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大汉天子文集 > 评《灭苦之道》——苦圣谛之八章精

评《灭苦之道》——苦圣谛之八章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言苦圣谛?一正法二、诸行三、慢 四、世间五、五受阴六、六入处七、缘生法八、苦

    一、佛在那里?

    这是佛子心中最首要的问题!因为我们信仰佛,这信就是一个归宿,而佛在那里,我们就会跟随去那里!

    这个问题有三个答案:佛在西天极乐世界;佛在我们每个佛子的心里坐;佛还在菩提树下。

    第一个答案是最经典的,佐证的是神话与传说,虽然具有最大的号召力,却也最被现代人质疑,但是质疑它的人不应该忘记:佛教流传至今,它之所以具有全世界性的影响力,而在人类文明上留下了最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就在于它这第一个答案的号召力。

    佛子都是信佛的,只是他们可能不知应该信我佛究竟是在那里、所以他们不得不通过辩论去相互质疑彼此的观点,无论佛在那里,第一个答案都能明确地告诉世人:佛是最慈悲的。它有最宏大的誓愿:愿渡尽一切人都成佛“地狱不空,我不成佛”;它有人类最伟大的梦想:“众生平等”;它有最慈悲的道德价值“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当然,它架设的十八层地狱的佛事也是人类最公平正义的社会组织形式,妙哉!善哉!

    第二个答案是最简单的,如果说第一个答案是最威严的,我佛法相尊严地坐于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等待着佛子入住天国,那么第二个答案则是第一个答案的补充!在第一个答案里,我佛说教空门法,而佛子也多误解成避世法、消极法、无为法,是故在引申出第二个答案后,佛就是积极和互动的了,因为佛住在了我们心头,是故我佛以世生各相面目出现世间渡化众世生相,这一点都不再奇怪。

    第二个答案顺导了佛子更入世有为的心理,我佛也变得了更亲民、并且更务实、更容易为广大众生去信仰,佛教也因此更盛大,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佛了的。这个目的其实也是在第一个答案中我佛主张的目的——誓要转世轮盘停止,地狱空。

    第三个答案也因第二个答案出现了!佛还在菩提树下坐。

    第三个答案其实也是包含在了第二个答案里的,佛既然在心头坐,那我坐在菩提树下也是学佛最好的模式了的。然而因为第二个答案使得人人都可能成佛,有一句名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能说明。所以就引起了佛学中的误解和一部分人的质疑甚至忿忿不平!我们可以平心地想一想的,佛中三宝之僧人中有的从小就出家事佛,一直老死都待在寺院里,他们最劳苦功高!然而按照第二个答案的说法,他们就算究竟为佛奉献一生,可能也有的人不能成佛!因为他可能没有‘开悟’!而有些人为恶一生,却顿悟后即成佛!是故会有人不解并且要正法了!这就是我评灭苦之道——苦圣谛之八章的解读。

    灭苦之道一书提出的佛在菩提树下的观点是第三种答案。在前言里,作者即给出了一个传说故事“传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沉浸于无限法喜的感动之后,他考虑到现实问题:如此全然超越世间的真理,有谁能信解奉行呢?于是他曾打算立即入灭。”

    随后提出灭苦之道和禅修的方法,这一切努力都是在说明第三个答案,也表述了自己的主张就是“如今既已有多如‘大林中叶’的三藏十二部经供应一般人的需求,那么也让修多罗的正义还原,提供‘甲上土’那一小撮智者最深沉、最深切的需要。”

    很对不起!‘那一小撮智者最深沉、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抑制自己的忿忿不平!

    按我个人的想法,佛既在西天也在人心头,更在菩提树下坐!三种答案都是肯定的,它们并没有冲突关系。没必要去为它们制造纠结,而是要统一思想。

    二、佛是什么?

