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调频106.1兆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84年10月日,戈文果不其然在《人民日报》的第二版看到了“平您好”这幅照片。
平您好,一句最简单的问候却发自人们的肺腑,这是这个时代的呼声,也是此时老百姓共同的内心。因此,尽管它转瞬即逝,却从此铭记在人们的心中,镌刻在历史的长廊中。
因为巴老的缘故,戈文也认识一些人民日报报社的编辑,看到报纸上的照片后,戈文立刻给一个认识的人民日报编辑打过去电话,并经过一番波折联系上了拍了这张照片的人民日报摄影部记者王东。
电话里,戈文向王东表示了祝贺,称赞他拍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这张照片具有巨大的时代代表性,一方面表达了人民对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的认同,另一方面却也展示出大学生们人性的觉醒平等、思想的萌发。
挂了电话的戈文心中其实也有一丝懊恼。昨天的阅兵,他也带了照相机,可是却被告知除了电视台和报社等官方媒体,其余人一律不准拍照。他懊恼倒不是嫉妒王东,而是对不能亲自记录昨天国庆阅兵那壮观的景象的失望。
话王东挂了电话后,倒是有晕晕乎乎。
戈文是谁,王东当然知道,只是没料到戈文竟然给他打电话。电话里,戈文对他一顿猛夸,还预言他所拍的“平您好”那张照片有极具新闻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会引起整个社会的轰动,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要知道昨天晚上在人民日报报社做版时。编辑们都还对是不是发表这张照片心存疑虑。毕竟在没有领会上级领导精神的情况下。贸然发这张照片需要担很大的风险。
昨天晚上,王东亲眼看着他这张照片被一版编辑拿起来又放下,三版和四版编辑也将这张照片挑了出来,想了想,也又放了回去。最后《人民日报》国庆摄影专版选定的关于学生游行的照片不是高举“祖国万岁!”“我有一颗中国心”之类的标语就是甩动花环笑脸盎然。最后要不是第二版需要一张照片来搭配文字,并选了自己的照片,恐怕“平您好”这张照片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张照片会引起轰动吗?王东心存疑虑。
很快,事实却证明了戈文的远见。
接下来的几天。针对“平您好”的评论越来越多,寄往《人民日报》的群众来信关于“平您好”足足好几麻袋,上级领导也下达了嘉奖令,而新华社立即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平您好”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平您好”这张照片更是获得了当年的最佳新闻照片奖。接下来的好多年,《平您好》更成了王东的名字,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刊物使用这张照片,仅《人民日报》便刊发过7次,后世中华世纪坛甚至还据此做成了浮雕。
多年以后王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戈文当年的这通电话还大为感慨。当年在很多人都对“平您好”感觉避讳不言时。戈文是第一个向他表示祝贺的人,而且他预言了“平您好”的历史价值。事实也正如戈文的那样成为现实。
“邓公是那个时代的标记,其实戈文也是那个年代的符号啊!”躺在摇椅上头发花白的王东对着凤凰卫视的摄像头,一脸认真的道。
此为后话,我们暂且不表。
且,戈文参加完国庆阅兵后,却暂时在北京落下脚来。
上海的杂事早已处理完毕,戈文又从《收货》杂志社辞职,照顾巴老的工作也由巴老的女儿李林林姐接任,戈文一身轻松。到了北京,却是不着急返回上海,自然要好好的看一看这个年代的京城。
再到了北京,那也必须拜访一些文化界的老前辈,这可是戈文来北京前,巴老亲自叮嘱过的。既然要拜访老前辈,那他的一些朋友自然也不能落下。
话,当初他刚穿越到这个年代,因为是个黑户,才没敢来前辈子打拼多年的京城,现在身份已经洗白,自然想在这个政治文化中心留下一属于自己的印记。
现在戈文的临时住所在一个三联书店的编辑家中。知道戈文要来北京,和戈文一直合作很好的《阅读》杂志社总编辑土长申联系了总部三联书店的老领导,然后便帮戈文在北京安下了家。
不过,寄居在他人家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戈文已经打算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作为京城的落脚地。前世,他虽然在北京打拼了多年,却一直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不得不是他心中的一大遗憾。现在既然有机会了,自然要趁着热乎劲把这事办了。
所有这些事,都千头万绪,戈文却并没有着急。这不,看完阅兵的第三天,戈文便独自一人在北京城溜达了起来。
80年代的老北京和后世截然不同。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城门楼子还依然健在。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大街上叫卖糖葫芦和老冰棍的贩中气十足。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大街上马车和公交车并行不悖。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胡同口坐着居委会大妈袖口上都别着红袖标。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公园里,跳个舞被认为是不雅,公园管理员骑着个自行车到处追赶。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大多数家里用的都是煤油炉做饭,石油商店门前排队买没有的群众就是一道时代的景观。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家具店里两百元的大衣柜往往有价无市。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大钟寺仍然是蔬菜批发市场。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全聚德和庆丰包子铺更加的有味道。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虽然贫穷,人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平和和满足。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虽然不富裕,人们的眼中却充满信心和希冀。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让见惯了后世繁华的戈文,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温情。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让见惯了市侩和铜臭的戈文,再次看到了简单、浪漫和理想。
……
就在戈文游荡在80年代的北京街头,被朴素但深刻的老北京文化所吸引住的时候,从电线杆上的喇叭上传来的广播声打破了他的痴迷。
“……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调频106.1兆赫,听众朋友们,下午好,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15整。本期《播讲》将会播放国庆献礼特别节目《大国崛起》,希望大家喜欢……”
大国崛起?
