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进宫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家正谈着,忽然门外传来何寻踪的声音:“大人,宫里来人宣旨。”
李鸿基等忙出去接旨。宣旨的太监笑逐言开,一进门就行礼:“李大人,恭喜你高升了。”
李鸿基没料到自己又升官了,忙摆香案接旨。
太监宣旨,李鸿基从户部正六品升正四品。李鸿基叩头谢恩。
因为根本就不想当官,对升官的事自然就不象别的官员一样兴奋。而且脑子里尽想着怎么伏击皇太极的事,所以就显得心不在焉。
那太监本来以为这一趟是个美差,都听说李鸿基钱大气粗,出手大方。这一次他又是报喜而来,李鸿基还不得大赏红包,没想到李鸿基如此冷淡,到他出门,也没赏一个铜板。更可气的是,他旁边站的那个小老头,似乎下意识地掏了一下钱包,但马上又把手缩回去了。更没有提醒李鸿基。这也太小瞧他了。
走在回宫的路上,他差点把李氏祖先都骂遍了。
路旁,在这太监回宫的必经之路上,温体仁和高捷正在一处洒楼的二楼雅间临窗饮酒。那太监气得要死的表情全落入二人的眼底。
高捷从窗口缩回头,率先笑起来:“温大人,这李鸿基连宣旨的太监都敢得罪。可见他这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温体仁没有出声,只躲在窗帘后,探头一直看到那太监没了踪影。这时,一个家奴跑了上来。那家奴禀报:“大人,这太监好象骂李鸿基不给他红包。是个铁公鸡之类的话。”
高捷先是一愣,继而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这李鸿基,真是个大笨蛋。他难道不知道每个宫中出来的人,无论大小,都有一张向宫里说话的嘴,别人巴结还来不及,他送上门的反而一巴掌打回来了。真是蠢到家了。”
温体仁喝了口酒,把酒在嘴里转了一圈,才咽下说道:“他可能太兴奋,把这事给忘了,不过,这也算帮我们一个忙。等我们这计划实施后,皇上耳边都听不到什么对李鸿基有利的话。”
他说到这,笑着对高捷说道:“高大人,明日早朝后,我把李鸿基请到家中,把歌妓芙蓉送给他。“
“把芙蓉送给他?“高捷嫉妒得眼珠子都鼓起来了。芙蓉是温体仁家最美的歌妓,他几次暗示温体仁,想要芙蓉,温体仁都没同意。既然要害李鸿基,为什么还要送他美人。
温体仁见高捷鼓着个眼睛**,他得意在笑起来:“高大人,记住我这句话,对你的敌人始终保持笑容。“
高捷还不理解,他有些愤愤不平。温体仁哈哈大笑。
最近朝中,李鸿基的声望真是如中中天,在一个月前,因李鸿基说用招标的办法让富户建水渠。崇祯是个急脾气,回乾清宫后,越想此事越有利国家。因此马上派专人去陕西,河南等省试行。试行结果好得出奇。各家富户抢着建渠。眼见再过二三年,这些水渠就会派上用场。而且,眼下那许多农民会因得到工钱而解决了吃饭问题。不用他赈济了。崇祯睡到半夜都能乐醒好几次。
不但崇祯乐,满朝官员都乐。朝中弥漫着欢快的气氛。
然而,一天晚上,宋献策却忧心忡忡地告诉李鸿基,他得到消息,事情并不象派去建渠的官员汇报的那样乐观。
首先,原来以为,建水渠时,必然用工,用工必然结工钱,正好解决许多人的吃饭问题。可谁曾想,被招去的农民,不但领不到工钱,就是吃饭,也只能吃最劣质的米糠混野菜。,就是这样,也还不能让吃饱。平日这些工人累得要死,连饭也吃不饱,许多人竟然累饿至死。那些原盼着能养家糊口的家庭不但没盼到工钱,还把家中最得力的劳力放走了。而且,不让回家。
李鸿基没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盘这么轻易就落空,他拍案大骂:“想不到古代也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他妈的,都什么玩意!官府就不管吗?不行罢工。大家都不干了,看他们怎么办?“
宋献策看了他一眼,苦笑说道:“官府和这些大户都是构结在一起的。这些农民无权无势,想要不干都不可能,因为听说官府下令,这是皇上下旨建的工程,有半路逃跑的,视同造反。”