    佛子们在弄明白佛在那里后,他们就要追问:佛是什么了。

    这个疑问也有三个答案:佛就是佛(真主、真神、真圣灵);佛是法;佛是人。

    第二个疑问里的三个答案其实也是对应在第一个疑问里的三个答案的,我们经过这样一分析就能很好的想明白了的——佛在西天,佛有无边法力;佛在人心头,人修行佛法就能成佛;佛还在菩提树下坐,佛是人。

    佛究竟是什么?佛在未成佛前是人,佛在成佛后当然是佛!佛成佛后有了觉慧、达到了涅槃的境界,当然法力无边!所以说,在我看来,佛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是对立冲突的问题,只是我们以不同的维度去看佛,佛就不是完整的佛了,这三个答案都是一个答案中的三个部分。然而在灭苦之道一书里,作者为了达到所谓的‘正法’的目的,很刻薄地把佛只看作了人,并且宣称此教是“科学的佛法论”并且以颠覆传统教义为乐事,批判先贤大德们的话语就比比皆是了。而他的弟子学习了他的理论后也发展了自己的见解,说成“把自己修好了,才有可能给别人以正影响”或说:相信善有善报不如相信觉悟者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己而达到有利己利人的能力。因为仅把我佛看作了人,所以我开始担心——我对他们警告说:若是后世人都信了佛只是人,那么后世人就没有了佛了!佛教至少是一种文化,三宝弟子若是只信法,而不信佛的神力,若我们只是讲灭苦之道而不承认它的宗教价值功能,那么我们后世就没有寺院了!我们的佛法中若是再也没有了因果报应功德修行,那么也没有了佛设的地狱佛事,那么我佛发出的至宏大誓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渡尽天下人成佛的人类最高尚和伟大的理想就丢失了,这要至我佛于何地?佛法能够得以流传至今,不是只讲灭苦之道就成了的,而谁才是正法?这也不是灭苦之道一书就正了的!我们以后佛教的出路在何方?想来也不是几个把佛法当成生命价值论的哲学家或研究生弟子就能果正了的。

    三、法是什么?

    佛子们在弄清楚前面两个疑问后,第三个疑问就是争论得最激烈的了——法是什么?根据上面文本的逻辑,法也可以有三个答案,一是指法力(神力);二是指达到涅槃的究竟智慧、三是指灭苦的技能(“灭苦,是修学佛法不可或忘的唯一目标。何者为苦?苦从何来?苦如何灭?如何训练灭苦的技能?这是所有人类文明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至高无上的智慧,也是佛陀唯一想告知世人的真理。”灭苦之道)而怎样修炼才能得到如来法?这些技术问题就更是百家争鸣了,智者自是见智,仁者见仁,也是佛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吵的原因。

    第一个答案自是相信心诚则灵!念一句南无阿弥徒佛要比做什么佛事做灵应。第二个答案则相信系统的学习经书教义和自修产生的顿悟更重要。第一和第二个答案都拥护佛法僧三宝,称为三宝弟子。而且第一个答案更明显的强调戒律和出家的重要性,第二个答案更灵活宣传在世应之法。第三个答案就有点糊涂了!因为它宣称佛陀是人,自己的法是科学佛法,不入宗教、灭神论,是故讲的只是一种供个人自修进行所谓灭苦的技能。

    所以我在评灭苦之道时开头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所以从一开始写作,这本书就在打着一笔糊涂帐。言语不清,思维逻辑表述混乱。”

    原因就是作者所确立的写作宗旨是在于“正法”而为了得到第三个答案,他就必须要先寻找到佛陀的支持,以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得证道时的一段有关佛陀心理传说故事的揣测作开端。然后还必须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历代宗教学派,是故引出修多罗作历史经典的依据。但是这些都完成后还是不够的,因为作者要宣扬自己的说法是科学的佛法,而且是灭神论的,不相信神力论的。所以作者自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而又不自知。或者知道了,是故只得通过偷换概念来绕开矛盾。这个两难就是:佛是人和佛是佛的矛盾。(佛是佛的矛盾其实就是佛和佛法的矛盾,因为如果你认为佛是人,就要说佛法大过佛,因为先有佛法才有佛。而你说佛法大过人,那么作为拥有佛法正法的佛陀就应该不是人,因为这个佛法是非常大的、大得可以到达涅槃、就是成佛!至少不是平凡人,而你要说佛不是平凡人,他就可能是神人、仙人、圣人,那他就最有可能是天生的神人,这就否定了他是作为一个平凡人去取得证道的事实,又陷入了神力论,与作者立论矛盾)