这是什么情况?
戈文停下了脚步,侧耳继续倾听。
一个淡定从容的男中音响起——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呃……
真是《大国崛起》!《大国崛起》有声版!
怎么没人通知我?
这是侵权!
戈文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遭到盗版了。然后他逛街的愉快心情一下子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过在往回走的路上,戈文心中的怒火就慢慢消失了,他看到了让他吃惊的一幕。
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娱乐活动真的很少。这个时候的中国,电视机很少,要知道直到1980年中国才从日本引入了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所以老百姓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电视机。而电影大家又舍不得老去看,因此平时的娱乐活动主要就是看书,这也正是图书杂志市场火爆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而看书阅读是有条件的,首先你需要有文化会识字,其次你要持续的花钱买书、买杂志,这样才能维持住这个娱乐手段。但是广播则大为不同,不识字没关系,只要有耳朵就成。
而且,听广播的投入很少。有钱的话,可以自己买一个收音机;没钱也没关系,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喇叭是无处不在的。工厂、农场、区、公园、公社……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个时代的中国收音机加上喇叭,入户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就在戈文往回走的路上,但凡有喇叭的地方,就能看到停在路上倾听广播的人群。
有推着自行车站在路边上的,也有直接倚在电线杆上的,有坐在马路牙子上蜷起膝盖的,也有坐着马扎的,有双手抄在身后不定不正站着的,也有拎这鸟笼逗鸟的,有稚嫩的少年,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肥胖的妇女,有戴着眼镜的中年……所有人都静静的呆在那里,倾听着头上耳边娓娓道来的声音,如醉如痴,忘记一切。
时光就在这一刻停止了。(未完待续。)
ps:差没赶上,手有生。
这里请求大家能够支持正版。
1984年10月日,戈文果不其然在《人民日报》的第二版看到了“平您好”这幅照片。
平您好,一句最简单的问候却发自人们的肺腑,这是这个时代的呼声,也是此时老百姓共同的内心。因此,尽管它转瞬即逝,却从此铭记在人们的心中,镌刻在历史的长廊中。
因为巴老的缘故,戈文也认识一些人民日报报社的编辑,看到报纸上的照片后,戈文立刻给一个认识的人民日报编辑打过去电话,并经过一番波折联系上了拍了这张照片的人民日报摄影部记者王东。
电话里,戈文向王东表示了祝贺,称赞他拍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这张照片具有巨大的时代代表性,一方面表达了人民对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的认同,另一方面却也展示出大学生们人性的觉醒平等、思想的萌发。
挂了电话的戈文心中其实也有一丝懊恼。昨天的阅兵,他也带了照相机,可是却被告知除了电视台和报社等官方媒体,其余人一律不准拍照。他懊恼倒不是嫉妒王东,而是对不能亲自记录昨天国庆阅兵那壮观的景象的失望。
话王东挂了电话后,倒是有晕晕乎乎。
戈文是谁,王东当然知道,只是没料到戈文竟然给他打电话。电话里,戈文对他一顿猛夸,还预言他所拍的“平您好”那张照片有极具新闻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会引起整个社会的轰动,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要知道昨天晚上在人民日报报社做版时。编辑们都还对是不是发表这张照片心存疑虑。毕竟在没有领会上级领导精神的情况下。贸然发这张照片需要担很大的风险。
昨天晚上,王东亲眼看着他这张照片被一版编辑拿起来又放下,三版和四版编辑也将这张照片挑了出来,想了想,也又放了回去。最后《人民日报》国庆摄影专版选定的关于学生游行的照片不是高举“祖国万岁!”“我有一颗中国心”之类的标语就是甩动花环笑脸盎然。最后要不是第二版需要一张照片来搭配文字,并选了自己的照片,恐怕“平您好”这张照片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张照片会引起轰动吗?王东心存疑虑。
很快,事实却证明了戈文的远见。
接下来的几天。针对“平您好”的评论越来越多,寄往《人民日报》的群众来信关于“平您好”足足好几麻袋,上级领导也下达了嘉奖令,而新华社立即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平您好”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平您好”这张照片更是获得了当年的最佳新闻照片奖。接下来的好多年,《平您好》更成了王东的名字,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刊物使用这张照片,仅《人民日报》便刊发过7次,后世中华世纪坛甚至还据此做成了浮雕。
多年以后王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戈文当年的这通电话还大为感慨。当年在很多人都对“平您好”感觉避讳不言时。戈文是第一个向他表示祝贺的人,而且他预言了“平您好”的历史价值。事实也正如戈文的那样成为现实。
“邓公是那个时代的标记,其实戈文也是那个年代的符号啊!”躺在摇椅上头发花白的王东对着凤凰卫视的摄像头,一脸认真的道。
此为后话,我们暂且不表。
且,戈文参加完国庆阅兵后,却暂时在北京落下脚来。
上海的杂事早已处理完毕,戈文又从《收货》杂志社辞职,照顾巴老的工作也由巴老的女儿李林林姐接任,戈文一身轻松。到了北京,却是不着急返回上海,自然要好好的看一看这个年代的京城。
再到了北京,那也必须拜访一些文化界的老前辈,这可是戈文来北京前,巴老亲自叮嘱过的。既然要拜访老前辈,那他的一些朋友自然也不能落下。
