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草原风云 第四百六十章 再露獠牙—扩军四百万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尽管大夏北部出现了新的变化,斯拉夫人在北方占据了广袤的土地,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斯拉夫王国,不过夏羽却并没有太过担忧,这倒不是夏羽盲目的自信,这也是因为地域上关系。
大夏国占据的疆域,已经属于是中温带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夏日日照充足,可以播种两季,而在往北方,也就是两三千里外的则已经靠着寒温带,每年只能耕作一季,而且过了松嫩平原,人烟稀少,土地宽阔,更是有着象大小兴安岭这样的连绵山脉,原始森林茂盛,虽然夏羽不知道斯拉夫人数量究竟有多少,但以北面那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绝对不会太多,这么大的疆域,人口却又不足,斯拉夫人就算胃口在好,也要看看自己还能不能在吃的下去,何况大夏又不是一个软柿子,凭借几万骑兵就能随便揉捏。
北面的斯拉夫人或许给大夏带来了一些压力和影响,但随着春暖花开,大地回暖,斯拉夫人带来的寒流也渐渐的退去,从北面传来的消息,斯拉夫人在白山盆地留下了不到万人的骑兵之后,就退却了,倒是没有在试图攻打大夏占据的飞雪城,北方边境暂时安稳了下来。
新夏城,枢密省,五月朝会,大夏军政分家,所以军务,政务朝会也是分开举行的,除了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件外,军政两部分是不会同时举行文武朝会,在大夏朝会举行的频率并不高,政务上,有着中书省内阁帮着夏羽处理全国政务,只有干涉重大的事情才会由夏羽来决断,一般上的行政事务内阁就直接处理了,夏羽虽然大胆的放权,却不是彻底啥都不管,而抓大放小,否则光是每日处理政务就能让他累死,而军务朝会的举行频率要更低,主要还是跟大夏实行的战略有关,对外征战少了,各部只要戍守自己的职责,按部就班就可以了,而且各地镇守府具有一定的自主权,除非爆发了大的战事,一般情况下,枢密省并没有什么大事。
这次五月份举行的军务朝会却是聚集了大夏枢密省的三部尚书以及部分镇守府镇守使以及禁军将领,而议题只有一个,扩军,是的,扩军,烽火五年年底,大夏结束对辽战争,战略方向从陆地转向海洋,由对外扩张转为对内发展,从烽火五年底到烽火六年初,大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军整编,建立起了如今的大夏八大禁军体系以及八方镇守府以及三大海军府的格局,经过两年多的调整,禁军八卫已经完成了扩编,并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各部也先后在各处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而八方镇守府也同样如此,兵员都进行扩编完毕,保证八府都具备常备五军兵马,而象几个特殊的地方,比如驻扎在落日草原的西北镇守府,一直都保持着战备状态,满编十军运作,而驻扎在山海关的西南镇守府,也同样保持在八到九个军的十余万人的兵力。
大夏之前没有在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军,主要是将重心放在了大夏境内的建设之上,而经过两年的发展,黄金平原上各个州郡上的主要连通驰道已经初步并联成网,浑河流域大小河流也已经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水路交通网,而其中沟通大辽河和浑河水系的两大运河也陆续完工,从浑河中段的上都府的柳阳郡内挖通的柳阳运河,连通了大辽河支流晋水河,这条运河的完工拉近了从新王城到灵夏城之间的距离,而南面的大名府金乡郡内金乡运河,也将成为中段较为重要的运河。