    逻辑推理是:如来是一个人——如来这个平凡的人通过了修行从而得到了大法的真理——我们也是平凡人——我们也可以似如来那样通过修行得到了象如来那样的大法。

    作者要绕开矛盾就得偷换概念,而作者运用的逻辑就很有问题了,我们看看作者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

    如来是一个平凡人——如来这个平凡人通过了修行从而得到了大法的真理——如来的大法大得超越了一切——如来的大法只有如来一个人能得证——或者只有阿罗汉在如来不在世后保全了如来大法的教义——历代宗师自由诠释造成了正法被隐没——所以我们平凡人只有通过正法才能够得到如来的大法。

    这个逻辑错误在那里呢?先声明如来是个平凡人,还说明了如来是通过一个平凡人的努力修行来得证大法的,最后结论却说除了如来之外,其他的平凡人不能通过自己的修行得证如来法。前后矛盾。

    要解决这个逻辑矛盾就得这样做:或者说明如来并不是平凡人,或者说明如来不是通过平凡人的修行努力得证了大法的——再或者说明就是如来也都没有得证什么的大法!

    是故在上面的问题之下,很多问题也就被引申出来了,比如有关先有佛还是先有佛法?是佛发现了佛法还是佛法创造了佛?什么才是如来的唯一真正的大法?如来一生在世时教导世人的法有多少是佛法?又有多少是废话!如来吃穿住行生活所作所为的一切又有多少是无关佛法正义的?这些佛法问题核心是——涉及到世界的本源与法的本源以及人认识真理的能力的本质问题。绪如:真理是唯一的吗?有唯一的真理存在吗?真理是在世的还是超出的?是与世间结合的还是独立游离于世间外的?

    很明显的,根据作者描述,那是如来初证时得的大法,那是一种超越一切世间的大法,那是超越到佛陀都担心不能传世,再也没人能够得证了的大法;那还是一种只有阿罗汉得以替如来保全并且修订成了的大法“阿罗汉们所结集的法便称为修多罗”同时如来还因为是人的原故,并且很务实,很有情感,流传下来很多的是人的言论,与大法无关。这些言论在后世修了许多经典,因为人的情感问题造成了更多的流传,并且胜过了代表正法的修多罗。

    这就是全书的理论根据了的!这个理论明显的缺陷是在那里呢?

    第一:我们只是被作者拿一个超越得大过了佛祖的大法给吓唬住了!这个大法到底是什么?真的就超越到除了佛祖后就没有人能够再得证了?真的就只有阿罗汉保全了如来的正法?

    第二:历代宗师自由诠释了如来的大法这个结论是对的吗?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什么叫自由诠释?这个罪名成立吗?

    第三:有关真理是怎么被发现的哲学里,作者所认为的真理大得只有如来能得证的逻辑非常可笑!

    作者提出了正法的重要性,并且运用了一种隐秘式逻辑去推导出了强盗式的结论

    正法(也即是指如来初得证时竟然想立即入灭的那个佛法)因为太超越了(超越程度就到了佛祖竟也担心不能流传,只有自己能得证)所以后来宗师自由诠释佛法走上了的是一条错路——因为它们反而隐没了开始的正法。

    第一个逻辑在证明如来大法才是正法时隐秘地加入了另外一个逻辑:这个正法是如来都担心不能流传的太超越的大法——然后这个逻辑再隐秘着最后一个逻辑:凡是以后修炼如来大法的人都不能得到和如来得证时一样的大法——由此而可以强行霸道地得出结论:后来宗师理应一代不如一代!因为越是解释下去越是地偏离如来正法。——在此又暗藏着了一个逻辑:(后代宗师都是在自由诠释如来大法)——再由这个罪名推导出后代宗师的错误是离正法越远了。

