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捡到个天使 > 第171章变化正在发生

第171章变化正在发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传统与现代化”三月三座谈会现场,方格拉着欢欢坐身边。

    实际上,关于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是个太老的问题,殷虹在拟定这个座谈会的主题的时候,跟方格说过,方格虽然对这种老生常谈有些厌倦,但也觉得还行,那就谈谈看吧。

    其实从清末到五四前后,到现在近1年多年的时间里,无数人就“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吵闹不休,这个问题很宏观,涉及的面也非常广,几乎涉及到每一个领域。

    具体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宏观到国家命运和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

    包括汉字是否有必要存在,这个我们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就是在这个主题下,最明显也最尖锐的一个问题。

    就在不远的过去,废除汉字几乎成了定案。

    不是几乎,是已经成了定案,上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国务院就通过决议,确定废除汉字目标,走汉字拉丁化拼音化道路,先简化汉字,从用拼音给汉字注音入手过度,实现汉字拼音化拉丁化,实现废除汉字目标。

    废除汉字这一目标,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还赫然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前言里。

    只不过,废除汉字虽然已经定案,并上升到了国家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决议,和近百年的分歧和争吵,已经被现实证明是个天大地笑料。

    虽然废除汉字的言论不久的过去还印在课本前言里,但普通老百姓对语文课本里这一行字根本熟视无睹,连想都不会去想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这句话也就自然而然地死在课本里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主意连笑料都谈不上,因为一点都不好笑。

    这些主意都是精英和知识分子地自说自话而已。

    其实所谓传统和现代化。包括废除汉字这个被老百姓熟视无睹。而被许多精英知识分子争吵不休地问题。所有地焦点都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就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谁更先进谁更有价值地问题。是否定中华文化彻底西化。还是继承中华文化大体。去伪存真。对西方文化兼容并蓄有选择地吸收地问题。

    这一问题争论地一个心理和时代背景是。清朝政府地没落。和外国地枪炮。彻底把脆弱地中国士大夫和精英们地心理防线击垮。他们在思考中国地未来和前途如此惶急地时刻。他们在那种刻骨地心理怨恨中。想出来地解决办法就是全盘否定中华文化。另起炉灶。

    到底。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地自信。彻底被当时西方地枪炮击垮了。

    废除汉字论是代表。也最容易被普通老百姓了解。知名地否定汉字地人物里有三位。

    赞成汉字拼音化和拉丁化。整理提供也是因为他和一些追随者赞成。废除汉字地目标才得以形成国策而写进课本。

    我党曾经的总书记瞿秋白说得更狠,他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地茅坑。”

    鲁迅更断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否定一种文化,没有比否定他的文字更彻底的。

    随着中国的革命取得的胜利,否定中国文化的声音也取得了胜利。

    不光是,国名党一样否定中华文化,胡适就是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

    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与争论,比较激烈的开端,是从清末两个几乎生于同时的福建人开始,一个是严复,一个是辜鸿铭。

    严复是考科举考了很多次也没考上,估计心里十分来气,后来进了一个船务学校,船务学校也是当时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一些人提倡兴办,后来严复留洋2年,回来之后,开始极力宣扬西方文化,包括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有意思的是,祖籍同为福建,生于马来西亚,9岁就去欧洲生活和留学,27岁回国,在西方呆了18年,有13个博士学位,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却是当时最有名地维护宣扬中华文化和传统皇权体制的人。

    第一个把论语翻译介绍给西方地人就是辜鸿铭,在当时的西方,最著名地中国人就是他。(天)

    但他却因为强力维护中华文化和皇权,成了当时人们的笑料,是当时臭名昭著地封建卫道士和遗老遗少。

    他有一个老婆,还娶了一房小妾,满清倒台,受蔡元培邀请,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辫子都剪掉了,只有他不肯剪,他的学生经常嘲笑他的辫子,但他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里的辫子才是无形的。”

    他只是用不剪辫子来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骄傲。

    他在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在给学生们讲英文诗歌的时候,他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他认为西方以技术和物质为中心,崇尚征服的文化是粗鄙和野蛮的,只有知性的直接晓喻心灵的中华文化才是高贵的。