驰道,运河交通网陆续的完工带动了沿线周边地区的快速的发展,昔日的小村落快速凝聚成镇子,甚至小城,尤其是水利河网不断的完善,大型的农庄良田不断的被开垦出来,昔日遍地荒野,草茎有半人多高的肥沃土地已经变成不比江南水乡差的鱼米之乡,而两年的和平时光,也让大夏的人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不断铺开的医堂,以及大夏制定的新的生育法,大大的提高了婴儿存活率,加上大夏百姓相对较为富足,人口已经步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高峰期,而烽火大陆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念头,烽火第一代孩童都已经成长了起来,这也让大夏的人口比重得到了较大的改观,有了可以大规模征兵的基础。
烽火大陆如今未成年孩童的生长速度是正常的两倍,这也是系统为快速提升烽火大陆人口的一种方法,这个时间段将持续到烽火十年年底才会停止,也就是说从烽火八年到烽火十年将会是烽火大陆成年人口大幅度增加的一段时期,而到了烽火十一年,这个人口快速生长期也将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过那个时候,烽火大陆的人口也将逐年上涨,让人口比重趋于合理。
而随着大夏内部不断的消化,国力已经连番增长,粮食产量也越来越多,而为了维持粮价,大夏以及加大了粮食收购力度,并开始增大对外粮食出口,以补贴差额,但就算如此,大夏的粮价也从一斤粮食四个小铜圆下跌到三个小铜圆,(一个银圆等于一百个大铜元,一个大铜圆等于五个小铜圆),相当于一担粮食,从之前近一个银圆,降低到了只有七十五个大铜圆,不过按照大夏金钱的高价值,差不多等于其他诸侯势力内的九百大钱左右,也就是九钱银子,粮价下跌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尤其是随着各大诸侯势力不断的巩固内部,积极开垦良田,大夏的高粮价也维持不了多久,而大夏如今消耗掉的粮食远远比不上地里产出的粮食,所谓粮贱伤农,所以大夏必须要扩大消耗,为唯一的方法就是对外战争。
无论是人口基础,还是粮食基础,大夏都已经具备了条件,而大夏疆域这么辽阔,尤其是随着辽地各州府不断的被兼并,大夏一线兵马以及地方守备兵马都显然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大夏虽然将对外扩张转为发展内部,但大夏对外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完全停止。
在辽东半岛,营州海军镇守府占据了四处群岛,以及沿着辽东半岛设立了六处海港,占据和这些海港周边十公里内的土地,而南方海军镇守府也在山东半岛建立了超过八个海港的贸易集市区,说是集市,但却是有大夏兵马驻扎,有大夏战船驻守的大夏城市,只不过范围小一点而已,但这些海港集市说穿了,都是大夏再次向外扩张的踏板,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大夏的后方补给基地,尽管三大海军府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招募兵源,但实际上这些招募的兵源甚至比不上大夏战船增加以及海外领地的占领的速度,扩军已经是势在必行。
尽管这个朝会进行的时间不长,但却是已经准备了足有两个多月,兵部,参谋部,后勤部三部多次进行沟通,毕竟征兵并不是兵部的事情,参谋部要对大夏新一轮扩张需要的兵马数量进行大致的评估,无论是国内驻扎的兵马数量,还是四处作战的兵马数量,以及后备兵马数量都要进行全面的谋划,以作出一个详细的招兵计划,而招募兵马数量多寡,还要牵扯到训练军营建设,后勤装备,粮草补给,以及制定更加庞大的后勤补给线,配备相关的后勤人员,增设军事仓库,提前购买各种兵器,装备等等事宜,这些都是一笔大的支出,并不是随便就能确定的。
不过朝会之上三部的争论并不大,因为在这两个月中三部已经争论了很多次了,而上了朝会就已经是趋近于最后的征兵计划,大夏如今固有兵马,八大禁军卫,也是直属夏羽统辖的兵马二十四万人,另外还有一支守卫宫廷的女卫,人数为三千,虽然不是三千后宫佳丽,却也是三千后宫女卫,除此此外,八大镇守府,拥有兵马五十个军,兵马数量六十二万五千人,三大海军府,人数则各有不同,按照编制每个海军府应该拥有兵马十万,但实际上,三个海军府拥有的兵马不超过二十万,只有自由港海军府兵马相对多一些,也就是说大夏一线兵马总计有近百万,除此之外,大夏还拥有近二十五个军的轮备骑兵军随时可以抽调,各地方守备营,数量大约拥有两百三十余个,不过地方守备营每营编制只有五百人,少数的有千人,总计人马一百二十万左右,地方守备兵马是一线兵马的后备力量,也是稳定地方的主力,属于二线补充,也就是说大夏如今拥有可用兵马二百五十万多。数量可以说相当庞大,但分散到各地,却又显得有些不足,自保有余,但想要继续扩疆却显得不足。
