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小场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几章推荐票,毕竟传了总该冲冲榜。希望喜欢的朋友能够多多支持吧!今天第三更送上。】
徐克同黄百鸣倒谈不上不欢而散,只是争执也没有被搁浅下来。最后黄百鸣自然是拗不过徐克,三位制作人最终还是决定追加了些资金。
开机拜神之后,《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自然马上就投入拍摄起来。
好在吕言本身也是这个专业出身,加上融合了记忆倒也不至于出错。只不过这几天结结实实把他忙的头昏脑热,好象自己不是场记,反而是助理导演似的。
事实上场记看似跟打杂没什么区别,不过其在幕后发挥的重量不可忽视。对于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
由于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场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导演合理规划镜头,防止穿帮、越轴等失误出现。影片完成后,这些记录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现在每天出入与片场的吕言身上必备三宝:场记板、场记单、剧本。
场记板这种东西不言而喻,在网络发达的后世大家也是见怪不怪。这东西在每个镜头开拍时需要打板用的,在板子上记录摄像机将要拍摄的集数、场数、镜数。然后被摄像机拍摄。
“言仔,把今天的场记单拿来我看看。”休息间隙,徐克戴着墨镜靠在椅子上说道。
吕言现在对于场记单的记录倒也是轻车熟路,并没有多想就递了过去。写这东西,有一定的格式。先写上集数、场数、镜数、条数。再写上拍摄的内容。最后记录时间码。并且要对导演满意的条数做记录。
由于徐克戴着墨镜,吕言并不能看出什么。
不一会,徐克就将场记单递了回来道:“不错,不过其中一条可以删去了。”
听不出夸奖,也听不出不满。
徐克将场记单递回后,就站起身喊道:“差不多了,刚才那条重拍。”
做一个场记要时时在导演身边,及时记录导演所说的。所以吕言也来不及多想,就匆匆将徐克所指的那条划上横线后马上跟了上去。
1984年的香港并没有让吕言觉得那么难以融入,反而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到自己最喜爱的行业之后越发的积极起来。每天拍摄结束后的他,就会开始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吸收一切他需要的东西来结合自己的记忆,这让他对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越发的了解起来。
对于新(和谐)浪潮电影和新艺城,吕言涉足颇深。一个是电影大运动,一个是自己现在的东家。吕言自然特别关注,从而开始慢慢体会到那些内在的东西。
在香港**潮电影运动之后,香港独立制片公司赖以生存的东南亚电影市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新加坡开始把资金主要投向香港电视连续剧,泰国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限制进口配额等原因而让港片举步维艰,越南市场则由于政治原因而丧失殆尽。
因此,香港独立制片陷入低谷,艺术性和思想性较强而商业性薄弱的电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香港电影步入了更加商业化、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的历史时期。在如此严酷的生态环境下,新艺城采取的最主要的一个选题策略,是密切跟踪世界影坛的热门题材,以力保票房赢利。自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公映,至1981年,007电影已出品了12部,风靡全球。从1981年起,新艺城就戏仿007电影,推出了《最佳拍档》系列。
新艺城对世界影坛热门题材的改编和翻拍,并不是简单化地将故事发生的空间挪移到香港,再将片中的角色置换为香港人。以《最佳拍档》为例,该系列没有停留在对007影片的简单模仿上,而是从精神内核上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写。007电影的主角詹姆斯·邦德是被神化了的大英雄,《最佳拍档》的主角之一却是相貌滑稽可笑的光头佬,说着一口土得掉渣的方言(在香港发行的版本中,他说的是台山话;在台湾等地发行的版本中,他讲的是山东话)。他与另一位主角金刚机智、滑头有余,却绝非勇敢无畏的大英雄。
简言之,《最佳拍档》以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哲学解构了007电影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精英主义,表现出浓郁的香港本土文化特色,并初步显示出这一时期香港电影颠覆一切权威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在后来王晶和周星驰等人的电影中被不断强化,成为90年代前后香港电影突出的文化特征之一。
《最佳拍档》系列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其后,对世界影坛热门题材和卖座影片的本土化改编和翻拍,成为新艺城常用的选题策略之一。以《阿郎的故事》为例,该片的灵感就来自一部韩国电影,叫《我最心爱的人》。在翻拍过程中,新艺城特别注重影片与香港乃至亚洲观众在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等方面达成契合。这可以称为香港电影一种行之有效的“拿来主义”。
当初上课时,吕言也听导师分析过这种‘拿来主义’。不过那时候的他并没有诸多了解,现在他对香港电影的了解又加深了几分。
“阿言,比对一下有没有什么出入!”徐克对着身边的吕言说完后,便喊道:“开麦啦!”
