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客圣地两浙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西溪秋雪庵有著名的弹指楼,榜其颜曰:弹指楼开。董其昌所书。民国初年,吴兴(今湖州南浔)周梦坡扩建秋雪庵时,将“历代两浙词人祠堂”设在了弹指楼的底层。堂门上悬有“历代两浙词人祠堂”的题额。西溪秋雪庵记载:“甬道直进为飨堂三间,左右不走廊,堂有神龛,中祀历代两浙词人,左为历代宦游词人,右为历代流寓词人。又南向一龛,祀历代方外词人,北向一龛,祀历代闺阁词人。”总计供奉词人1044人,每人一个木主。堂门上有无锡王西神书丹:草堂之灵。两侧楹柱上悬挂着多幅楹联,词联均出名家之手,如:
词客有灵应识我;
西湖虽好莫题诗。(朱古微集句)
日夜归来,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
芦花共色,独客又吟愁句,对万壑千岩。(朱古微又集,姜尧章、张叔复句)
小筑吟窝,正玉笛吹凉,翠觞留醉;
试招仙魄,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周湘舟令集句,冯熙书)
历代两浙词人祠里的楹联还有许多,在此不再一一摘录。
檐阶边墙上,嵌有两块石碑,一块是历代两浙词人祠堂碑记,无锡王蕴章撰,海昌周成德书;一块是重建秋雪庵附设历代词人祠堂启,系周庆云撰。储裕生风花秋月说西溪记载:“堂前有石板庭园一小方,中置荷花缸一”据蒋村村民回忆,庭中尚有铜像四只。唐玉虬记载:“词人祠每年霜降后十日举祭,参用辟雍礼乐,至者臻百余人,可谓极盛。”
其实,秋雪庵自宋建庵以来一直到清末,都未曾有过任何词人的祠堂。直到民国九年,南浔名士周梦坡捐资重建秋雪庵时,为了纪念历代两浙词人,才想到要在庵内设置两浙词人的祠堂。祠堂内供奉的两浙词人中,第一位就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以事贬南浦尉,不复仕,隐居江湖,往来太湖或浙西苕溪(亦即西溪)等地,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唐李德裕称他为“隐而有名”、“严光之比”他写的渔歌子倾倒了古今多少人:
西塞山前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即是渔歌或渔家曲。这首词不仅享受中国古今词坛,据说还传到了日本,令日本人赞赏有加,将他奉为日本开山词祖。读他的渔歌子,简直就是在读一幅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美妙图画。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又显柔和,气氛宁静又有活力。斜风细雨在画面上虽难着笔,然读这首词,分明能令人感受到空气都是那么新鲜、潮润!他的这首渔歌子放在西溪来读,更加适宜。西溪是自古钓翁的理想之所,隐逸之地。而且把这首词的背景放在西溪,似乎比放在西塞山更有意味!接下来,浙籍词人有南唐的徐铉;宋代的钱惟寅、林逋、周邦彦、陆游、汪元量、吴文英等;元代的赵孟兆页、仇远、张可久、柯九思、吴镇等;明代的高濂、徐渭、董斯张、卓人月、吴本泰、张大烈、沈懋德等;清代的李渔、洪升、高士奇、厉鹗、梁绍壬、杨凤苞、陈其泰、陈祖望、丁立诚、李慈铭等。历代方外词人有宋代的释仲殊、董嗣杲、琴操等;元代的释明本、释梵琦、张雨等;明代的今释;清代的云门僧、西湖老僧、余一淳、周道昱、张谦。历代闺阁词人有宋代的朱淑真、唐琬、陆游妾、王玉贞、吴氏等;历代随宦附词人有元代的管道升;明代的黄氏、张鸿逑、归淑芬、顾若璞等;清代的徐灿、吴柏、黄媛介、王端淑、叶静宜等。历代宦游词人有唐代的白居易、李德裕;宋代的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秦观、晃补之、周紫芝、辛弃疾、周必大、文天祥等;明代的聂大年;清代的吴绮、纳兰常安、彭光斗、邓廷桢、江顺治、韩闻南等。历代流寓词人有宋代的潘阆、朱敦儒、姜夔、张枢等;元代的萨都剌、顾德辉、张翥、张士谅;清代的的张光曙、程孙济、叶舒崇、鲍廷博等。
