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上十四拉萨——宇宙的中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佛教的世界观中,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须弥山四周分别有四个大洲,南部就是南瞻部洲。布达拉宫最高处的建筑红宫就是须弥山的象征,所以布达拉宫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另外大昭寺是拉萨转经的中心,因为其中供奉着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也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这样拉萨被藏传佛教徒认为是宇宙的中心,据说这里有控制时间的轴,二战时希特勒还多次派人来寻找。
因此这里是藏传佛教庙宇集中之处,其中以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为中心。按照藏传佛教徒的说法,围绕大昭寺转一圈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于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的朝拜。其中“转经”分三种,沿着大昭寺围墙绕一周称“小转”沿着长方形的帕郭街(八角街)绕一周称“中转”沿着拉萨旧城绕一周称“大转”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后来成为达赖处理政务的处所。罗布林卡是达赖的夏宫,葛厦政府夏天就在那里办公。
拉萨还有黄教六大寺中的三个——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最著名的寺庙,它是达赖的诞生地,并且历代达赖都在这里产生。甘丹寺是黄教的第一个寺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是这里的第一任住持。
“布达拉”是普陀罗(普陀)的译音,意即“菩萨住的宫殿”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此宫,今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观音佛堂两处早期建筑。现有建筑群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开始兴建,并经过历代达赖不断扩建而成。1959年前,布达拉宫是五世达赖之后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从七世纪起先后共有九个赞普(藏王)和十位达赖在这里居住过。
布达拉宫由红山南麓奠基,从平地直达山顶,几乎占了整座玛布山(红山)。布达拉宫高117米,东西长360米,外观13层,实为9层。整个建筑系石木结构,用块块方石垒砌,高大宽敞的殿堂墙上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壁画,室内陈设有几十万尊用金、银、铜、玉和檀香木等雕铸的大小佛像。
宫城四大部分:红山之上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其中红宫为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也是须弥佛土和宇宙中心的象征。白宫合抱于红宫外侧,是历代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驻所,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即日光殿。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3公里,中为湖,湖中小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其中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
站在红山脚下,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远远望去布达拉宫仿佛置于天界,一种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这座著名古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当时是两层船形神庙,后经历代多次增修扩建,形成今天占地25,1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
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松赞干布下令动土兴建了这座寺庙。大昭寺本来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为“由山羊驮土建的”因为据说此寺就是靠山羊驮土建的。“大昭”的名字源于15世纪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主持的“传昭大法会”
释迦神殿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所在。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携来的释迦牟尼佛像,这是整个藏传佛教信徒们皈依的中心。拉萨之所以叫拉萨(神地),也是源于这尊佛像。
宗喀巴塑像前蹲有一个瓶,瓶高34厘米,通体由莲花瓣纹,如意头纹和缠枝纹等图案组成,另有五彩缎制成的瓶衣。这就是乾隆皇帝御赐的金本巴瓶,筒内有如意头象牙签5只,每当前代达赖或班禅圆寂后就由抽签决定下届的达赖或班禅。
二楼南侧法王殿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塑像。二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顶层四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和17世纪,她们耸立于拉萨古城的中央,在高原特别亮丽的日光下熠熠生辉,使大昭寺显得格外神密壮观。
由正门进入后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规模盛大的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钦莫”的场所。届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云集于此,一齐为众生幸福而祈祷。“默朗钦莫”始于公元1409年,是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教派僧众,于藏历正月在大昭寺内举行祝福祝愿的法会。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的壁画,因满绘千佛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
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佛堂楼高四层,呈密闭院落式,中央为大经堂。藏传达室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从大经堂正可遥遥看见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两侧有两尊装饰华丽的佛像,左为莲花生,右为强巴佛塑像,他们都是后弘期时从印度来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传法高僧。
大经堂的四周俱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堂外,开间均不大但布置简洁。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带的佛像。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