徐克让吕言比对的则是他手上的剧本和演员们,吕言手中的剧本可区别与演员们拿到的剧本。这个剧本是对现场的记录导演对画面的要求,比如如何分镜,镜别等等;以及细节之类的,比如:演员在这场戏是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需要与哪一场戏连戏等等。
吕言仔细的比对之后,点点头道:“导演,可以开镜了。”
如今的他,不再是当初刚进片场时的毛头小子了。不论是从气质还是话语上都从容、稳重了几分。
这场戏拍的是麦嘉扮演的光头佬被老婆由张艾嘉饰演的贺东施误会的镜头,不过最难处理的就是小光头佬的安抚工作。这小东西由于才一岁多,所以很难哄。好在这小家伙特别容易被逗笑,加上其母亲也在现场所以想办法做到那些简单的动作倒也不难。
这小家伙叫——王嘉明,深得大家喜欢。特别是麦嘉,可谓是当亲生儿子一样宝贝着。
吕言对这小家伙也是记忆犹新,所以格外喜欢去逗他。
“各部门注意,大家各就各位……”徐克跟小光头佬的母亲交谈几句后,便喊道:“ACTION……”(未完待续)
【求几章推荐票,毕竟传了总该冲冲榜。希望喜欢的朋友能够多多支持吧!今天第三更送上。】
徐克同黄百鸣倒谈不上不欢而散,只是争执也没有被搁浅下来。最后黄百鸣自然是拗不过徐克,三位制作人最终还是决定追加了些资金。
开机拜神之后,《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自然马上就投入拍摄起来。
好在吕言本身也是这个专业出身,加上融合了记忆倒也不至于出错。只不过这几天结结实实把他忙的头昏脑热,好象自己不是场记,反而是助理导演似的。
事实上场记看似跟打杂没什么区别,不过其在幕后发挥的重量不可忽视。对于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
由于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场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导演合理规划镜头,防止穿帮、越轴等失误出现。影片完成后,这些记录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现在每天出入与片场的吕言身上必备三宝:场记板、场记单、剧本。
场记板这种东西不言而喻,在网络发达的后世大家也是见怪不怪。这东西在每个镜头开拍时需要打板用的,在板子上记录摄像机将要拍摄的集数、场数、镜数。然后被摄像机拍摄。
“言仔,把今天的场记单拿来我看看。”休息间隙,徐克戴着墨镜靠在椅子上说道。
吕言现在对于场记单的记录倒也是轻车熟路,并没有多想就递了过去。写这东西,有一定的格式。先写上集数、场数、镜数、条数。再写上拍摄的内容。最后记录时间码。并且要对导演满意的条数做记录。
由于徐克戴着墨镜,吕言并不能看出什么。
不一会,徐克就将场记单递了回来道:“不错,不过其中一条可以删去了。”
听不出夸奖,也听不出不满。
徐克将场记单递回后,就站起身喊道:“差不多了,刚才那条重拍。”
做一个场记要时时在导演身边,及时记录导演所说的。所以吕言也来不及多想,就匆匆将徐克所指的那条划上横线后马上跟了上去。
1984年的香港并没有让吕言觉得那么难以融入,反而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到自己最喜爱的行业之后越发的积极起来。每天拍摄结束后的他,就会开始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吸收一切他需要的东西来结合自己的记忆,这让他对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越发的了解起来。
对于新(和谐)浪潮电影和新艺城,吕言涉足颇深。一个是电影大运动,一个是自己现在的东家。吕言自然特别关注,从而开始慢慢体会到那些内在的东西。
在香港**潮电影运动之后,香港独立制片公司赖以生存的东南亚电影市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新加坡开始把资金主要投向香港电视连续剧,泰国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限制进口配额等原因而让港片举步维艰,越南市场则由于政治原因而丧失殆尽。