    所以我为历代宗师叫冤!因为我也可以用作者运用的那个逻辑推导——请问作者算不算是一个后代的宗师呢?是,那就证明你也是在离正法越远了。

    所以这本书作者一开始就呈现出的野心实在让我恐惧,以研究正法为名去抹黑了前人宗师的努力和修为,我开始怀疑他的用心。而他的用心也不过如此说明——在灭苦之道——苦圣谛八 苦中有一段话如是说:“佛法并非教导人们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处理琐碎的杂务,诸如感情纠纷或财务困难等等,佛法的目的在于究竟解决生命一切困扰、苦恼的根源。这是有心认识佛法的人,首先必须明白的重大前题,否则就会忙著‘庄严净土、成熟众生’出了家却整天为信徒消灾、作信徒生活困扰的咨商、办慈善事业、呼吁环保、还要去修世间学位的学分,浑然不知出家的真义。”作者所认为的出家意义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不理世事!专心一意只修自己去灭苦。真是用心毒苦!我佛说生即苦,而作者又理解成思即苦,这样都还没偏离佛意,而我佛说众生苦,所以佛法慈悲要救渡众世生,而作者倒好,开始来了个扭曲成“只有自己明白了灭苦之道才能自己禅修得果证”我佛说众生皆苦的原因是不明白四大皆空,终究一生去追名逐利,到头死去还是一场空!是故设立了转世轮盘、十作层地狱以警戒世人,立大宏愿化出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土以给人去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作者倒好,所作正法正到了说成佛陀不在西方也不在人心里,就只在菩提树下!佛说五受阴以明示苦的一系列动作过程,作者就解释成了五受阴即是苦,佛说人是受五受阴的苦(人是主体),作者就说成是五受阴才是主体,根本没有人。

    作者绕来绕去的拿一个所谓的大法吓唬人,为了达到正法(否定它法)的目的,不得不宣称这大法是如何的大得不可捉摸,以致于历代宗师都弄错了,最后在通过用这吓人的大法把传统佛法否定后,自己一句话就说出了这大法就是这样的简单(是灭苦之能、一种技能),这作者又怎么如此一句有关苦的说词就括概了所有的如来大法正义?而更可笑的是把如来大法说成是一种技能恐怕也还真是笑死了先祖大德们了的。大可判个轻漫佛法之罪了的。

    四、什么是世界?

    无论是人还是佛,都得先解释什么是世界?然后才能详述自己的佛法。本身佛法就是属于世界观的问题,也是人认识自己的问题,认识世界是第一站,认识自己是最后一站。认识世界与自己的关系就是全部的内容了。

    按传统的说法,世界无非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对应的世界观无非分为三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其中涉及到人的问题就是:世界是自在的吗?人有主观能愿性吗?人可以改变世界吗?世界是实在的还是空无的?世界有它的自在规律吗?人能够利用世界的自在规律为人谋利吗?世界有些什么的根本的属性吗?绪如它是一个完全受因果律支配的世界吗?还是完全受混沌作用?由此也可以这样说:世界是有意义的吗?它有意志的吗?它有质能运动性、有时空性、有普遍联系性、有平衡稳定性、有周期轮回性吗?

    佛法中讲述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佛说空门法,世界是空的、虚无的、不存在真实的世界。身外无一物。身还是实的,它要经历生老病死轮回的折磨。

    第二:佛说究竟智慧法,世界是我心幻化出来的,心外无一物,我心是实的。

    第三:佛说灭苦法、世界是苦的、缘起境灭的、连我都不存在!只剩下一堆机械零件式的感官意义存在。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有关佛子眼里佛法的三种世界观。

    第一个世界观还是承认有物质世界存在的,称为四大“地火风水”所说的空只是说明他们对于人的生命意义是空的(注意:这个生命意义不是指个人的生命存在意义、而是指生命群体的最终极意义)。这是最传统的佛法世界观。而第二个世界观并没有突出说明世界不实,而是在于强调人心要比世界实,第一个是客观唯心主义、第二个是主观唯心主义、第三个就成虚无主义论了,强调世界是混沌的、人是非我的,什么都没有、除了有一大堆感官游戏。

