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官员荒与中国的公务员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则消息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据新民周刊报道,美国出现“官员荒”:官员短缺,尤其是美国高级官员短缺,已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据悉,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国际开发署,其署长一职因无合适人选已空缺近半年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几近白热化的公务员选拔。据悉,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超过100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3: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首次超过4000:1。
一个趋之若鹜,一个门可罗雀。同一份工作,在中美两国间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差异,不能不令人深思。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探寻公务员的这一冷一热的背后,离不开两个字——“名”与“利”
在中国,公务员的待遇是有目共睹的,除了那旱涝保收的薪水外,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都让人眼红不已。此外,由于国内法制环境的不尽人意,官员权力得不到有效约束“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在某些部门相当严重,公务员通过权力寻租或变相寻租,换取不菲的灰色收入。由于公务员退出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有效制度,与其它职业相比,公务员的岗位相对稳定,一旦进入基本上无失业之虞。而且,受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公务员的社会地位以及衍生出的各种优惠待遇,也是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公务员的“软实力”试想,这样“名利双收”的好职业,不削尖脑袋往里钻才是十足的傻瓜。
再看看大洋那边的美国。在美国,和一些企业相比,政府官员的收入相对还是较低的。而且,由于对权力部门的监管异常严格、透明,甚至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所以,美国的公务员也没什么特权。而且,一旦成为公务员,特别是一些高级官员,他们包括家庭成员的经济往来、收入支出,尤其是纳税情况,常常成为被监管、攻击的目标,稍有不慎酿成丑闻,便面临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可见,美国的公务员无论是“名”还是“利”都没有太强的吸引力“官员荒”也就不足为怪了。
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既会考虑某种职业可能带来的譬如收入、福利等物质性收益,也会考虑该种职业可能带来的个人价值实现、社会地位等精神性收益。某种职业之所以成为热门,或是这两种收益同时并存,或是某一种收益异常突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公务员热的诱因应归于前者。
古今中外的历史的告诉我们,在从封建时代走向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时代,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由“官本位”向“金本位”演进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不再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而是以创造财富的多少来定位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毫无疑问,以公务员为核心的政府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重要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但问题是,如果由于利益的导向而使各行业的最优人才都涌进了政府,那么必然会导致其它行业因人才匮乏而缺乏发展的后劲。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在中国科技史理论研究中作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被成为中国科技史大师。他问了一个著名的问题:中国的科技水平在古代一直独步世界,究竟是为什么,后来的技术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被称为“李约瑟之谜”这个有趣而重大的问题激发了很多的研究努力。原北大教授、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林毅夫从中国的科举制度中给出了答案——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尤其是在宋以后,在唯一的人才选拨制度(科举制度)的强力统摄下,社会的智力精英都被吸引到钻研孔孟之道、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之中。代表科技进步的自然科学成了少有人问津的“撂荒地”偶尔的创新发明被视为“行而下”的雕虫小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商旅贾人则被贬为“钻营小人”这些职业长期以来为主流社会所不齿。很显然,科举制度造成的人才配置的严重失当是“李约瑟之谜”的谜底之一。
中国的公务员热,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政府人才资源配置的失灵。一个科学有效的制度,将尽可能使每个利益主体的权责明确、相互对称,个人努力与报酬对等,个体利益预期不断接近社会收益,让个人主要通过生产性努力而不是分配性努力去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换句话说,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其利益的获取应该按劳、按资、按智慧而不是按身份。如果按身份获取的财富,比那些按劳、按资、按智慧获取的还要多,还要快捷,谁还会千辛万苦地去努力、去打拼、去创业?所以说,公务员热对其它行业尤其是创造或聚集财富的行业而言,无异于“拔气门芯“之举。
趋利是人的本性,而政策、制度在人的价值取向、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约瑟之谜”给国人提了个醒儿,中国式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公务员竞争乱象,有“官本位”的传统思想观念在作祟,但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原因。不在这方面下猛药“公务员热”只会越来越热!
