心情自然也是难过的,但他很坚强的在支撑着自己,也是让母亲能够有个安慰吧。黑夜的漫长总是能够等到黎明的到来,第二天,母亲不堪生活的压力抱着我就到了姥姥家诉说分家的事情,也许女人的本能,遇到挫折自然会想到回娘家诉说,姥姥一家人听说了分家消息,都很气氛,为了照顾父亲的感受,也就在没有说什么。好在当时姥爷姥姥的生活开始好转,随后的日子我和姐姐时常就会被母亲送到姥姥家照看,家在姥爷姥姥的接济下就这样艰难的开始了。
母亲很勤劳,在我的脑海里,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要挑水、做饭、喂猪等都是母亲的活,好像她已经习惯于把这些都当作了自己的职责。父亲俨然是西北农村封建家长制影响的结果,大男子主义很浓,每天早上等着享受母亲劳动的成果,就是给他烧水泡茶,烙早餐饼。在我们那里,这几乎成了男人们的专利,除非母亲生病或者不在家的时候,父亲才会下厨做饭。母亲在农活方面没得挑,村里人都对她很佩服,在乡亲们眼里母亲是个很“麻利”的女人。每到麦收的季节,母亲每天一个都要割两亩地的小麦,这个标准村里的小伙子都赶不上。父亲和母亲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干活总是慢条斯理,也许是性格内向的缘故,从来都是这样,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特别耿直,因此也很少和村里人来往,母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才有了大家对父亲的理解和对母亲的认可。多年来,不管春夏秋冬,母亲就这么忙碌的奔波着。
从小学到大学,母亲为了我读书,学费的事自然也成了她心头大事,也让母亲吃尽了苦头,让我永生难忘。我在县城读高一的时候,由于离县城要60多里地,只能住校,周末才能回来一趟。每次回家都是让我感到既幸福又心酸,幸福的是能够回家每每饱餐一顿,最喜欢的就是母亲做的“臊子面”和“油饼子”至今难以忘怀。但心酸的是每次怕看到母亲目送离开时的泪水。由于一周才回一次家,母亲每次都要给我烙好多饼子,把我的包装的满满的,生怕我挨饿,并且还要带上面、土豆交给学校食堂,够一周用。母亲生怕我背不动,总是自己先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到了山顶,才肯放心让我走,当我沿着山梁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城然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后来姐姐告诉我,母亲每次回到家里的时候眼睛都哭得红红的,我能理解那是母亲心痛的泪水。那时候的我很小,但也很坚强,懵懂的意识到只要在这三十里蜿蜒的山路上坚定的走下去,才会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和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次回家,母亲说我要的学费还没有凑齐,母亲强装着安慰我,生怕我不高兴,其实我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家里已经没有什么粮食可买了,家里正好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准备给班主任在说说,班主任老师知道我家的情况还是十分体谅的,也是我一生忘不了的恩人。但要强的母亲看到父亲无奈的哀叹着,显然父亲是借不出钱来,由于家里穷,乡亲们多不是很乐意借给父亲,生怕我们一时半会还不上。母亲只好想再试试,就去了邻村半山腰住的一家,母亲的远方妹妹,听说她丈夫在外做工前几天刚回来,应该手头宽裕,应该能借点。然而这一去,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母亲也吃了闭门羹,内心沮丧的母亲再回来的路上可能由于心急,走路踉跄,加之心脏病突发,就掉进了路边的小沟里。得知消息,父亲把母亲背回家里,董事的姐姐由于家庭贫寒辍学在家,但也很坚强,迅速找来了大夫,给母亲输液,看着母亲缓过来的神情,我很董事的安慰了母亲说道“老师说不着急交,时间还早,妈你一定好好养病,没事。”看着我很平静的样子,母亲似乎也从我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大概是怕我失去了她,读书分心,就开始安慰我,我很能理解母亲的心思,只好在母亲的劝慰下,让姐姐帮我打理好行头,送我上了山,那一程,我走的很坚强,心情也很沉重。后来班主任得知我的情况,通过学校给我面了学费,那时候的我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帮助,也算是给了母亲很大的安慰。
如今已经十五年过去了,回想那些如歌的岁月,母亲时刻都会回荡在我的脑海,始终难以忘怀。母亲这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勤劳的一生,与病痛抗争的一生,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坚强,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懂得了母子情深,懂得了母爱的博大,也懂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
在网上给母亲邮寄完药品,挂断手机,长出了一口气, 我的心突然感到些许的轻松, 轻轻的将电脑关上,很想给自己一个安慰或者完全的解脱,静静的趴在宿舍的窗台上,极目远眺,高楼林立的城市,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仿佛都停止了,整个眼前一片模糊。 我情不自禁的开始思索起来,那些属于母亲的年轮和故事,渐渐映入了我的脑海。