而三部最后的决议是,禁军八卫三军中在增加两军,也就是每卫五军,下辖兵马五万,另外各地镇守府则多增加三军编制,常备军提高到八军,另外每镇守府的可辖制轮备军也提升到七军的编制,也就是提升了50%,大约每镇守府为十八万余兵马,另外三大海军府也要将十万人补充满,满编三十万海军,一线兵马扩充到了一百四十万左右,幅度并不算太大,不过各地守备营却大幅度扩充,每营将由一营五百人扩充到一千人,也就是说直接翻倍,也就是说在补足抽调到一线兵马的兵员后,在扩充一倍的人手,因为各地守备营都在地方,所以就地征兵,就地训练,随时都可以作为补充到一线军中,并派遣到各地方。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扩军之后的大夏兵马后勤补给,十万人后勤辎重军,也将再次扩大两倍,并且分成两部,陆军后勤部以及海军后勤部。
通过整个整编计划,大夏兵马将从一线,二线,加上后勤,总计两百六十万人增加到四百二十万左右的兵力,而增加如此多的兵马,则意味着大夏将拿出更多的白银来供养军队,大夏一线普通士兵最低也有两个银圆的收入,而老兵则有两个半,在高一点的就是三个,而之前禁军加上八大镇守府,海军士兵,就有近百万人,每月的开销饷银就高达二百五十万到三百万,而地方守备军则只有一银圆到一个半银圆,相当于一个熟练工匠一个月的收入,每月大概花销在四百万银圆左右,每年支出在五千万银圆,但军中大头向来都是军需采购,这两年虽然太平,但经过一轮换装,每年支出也都在两千万两左右,不过好在大夏贸易不断的从外面收拢大量的金银,军事支出占据大夏财政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当然这里不算各军自己的福利,只是户部财政拨付。
而扩军之后,这笔财政支出将占据到上亿两,占据大夏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加上几笔大的采购,花费将更大,当然装备,兵器,战马等采购,枢密省不可能全部依赖财政支出,毕竟军政分家之后,枢密省有自己的金库,所以经过磋商,枢密省自己拿出百分之四十,户部拿出余下的百分之六十,采购军备。
这个结果也是跟中枢内阁通过气的,毕竟扩军并不是枢密省一家的事情,对于这个扩军计划夏羽还是满意的,扩军之中,大夏兵马将有余力对外进行大肆的扩张,起码要拿下锦西走廊,幽地通道上的燕国和幽国,而在东南方,将夺取整个辽东半岛,南面将占据山东的尾端,也就是北起威海,南到青岛湾这一线的东部,这一部分是山东半岛的尾部,势力还不算太盘枝错结,势力也比较小,比较好消化,又不至于太过度的刺激山东半岛上的其他诸侯。
朝会开的很圆满,随后就提交给中书内阁进行表决,不过夏羽都已经点了头,事先枢密省也与中书内阁通过气,自然一路畅通无阻,于是烽火八年五月中旬,由兵部下发的征兵告示遍贴各个大夏州县之中,而对各地征兵的数量也做了限制,而一个县征募五百青壮,并不算太困难,就算很多人不愿意当兵,各地的商贾也会想法子争取几个名额,奴隶兵在大夏也算是老传统了,而且奴隶兵的战斗力甚至要更强一些,因为拥有军功,奴隶就可以获得平民户籍,可以说是最快脱离奴隶身份的途径,而商贾送奴隶参军也会获得拥军的荣誉,毕竟大夏重商之策让商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荣耀,商人如果不支持大夏,一旦大夏这座大厦倒塌,那么倒霉的将是他们,商人们可从来都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何况一个奴隶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大夏的大规模征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燕国,幽国,甚至是草原之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大夏这只消化了腹中食物的老虎已经再次的露出了獠牙,将锋利的爪子对准了它们,几乎在大夏征兵告示颁布不久,燕国,幽国就开始大规模的征兵,并开始进行军事调动,而远在草原上皇太极也在积极的努力下,成功的蛊惑了柔然汗王召开了东胡汗国各部族大会,应对东胡汗国日益严峻的局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尽管大夏北部出现了新的变化,斯拉夫人在北方占据了广袤的土地,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斯拉夫王国,不过夏羽却并没有太过担忧,这倒不是夏羽盲目的自信,这也是因为地域上关系。
