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门生故吏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戏志才的一番话,将帐中众人惊住了。
在这个时代,属官和举主乃是一体的,如同父子一般。像如今阎忠与皇甫嵩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故吏,门生故吏的故吏。二者的关系前文已然讲过,便不再赘言。以目前的社会风俗,故吏若是背叛了举主,则会令众人不齿。换句话说,门生故吏便是举主的爪牙,非但要尊重举主本人,许多时候,在面对举主家人的时候,亦要分清主仆之别。像汝南袁家这种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豪门大族,其在全国的影响力是可以想见的。
而反过来说,若是举主出了事,其门生故吏自然也讨不了好去,受到牵连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举主与门生故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举主有事,门生故吏要受到影响,门生故吏犯了事儿,举主自然也要受到牵连。
这种关系,则奠定了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政治形态。因为有举荐权力的官员怕被牵连,所以其在举荐之时定然是慎之又慎的,他们只可能举荐知根知底之人。而举荐什么人最保险呢?自然便是豪门子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豪门子弟非但家学渊源,其自身修养也普遍要高出寒门士子许多的。在家族长辈的耳濡目染下,其对于朝中的掌故和密辛的了解也愈加详尽,故,其行事也会更加符合官场规则。而寒门士子或者才学足够,道德也高尚,其对于朝中掌故和官场规则的了解较之豪门子弟定然是颇有不如的。因此其行事便会有许多不确定性,而在半步都不能行差踏错的官场上,这种不确定性便是招致祸端的根源。
正是举主与门生故吏这种互相联结,荣辱与共的关系,导致了下层士人的上进之路被基本堵死,除非有极大的机缘,其命运的上升之路是会触摸到顶点的。而这种社会关系,则导致此时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极为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豪门大族的巨大势力,使得东汉王朝枝强而干弱,最终走向群雄并起的局面,东汉王朝也随之灭亡。而这,可能便是王夫之所说:“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之一吧?
所以,当众人听到这个将皇甫嵩逼到了悬崖边上的童谣竟然出自其幕府中的阎忠之手时,无不震惊莫名。盖因这种死命坑自己举主的幕僚,在这个时代还是极少见的。
张飞结巴着道:“难...难道是...这个阎忠傻,看不到这么深?”
郭斌道:“阎忠我曾见过,此人见事机敏,经达权变,绝非庸才,要说他看不到这一层,我是不信的。”
关羽身子前探,道:“难道此人竟与皇甫将军有仇不成?”
郭嘉道:“幕僚遴选,何其严格?皇甫将军当初身负扶汉重任,于挑选幕僚之时,恐怕更是千挑万选,不将其祖宗三代查清了怕都不会接受的。这个阎忠在皇甫将军幕中身份不低,看来是极得他信任之人。”
关羽身子晃了晃,颤声道:“难道,难道皇甫将军真的有反心?”
郭斌看了关羽一眼,他心中知道,关羽为人忠义无双,对于皇甫嵩的仁爱谨慎,尽忠职守极是佩服。因此,在他心中,对于皇甫嵩有反汉之心一事尤其抵触。郭斌不欲给关羽造成心理阴影,而且他知道历史的走向,皇甫嵩起码是没有造反的。因此他会有意识地在讨论会上带节奏,掌握好方向,以防止大家走过多的弯路。
当下,郭斌咳嗽了一声,道:“虽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可我相信皇甫将军忠义之人,不会真的背反朝廷的。况且,如今下曲阳的官军,皆从洛阳周边抽调,并非西凉人,要他们剿灭黄巾军尚好说,若要背反朝廷,恐怕首先不同意的便是他们!”
一番话,说得众人直点头。
郭斌见众人听了进去,心中安慰,继续道:“况且,人之心,最是欲壑难填,保不齐皇甫将军没有反心,而是手下之人为了谋得更高的权位,为了那从龙之功,撺掇、乃至逼迫皇甫将军。”
关羽大声道:“主公所言在理,定然是如此!”