    这三种世界观的形成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分不开的,第一种世界观强调了人生意义不在于在世时的繁华、而在于它死亡后还会有最终极的价值——这就是成佛和得永世解脱之道。这是一种宗教体系,也是人类的最高理想目标——追求一种终极解脱。寻求人之存在的终极意义。而第二种世界观强调了个人主义的思想,也只是强调个人达到实现终极人生意义的修行,更适合于去普世和发展佛教。据我考察,这也是个体意识发达后、个人主义的一种倾向、而用人文的说法,也是说明我们整个社会从一开始的从整个群体意识上的觉醒到达了人本意义上的、解放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更关心个体和弱势群体了。到此、成佛已经不是出家和尚的事了!人人都可以。而到了近代、第三种虚无主义的世界观当是受到了西方存在主义学说的影响,从而更走向了彻底的自私和利己主义,但是由于它源出自佛法、又在修订的过程,是故还是不能完全否定我佛的慈悲法的,而它的第一步就是要否定功德报应说法、从而提出一种更彻底的只供个人禅修、自证的学说体系。想一想吧,大家都不用去做好人、也不用去做善事了,就可以成佛了、只需要打坐和想明白灭苦之道就行了!这不是更经济和廉价!第一种世界观强调出家人的重要性、第二种世界观强调在家修行也可以成佛,但是慈悲法都是最重要内容。到了第三种世界观、什么都省了,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最适合于已经对社会厌离了正义与道德底线不满的人的了。

    五、什么是人?

    人是什么?佛法里有说人是五道轮回物、又说人是未证佛子。最后灭苦之道就说成仅是一大堆的感官游戏了的。

    人到底是什么?迪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灭苦之道说:“我思故我苦”

    我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为了简评灭苦之道,是故不为自己开宗立说,也就不想再去搬自己关于人的大论了的!下面就只是简要的解读一下灭苦中有关人的解释:

    1、(我慢)——实际上仅指人的泛意识

    我慢——指一切的自我意识。(书中原话)“现代人熟悉的用语中‘自我意识’最能表达我慢的含义。除了阿罗汉,一切众生都为着自己的自我意识讨生活,不论是争名夺利或是为理想牺牲奉献,全都出于自我意识的怂恿。凡事只要和自我意识有了纠葛,看待事物便难以公正、客观,世间也就从此多事。为了满足自我意识,众生不计代价地付出、争取,他(它)们依此建立自己的生活型态,也经营了自己的生死轮回。”

    作者说的自我意识的概念是很狭义的,仅指人具有先利已后利他的自私主义意识。在作者眼里看,人因为有了自我意识,也就是一种个体意识,所以产生了各种起念和贪欲执着“凡事只要和自我意识有了纠葛,看待事物便难以公正、客观,世间也就从此多事”

    所以上面作者扯出的“我慢——指一切的自我意识”我慢——其实就是指一切的个体意识,一切的自私意识,一切的起念贪着。

    其实这些概念好似只是一堆废话!精神——心——意识——自我意识——我慢,作者把这些概念混淆运用。挖空心思的解释我慢,我慢就是历代宗师说教的心外无一物罢了!偏偏要重新解释,而在使用现代术语去解释时又山寨了自我意识这个概念的正版意义。

    原话:“我慢、自我意识并非随时随地一直保持着,它总是遇到状况才临时生起”

    作者说的这个我慢,自我意识并非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了的!自我意识之所以成为自我意识就是因为它能够保持着对自己的过去走到现在再到将来有着一个持续的延展的理解性认识的过程。(这是我在方舟一书里形成的概念)。而作者却说自我意识总是临时起意!自我矛盾。作者提出的事例解释只是在说明他所说的我慢只是指泛意识过程。(指人的一切意识,而非是指人的一切自我意识)

    作者夸大了受因缘变化而产生的“非我”的作用,而否定了还有一个“具有某时期内稳定性地存在着的本我”这个“我”——在某段时间内具有稳定的自我认识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而作者所说的泛意识下的我,却是非我!非我就是指相对于我来说,总以为就是我而却不是我。只是“我慢”下的一个受境而缘起了的我。

    若我只是一个“随缘生起、随缘幻灭的虚妄认知,并没有实在、长存的‘真实自我’”那么为什么还有你能信佛并且坚持不懈于长时间恒定的努力去为佛法正法?所以这是个假命题。有我。有非我。必须假定两者都有,否则就玄之又玄的不可知了!作者应该承认有一个本我和大量的无常的非我,再说教我们要熄灭这些我来达到无我,然后他的理论才具备了完整的逻辑性。