李鸿基气得在屋内乱转,他觉得为什么这么好的主意,一到下面就变样了!刘宗敏冷哼一声:“我早就知道,这帮贪官恶霸不除,老百姓就别想过好日子。依的的脾气,把这些贪官全杀了,再造一个清平世界。”
李鸿基本来在地上乱转,忽听刘宗敏说再造世界的话,他吓了一跳,想起自己是李自成的事来。他可不希望再造什么世界。他只希望好好活着。
不行,这件事必然马上找崇祯,让他想办法。
第二天,李鸿基进了皇宫。
李鸿基现在是宫中红人,崇祯一听求见,马上在乾清宫召见。
行了一拜三叩常朝礼。崇祯笑眯眯地命赐座。
“鸿基,这二天还在忙筹饷的事吗?“崇祯亲切的问。
“是。“李鸿基答道。
“在京可住得惯吗?晚上都做什么消遣?“崇祯如话家常。
李鸿基答道:“皇上给臣的府第十分舒服。臣住得惯。晚上没别的事时,臣就和几个兄弟喝酒,有时喝酒后下个棋什么的。不过臣的棋特臭,十局倒有九局输。“
李鸿基说完大笑。
崇祯暗暗点头,原来自赐了李鸿基府第和奴仆后,每天都有人把李鸿基做什么事的消息报进宫来。见李鸿基丝毫不撒谎,连下臭棋的事都和自己说。他觉得李鸿基这人对自己还挺忠心。
因天气热,一个宫女正奉了乐安公主之命,给崇祯端来一碗冰梅汤。崇祯见李鸿基头上有汗。笑着让那宫女把冰梅汤递给李鸿基。
李鸿基老实不客气,接过冰梅汤一口气喝干。喝过汤,抹了抹嘴,觉得暑气顿消,连称痛快。
一抬头,却见那宫女以一种极怪的眼神看着他,好象从末见此怪物一样。
李鸿基摸了摸自己脸,心说我脸上蹭上脏东西不成,她这直愣愣地瞧了。
这宫女早听说过李鸿基的大名,而今见李鸿基如此举动,心里暗笑:“都说李鸿基聪明绝顶,没想到却是个愣头青,什么也不懂。皇上自己都没喝冰梅汤,却赐给他了,这是多大的恩宠啊。要是别的大臣,只怕早感激涕零。伏地谢恩了。没想到他却没事人一样咕嘟咕嘟端起碗就喝。”
她看了看崇祯,见崇祯正笑得畅快,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觉得李鸿基此人可爱无比的样子。
她转身离开,要把这趣事告诉公主去。
她转身离去。
崇祯笑问;“鸿基,你急冲冲地来找朕有什么事?”
李鸿基忙气冲冲把听到的事告诉崇祯。
崇祯听后,立即怒容满面,他拍案骂道。
“朕没想到,竟会发生这种事。朕马上下旨,让人彻办此事。非严办那些大户和当地官府不可。如此不顾百姓死活,真真该死。内阁这帮人真正可恶,这种事也不来告诉朕。曹化淳这个狗奴才连个信也不通。。。。。”
李鸿基听崇祯骂内阁和曹化淳,连忙说道:“这件事臣也是从一个逃荒的灾民处听说的,路途遥远,内阁和曹公公他们可能还没得到这消息。“
崇祯余怒未息。恨恨说道:“这些臣工没一个体谅朕的苦心,遇事都推诿搪塞。照这样下去,社稷如何能中兴,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过安宁日子。“
崇祯气得手指微颤,痛苦愤恨的表情让李鸿基对他好感顿增。
他觉得崇祯可算上是一个好皇上,一心想着好百姓。
崇祯平息了一下怒火,他挥退所有宫女太监。走到李鸿基的身边,李鸿基从椅子上站起来。崇祯抚着李鸿基的肩膀说道:“鸿基,朕知你心性直爽,忠心耿耿,你又来自民间。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事,你一定要和朕说。不要象他们一样,都瞒着朕,糊弄朕。”
他说到瞒着朕的时候,神色十分激动。
李鸿基心头一热。崇祯才十几岁,他弱小的肩膀要扛起这个破败的江山。他确实需要有人帮他。
要是明朝要崇祯的治理下中兴了。他也可以不当李自成了。
想到这,他抬头说道:“皇上,既然皇上要臣说,那臣就把这段时候在京城的见闻说给皇上。”
“好好,照实说,照实说。朕想听实话。”崇祯喜出望外。
李鸿基侃侃而谈,他提到官府赈灾时克扣钱粮的情况,又谈到现在书院里的学子只知道死读书,抱着四书五经死啃,对别的事根本不关心。国家应该多方面培养人才,最好建立水利,工程,农田,军事等各方面的学校,将来好让这些人为国效力。国家不需要整天摇头晃脑的死捧着所谓圣贤书的书虫,而是需要实干人才。
崇祯对这些事闻所未闻,听得又激动,又惊讶。
李鸿基见崇祯听得认真,恨不能把自己所有想法都说给崇祯。他把土地兼并等事也说给了崇祯。