郭斌何尝不希望事实如此?皇甫嵩对自己的包容和看重,明眼人都看得见。若非身为官军主帅的皇甫嵩看重,当初在长社城外兵围朱儁帅帐的事情虽然要不了他的命,可也得脱一层皮。而且皇甫嵩对郭斌可谓言听计从,虽然也有他自己的考量在里面,可郭斌知足。
单说长社城外的近二十万黄巾降军以及广宗城内的黄巾军主力降军的安置,皇甫嵩虽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可最终都是按照郭斌的建议,将他们流放到塞外了事。目前下曲阳的十万降军的安置方法也正在积极磋商,如无意外,他们的命运也是流放塞外。
要知道,这三个方面的黄巾降军加起来,其总人数达到了近五十万!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长安城“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也就是说,身为西汉都城的长安,其在籍的人口也不过二十四万多。也就是说,皇甫嵩这一念之仁,挽救了两个长安城的人口,而且这些人各个精壮,便是女子,体格亦超过寻常人甚多。
在这个人口即生产力的时代,这些人可都是极其珍贵的财富啊!
目前,有了这源源不断的人口注入,张世平与苏双在塞外建城的工作进行得极为顺利。他们利用这些劳动力,又建设了两个新城,互相拱卫,互为掎角之势,其控制范围向外扩展极大,或者可称为另一方面的开疆辟土了。
目前这三个城市虽然有中原豪族源源不断地粮草支持,可毕竟运输成本太高,自给自足方是长久之道。因此他们开始在塞外烧荒,在三座城池护卫得到的地方开拓荒地,引水灌溉,并广泛栽种树木,以期防范风沙。想来到了明年,粮食的供应就可大部分完成自给自足了。
这还是多亏了张世平与苏双二人长期在乌桓地界行商,在建城之初,后期人口增多的问题也考虑在其中。他们所挑选的地方有河流经过,水草丰美,却是因靠近长城而没有乌桓人在此聚居,因此于安全上也较有保障。
通过这塞外三城的建设,郭斌与中原豪族的联系也大大加强了。最初在塞外建设的城池,一切从简,力求先将架子搭起来,故目前已然投入使用。以中原的茶、盐、美酒等消耗品换取塞外骏马、牛羊、毛毡的生意极其火爆,而朝廷所派遣去收取的商税,也为剿灭黄巾之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一切已然初具雏形。
看到颍川郡豪族支持黄巾军降卒在塞外建城,投入虽然不小,其收益却是极大,中原各地的豪族坐不住了。他们不可能到广宗前线找郭斌,便派人前往颍川联系荀彧,以期能够与郭斌合作,共同参与塞外建城的生意。
经过郭斌的授意,荀彧代表郭斌与一众豪族达成了协议,然而其收益虽较之颍川豪族虽少了许多,却也称得上是暴利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颍川豪族近水楼台,又是在郭斌崛起之初便有亲密联系的,有些甚至是早就与伏龙山庄有过合作的,他们得利也是无可厚非。
因此,中原各大豪门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塞外三城,其利不啻亿万,而颍川独得其半。”
可以说,郭斌目前被天下豪族追捧,被称为“善财童子”,有一大半的功劳与皇甫嵩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也因此,郭斌愿意相信皇甫嵩忠于汉室,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他一把。
就在郭斌与手下一众文武商议之时,皇甫嵩的帅帐中,也在议事。
皇甫嵩坐在帅位上,面露不豫,对立在桌案前的人道:“你说说,这童谣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人颌下留着短须,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正是阎忠。
听皇甫嵩发问,阎忠不慌不忙,缓缓地道:“明公东征西讨,剿灭南北两路黄巾大军,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性命却是危如累卵,忠此举,乃是为了救明公性命!”
皇甫嵩听了,道:“我手握十余万官军精锐,稳如泰山,哪里又需要你来相救?”
阎忠道:“明公为人,太也实诚!明公如今手握重兵,黄巾贼寇确然不在话下,可朝中的明枪暗箭,却又如何摆脱?”