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都是在不停的奔波和忙碌,只有刮风下雨的时候才能看到她会躺在炕上昏睡。小时候,对母亲的理解是浮浅而又淡忘的,很习以为常的认为那就是生活的使然,即便是由了朦胧的思绪和感慨也是稍纵即逝的,很快被童年的无知和年少轻狂打乱。随着岁月的流失,如今的我已经俨然已是孩子的父亲,也许是有了生活的深刻经历和积淀,才让我对母亲有了很深的理解和感悟,绝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哪么简单,拥有了太多的意义和感慨,因为如今的母亲已经疼到了我的心,也许母子连心大概就这样得来吧。
我的母亲是大西北农村典型的传统妇女,从小由于家里穷,作为家里的老大,自然就背负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重任。母亲一生没有进过学堂,在她成长的岁月里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那时候的人们都有着十分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孩子在大人眼里长大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在这种理念的诱导下,母亲也没有逃过这样的厄运,也就被姥爷姥姥强行的阻碍了她求学的机会。这也是母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她把这种遗憾和渴望也就毫不例外的转嫁到了姐姐、弟弟和我身上。从此,在我们生活字典里经常能够听到母亲唠叨“念书”两个字,不懂事的时候总感觉母亲的唠叨就好像唐僧念“紧箍咒”般的让人不时会产生逆反心理。现在想来都有点心痛,竟然对母亲的劝导怎么有这样不孝的抵触,很难原谅自己。因为母亲今年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在她的身上我已经看不到了她往日风风火火忙碌于田间地头,而是常年的“风湿病”让她过早的蒙上了岁月的印痕,满脸已是凹凸不平的皱子,行走开始有些吃力和疼痛难耐,每次在电话里听到她哀怨的声音时我禁不住眼泪就会夺眶而出,昔日的母亲怎么就一下成了这样,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再也抗争不了病魔,身体每况日下,每每想到这我的心就会很痛。
小时候,听母亲讲,差点没有我们现在这个家,那时候的她做好了和父亲结束这门亲事的决定,毕竟从小就许配给父亲,这么多年来,两家人都多多少少有了恩怨,主要是爷爷奶奶及大叔大婶的反对,也许可能那时候的人们真的很穷也很较真,就因为母亲的彩礼还差点,可能也是借口吧,爷爷奶奶准备推掉这门亲事,后来父亲的极力挽回,总算让她们走到一起。婚后不久,由于种种原因,爷爷奶奶嚷着就要分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父亲和母亲也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母亲生下我三天时,就开始下地干活了,这在现在看来,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母亲的风湿病也就是那时候烙下的根儿。曾经一度病倒,母亲整整睡了半年,好几次昏迷过去,经过父亲多方求医,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也许是母亲年轻的缘故,总算与病魔的抗争中又开始恢复了健康。可能是母亲花钱太多的缘故,爷爷和奶奶大叔大婶开始不满,分家自然也就成了必然。母亲说,那时候姐姐和我还小,她本想让奶奶照看我们,她就可以在生产队多干点活,挣点工分,就可以在年底多分点粮食和油之类的,补贴家用。但还是没能抵挡爷爷奶奶想分家的念头,也许可能是农村人的习惯吧,只要儿子结婚就要分家,就这样,经过协商决定分了家。父亲只在生产队申请了一块山坡地,母亲看到要快平地也很难,而且盖房又需要钱,想到这里,只好顺从了父亲的意见。从此,她们开始白天去生产队里干活,晚上吃完饭,顾不得休息,还要取土平地,挖出一道小院。母亲说,那时候的我还不到一岁,她就小心翼翼的用自己的小棉袄裹着我,哄着我睡着后放在背篼里(用竹子编制而成,用来被东西),然后开始和父亲乘着皎洁的月光开始忙碌起来。也许那时候的母亲也是充满幻想的,认为拥有属于自己的小院,就像现在城市的姑娘结婚要属于自己的房子一样,生活才算踏实。母亲说,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她在给我吃奶的瞬间竟然睡着了,不小心把掉在了地上,摔得直哭。就这样,经过父亲和母亲近一个月的辛勤劳作,一个小院平整的呈现在她们面前,村里人都感叹母亲太能干,也投来了赞叹的目光。让母亲感到伤心的是狠心的爷爷和大叔都没有帮她一把,但母亲是个很善良的女人,也从来都没有计较。在现在看来,在一个坡度大约40多度的山坡上能够平整出约2000多平方米的小院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站在院子里抬头仰望,笔直的崖面约有十米高,母亲始终以她和父亲能够挖出这么一道小院而感到自豪,经常作为教育姐姐、弟弟和我的素材,也成了她永远的骄傲。记得我接父母离开故乡那个小山村时,面对乡亲们的相送,坚强的母亲在上车的一刹那间,还是忍不住哭了,神情的望着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院,我轻轻的拭去了母亲的泪水,我知道是幸福的泪水,从农村走向城市是母亲的梦想,当这一梦想实现时,我知道母亲眼泪流淌着什么,那一刻我强忍住了泪水,学会控制自己,让泪水留在心里。