    西方文化的发展最终结果对这个世界的危害将是致命的,最后,来收拾这个危局的,必将是中华文化。

    辜鸿铭几乎被人嘲笑了1年,他的话,在1c0年后,有些人才慢慢认识到

    多么有远见卓识,他的内心多么强大。

    研究辜鸿铭,在近几年,已经是显学。

    在那样一个几乎所有中国人心理防线都被西方的枪炮打垮了的时代,辜鸿铭的这种声音显得很孤单和不合时宜,所有他地行为也显得另类和怪异。

    但也只有他最被当时的西方人尊重,当时西方流传一句话,去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三殿,但不能不看辜鸿铭。

    当时,托尔斯泰和毛姆等西方许多政客,尤其是思想家、作家,名流,到中国来,都想拜访辜鸿铭。

    英国著名的作家毛姆来中国的时候,想见辜鸿铭,托人写信给辜鸿铭,请他来会面,辜鸿铭根本没露面,毛姆只得亲自到辜鸿铭家去找,见面了,辜鸿铭还给了毛姆一顿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把毛姆说得无比尴尬不知所措。

    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把对中华文化地否定和毁灭,推向了极致。

    物极必返,中国人的迷失和回归在近200年的漫长痛苦中,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在悲哀的继续。

    不过,一些基本的问题已经成了常识,比如取消汉字,就成了一个可笑的常识性错误。

    汉字难学和不好信息化的实用主义观点,早就没有市场。

    事实证明,汉字信息化的便捷并不比拼音文字差,很多地方,还更加准确和方便,反而,拼音输入阻碍了表达的丰富性。

    汉字形体的优美,丰富地表意功能,和汉字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也被研究者证实,拼音文字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这样的研究和证明,实际上还是一种实用主义心理在作怪,本质上还是因为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在做怪。

    一个民族的子民,在认同自己的文化上,心理竟然这么脆弱,而中华文化在包括自己子孙在内的那种举世声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照样越来越有魅力,只能证明这个文化是多么强大。

    这种5000年地强大而神秘的存在,就像一座巍然不动的大山,耸立在那里,听任着人们的议论和发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殷虹把这次三月三座谈会的主题拟定为“传统和现代化”这个过于宽泛的主题时,方格并没反对,实际上,这个主题的讨论太有意义。

    只不过,从文学角度,从上世纪80年代的所谓思想解放开始,中国作家直接就成了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所谓的思想解放,只不过又回到了五四时期,捡拾这前人地牙慧,甚至比五四时期还要差许多,五四时期虽然否定传统文化的声音占了上风,但那是特殊历史时期,而且即使就是那个时候,各种不同的声音也还存在,而上世纪80年代几乎就是一面倒地全盘移植西方意识形态。

    其结果就是,在80年代地最后一年,爆发了一次举世皆知的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地运动。

    方格对这次运动的正当性虽然从不怀,但对推动这次运动地背后的思潮,却并不是那么认同。

    即使没有那次镇压,即使那次运动成功了,中国地命运也难说得很。

    而且,那次运动把当时正在讨论的非常有希望在人大通过的新闻法和正在进行的政治改革给打断了。

    此后2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空前丰富,钱包越来越鼓,但人们的心灵却也空前的荒芜和空虚,到现在,简直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群魔乱舞的心灵荒原。

    这当然不是否定那种运动在初衷上的正当性,而是方格觉得,方向不明的,偏执的,时机不成熟的盲目和狂热是多么危险。

    一次没有找到自己源头的所谓思想解放,对社会的推动既然没什么贡献,当代文学的僵死和没落当然也就理所当然。

    方格可没指望,今天的这个老生常谈的主题座谈会会能谈出什么名堂。

    但方格内心还是隐隐有种期待,奇迹,有时候总是会出现在意想不到的时刻。

    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也有迹象表明,许多事情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许,也能谈出一点新的东西?

    会议室里人还不少,坐了足有80余人。

    这时,欢欢有些迷茫地看了看方格,轻声说:“他们让我来说什么呀?我都没搞清楚这个座谈会想谈些什么?”

    “别急,先看看再说,既然叫你来,估计他们就是有想法,嗯,座谈都要开始了,那边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没来?”方格在和欢欢闲聊的时候,发现自己对面一个很显眼的位置,还有好大一片空位。

    “殷虹,还有人没到吗?”方格轻声问了一句坐在隔自己两个座位的殷虹。

    “哦,这些位置好像是郑媚要留的”殷虹正说的时候,会议室门口响起了一片喧哗的声音。

    接着,会议室里所有的人都转过头去,看着正往里走的这群人。

    这群人实在太有特点了,将近20个人,竟然全部穿着汉服,方格抬头看的时候,发现带头走进来的正是展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