皇甫嵩能做到三军主帅,自然并非一点儿都不懂得政治 斗争的莽夫,他哪里不知道自己手握重兵正是招惹祸端的源头?只是如今黄巾军主力虽然已被剿灭,散居各地的流寇却是肆意而猖獗。受到黄巾之乱摧残的冀州,若是想要尽快稳定秩序、恢复生产,则必须要官军坐镇地方,剿灭流寇才行。否则粮食不足,则易兴盗贼,届时返回家园的流民再次反叛朝廷,那可就真是燎原的星火了。
因此,他为了不被朝廷忌惮,行事一直极为谨慎,却哪里想得到,阎忠竟然背着他,私底下干出来这么大的事儿来。
戏志才的一番话,将帐中众人惊住了。
在这个时代,属官和举主乃是一体的,如同父子一般。像如今阎忠与皇甫嵩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故吏,门生故吏的故吏。二者的关系前文已然讲过,便不再赘言。以目前的社会风俗,故吏若是背叛了举主,则会令众人不齿。换句话说,门生故吏便是举主的爪牙,非但要尊重举主本人,许多时候,在面对举主家人的时候,亦要分清主仆之别。像汝南袁家这种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豪门大族,其在全国的影响力是可以想见的。
而反过来说,若是举主出了事,其门生故吏自然也讨不了好去,受到牵连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举主与门生故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举主有事,门生故吏要受到影响,门生故吏犯了事儿,举主自然也要受到牵连。
这种关系,则奠定了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政治形态。因为有举荐权力的官员怕被牵连,所以其在举荐之时定然是慎之又慎的,他们只可能举荐知根知底之人。而举荐什么人最保险呢?自然便是豪门子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豪门子弟非但家学渊源,其自身修养也普遍要高出寒门士子许多的。在家族长辈的耳濡目染下,其对于朝中的掌故和密辛的了解也愈加详尽,故,其行事也会更加符合官场规则。而寒门士子或者才学足够,道德也高尚,其对于朝中掌故和官场规则的了解较之豪门子弟定然是颇有不如的。因此其行事便会有许多不确定性,而在半步都不能行差踏错的官场上,这种不确定性便是招致祸端的根源。
正是举主与门生故吏这种互相联结,荣辱与共的关系,导致了下层士人的上进之路被基本堵死,除非有极大的机缘,其命运的上升之路是会触摸到顶点的。而这种社会关系,则导致此时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极为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豪门大族的巨大势力,使得东汉王朝枝强而干弱,最终走向群雄并起的局面,东汉王朝也随之灭亡。而这,可能便是王夫之所说:“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之一吧?
所以,当众人听到这个将皇甫嵩逼到了悬崖边上的童谣竟然出自其幕府中的阎忠之手时,无不震惊莫名。盖因这种死命坑自己举主的幕僚,在这个时代还是极少见的。
张飞结巴着道:“难...难道是...这个阎忠傻,看不到这么深?”
郭斌道:“阎忠我曾见过,此人见事机敏,经达权变,绝非庸才,要说他看不到这一层,我是不信的。”
关羽身子前探,道:“难道此人竟与皇甫将军有仇不成?”
郭嘉道:“幕僚遴选,何其严格?皇甫将军当初身负扶汉重任,于挑选幕僚之时,恐怕更是千挑万选,不将其祖宗三代查清了怕都不会接受的。这个阎忠在皇甫将军幕中身份不低,看来是极得他信任之人。”
关羽身子晃了晃,颤声道:“难道,难道皇甫将军真的有反心?”
郭斌看了关羽一眼,他心中知道,关羽为人忠义无双,对于皇甫嵩的仁爱谨慎,尽忠职守极是佩服。因此,在他心中,对于皇甫嵩有反汉之心一事尤其抵触。郭斌不欲给关羽造成心理阴影,而且他知道历史的走向,皇甫嵩起码是没有造反的。因此他会有意识地在讨论会上带节奏,掌握好方向,以防止大家走过多的弯路。
当下,郭斌咳嗽了一声,道:“虽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可我相信皇甫将军忠义之人,不会真的背反朝廷的。况且,如今下曲阳的官军,皆从洛阳周边抽调,并非西凉人,要他们剿灭黄巾军尚好说,若要背反朝廷,恐怕首先不同意的便是他们!”
一番话,说得众人直点头。
郭斌见众人听了进去,心中安慰,继续道:“况且,人之心,最是欲壑难填,保不齐皇甫将军没有反心,而是手下之人为了谋得更高的权位,为了那从龙之功,撺掇、乃至逼迫皇甫将军。”
关羽大声道:“主公所言在理,定然是如此!”