    2、(世间)——指自我意识

    作者的这个客观唯心主义“世间法”就是抽象出了所谓的由(色、声、香、味、触)概念组成的概念组和所谓的由(眼、耳、鼻、舌、身、意)概念组成的概念组相互发生关系后形成的所谓“世间”这概念作为了纯意识体的本体论。

    作者说:“每个众生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人能与别人共用一个世间。”

    所以直至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世间就是指一个人在世间的被世间调动起来的所有的思维意识。而且还着重说明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但是他不说是指自我意识,偏说成就是所谓的佛陀说的“世间”这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在于他因此而可以解说“每个众生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人能与别人共用一个世间。”从而引起歧义和误导!如果我们用自我意识的概念去理解,那么作者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有独立的精神意识的,所以找不到有两个具有相同思维的人。这说法没一点神秘感了的。然而作者这样一伪装起来,偷换了概念后说成是世间,就让人感觉是高深的佛法了的。

    作者偷换概念后就以为可以否定两点了,一是否定人与人之间是具有共同思维的逻辑理念的,否定人与人之间具有共同的心理与文化基础联系的;二是否定人外部世界具有自在和规律性。这是一种阴险的隐秘的否定。作者以此用世间说法就可以大方的名正言顺的去说了,而不会让愚昧的人去挑剔起被他暗中否定了的东西,可以大张旗鼓地去灌输他的理论了的。

    “众生的感官(六根)接收资讯而引起辨识(六识),辨认之后产生反应(六触),因这反应而生起感受(三受)。由这感官所引生的连锁反应就是每个人的世间。”

    “当感官接收讯息后,整个生命的流程(缘起法)随之推动。世间所指并非仅只外在事物,生命对讯息产生反应而随之活动的整个历程都包括在其中。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众生感官接收讯息之后,依自己的趣向营造自己的世间。而外在事物不过是众生描绘自己世间的颜料罢了。这是从感官及缘起法的角度诠释世间。”

    3、(五受阴)——(五取蕴)——五受阴可分为色受阴和无色阴,分别代表人的物质和精神的二元性。其中物质部分叫作“色受阴”指人具有的质能与运动;而精神部分则叫无色阴,指人具有的四种精神能力:包括受受阴、有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想受阴、有意识流和记忆流活动的能力;行受阴有逻辑思维能力;与识受阴。有认知能力。

    书里原话“色受阴:四大是地、水、火、风,这是佛法中的常识。地指物质、水指聚合、火指能量、风指运动。这四大明指着五受阴中的色受阴,一般的说法是身体,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这四大所组成。并且它是无常、是苦、是不断改变的一种现象”实际上就是指指人具有的质能与运动

    “受受阴:感觉的功能称为受受阴,在受受阴的范围内总共只包括了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实际上就是指人具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有对幸福的感受能力

    “想受阴:想受阴是呈现在心中的影相、是脑海中的印象,不论是单纯的印象、复杂的印象、无有止尽的妄想纷飞、或根本记不起一点印象!全都属于想受阴的运作。”指的就是人有意识流和记忆流活动的能力

    “行受阴:行是造作的意思,整个生命的活动都是造作、都是行。行专指思惟、筹量、决议等属于意志的活动。实际上就是指人有逻辑思维能力

    “识受阴:识是辨认、识别的功能,举凡一切认识、辨别的能力都属于识受阴。”实际上就是指人有认知能力

    作者说的这句话“人就是一种不断纳入和积聚五受阴或(五取蕴)的过程。可以说成“人就是不断的有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过程”(这是废话!x个人都知道)

    我们绕来绕去的就是被作者绕入了一些佛经名词中去了的。

    作者却拿“生命”这概念与“五受阴”这概念作为比较,视之为一相对概念!真是大跌眼镜。五受阴明明就是指生命的全部活动了的,包括所谓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又何来“生命”这概念与之比较?真是见字起义啊。五受阴就只是文字上的五受阴了的。“事实上生命根本就是由五受阴组成。”作者原话也是作自我矛盾。

