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西出函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后这一两天里,由于没有从南边绕大山过去,而是沿河直进,可以看到河道已经明显收窄,尽管还在冬季,却也能看到大河水流变得湍急。
而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地势则尤其险要,大河在右边咆哮,河宽只有100多米,落差集中,流速极快,对岸也是山坡,地形陡峭。左岸边则内有数十到数百米宽度不等的一道山谷,然后是高山陡起,让我想起当初的炎族战场。
但这里却显得险要得多,左为绝壁,右为深谷,可谓绝地。
我一边感叹,一边率骑前进。远望去,谷底全无通路,走进去以后,经过一段蜿蜒逼窄的通路,竟从谷底穿了出去,最窄处不过数米,整个谷底长数十里,奇险无比。
过了这个山谷没多久,我们就明显看到前方一望皆是平野,再没有大山阻隔,而大河竟就在这里折向北!
函谷关!
我蓦然回头——我们头一天经过的竟是函谷关!
怪不得地势险要!
豫陕晋三省交界,黄河转拐处,当然就是函谷关了!
我回望高山险谷,颇多感慨。
后世老子出关便是从我们经过的这条路。西出函谷关,却是八百里秦川,王霸之地,哪里是去化胡,分明是去享福去了。
战国时。秦人守住这一关,便可安心在秦川内发展,而不受任何侵扰,待实力培养成熟,便可出关而争天下,所向无敌。
纵有六国联兵,猛将如云,雄师百万。道这关前,便只能远巡不前。待秦师一出关,便将六国联军杀得一败涂地!
姜氏果然占了个好地方!若让他们在此千百年发展下去,谁知道会不会提前出现一个“姜始皇”!
再往前应该就是后世地渭水,那渭水的支流也就是公孙氏的祖地所在的河流,应该是泾水还是洛水呢?
没有一张地图在手还真是麻烦(读者大大们一定得小心,日后如果要穿越到原始,最好带一张地图)。
但这条河还不能叫渭水。至少现在不行。按姜氏的说法,这叫姜水。但从骊琴那里我得知,骊山族曾把牛神山所在的山叫作骊山,这条水原来也不叫姜水的,姜水应该只是渭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却因为炎族将宗族祭祀地改到了牛神山下,丽族在争战中失去了山,也失去了对这条河地命名权,加上迫于宗族得到其他各部的支持。只得南迁了。
从我们经过的路程计算,我们走的这条路比炎族迁族绕过南边的大山那条路要近得多了,说不定姜氏的先祖远远看到函谷关而不敢前进,最后只能向南绕过大山才到达的大平原。
姜由已经南下。我没兴趣再到牛神山下,而是涉水北向,直奔公孙氏所在的支流。沿这条支流跑了五天多,才到达上次我们宿营地河谷。
但这一次不再是只见河流不见人地场面。就在我上次宿营的那块坡地上,一个庞大的工地正在施工。
北岸的坡地上。距离四河交汇之地不到200米远,一座边长600余米的方城正在夯筑地基,旁边有数百个大小不一的皮帐篷或草屋。这里应汝孙是我们的太昊族人施工地点了。
距离还有两三里路,坡地上的族人就看到了我们,一个骑兵小队迎了上来。
“木驼!”我远远地看到弓着身伏在马背上快跑的木驼,高叫了一声。
“哗!”木驼带地小队战士们高呼起来。
“族长来了!”
两名骑兵不再过来接我,而是反冲向工地,向族人宣布这个消息。
等我和木驼并骑到达工地上时,上千族人都涌了出来,喜笑颜开,纷纷簇拥到我马前,我没有下马,就在马背上高呼:“大家辛苦了!”