大夏国占据的疆域,已经属于是中温带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夏日日照充足,可以播种两季,而在往北方,也就是两三千里外的则已经靠着寒温带,每年只能耕作一季,而且过了松嫩平原,人烟稀少,土地宽阔,更是有着象大小兴安岭这样的连绵山脉,原始森林茂盛,虽然夏羽不知道斯拉夫人数量究竟有多少,但以北面那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绝对不会太多,这么大的疆域,人口却又不足,斯拉夫人就算胃口在好,也要看看自己还能不能在吃的下去,何况大夏又不是一个软柿子,凭借几万骑兵就能随便揉捏。
北面的斯拉夫人或许给大夏带来了一些压力和影响,但随着春暖花开,大地回暖,斯拉夫人带来的寒流也渐渐的退去,从北面传来的消息,斯拉夫人在白山盆地留下了不到万人的骑兵之后,就退却了,倒是没有在试图攻打大夏占据的飞雪城,北方边境暂时安稳了下来。
新夏城,枢密省,五月朝会,大夏军政分家,所以军务,政务朝会也是分开举行的,除了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件外,军政两部分是不会同时举行文武朝会,在大夏朝会举行的频率并不高,政务上,有着中书省内阁帮着夏羽处理全国政务,只有干涉重大的事情才会由夏羽来决断,一般上的行政事务内阁就直接处理了,夏羽虽然大胆的放权,却不是彻底啥都不管,而抓大放小,否则光是每日处理政务就能让他累死,而军务朝会的举行频率要更低,主要还是跟大夏实行的战略有关,对外征战少了,各部只要戍守自己的职责,按部就班就可以了,而且各地镇守府具有一定的自主权,除非爆发了大的战事,一般情况下,枢密省并没有什么大事。
这次五月份举行的军务朝会却是聚集了大夏枢密省的三部尚书以及部分镇守府镇守使以及禁军将领,而议题只有一个,扩军,是的,扩军,烽火五年年底,大夏结束对辽战争,战略方向从陆地转向海洋,由对外扩张转为对内发展,从烽火五年底到烽火六年初,大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军整编,建立起了如今的大夏八大禁军体系以及八方镇守府以及三大海军府的格局,经过两年多的调整,禁军八卫已经完成了扩编,并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各部也先后在各处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而八方镇守府也同样如此,兵员都进行扩编完毕,保证八府都具备常备五军兵马,而象几个特殊的地方,比如驻扎在落日草原的西北镇守府,一直都保持着战备状态,满编十军运作,而驻扎在山海关的西南镇守府,也同样保持在八到九个军的十余万人的兵力。
大夏之前没有在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军,主要是将重心放在了大夏境内的建设之上,而经过两年的发展,黄金平原上各个州郡上的主要连通驰道已经初步并联成网,浑河流域大小河流也已经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水路交通网,而其中沟通大辽河和浑河水系的两大运河也陆续完工,从浑河中段的上都府的柳阳郡内挖通的柳阳运河,连通了大辽河支流晋水河,这条运河的完工拉近了从新王城到灵夏城之间的距离,而南面的大名府金乡郡内金乡运河,也将成为中段较为重要的运河。
驰道,运河交通网陆续的完工带动了沿线周边地区的快速的发展,昔日的小村落快速凝聚成镇子,甚至小城,尤其是水利河网不断的完善,大型的农庄良田不断的被开垦出来,昔日遍地荒野,草茎有半人多高的肥沃土地已经变成不比江南水乡差的鱼米之乡,而两年的和平时光,也让大夏的人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不断铺开的医堂,以及大夏制定的新的生育法,大大的提高了婴儿存活率,加上大夏百姓相对较为富足,人口已经步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高峰期,而烽火大陆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念头,烽火第一代孩童都已经成长了起来,这也让大夏的人口比重得到了较大的改观,有了可以大规模征兵的基础。