周庆云在重建秋雪庵附设历代两浙词人祠堂启里写道:“入幔芦之港,疑有渔歌;望秦亭之山,傥闻樵唱。境与词合,其西溪之秋雪庵乎?”境与词合,这大概是最初在秋雪庵附设词人祠堂的想法了吧。西溪自古以来,有多少词人在此吟咏歌诵!厉鹗数次游西溪,写下了大量的西溪诗词。曾谱忆旧游词:“是凉花载雪,人在芦漪。”其香弦流韵,玉笛抒怀之余风,二百年来一直未泯。西溪蒹葭深处,芦荻团花,雪压篷背。多少文人雅士“缅息心于净域,问弹指之香楼。老屋三椽,已飘摇乎风雨;清流一曲,空洄溯夫烟波。考洞宵之宫,苔荒辇道;寻太鸿之墓,花冷书堂。”于是,遂有重建秋雪庵并附设历代两浙词人之祠的想法。
周庆云在历代两浙词人祠堂碑记里更把增设这个祠堂的理由讲得非常明白:“北山之北,西湖之西,环屏列障,拱葺者七十二峰。重洲小溪,绵延者三十六里。花飞一白,人在画中。月泻双清,舟牵岸上。寥天可接,招老鹤而下之;空波渺然,寻幽人而宛在。则其境寥廊,于词为近。残月晓风之候,晨凫夕雁之乡。水木明瑟,辄孕惠心;潜飞相羊,例盟秋士。有松石间意,竹屋语痴;作濠濮上观,*(*:上艹下宾)洲笛脆。一庵之外,萧萧芦雪之吟;几日秋深,落落雨花之韵。则其境萧闲,于词尤合。”而词为雅乐,源本风诗“离骚廿五导其流,车酋轩三百穷其变。”再说,入仕者著名的人有祠;经商者著名的人有祠。独在词场却没有。周庆云又在该碑记里说:“词流不以地限,香火因缘,独在两浙。岂填词奉旨,但有鉴湖可乞;禊事踵修,端让兰亭独擅乎?”绝对不能!遂将西溪秋雪庵作为词坛之祠,从此,两浙词人有幸了!众多词魂亦该告慰于泉下了。
因有西溪两浙词人祠堂,人们便把西溪当作了中国词人的圣地。慕名前往的有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于右任、徐志摩、郁达夫、陈三立等人都留有诗作。有“一代词宗”之称的夏承焘对西溪更是一往情深,留下大量的诗文佳篇。
王成纲先生于2004年游览西溪,留下了不少诗什,其中有一首词人堂,诗曰:
天下词章数浙江,词人列阵好辉煌。
千年千数文星灿,徒剩诗余沃水乡。
历代两浙词人祠堂早于文革期间随秋雪庵毁圮殆尽。“词人列阵好辉煌”的时代过去了,徒留下诗余浇灌着广袤的西溪水乡。两浙词人祠堂毁圮的日子里,不知那些词人们的魂魄安置在何方?
随着西溪的保护与开发的进展,两浙词人祠堂已被列为首批恢复的人文景观计划之中了。等到两浙词人堂修复的那一天,我会深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呼唤:魂兮,归来!
西溪秋雪庵有著名的弹指楼,榜其颜曰:弹指楼开。董其昌所书。民国初年,吴兴(今湖州南浔)周梦坡扩建秋雪庵时,将“历代两浙词人祠堂”设在了弹指楼的底层。堂门上悬有“历代两浙词人祠堂”的题额。西溪秋雪庵记载:“甬道直进为飨堂三间,左右不走廊,堂有神龛,中祀历代两浙词人,左为历代宦游词人,右为历代流寓词人。又南向一龛,祀历代方外词人,北向一龛,祀历代闺阁词人。”总计供奉词人1044人,每人一个木主。堂门上有无锡王西神书丹:草堂之灵。两侧楹柱上悬挂着多幅楹联,词联均出名家之手,如:
词客有灵应识我;
西湖虽好莫题诗。(朱古微集句)
日夜归来,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
芦花共色,独客又吟愁句,对万壑千岩。(朱古微又集,姜尧章、张叔复句)
小筑吟窝,正玉笛吹凉,翠觞留醉;
试招仙魄,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周湘舟令集句,冯熙书)
历代两浙词人祠里的楹联还有许多,在此不再一一摘录。
檐阶边墙上,嵌有两块石碑,一块是历代两浙词人祠堂碑记,无锡王蕴章撰,海昌周成德书;一块是重建秋雪庵附设历代词人祠堂启,系周庆云撰。储裕生风花秋月说西溪记载:“堂前有石板庭园一小方,中置荷花缸一”据蒋村村民回忆,庭中尚有铜像四只。唐玉虬记载:“词人祠每年霜降后十日举祭,参用辟雍礼乐,至者臻百余人,可谓极盛。”
其实,秋雪庵自宋建庵以来一直到清末,都未曾有过任何词人的祠堂。直到民国九年,南浔名士周梦坡捐资重建秋雪庵时,为了纪念历代两浙词人,才想到要在庵内设置两浙词人的祠堂。祠堂内供奉的两浙词人中,第一位就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以事贬南浦尉,不复仕,隐居江湖,往来太湖或浙西苕溪(亦即西溪)等地,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唐李德裕称他为“隐而有名”、“严光之比”他写的渔歌子倾倒了古今多少人:
西塞山前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即是渔歌或渔家曲。这首词不仅享受中国古今词坛,据说还传到了日本,令日本人赞赏有加,将他奉为日本开山词祖。读他的渔歌子,简直就是在读一幅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美妙图画。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又显柔和,气氛宁静又有活力。斜风细雨在画面上虽难着笔,然读这首词,分明能令人感受到空气都是那么新鲜、潮润!他的这首渔歌子放在西溪来读,更加适宜。西溪是自古钓翁的理想之所,隐逸之地。而且把这首词的背景放在西溪,似乎比放在西塞山更有意味!接下来,浙籍词人有南唐的徐铉;宋代的钱惟寅、林逋、周邦彦、陆游、汪元量、吴文英等;元代的赵孟兆页、仇远、张可久、柯九思、吴镇等;明代的高濂、徐渭、董斯张、卓人月、吴本泰、张大烈、沈懋德等;清代的李渔、洪升、高士奇、厉鹗、梁绍壬、杨凤苞、陈其泰、陈祖望、丁立诚、李慈铭等。历代方外词人有宋代的释仲殊、董嗣杲、琴操等;元代的释明本、释梵琦、张雨等;明代的今释;清代的云门僧、西湖老僧、余一淳、周道昱、张谦。历代闺阁词人有宋代的朱淑真、唐琬、陆游妾、王玉贞、吴氏等;历代随宦附词人有元代的管道升;明代的黄氏、张鸿逑、归淑芬、顾若璞等;清代的徐灿、吴柏、黄媛介、王端淑、叶静宜等。历代宦游词人有唐代的白居易、李德裕;宋代的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秦观、晃补之、周紫芝、辛弃疾、周必大、文天祥等;明代的聂大年;清代的吴绮、纳兰常安、彭光斗、邓廷桢、江顺治、韩闻南等。历代流寓词人有宋代的潘阆、朱敦儒、姜夔、张枢等;元代的萨都剌、顾德辉、张翥、张士谅;清代的的张光曙、程孙济、叶舒崇、鲍廷博等。
周庆云在重建秋雪庵附设历代两浙词人祠堂启里写道:“入幔芦之港,疑有渔歌;望秦亭之山,傥闻樵唱。境与词合,其西溪之秋雪庵乎?”境与词合,这大概是最初在秋雪庵附设词人祠堂的想法了吧。西溪自古以来,有多少词人在此吟咏歌诵!厉鹗数次游西溪,写下了大量的西溪诗词。曾谱忆旧游词:“是凉花载雪,人在芦漪。”其香弦流韵,玉笛抒怀之余风,二百年来一直未泯。西溪蒹葭深处,芦荻团花,雪压篷背。多少文人雅士“缅息心于净域,问弹指之香楼。老屋三椽,已飘摇乎风雨;清流一曲,空洄溯夫烟波。考洞宵之宫,苔荒辇道;寻太鸿之墓,花冷书堂。”于是,遂有重建秋雪庵并附设历代两浙词人之祠的想法。
周庆云在历代两浙词人祠堂碑记里更把增设这个祠堂的理由讲得非常明白:“北山之北,西湖之西,环屏列障,拱葺者七十二峰。重洲小溪,绵延者三十六里。花飞一白,人在画中。月泻双清,舟牵岸上。寥天可接,招老鹤而下之;空波渺然,寻幽人而宛在。则其境寥廊,于词为近。残月晓风之候,晨凫夕雁之乡。水木明瑟,辄孕惠心;潜飞相羊,例盟秋士。有松石间意,竹屋语痴;作濠濮上观,*(*:上艹下宾)洲笛脆。一庵之外,萧萧芦雪之吟;几日秋深,落落雨花之韵。则其境萧闲,于词尤合。”而词为雅乐,源本风诗“离骚廿五导其流,车酋轩三百穷其变。”再说,入仕者著名的人有祠;经商者著名的人有祠。独在词场却没有。周庆云又在该碑记里说:“词流不以地限,香火因缘,独在两浙。岂填词奉旨,但有鉴湖可乞;禊事踵修,端让兰亭独擅乎?”绝对不能!遂将西溪秋雪庵作为词坛之祠,从此,两浙词人有幸了!众多词魂亦该告慰于泉下了。
因有西溪两浙词人祠堂,人们便把西溪当作了中国词人的圣地。慕名前往的有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于右任、徐志摩、郁达夫、陈三立等人都留有诗作。有“一代词宗”之称的夏承焘对西溪更是一往情深,留下大量的诗文佳篇。
王成纲先生于2004年游览西溪,留下了不少诗什,其中有一首词人堂,诗曰:
天下词章数浙江,词人列阵好辉煌。
千年千数文星灿,徒剩诗余沃水乡。
历代两浙词人祠堂早于文革期间随秋雪庵毁圮殆尽。“词人列阵好辉煌”的时代过去了,徒留下诗余浇灌着广袤的西溪水乡。两浙词人祠堂毁圮的日子里,不知那些词人们的魂魄安置在何方?
随着西溪的保护与开发的进展,两浙词人祠堂已被列为首批恢复的人文景观计划之中了。等到两浙词人堂修复的那一天,我会深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呼唤: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