郭斌何尝不希望事实如此?皇甫嵩对自己的包容和看重,明眼人都看得见。若非身为官军主帅的皇甫嵩看重,当初在长社城外兵围朱儁帅帐的事情虽然要不了他的命,可也得脱一层皮。而且皇甫嵩对郭斌可谓言听计从,虽然也有他自己的考量在里面,可郭斌知足。
单说长社城外的近二十万黄巾降军以及广宗城内的黄巾军主力降军的安置,皇甫嵩虽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可最终都是按照郭斌的建议,将他们流放到塞外了事。目前下曲阳的十万降军的安置方法也正在积极磋商,如无意外,他们的命运也是流放塞外。
要知道,这三个方面的黄巾降军加起来,其总人数达到了近五十万!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长安城“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也就是说,身为西汉都城的长安,其在籍的人口也不过二十四万多。也就是说,皇甫嵩这一念之仁,挽救了两个长安城的人口,而且这些人各个精壮,便是女子,体格亦超过寻常人甚多。
在这个人口即生产力的时代,这些人可都是极其珍贵的财富啊!
目前,有了这源源不断的人口注入,张世平与苏双在塞外建城的工作进行得极为顺利。他们利用这些劳动力,又建设了两个新城,互相拱卫,互为掎角之势,其控制范围向外扩展极大,或者可称为另一方面的开疆辟土了。
目前这三个城市虽然有中原豪族源源不断地粮草支持,可毕竟运输成本太高,自给自足方是长久之道。因此他们开始在塞外烧荒,在三座城池护卫得到的地方开拓荒地,引水灌溉,并广泛栽种树木,以期防范风沙。想来到了明年,粮食的供应就可大部分完成自给自足了。
这还是多亏了张世平与苏双二人长期在乌桓地界行商,在建城之初,后期人口增多的问题也考虑在其中。他们所挑选的地方有河流经过,水草丰美,却是因靠近长城而没有乌桓人在此聚居,因此于安全上也较有保障。
通过这塞外三城的建设,郭斌与中原豪族的联系也大大加强了。最初在塞外建设的城池,一切从简,力求先将架子搭起来,故目前已然投入使用。以中原的茶、盐、美酒等消耗品换取塞外骏马、牛羊、毛毡的生意极其火爆,而朝廷所派遣去收取的商税,也为剿灭黄巾之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一切已然初具雏形。
看到颍川郡豪族支持黄巾军降卒在塞外建城,投入虽然不小,其收益却是极大,中原各地的豪族坐不住了。他们不可能到广宗前线找郭斌,便派人前往颍川联系荀彧,以期能够与郭斌合作,共同参与塞外建城的生意。
经过郭斌的授意,荀彧代表郭斌与一众豪族达成了协议,然而其收益虽较之颍川豪族虽少了许多,却也称得上是暴利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颍川豪族近水楼台,又是在郭斌崛起之初便有亲密联系的,有些甚至是早就与伏龙山庄有过合作的,他们得利也是无可厚非。
因此,中原各大豪门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塞外三城,其利不啻亿万,而颍川独得其半。”
可以说,郭斌目前被天下豪族追捧,被称为“善财童子”,有一大半的功劳与皇甫嵩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也因此,郭斌愿意相信皇甫嵩忠于汉室,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他一把。
就在郭斌与手下一众文武商议之时,皇甫嵩的帅帐中,也在议事。
皇甫嵩坐在帅位上,面露不豫,对立在桌案前的人道:“你说说,这童谣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人颌下留着短须,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正是阎忠。
听皇甫嵩发问,阎忠不慌不忙,缓缓地道:“明公东征西讨,剿灭南北两路黄巾大军,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性命却是危如累卵,忠此举,乃是为了救明公性命!”
皇甫嵩听了,道:“我手握十余万官军精锐,稳如泰山,哪里又需要你来相救?”
阎忠道:“明公为人,太也实诚!明公如今手握重兵,黄巾贼寇确然不在话下,可朝中的明枪暗箭,却又如何摆脱?”
皇甫嵩能做到三军主帅,自然并非一点儿都不懂得政治 斗争的莽夫,他哪里不知道自己手握重兵正是招惹祸端的源头?只是如今黄巾军主力虽然已被剿灭,散居各地的流寇却是肆意而猖獗。受到黄巾之乱摧残的冀州,若是想要尽快稳定秩序、恢复生产,则必须要官军坐镇地方,剿灭流寇才行。否则粮食不足,则易兴盗贼,届时返回家园的流民再次反叛朝廷,那可就真是燎原的星火了。
因此,他为了不被朝廷忌惮,行事一直极为谨慎,却哪里想得到,阎忠竟然背着他,私底下干出来这么大的事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