话,当初他刚穿越到这个年代,因为是个黑户,才没敢来前辈子打拼多年的京城,现在身份已经洗白,自然想在这个政治文化中心留下一属于自己的印记。
现在戈文的临时住所在一个三联书店的编辑家中。知道戈文要来北京,和戈文一直合作很好的《阅读》杂志社总编辑土长申联系了总部三联书店的老领导,然后便帮戈文在北京安下了家。
不过,寄居在他人家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戈文已经打算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作为京城的落脚地。前世,他虽然在北京打拼了多年,却一直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不得不是他心中的一大遗憾。现在既然有机会了,自然要趁着热乎劲把这事办了。
所有这些事,都千头万绪,戈文却并没有着急。这不,看完阅兵的第三天,戈文便独自一人在北京城溜达了起来。
80年代的老北京和后世截然不同。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城门楼子还依然健在。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大街上叫卖糖葫芦和老冰棍的贩中气十足。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大街上马车和公交车并行不悖。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胡同口坐着居委会大妈袖口上都别着红袖标。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公园里,跳个舞被认为是不雅,公园管理员骑着个自行车到处追赶。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大多数家里用的都是煤油炉做饭,石油商店门前排队买没有的群众就是一道时代的景观。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家具店里两百元的大衣柜往往有价无市。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大钟寺仍然是蔬菜批发市场。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全聚德和庆丰包子铺更加的有味道。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虽然贫穷,人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平和和满足。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虽然不富裕,人们的眼中却充满信心和希冀。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让见惯了后世繁华的戈文,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温情。
这个年代的老北京,让见惯了市侩和铜臭的戈文,再次看到了简单、浪漫和理想。
……
就在戈文游荡在80年代的北京街头,被朴素但深刻的老北京文化所吸引住的时候,从电线杆上的喇叭上传来的广播声打破了他的痴迷。
“……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调频106.1兆赫,听众朋友们,下午好,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15整。本期《播讲》将会播放国庆献礼特别节目《大国崛起》,希望大家喜欢……”
大国崛起?
这是什么情况?
戈文停下了脚步,侧耳继续倾听。
一个淡定从容的男中音响起——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呃……
真是《大国崛起》!《大国崛起》有声版!
怎么没人通知我?
这是侵权!
戈文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遭到盗版了。然后他逛街的愉快心情一下子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过在往回走的路上,戈文心中的怒火就慢慢消失了,他看到了让他吃惊的一幕。
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娱乐活动真的很少。这个时候的中国,电视机很少,要知道直到1980年中国才从日本引入了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所以老百姓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电视机。而电影大家又舍不得老去看,因此平时的娱乐活动主要就是看书,这也正是图书杂志市场火爆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而看书阅读是有条件的,首先你需要有文化会识字,其次你要持续的花钱买书、买杂志,这样才能维持住这个娱乐手段。但是广播则大为不同,不识字没关系,只要有耳朵就成。
而且,听广播的投入很少。有钱的话,可以自己买一个收音机;没钱也没关系,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喇叭是无处不在的。工厂、农场、区、公园、公社……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个时代的中国收音机加上喇叭,入户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就在戈文往回走的路上,但凡有喇叭的地方,就能看到停在路上倾听广播的人群。
有推着自行车站在路边上的,也有直接倚在电线杆上的,有坐在马路牙子上蜷起膝盖的,也有坐着马扎的,有双手抄在身后不定不正站着的,也有拎这鸟笼逗鸟的,有稚嫩的少年,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肥胖的妇女,有戴着眼镜的中年……所有人都静静的呆在那里,倾听着头上耳边娓娓道来的声音,如醉如痴,忘记一切。
时光就在这一刻停止了。(未完待续。)
ps:差没赶上,手有生。
这里请求大家能够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