烽火大陆如今未成年孩童的生长速度是正常的两倍,这也是系统为快速提升烽火大陆人口的一种方法,这个时间段将持续到烽火十年年底才会停止,也就是说从烽火八年到烽火十年将会是烽火大陆成年人口大幅度增加的一段时期,而到了烽火十一年,这个人口快速生长期也将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过那个时候,烽火大陆的人口也将逐年上涨,让人口比重趋于合理。
而随着大夏内部不断的消化,国力已经连番增长,粮食产量也越来越多,而为了维持粮价,大夏以及加大了粮食收购力度,并开始增大对外粮食出口,以补贴差额,但就算如此,大夏的粮价也从一斤粮食四个小铜圆下跌到三个小铜圆,(一个银圆等于一百个大铜元,一个大铜圆等于五个小铜圆),相当于一担粮食,从之前近一个银圆,降低到了只有七十五个大铜圆,不过按照大夏金钱的高价值,差不多等于其他诸侯势力内的九百大钱左右,也就是九钱银子,粮价下跌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尤其是随着各大诸侯势力不断的巩固内部,积极开垦良田,大夏的高粮价也维持不了多久,而大夏如今消耗掉的粮食远远比不上地里产出的粮食,所谓粮贱伤农,所以大夏必须要扩大消耗,为唯一的方法就是对外战争。
无论是人口基础,还是粮食基础,大夏都已经具备了条件,而大夏疆域这么辽阔,尤其是随着辽地各州府不断的被兼并,大夏一线兵马以及地方守备兵马都显然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大夏虽然将对外扩张转为发展内部,但大夏对外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完全停止。
在辽东半岛,营州海军镇守府占据了四处群岛,以及沿着辽东半岛设立了六处海港,占据和这些海港周边十公里内的土地,而南方海军镇守府也在山东半岛建立了超过八个海港的贸易集市区,说是集市,但却是有大夏兵马驻扎,有大夏战船驻守的大夏城市,只不过范围小一点而已,但这些海港集市说穿了,都是大夏再次向外扩张的踏板,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大夏的后方补给基地,尽管三大海军府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招募兵源,但实际上这些招募的兵源甚至比不上大夏战船增加以及海外领地的占领的速度,扩军已经是势在必行。
尽管这个朝会进行的时间不长,但却是已经准备了足有两个多月,兵部,参谋部,后勤部三部多次进行沟通,毕竟征兵并不是兵部的事情,参谋部要对大夏新一轮扩张需要的兵马数量进行大致的评估,无论是国内驻扎的兵马数量,还是四处作战的兵马数量,以及后备兵马数量都要进行全面的谋划,以作出一个详细的招兵计划,而招募兵马数量多寡,还要牵扯到训练军营建设,后勤装备,粮草补给,以及制定更加庞大的后勤补给线,配备相关的后勤人员,增设军事仓库,提前购买各种兵器,装备等等事宜,这些都是一笔大的支出,并不是随便就能确定的。
不过朝会之上三部的争论并不大,因为在这两个月中三部已经争论了很多次了,而上了朝会就已经是趋近于最后的征兵计划,大夏如今固有兵马,八大禁军卫,也是直属夏羽统辖的兵马二十四万人,另外还有一支守卫宫廷的女卫,人数为三千,虽然不是三千后宫佳丽,却也是三千后宫女卫,除此此外,八大镇守府,拥有兵马五十个军,兵马数量六十二万五千人,三大海军府,人数则各有不同,按照编制每个海军府应该拥有兵马十万,但实际上,三个海军府拥有的兵马不超过二十万,只有自由港海军府兵马相对多一些,也就是说大夏一线兵马总计有近百万,除此之外,大夏还拥有近二十五个军的轮备骑兵军随时可以抽调,各地方守备营,数量大约拥有两百三十余个,不过地方守备营每营编制只有五百人,少数的有千人,总计人马一百二十万左右,地方守备兵马是一线兵马的后备力量,也是稳定地方的主力,属于二线补充,也就是说大夏如今拥有可用兵马二百五十万多。数量可以说相当庞大,但分散到各地,却又显得有些不足,自保有余,但想要继续扩疆却显得不足。