族人们一阵欢呼。木驼挥示意大家继续工作,族人们才慢慢散到工地上去。
在工地外,我还看到了远涉长途艰难过来的太昊牛车,大约还有沟来辆。
“这些家伙可不容易到这里呢!”木驼说,,一路上不停地坏,还好有匠人们在修,就这样都坏了一小半,不过还好多数都到了这里。也真亏了这些牛车,不然的话那么多粟米和帐篷、工具,靠马驮人扛可不行。”
“那粮食和盐都还够吗?”上次运来的盐有地是给公孙氏的,不知道太昊筑城的族人剩下了多少盐。
“一个月没有问题,现在我们的骑兵都在往北方地坡地上去狩猎,就是想坚持到两个月以上,公孙氏的粮食也不多!我都不好跟他们要。”木驼说着挠挠头,偷看我地反应。
怪不得我们的骑兵没有几个出现在工地上。
“没有问题,不向公孙氏要是对的,我会给你运来粟米,现在太昊有了一种新车轴,一定不会轻易坏掉,下一批运粮食的车应该会装得更多,还有盐不会再从太昊运过来了,可以直接从码头过来,我找到了一条新路,不用翻山,只要沿大河走就行,比原来的那条路近了很多!”
“不用翻山?那就好了!那我们的牛车也不会坏那么多了!上次可花了我们一个多月才到这里呢!”木驼高兴起来。
“不过粟也要省点吃,留一点作种子,下一批粟我会在一个月内给你们送到!”从这里骑马返回太昊不过十来天时间,运粮食过来也许就在20天以上,不过通过新路从函谷关通过,应该就在20天左右可到吧。
“好嘞!”木驼满口答应:“其实就算两个月运到也没有问题我们的骑兵在北方狩猎打到的东西也不少了,这几天都没有吃太多的粟米呢!”
“呵呵!那也要让筑城的族人们吃饱!”我怕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那——”木驼犹豫了一下“公孙氏上次派遣人过来,说是要用黍换我们的盐,是不是还是用斟戈氏的那个办法?”
呵呵!这个我倒不反对,斟戈氏都能接受的比例,对公孙氏不算过份吧!
这倒也是一个解决粮食运输问题的好办法!
“那就派遣一队骑兵,你带队,跟我走一趟新路,我带你们去找运盐的近路!”
最后这一两天里,由于没有从南边绕大山过去,而是沿河直进,可以看到河道已经明显收窄,尽管还在冬季,却也能看到大河水流变得湍急。
而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地势则尤其险要,大河在右边咆哮,河宽只有100多米,落差集中,流速极快,对岸也是山坡,地形陡峭。左岸边则内有数十到数百米宽度不等的一道山谷,然后是高山陡起,让我想起当初的炎族战场。
但这里却显得险要得多,左为绝壁,右为深谷,可谓绝地。
我一边感叹,一边率骑前进。远望去,谷底全无通路,走进去以后,经过一段蜿蜒逼窄的通路,竟从谷底穿了出去,最窄处不过数米,整个谷底长数十里,奇险无比。
过了这个山谷没多久,我们就明显看到前方一望皆是平野,再没有大山阻隔,而大河竟就在这里折向北!
函谷关!
我蓦然回头——我们头一天经过的竟是函谷关!
怪不得地势险要!
豫陕晋三省交界,黄河转拐处,当然就是函谷关了!
我回望高山险谷,颇多感慨。
后世老子出关便是从我们经过的这条路。西出函谷关,却是八百里秦川,王霸之地,哪里是去化胡,分明是去享福去了。
战国时。秦人守住这一关,便可安心在秦川内发展,而不受任何侵扰,待实力培养成熟,便可出关而争天下,所向无敌。
纵有六国联兵,猛将如云,雄师百万。道这关前,便只能远巡不前。待秦师一出关,便将六国联军杀得一败涂地!
姜氏果然占了个好地方!若让他们在此千百年发展下去,谁知道会不会提前出现一个“姜始皇”!
再往前应该就是后世地渭水,那渭水的支流也就是公孙氏的祖地所在的河流,应该是泾水还是洛水呢?