罗布林卡,藏语总称为宝贝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东边有一片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它的北侧设有噶厦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每到夏日,布达拉宫内的许多政府机构,都要随着达赖喇嘛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
18世纪40年代以前,罗布林卡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后来由于七世达赖喜欢并常来这个地方,所以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便为其修建了一座鸟尧颇章(凉亭宫)。公元1751年,七世达赖在鸟尧颇章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贤杰宫),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护法神殿,被历代达赖用来夏天办公和接见西藏僧俗官员。
八世达赖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恰白康(阅览室)、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曲然(讲经院),并把旧有的水塘开挖成湖,按汉式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在湖心建了龙王庙和湖心宫,两侧架设了石桥。1922年,十三世达赖对罗布林卡再兴土木,在西面建金色林卡和三层楼的金色颇章,并大量种植花草树木。1954年十四世达赖又在北面建了新宫,使罗布林卡发展为今天的规模。
新宫内以栩栩如生的壁画而著称于世,其中最引人的是新宫北殿西侧经堂内画的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与八大弟子图。释迦牟尼画的最大、最细致,一副善良的尊容。八大弟子形象也很生动,那种静穆沉思的虔诚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新宫南殿的壁画,从西沿北到东,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的一部西藏简史,它的内容包括:藏族起源、吐蕃王朝兴亡、西藏佛教后弘及噶当、噶举、萨加、格鲁等教派的陆续举起,1391年一世达赖根登竹巴出世至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于1955年从北京返回拉萨为止的各世达赖301幅画面。
哲蚌寺,为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明永乐十四年(1416),宗喀巴弟子绛央却杰主持修建,建成后他任第一任堪布。由最初的7个弟子,分别形成该寺7个札仓(经学院),后来发展为格鲁派实力最雄厚的寺院。
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于1546年作为该寺的第一个活佛被迎请入寺。后来他应蒙古俺答汗的邀请,到青海讲经传法。明万历六年(1578),俺答汗赠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一称即始于此。索南嘉措得此尊号后,又追认其前两世为第一、二世达赖喇嘛,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清朝册封之前就一直住在该寺。由于历世达赖喇嘛皆以哲蚌寺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中地位最高。
寺院内部组织制度严密。错钦、札仓、康村和米村为主要的组织。错钦是全寺最高组织;札仓隶属于错钦,相当于分院;康村是札仓的基层组织;米村又是康村的下一级组织。四个札仓分别名为罗色林、果芒、德阳、阿巴。每个札仓各有供茶集会的大殿和经堂,札仓各有自己所属的僧众。札仓的学习制度,每年集体学习共有8次,每次学习时间15天至1个月不等。学习方法是背诵经文和以因明方式辩论;在堪布前受试及格,由堪布按成绩优劣分别登记,授予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直到参加大祈愿法会,授予最高的“拉然巴”格西学位。
哲蚌寺西南角的甘丹颇章是1530年左右由二世达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的。原为二、三、四、五世达赖住地。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始由甘丹颇章移住布达拉宫,甘丹颇章一直被作为格鲁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代称。
甘丹寺,藏名即兜率天之意,意思是具足喜或善的最胜寺院。为国内外闻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首寺,位于拉萨东达孜县境内旺波尔山峦的山坳里。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创立默朗钦法会(大祈愿法会),法会后宗喀巴和弟子师徒九人共同勘查兴建此寺。公元1410年2月5日,宗喀巴被迎请到甘丹寺,主持盛大的开光仪式,并担任第一任甘丹寺池巴。以后甘丹寺又经历了九十五代池巴的经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甘丹寺是格鲁派第一座寺院。它的出现,标帜着藏传佛教已在宗喀巴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起来。当时其他教派的僧众经常利用修行为非作歹,格鲁派整顿教规,严格戒律,改革寺院组织,把学经制度规定得很严格,寺院的经学院性质更为明确。因此,措钦、扎康、康村建筑,以及寺院的总体布置,都是围绕着学经而展开的。建筑上为了适应这种功能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这对以后的寺院建筑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关于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猛烈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故取名“色拉寺”
色拉寺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黄教寺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院。该寺是1419年由宗喀巴的弟子绎钦却杰释迦益西筹资兴建。18世纪初,黄教的保护者固始汗对色拉寺进行扩建,使它成为了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刚杵加持节。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仓堪布于藏历12月27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按照惯例每到12月27日清晨,结巴扎仓的“执法者”骑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给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扎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天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
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如藏在措钦大殿的200余函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全是用金汁抄写的。甘珠尔即是大藏经,是有梵文翻译的佛教显宗、密宗的所有经典的汇集。