崇祯一提这事也愁眉不展。问李鸿基有什么妙招没有。
大家正谈着,忽然门外传来何寻踪的声音:“大人,宫里来人宣旨。”
李鸿基等忙出去接旨。宣旨的太监笑逐言开,一进门就行礼:“李大人,恭喜你高升了。”
李鸿基没料到自己又升官了,忙摆香案接旨。
太监宣旨,李鸿基从户部正六品升正四品。李鸿基叩头谢恩。
因为根本就不想当官,对升官的事自然就不象别的官员一样兴奋。而且脑子里尽想着怎么伏击皇太极的事,所以就显得心不在焉。
那太监本来以为这一趟是个美差,都听说李鸿基钱大气粗,出手大方。这一次他又是报喜而来,李鸿基还不得大赏红包,没想到李鸿基如此冷淡,到他出门,也没赏一个铜板。更可气的是,他旁边站的那个小老头,似乎下意识地掏了一下钱包,但马上又把手缩回去了。更没有提醒李鸿基。这也太小瞧他了。
走在回宫的路上,他差点把李氏祖先都骂遍了。
路旁,在这太监回宫的必经之路上,温体仁和高捷正在一处洒楼的二楼雅间临窗饮酒。那太监气得要死的表情全落入二人的眼底。
高捷从窗口缩回头,率先笑起来:“温大人,这李鸿基连宣旨的太监都敢得罪。可见他这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温体仁没有出声,只躲在窗帘后,探头一直看到那太监没了踪影。这时,一个家奴跑了上来。那家奴禀报:“大人,这太监好象骂李鸿基不给他红包。是个铁公鸡之类的话。”
高捷先是一愣,继而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这李鸿基,真是个大笨蛋。他难道不知道每个宫中出来的人,无论大小,都有一张向宫里说话的嘴,别人巴结还来不及,他送上门的反而一巴掌打回来了。真是蠢到家了。”
温体仁喝了口酒,把酒在嘴里转了一圈,才咽下说道:“他可能太兴奋,把这事给忘了,不过,这也算帮我们一个忙。等我们这计划实施后,皇上耳边都听不到什么对李鸿基有利的话。”
他说到这,笑着对高捷说道:“高大人,明日早朝后,我把李鸿基请到家中,把歌妓芙蓉送给他。“
“把芙蓉送给他?“高捷嫉妒得眼珠子都鼓起来了。芙蓉是温体仁家最美的歌妓,他几次暗示温体仁,想要芙蓉,温体仁都没同意。既然要害李鸿基,为什么还要送他美人。
温体仁见高捷鼓着个眼睛**,他得意在笑起来:“高大人,记住我这句话,对你的敌人始终保持笑容。“
高捷还不理解,他有些愤愤不平。温体仁哈哈大笑。
最近朝中,李鸿基的声望真是如中中天,在一个月前,因李鸿基说用招标的办法让富户建水渠。崇祯是个急脾气,回乾清宫后,越想此事越有利国家。因此马上派专人去陕西,河南等省试行。试行结果好得出奇。各家富户抢着建渠。眼见再过二三年,这些水渠就会派上用场。而且,眼下那许多农民会因得到工钱而解决了吃饭问题。不用他赈济了。崇祯睡到半夜都能乐醒好几次。
不但崇祯乐,满朝官员都乐。朝中弥漫着欢快的气氛。
然而,一天晚上,宋献策却忧心忡忡地告诉李鸿基,他得到消息,事情并不象派去建渠的官员汇报的那样乐观。
首先,原来以为,建水渠时,必然用工,用工必然结工钱,正好解决许多人的吃饭问题。可谁曾想,被招去的农民,不但领不到工钱,就是吃饭,也只能吃最劣质的米糠混野菜。,就是这样,也还不能让吃饱。平日这些工人累得要死,连饭也吃不饱,许多人竟然累饿至死。那些原盼着能养家糊口的家庭不但没盼到工钱,还把家中最得力的劳力放走了。而且,不让回家。
李鸿基没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盘这么轻易就落空,他拍案大骂:“想不到古代也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他妈的,都什么玩意!官府就不管吗?不行罢工。大家都不干了,看他们怎么办?“
宋献策看了他一眼,苦笑说道:“官府和这些大户都是构结在一起的。这些农民无权无势,想要不干都不可能,因为听说官府下令,这是皇上下旨建的工程,有半路逃跑的,视同造反。”
李鸿基气得在屋内乱转,他觉得为什么这么好的主意,一到下面就变样了!刘宗敏冷哼一声:“我早就知道,这帮贪官恶霸不除,老百姓就别想过好日子。依的的脾气,把这些贪官全杀了,再造一个清平世界。”