没有一张地图在手还真是麻烦(读者大大们一定得小心,日后如果要穿越到原始,最好带一张地图)。
但这条河还不能叫渭水。至少现在不行。按姜氏的说法,这叫姜水。但从骊琴那里我得知,骊山族曾把牛神山所在的山叫作骊山,这条水原来也不叫姜水的,姜水应该只是渭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却因为炎族将宗族祭祀地改到了牛神山下,丽族在争战中失去了山,也失去了对这条河地命名权,加上迫于宗族得到其他各部的支持。只得南迁了。
从我们经过的路程计算,我们走的这条路比炎族迁族绕过南边的大山那条路要近得多了,说不定姜氏的先祖远远看到函谷关而不敢前进,最后只能向南绕过大山才到达的大平原。
姜由已经南下。我没兴趣再到牛神山下,而是涉水北向,直奔公孙氏所在的支流。沿这条支流跑了五天多,才到达上次我们宿营地河谷。
但这一次不再是只见河流不见人地场面。就在我上次宿营的那块坡地上,一个庞大的工地正在施工。
北岸的坡地上。距离四河交汇之地不到200米远,一座边长600余米的方城正在夯筑地基,旁边有数百个大小不一的皮帐篷或草屋。这里应汝孙是我们的太昊族人施工地点了。
距离还有两三里路,坡地上的族人就看到了我们,一个骑兵小队迎了上来。
“木驼!”我远远地看到弓着身伏在马背上快跑的木驼,高叫了一声。
“哗!”木驼带地小队战士们高呼起来。
“族长来了!”
两名骑兵不再过来接我,而是反冲向工地,向族人宣布这个消息。
等我和木驼并骑到达工地上时,上千族人都涌了出来,喜笑颜开,纷纷簇拥到我马前,我没有下马,就在马背上高呼:“大家辛苦了!”
族人们一阵欢呼。木驼挥示意大家继续工作,族人们才慢慢散到工地上去。
在工地外,我还看到了远涉长途艰难过来的太昊牛车,大约还有沟来辆。
“这些家伙可不容易到这里呢!”木驼说,,一路上不停地坏,还好有匠人们在修,就这样都坏了一小半,不过还好多数都到了这里。也真亏了这些牛车,不然的话那么多粟米和帐篷、工具,靠马驮人扛可不行。”
“那粮食和盐都还够吗?”上次运来的盐有地是给公孙氏的,不知道太昊筑城的族人剩下了多少盐。
“一个月没有问题,现在我们的骑兵都在往北方地坡地上去狩猎,就是想坚持到两个月以上,公孙氏的粮食也不多!我都不好跟他们要。”木驼说着挠挠头,偷看我地反应。
怪不得我们的骑兵没有几个出现在工地上。
“没有问题,不向公孙氏要是对的,我会给你运来粟米,现在太昊有了一种新车轴,一定不会轻易坏掉,下一批运粮食的车应该会装得更多,还有盐不会再从太昊运过来了,可以直接从码头过来,我找到了一条新路,不用翻山,只要沿大河走就行,比原来的那条路近了很多!”
“不用翻山?那就好了!那我们的牛车也不会坏那么多了!上次可花了我们一个多月才到这里呢!”木驼高兴起来。
“不过粟也要省点吃,留一点作种子,下一批粟我会在一个月内给你们送到!”从这里骑马返回太昊不过十来天时间,运粮食过来也许就在20天以上,不过通过新路从函谷关通过,应该就在20天左右可到吧。
“好嘞!”木驼满口答应:“其实就算两个月运到也没有问题我们的骑兵在北方狩猎打到的东西也不少了,这几天都没有吃太多的粟米呢!”
“呵呵!那也要让筑城的族人们吃饱!”我怕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那——”木驼犹豫了一下“公孙氏上次派遣人过来,说是要用黍换我们的盐,是不是还是用斟戈氏的那个办法?”
呵呵!这个我倒不反对,斟戈氏都能接受的比例,对公孙氏不算过份吧!
这倒也是一个解决粮食运输问题的好办法!
“那就派遣一队骑兵,你带队,跟我走一趟新路,我带你们去找运盐的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