    4、六入处

    摘录作者原话:“何谓六入处?六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意。何谓触?六触身----形容感官所接收到的讯息引起众生的注意及反应。何谓受?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何谓爱?三爱----欲爱,对五欲功德的爱着,也就是对人、事、物等外在境界的爱着。色爱,对自己色身的爱着。无色爱,对自己感情、观念等受、想、行、识的爱着。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取是执取,一种不肯妥协的坚持。欲取:执取五欲功德,也就是对外在境界的执取,凡是寻求对感官直接刺激的满足,乃至实际付诸行动去争取眼欲看、耳欲听、鼻欲嗅、舌欲尝、身欲触的满足,都属欲取。见取:对见解、看法的执取,它执取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自己内心所设定的一些概念:戒取:对禁忌、迷信的执取,也称为戒禁取。诸如此类因与果没有实际关联的信仰,都可称为戒禁取。我取:对自我意识的执取。爱尚仅只是保留在内心的恋着,取则是种主动的、积极进取的坚持力量。众生对取的坚持,正是延续无常、苦、无我的生命现象的动力,令众生在喜怒哀乐、忧悲恼苦中翻滚、轮转,永无止期。何谓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有是存在、具备的意思,生命的存在必须具备三种不可或缺的条件:生存环境、身体机能及精神作用。三项条件一应俱全,生命现象便不容异议地存在于世间了。何谓生?生是一期生命的开端、一生经历的肇始。何谓老死?老是生命的末期,各种生命衰竭的现象逐渐呈现。死则是这一期生命现象的终结。

    色从眼入、声从耳入、香从鼻入、味从舌入、触从身入、法从意入。六类资讯由六种感官的神经系统(六处)进入后,才能和众生发生关系----触。这种六境进入六处产生六触的作用就称为六触入处。藉由六入处这些感官接收外来资讯,才能生起六识身(识受阴)。根、境、识三事和合作用生出六触(生命对境界的六类反应)。触的作用引生出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受、想、行受阴)的活动,受、想、行、识加上能够接收六境讯息的六根(感官属于色受阴),便合成完整的众生、完整的人。”这些概念摘录在这里只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掌握一些佛法里的名词解释的知识,我无它意。写这一篇简评,不只是为了批驳作者宣传的所谓灭苦之道,而还在于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给其它读者也提供一些佛法知识。

    作者在这些篇章里绕来绕去的搬弄了一大堆的感官概念,我评道,如果作者还在,我真想问一问的:“你既不承认唯物论,又不承认人有灵魂,那么你说的这个感官是谁在操作?你说灭神论,否定人的感官是上帝在操控、也否认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在起作用,说教的是这感官自动受物信息刺激而自动操作,这是机械论!而且它又不是一个完整的机械论!甚至你认为的这部机械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意志,就只是一堆有相同零件却没能显现共同功能的混乱物,所以它的存在才绝无意义!就如你分析的这世界毫无意义那样!你的机械只是一堆废物。”

    5、缘生法

    作者在详述所谓的缘生法时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我根据他文本中的意思作个概括——所谓的缘起法就是指缘起的法则和参与缘起的各部份,就是说,生命存在只是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就叫缘起现象。意思是指待缘而生的特性,生命这种现象没有实质的内容,必须借助因缘条件的相互作用才能存在,假借条件而暂时存在,所以叫因缘所生之法。(我也只能给他的这个假说确定为现象学了)

    作者解释的这个生命现象是基于一个动态概念上的“缘起”所谓的缘起就是指一种随机性的混沌性的即时性的存在流,就象是在煮一大锅粥,没有人知道那个冒出来的泡泡和那个泡泡会碰在一起就呯的一声同时破灭了!而我们的生命就是那个不知什么时候会和那个泡泡一起冒出一起破灭的泡泡。整个存在都是一大锅糨糊,而且还是煮得起了泡泡的那种。

    当然,若我们就只是泡泡就好了,也就不用思考下一秒肚子可能挨饿的问题了!作者没有能够看到生命并不是一只只瞬间熄灭的泡泡,因为这些泡泡会自己交配并且生育出另外的小泡泡的!作者想象生命个体的时间就算有百年长也不过相对于历史无限时间来说,就是一个泡泡的存在。可能没想到有一种细菌甚至不吃不喝几百万年也可以苏醒后再生存。所以这个泡泡是否只是一种缘起的?作者无法解说。传统的缘起说是一种因果律下的因缘之起,再加上三生轮回的功德报应说,所以传统的缘起说虽然也把人生看作是个泡泡,但是这个泡泡还是可以越吹越大,并且破灭后还可以再生出泡泡的,作者这个大泡泡就是一吹即破,破了就是破了,再没有什么了!破了之后就连那一大锅的粥也没有了!