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则消息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据新民周刊报道,美国出现“官员荒”:官员短缺,尤其是美国高级官员短缺,已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据悉,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国际开发署,其署长一职因无合适人选已空缺近半年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几近白热化的公务员选拔。据悉,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超过100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3: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首次超过4000:1。
一个趋之若鹜,一个门可罗雀。同一份工作,在中美两国间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差异,不能不令人深思。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探寻公务员的这一冷一热的背后,离不开两个字——“名”与“利”
在中国,公务员的待遇是有目共睹的,除了那旱涝保收的薪水外,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都让人眼红不已。此外,由于国内法制环境的不尽人意,官员权力得不到有效约束“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在某些部门相当严重,公务员通过权力寻租或变相寻租,换取不菲的灰色收入。由于公务员退出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有效制度,与其它职业相比,公务员的岗位相对稳定,一旦进入基本上无失业之虞。而且,受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公务员的社会地位以及衍生出的各种优惠待遇,也是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公务员的“软实力”试想,这样“名利双收”的好职业,不削尖脑袋往里钻才是十足的傻瓜。
再看看大洋那边的美国。在美国,和一些企业相比,政府官员的收入相对还是较低的。而且,由于对权力部门的监管异常严格、透明,甚至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所以,美国的公务员也没什么特权。而且,一旦成为公务员,特别是一些高级官员,他们包括家庭成员的经济往来、收入支出,尤其是纳税情况,常常成为被监管、攻击的目标,稍有不慎酿成丑闻,便面临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可见,美国的公务员无论是“名”还是“利”都没有太强的吸引力“官员荒”也就不足为怪了。
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既会考虑某种职业可能带来的譬如收入、福利等物质性收益,也会考虑该种职业可能带来的个人价值实现、社会地位等精神性收益。某种职业之所以成为热门,或是这两种收益同时并存,或是某一种收益异常突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公务员热的诱因应归于前者。
古今中外的历史的告诉我们,在从封建时代走向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时代,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由“官本位”向“金本位”演进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不再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而是以创造财富的多少来定位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毫无疑问,以公务员为核心的政府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重要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但问题是,如果由于利益的导向而使各行业的最优人才都涌进了政府,那么必然会导致其它行业因人才匮乏而缺乏发展的后劲。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在中国科技史理论研究中作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被成为中国科技史大师。他问了一个著名的问题:中国的科技水平在古代一直独步世界,究竟是为什么,后来的技术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被称为“李约瑟之谜”这个有趣而重大的问题激发了很多的研究努力。原北大教授、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林毅夫从中国的科举制度中给出了答案——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尤其是在宋以后,在唯一的人才选拨制度(科举制度)的强力统摄下,社会的智力精英都被吸引到钻研孔孟之道、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之中。代表科技进步的自然科学成了少有人问津的“撂荒地”偶尔的创新发明被视为“行而下”的雕虫小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商旅贾人则被贬为“钻营小人”这些职业长期以来为主流社会所不齿。很显然,科举制度造成的人才配置的严重失当是“李约瑟之谜”的谜底之一。
中国的公务员热,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政府人才资源配置的失灵。一个科学有效的制度,将尽可能使每个利益主体的权责明确、相互对称,个人努力与报酬对等,个体利益预期不断接近社会收益,让个人主要通过生产性努力而不是分配性努力去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换句话说,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其利益的获取应该按劳、按资、按智慧而不是按身份。如果按身份获取的财富,比那些按劳、按资、按智慧获取的还要多,还要快捷,谁还会千辛万苦地去努力、去打拼、去创业?所以说,公务员热对其它行业尤其是创造或聚集财富的行业而言,无异于“拔气门芯“之举。
趋利是人的本性,而政策、制度在人的价值取向、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约瑟之谜”给国人提了个醒儿,中国式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公务员竞争乱象,有“官本位”的传统思想观念在作祟,但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原因。不在这方面下猛药“公务员热”只会越来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