因此,香港独立制片陷入低谷,艺术性和思想性较强而商业性薄弱的电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香港电影步入了更加商业化、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的历史时期。在如此严酷的生态环境下,新艺城采取的最主要的一个选题策略,是密切跟踪世界影坛的热门题材,以力保票房赢利。自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公映,至1981年,007电影已出品了12部,风靡全球。从1981年起,新艺城就戏仿007电影,推出了《最佳拍档》系列。
新艺城对世界影坛热门题材的改编和翻拍,并不是简单化地将故事发生的空间挪移到香港,再将片中的角色置换为香港人。以《最佳拍档》为例,该系列没有停留在对007影片的简单模仿上,而是从精神内核上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写。007电影的主角詹姆斯·邦德是被神化了的大英雄,《最佳拍档》的主角之一却是相貌滑稽可笑的光头佬,说着一口土得掉渣的方言(在香港发行的版本中,他说的是台山话;在台湾等地发行的版本中,他讲的是山东话)。他与另一位主角金刚机智、滑头有余,却绝非勇敢无畏的大英雄。
简言之,《最佳拍档》以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哲学解构了007电影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精英主义,表现出浓郁的香港本土文化特色,并初步显示出这一时期香港电影颠覆一切权威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在后来王晶和周星驰等人的电影中被不断强化,成为90年代前后香港电影突出的文化特征之一。
《最佳拍档》系列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其后,对世界影坛热门题材和卖座影片的本土化改编和翻拍,成为新艺城常用的选题策略之一。以《阿郎的故事》为例,该片的灵感就来自一部韩国电影,叫《我最心爱的人》。在翻拍过程中,新艺城特别注重影片与香港乃至亚洲观众在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等方面达成契合。这可以称为香港电影一种行之有效的“拿来主义”。
当初上课时,吕言也听导师分析过这种‘拿来主义’。不过那时候的他并没有诸多了解,现在他对香港电影的了解又加深了几分。
“阿言,比对一下有没有什么出入!”徐克对着身边的吕言说完后,便喊道:“开麦啦!”
徐克让吕言比对的则是他手上的剧本和演员们,吕言手中的剧本可区别与演员们拿到的剧本。这个剧本是对现场的记录导演对画面的要求,比如如何分镜,镜别等等;以及细节之类的,比如:演员在这场戏是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需要与哪一场戏连戏等等。
吕言仔细的比对之后,点点头道:“导演,可以开镜了。”
如今的他,不再是当初刚进片场时的毛头小子了。不论是从气质还是话语上都从容、稳重了几分。
这场戏拍的是麦嘉扮演的光头佬被老婆由张艾嘉饰演的贺东施误会的镜头,不过最难处理的就是小光头佬的安抚工作。这小东西由于才一岁多,所以很难哄。好在这小家伙特别容易被逗笑,加上其母亲也在现场所以想办法做到那些简单的动作倒也不难。
这小家伙叫——王嘉明,深得大家喜欢。特别是麦嘉,可谓是当亲生儿子一样宝贝着。
吕言对这小家伙也是记忆犹新,所以格外喜欢去逗他。
“各部门注意,大家各就各位……”徐克跟小光头佬的母亲交谈几句后,便喊道:“ACTION……”(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