在佛教的世界观中,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须弥山四周分别有四个大洲,南部就是南瞻部洲。布达拉宫最高处的建筑红宫就是须弥山的象征,所以布达拉宫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另外大昭寺是拉萨转经的中心,因为其中供奉着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也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这样拉萨被藏传佛教徒认为是宇宙的中心,据说这里有控制时间的轴,二战时希特勒还多次派人来寻找。
因此这里是藏传佛教庙宇集中之处,其中以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为中心。按照藏传佛教徒的说法,围绕大昭寺转一圈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于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的朝拜。其中“转经”分三种,沿着大昭寺围墙绕一周称“小转”沿着长方形的帕郭街(八角街)绕一周称“中转”沿着拉萨旧城绕一周称“大转”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后来成为达赖处理政务的处所。罗布林卡是达赖的夏宫,葛厦政府夏天就在那里办公。
拉萨还有黄教六大寺中的三个——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最著名的寺庙,它是达赖的诞生地,并且历代达赖都在这里产生。甘丹寺是黄教的第一个寺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是这里的第一任住持。
“布达拉”是普陀罗(普陀)的译音,意即“菩萨住的宫殿”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此宫,今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观音佛堂两处早期建筑。现有建筑群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开始兴建,并经过历代达赖不断扩建而成。1959年前,布达拉宫是五世达赖之后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从七世纪起先后共有九个赞普(藏王)和十位达赖在这里居住过。
布达拉宫由红山南麓奠基,从平地直达山顶,几乎占了整座玛布山(红山)。布达拉宫高117米,东西长360米,外观13层,实为9层。整个建筑系石木结构,用块块方石垒砌,高大宽敞的殿堂墙上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壁画,室内陈设有几十万尊用金、银、铜、玉和檀香木等雕铸的大小佛像。
宫城四大部分:红山之上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其中红宫为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也是须弥佛土和宇宙中心的象征。白宫合抱于红宫外侧,是历代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驻所,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即日光殿。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3公里,中为湖,湖中小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其中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
站在红山脚下,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远远望去布达拉宫仿佛置于天界,一种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这座著名古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当时是两层船形神庙,后经历代多次增修扩建,形成今天占地25,1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
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松赞干布下令动土兴建了这座寺庙。大昭寺本来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为“由山羊驮土建的”因为据说此寺就是靠山羊驮土建的。“大昭”的名字源于15世纪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主持的“传昭大法会”
释迦神殿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所在。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携来的释迦牟尼佛像,这是整个藏传佛教信徒们皈依的中心。拉萨之所以叫拉萨(神地),也是源于这尊佛像。
宗喀巴塑像前蹲有一个瓶,瓶高34厘米,通体由莲花瓣纹,如意头纹和缠枝纹等图案组成,另有五彩缎制成的瓶衣。这就是乾隆皇帝御赐的金本巴瓶,筒内有如意头象牙签5只,每当前代达赖或班禅圆寂后就由抽签决定下届的达赖或班禅。
二楼南侧法王殿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塑像。二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顶层四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和17世纪,她们耸立于拉萨古城的中央,在高原特别亮丽的日光下熠熠生辉,使大昭寺显得格外神密壮观。
由正门进入后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规模盛大的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钦莫”的场所。届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云集于此,一齐为众生幸福而祈祷。“默朗钦莫”始于公元1409年,是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教派僧众,于藏历正月在大昭寺内举行祝福祝愿的法会。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的壁画,因满绘千佛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
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佛堂楼高四层,呈密闭院落式,中央为大经堂。藏传达室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从大经堂正可遥遥看见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两侧有两尊装饰华丽的佛像,左为莲花生,右为强巴佛塑像,他们都是后弘期时从印度来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传法高僧。
大经堂的四周俱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堂外,开间均不大但布置简洁。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带的佛像。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