对什么叫一穷二白的理解,我很早就领会了。母亲告诉我,分家的时候,爷爷只给了我们50斤白面、50斤豆面,三个碗,三双筷子,还有一个装油的坛子。我简直不敢相信,但从父亲那里得到了验证,的确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当时的爷爷还是家里的掌柜的,听母亲说,不至于分的这么少,但爷爷接口要供养三叔上学等就这样无情分家了。面对如此贫瘠的家境,母亲说分家的第一夜是整夜未眠的,看着熟睡的姐姐和我,她内心痛苦极了,女人软弱的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父亲毕竟经过部队的锤炼自然很坚强,也没有和爷爷奶奶大叔他们争吵,默然的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是不停的卷起农村的旱烟不停的抽着,那时候的父亲心情自然也是难过的,但他很坚强的在支撑着自己,也是让母亲能够有个安慰吧。黑夜的漫长总是能够等到黎明的到来,第二天,母亲不堪生活的压力抱着我就到了姥姥家诉说分家的事情,也许女人的本能,遇到挫折自然会想到回娘家诉说,姥姥一家人听说了分家消息,都很气氛,为了照顾父亲的感受,也就在没有说什么。好在当时姥爷姥姥的生活开始好转,随后的日子我和姐姐时常就会被母亲送到姥姥家照看,家在姥爷姥姥的接济下就这样艰难的开始了。
母亲很勤劳,在我的脑海里,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要挑水、做饭、喂猪等都是母亲的活,好像她已经习惯于把这些都当作了自己的职责。父亲俨然是西北农村封建家长制影响的结果,大男子主义很浓,每天早上等着享受母亲劳动的成果,就是给他烧水泡茶,烙早餐饼。在我们那里,这几乎成了男人们的专利,除非母亲生病或者不在家的时候,父亲才会下厨做饭。母亲在农活方面没得挑,村里人都对她很佩服,在乡亲们眼里母亲是个很“麻利”的女人。每到麦收的季节,母亲每天一个都要割两亩地的小麦,这个标准村里的小伙子都赶不上。父亲和母亲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干活总是慢条斯理,也许是性格内向的缘故,从来都是这样,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特别耿直,因此也很少和村里人来往,母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才有了大家对父亲的理解和对母亲的认可。多年来,不管春夏秋冬,母亲就这么忙碌的奔波着。
从小学到大学,母亲为了我读书,学费的事自然也成了她心头大事,也让母亲吃尽了苦头,让我永生难忘。我在县城读高一的时候,由于离县城要60多里地,只能住校,周末才能回来一趟。每次回家都是让我感到既幸福又心酸,幸福的是能够回家每每饱餐一顿,最喜欢的就是母亲做的“臊子面”和“油饼子”至今难以忘怀。但心酸的是每次怕看到母亲目送离开时的泪水。由于一周才回一次家,母亲每次都要给我烙好多饼子,把我的包装的满满的,生怕我挨饿,并且还要带上面、土豆交给学校食堂,够一周用。母亲生怕我背不动,总是自己先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到了山顶,才肯放心让我走,当我沿着山梁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城然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后来姐姐告诉我,母亲每次回到家里的时候眼睛都哭得红红的,我能理解那是母亲心痛的泪水。那时候的我很小,但也很坚强,懵懂的意识到只要在这三十里蜿蜒的山路上坚定的走下去,才会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和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次回家,母亲说我要的学费还没有凑齐,母亲强装着安慰我,生怕我不高兴,其实我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家里已经没有什么粮食可买了,家里正好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准备给班主任在说说,班主任老师知道我家的情况还是十分体谅的,也是我一生忘不了的恩人。但要强的母亲看到父亲无奈的哀叹着,显然父亲是借不出钱来,由于家里穷,乡亲们多不是很乐意借给父亲,生怕我们一时半会还不上。母亲只好想再试试,就去了邻村半山腰住的一家,母亲的远方妹妹,听说她丈夫在外做工前几天刚回来,应该手头宽裕,应该能借点。然而这一去,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母亲也吃了闭门羹,内心沮丧的母亲再回来的路上可能由于心急,走路踉跄,加之心脏病突发,就掉进了路边的小沟里。得知消息,父亲把母亲背回家里,董事的姐姐由于家庭贫寒辍学在家,但也很坚强,迅速找来了大夫,给母亲输液,看着母亲缓过来的神情,我很董事的安慰了母亲说道“老师说不着急交,时间还早,妈你一定好好养病,没事。”看着我很平静的样子,母亲似乎也从我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大概是怕我失去了她,读书分心,就开始安慰我,我很能理解母亲的心思,只好在母亲的劝慰下,让姐姐帮我打理好行头,送我上了山,那一程,我走的很坚强,心情也很沉重。后来班主任得知我的情况,通过学校给我面了学费,那时候的我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帮助,也算是给了母亲很大的安慰。
如今已经十五年过去了,回想那些如歌的岁月,母亲时刻都会回荡在我的脑海,始终难以忘怀。母亲这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勤劳的一生,与病痛抗争的一生,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坚强,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懂得了母子情深,懂得了母爱的博大,也懂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