    作者是这样说的——(佛陀所谈的缘生法倒是相当扼要,它们只包括了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等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十二种状态。)

    请注意里面的一句话(所谈论的缘生法,仅限定于每一个众生本身的生命流程,正法只解决生命自身的问题,不去处理‘宇宙最初形成缘由’这类疑惑。)

    作者的这个缘生法还是个特殊的缘生法,只是每个人自己的缘生法,指明只针对个体特例。而不是适合全宇宙物象解释的,只是合适于人类生命个体自修中的缘生法!但是又随后说——(如果每个众生都能完善地解决自己生命中的一切烦恼,那么整个宇宙万法都不再造成任何困扰。)意思是指,这个泡泡吹破灭后,那一大锅粥也没有了的。阿q式佛爷洋洋得意地笑:“我就是不恼不烦!看你宇宙还能把我怎样?就算把我烧成了灰,我也是不恼不烦!没有我了之后,你宇宙还能有吗?你宇宙就只是因为我和你缘生了才出现的。笨呆。”

    (何谓无明?无明就是无知、不明白、迷惑。一个举世公认为天才的聪明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生命的真相,他就仍是个无明的人。

    在南传相应部同一经的经文中,对无明的解说就只是简要的:于苦、集、灭、道的无知。

    在五阴诵与六入诵的经文中也提到:没有实际了解体证五受阴、六入处的真相就是无明。也可以再加上:没有实际的了解、体证缘起法的真相就是无明。)

    作者对无明的解释其实就是一句话:“不明白我说的这个正法的人就是无明,管你是谁?”

    作者为何说人们对自己生命的真相无知?也确实没有几个人是可能承认自己就只是身体感官的奴隶的,也没几个人会相信自己的感官就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机械零件。不过倒是有很多愚蠢的佛子相信了作者偷换的一大堆佛法概念。

    6、苦

    总评:我阅读并且评论了灭苦之道一书前言及第一部分苦圣谛之八章,得出的总评就是,作者的这个学说是种哲学假设并且远离了佛门!(属于现象学范畴)通过强调“我慢”“世间”和“五受阴”这些概念来绕弄佛法高深!我慢说的其实就是指人的泛意识,而所谓的世间就是指人的自我意识,五受阴说的就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质能活动能力和精神活动能力,其中四无色阴分别指人具有的接受幸福的感受能力(受受阴);人具有的记忆流和意识流的所谓有印象能力(想受阴);有逻辑思维的能力(行受阴);有认知能力(识受阴),然后错误的把人的感官当作了主体论,而否定了人,从而把人只看作是一大堆的感官游戏。通过所谓的正法,把一种只强调通过个人自己想明白了所谓的“灭苦之道”而就能达到涅槃的灌输主义思想作为了正法,从而否定了传统佛法里的功德报应和善力因果论,实在是危害佛门!若是有更多的没有接触过传统教义佛法的佛子们接受了这门理论,我担心以后就演变成个邪教了的,因为它宣称个人自修验证、而又拒绝去成就善力功德,靠禅坐入定易于走火入魔,而面对世界所谓的荒诞虚无和人的也绝对非我,一大堆的感官作主体的游戏规则,这门教义很容易让人产生对社会的厌离情绪,虽然作者说了不主张自杀,然而自杀行为恐怕却要漫延。作者所说的法只是制造了让人更经济和廉价于去奉行自己的自私利己主义思想罢了,这是我的最严厉评论。

    当然,以上评论都是我一家之言,而且绝大部分是出于使用了一种逻辑推理辩证法,因为本人所学佛法知识也还待于提高,是故承认本评论可能会有失当之处,敬请有志者也能指出让我戒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