李鸿基本来在地上乱转,忽听刘宗敏说再造世界的话,他吓了一跳,想起自己是李自成的事来。他可不希望再造什么世界。他只希望好好活着。
不行,这件事必然马上找崇祯,让他想办法。
第二天,李鸿基进了皇宫。
李鸿基现在是宫中红人,崇祯一听求见,马上在乾清宫召见。
行了一拜三叩常朝礼。崇祯笑眯眯地命赐座。
“鸿基,这二天还在忙筹饷的事吗?“崇祯亲切的问。
“是。“李鸿基答道。
“在京可住得惯吗?晚上都做什么消遣?“崇祯如话家常。
李鸿基答道:“皇上给臣的府第十分舒服。臣住得惯。晚上没别的事时,臣就和几个兄弟喝酒,有时喝酒后下个棋什么的。不过臣的棋特臭,十局倒有九局输。“
李鸿基说完大笑。
崇祯暗暗点头,原来自赐了李鸿基府第和奴仆后,每天都有人把李鸿基做什么事的消息报进宫来。见李鸿基丝毫不撒谎,连下臭棋的事都和自己说。他觉得李鸿基这人对自己还挺忠心。
因天气热,一个宫女正奉了乐安公主之命,给崇祯端来一碗冰梅汤。崇祯见李鸿基头上有汗。笑着让那宫女把冰梅汤递给李鸿基。
李鸿基老实不客气,接过冰梅汤一口气喝干。喝过汤,抹了抹嘴,觉得暑气顿消,连称痛快。
一抬头,却见那宫女以一种极怪的眼神看着他,好象从末见此怪物一样。
李鸿基摸了摸自己脸,心说我脸上蹭上脏东西不成,她这直愣愣地瞧了。
这宫女早听说过李鸿基的大名,而今见李鸿基如此举动,心里暗笑:“都说李鸿基聪明绝顶,没想到却是个愣头青,什么也不懂。皇上自己都没喝冰梅汤,却赐给他了,这是多大的恩宠啊。要是别的大臣,只怕早感激涕零。伏地谢恩了。没想到他却没事人一样咕嘟咕嘟端起碗就喝。”
她看了看崇祯,见崇祯正笑得畅快,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觉得李鸿基此人可爱无比的样子。
她转身离开,要把这趣事告诉公主去。
她转身离去。
崇祯笑问;“鸿基,你急冲冲地来找朕有什么事?”
李鸿基忙气冲冲把听到的事告诉崇祯。
崇祯听后,立即怒容满面,他拍案骂道。
“朕没想到,竟会发生这种事。朕马上下旨,让人彻办此事。非严办那些大户和当地官府不可。如此不顾百姓死活,真真该死。内阁这帮人真正可恶,这种事也不来告诉朕。曹化淳这个狗奴才连个信也不通。。。。。”
李鸿基听崇祯骂内阁和曹化淳,连忙说道:“这件事臣也是从一个逃荒的灾民处听说的,路途遥远,内阁和曹公公他们可能还没得到这消息。“
崇祯余怒未息。恨恨说道:“这些臣工没一个体谅朕的苦心,遇事都推诿搪塞。照这样下去,社稷如何能中兴,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过安宁日子。“
崇祯气得手指微颤,痛苦愤恨的表情让李鸿基对他好感顿增。
他觉得崇祯可算上是一个好皇上,一心想着好百姓。
崇祯平息了一下怒火,他挥退所有宫女太监。走到李鸿基的身边,李鸿基从椅子上站起来。崇祯抚着李鸿基的肩膀说道:“鸿基,朕知你心性直爽,忠心耿耿,你又来自民间。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事,你一定要和朕说。不要象他们一样,都瞒着朕,糊弄朕。”
他说到瞒着朕的时候,神色十分激动。
李鸿基心头一热。崇祯才十几岁,他弱小的肩膀要扛起这个破败的江山。他确实需要有人帮他。
要是明朝要崇祯的治理下中兴了。他也可以不当李自成了。
想到这,他抬头说道:“皇上,既然皇上要臣说,那臣就把这段时候在京城的见闻说给皇上。”
“好好,照实说,照实说。朕想听实话。”崇祯喜出望外。
李鸿基侃侃而谈,他提到官府赈灾时克扣钱粮的情况,又谈到现在书院里的学子只知道死读书,抱着四书五经死啃,对别的事根本不关心。国家应该多方面培养人才,最好建立水利,工程,农田,军事等各方面的学校,将来好让这些人为国效力。国家不需要整天摇头晃脑的死捧着所谓圣贤书的书虫,而是需要实干人才。
崇祯对这些事闻所未闻,听得又激动,又惊讶。
李鸿基见崇祯听得认真,恨不能把自己所有想法都说给崇祯。他把土地兼并等事也说给了崇祯。
崇祯一提这事也愁眉不展。问李鸿基有什么妙招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