罗布林卡,藏语总称为宝贝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东边有一片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它的北侧设有噶厦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每到夏日,布达拉宫内的许多政府机构,都要随着达赖喇嘛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
18世纪40年代以前,罗布林卡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后来由于七世达赖喜欢并常来这个地方,所以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便为其修建了一座鸟尧颇章(凉亭宫)。公元1751年,七世达赖在鸟尧颇章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贤杰宫),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护法神殿,被历代达赖用来夏天办公和接见西藏僧俗官员。
八世达赖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恰白康(阅览室)、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曲然(讲经院),并把旧有的水塘开挖成湖,按汉式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在湖心建了龙王庙和湖心宫,两侧架设了石桥。1922年,十三世达赖对罗布林卡再兴土木,在西面建金色林卡和三层楼的金色颇章,并大量种植花草树木。1954年十四世达赖又在北面建了新宫,使罗布林卡发展为今天的规模。
新宫内以栩栩如生的壁画而著称于世,其中最引人的是新宫北殿西侧经堂内画的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与八大弟子图。释迦牟尼画的最大、最细致,一副善良的尊容。八大弟子形象也很生动,那种静穆沉思的虔诚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新宫南殿的壁画,从西沿北到东,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的一部西藏简史,它的内容包括:藏族起源、吐蕃王朝兴亡、西藏佛教后弘及噶当、噶举、萨加、格鲁等教派的陆续举起,1391年一世达赖根登竹巴出世至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于1955年从北京返回拉萨为止的各世达赖301幅画面。
哲蚌寺,为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明永乐十四年(1416),宗喀巴弟子绛央却杰主持修建,建成后他任第一任堪布。由最初的7个弟子,分别形成该寺7个札仓(经学院),后来发展为格鲁派实力最雄厚的寺院。
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于1546年作为该寺的第一个活佛被迎请入寺。后来他应蒙古俺答汗的邀请,到青海讲经传法。明万历六年(1578),俺答汗赠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一称即始于此。索南嘉措得此尊号后,又追认其前两世为第一、二世达赖喇嘛,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清朝册封之前就一直住在该寺。由于历世达赖喇嘛皆以哲蚌寺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中地位最高。
寺院内部组织制度严密。错钦、札仓、康村和米村为主要的组织。错钦是全寺最高组织;札仓隶属于错钦,相当于分院;康村是札仓的基层组织;米村又是康村的下一级组织。四个札仓分别名为罗色林、果芒、德阳、阿巴。每个札仓各有供茶集会的大殿和经堂,札仓各有自己所属的僧众。札仓的学习制度,每年集体学习共有8次,每次学习时间15天至1个月不等。学习方法是背诵经文和以因明方式辩论;在堪布前受试及格,由堪布按成绩优劣分别登记,授予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直到参加大祈愿法会,授予最高的“拉然巴”格西学位。
哲蚌寺西南角的甘丹颇章是1530年左右由二世达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的。原为二、三、四、五世达赖住地。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始由甘丹颇章移住布达拉宫,甘丹颇章一直被作为格鲁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代称。
甘丹寺,藏名即兜率天之意,意思是具足喜或善的最胜寺院。为国内外闻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首寺,位于拉萨东达孜县境内旺波尔山峦的山坳里。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创立默朗钦法会(大祈愿法会),法会后宗喀巴和弟子师徒九人共同勘查兴建此寺。公元1410年2月5日,宗喀巴被迎请到甘丹寺,主持盛大的开光仪式,并担任第一任甘丹寺池巴。以后甘丹寺又经历了九十五代池巴的经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甘丹寺是格鲁派第一座寺院。它的出现,标帜着藏传佛教已在宗喀巴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起来。当时其他教派的僧众经常利用修行为非作歹,格鲁派整顿教规,严格戒律,改革寺院组织,把学经制度规定得很严格,寺院的经学院性质更为明确。因此,措钦、扎康、康村建筑,以及寺院的总体布置,都是围绕着学经而展开的。建筑上为了适应这种功能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这对以后的寺院建筑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关于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猛烈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故取名“色拉寺”
色拉寺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黄教寺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院。该寺是1419年由宗喀巴的弟子绎钦却杰释迦益西筹资兴建。18世纪初,黄教的保护者固始汗对色拉寺进行扩建,使它成为了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刚杵加持节。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仓堪布于藏历12月27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按照惯例每到12月27日清晨,结巴扎仓的“执法者”骑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给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扎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天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
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如藏在措钦大殿的200余函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全是用金汁抄写的。甘珠尔即是大藏经,是有梵文翻译的佛教显宗、密宗的所有经典的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