而三部最后的决议是,禁军八卫三军中在增加两军,也就是每卫五军,下辖兵马五万,另外各地镇守府则多增加三军编制,常备军提高到八军,另外每镇守府的可辖制轮备军也提升到七军的编制,也就是提升了50%,大约每镇守府为十八万余兵马,另外三大海军府也要将十万人补充满,满编三十万海军,一线兵马扩充到了一百四十万左右,幅度并不算太大,不过各地守备营却大幅度扩充,每营将由一营五百人扩充到一千人,也就是说直接翻倍,也就是说在补足抽调到一线兵马的兵员后,在扩充一倍的人手,因为各地守备营都在地方,所以就地征兵,就地训练,随时都可以作为补充到一线军中,并派遣到各地方。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扩军之后的大夏兵马后勤补给,十万人后勤辎重军,也将再次扩大两倍,并且分成两部,陆军后勤部以及海军后勤部。
通过整个整编计划,大夏兵马将从一线,二线,加上后勤,总计两百六十万人增加到四百二十万左右的兵力,而增加如此多的兵马,则意味着大夏将拿出更多的白银来供养军队,大夏一线普通士兵最低也有两个银圆的收入,而老兵则有两个半,在高一点的就是三个,而之前禁军加上八大镇守府,海军士兵,就有近百万人,每月的开销饷银就高达二百五十万到三百万,而地方守备军则只有一银圆到一个半银圆,相当于一个熟练工匠一个月的收入,每月大概花销在四百万银圆左右,每年支出在五千万银圆,但军中大头向来都是军需采购,这两年虽然太平,但经过一轮换装,每年支出也都在两千万两左右,不过好在大夏贸易不断的从外面收拢大量的金银,军事支出占据大夏财政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当然这里不算各军自己的福利,只是户部财政拨付。
而扩军之后,这笔财政支出将占据到上亿两,占据大夏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加上几笔大的采购,花费将更大,当然装备,兵器,战马等采购,枢密省不可能全部依赖财政支出,毕竟军政分家之后,枢密省有自己的金库,所以经过磋商,枢密省自己拿出百分之四十,户部拿出余下的百分之六十,采购军备。
这个结果也是跟中枢内阁通过气的,毕竟扩军并不是枢密省一家的事情,对于这个扩军计划夏羽还是满意的,扩军之中,大夏兵马将有余力对外进行大肆的扩张,起码要拿下锦西走廊,幽地通道上的燕国和幽国,而在东南方,将夺取整个辽东半岛,南面将占据山东的尾端,也就是北起威海,南到青岛湾这一线的东部,这一部分是山东半岛的尾部,势力还不算太盘枝错结,势力也比较小,比较好消化,又不至于太过度的刺激山东半岛上的其他诸侯。
朝会开的很圆满,随后就提交给中书内阁进行表决,不过夏羽都已经点了头,事先枢密省也与中书内阁通过气,自然一路畅通无阻,于是烽火八年五月中旬,由兵部下发的征兵告示遍贴各个大夏州县之中,而对各地征兵的数量也做了限制,而一个县征募五百青壮,并不算太困难,就算很多人不愿意当兵,各地的商贾也会想法子争取几个名额,奴隶兵在大夏也算是老传统了,而且奴隶兵的战斗力甚至要更强一些,因为拥有军功,奴隶就可以获得平民户籍,可以说是最快脱离奴隶身份的途径,而商贾送奴隶参军也会获得拥军的荣誉,毕竟大夏重商之策让商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荣耀,商人如果不支持大夏,一旦大夏这座大厦倒塌,那么倒霉的将是他们,商人们可从来都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何况一个奴隶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大夏的大规模征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燕国,幽国,甚至是草原之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大夏这只消化了腹中食物的老虎已经再次的露出了獠牙,将锋利的爪子对准了它们,几乎在大夏征兵告示颁布不久,燕国,幽国就开始大规模的征兵,并开始进行军事调动,而远在草原上皇太极也在积极的努力下,成功的蛊惑了柔然汗王召开了东胡汗国各部族大会,应对东胡汗国日益严峻的局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