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重生东汉末年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前因后果

第二百九十四章 前因后果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斌一行此次南下交州,为的虽是寻觅杏林圣手董奉的踪迹,可是如今既然遇上了粮价飞涨的事儿,也断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至少亲眼看看,自己做出判断,并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为自己秉政积累经验不是?

    众人便想跟着人流走,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使得这番禺城中的粮价竟飞涨如斯。可毕竟是在城中,不能纵马的,众人便只得牵着缰绳随人流向前飞奔。

    奔行了不远,人流前进的速度便降了下来,前方汹汹涌涌的全是人脑袋,怪不得刚刚街上见不到几个人影,难道全番禺城的人都到这里来了?所幸郭斌、关羽、张飞、黄忠四人的身高便是在中原地区都算得是极高壮威猛的,如今到了不以身高见长的交州,更是鹤立鸡群。一行人往人群中一站,除了一众护卫较之身边的交州人要高出了半个头去,郭斌四人更是高了近一头,只小巧可爱的董杏儿嘟着小嘴站在人群里不高兴。

    郭斌见状,心中了然。董杏儿性子活泼好动,又没有此时女子的保守与固步自封,最是爱瞧热闹。因此他伸手稳住了董杏儿的坐骑,又伸出右臂放到董杏儿面前。见状,董杏儿俏脸微红,却并未拒绝,而是伸手一扶郭斌的胳膊,以极曼妙轻捷的姿势跃上马鞍。

    只见前方却原来是一处极大的粮食店,店前挤满了前来买粮的市民。原本商家做买卖,求的便是人流量大,生意好,哪里有将前来购粮的客人往外推的道理?可这处粮食店,却竟上起了门板,这大白天的,眼见大门却要被封死了。

    没有买到粮食的老百姓见状,自然不会答应,在前面的就不断拍打着门板,在后面够不到的便纷纷往前拥挤。一时间人潮汹汹,只将这店中上自掌柜,下至伙计,都瞧得目瞪口呆,平日里也没见过买粮食这么疯狂的啊!

    那穿的掌柜模样的是个干瘦的老者,一看形势不对,忙招呼伙计稳住众人情绪。可这人情汹汹的,如何是说稳住就能稳住的?你说什么,便是前面的人能听见,可后面的人一挤,阵势又乱了。

    那掌柜却也是不凡,见稳不住众人,便令伙计从后堂搬了卧榻过来,就摆在门口。随即,他以远超其年纪的轻盈身姿一跃而上,沉声道:“大家静一静,老头子有话说!”见众人只是不理,他便命人拿出了几个铜钵,以木槌敲击震慑全场。这一下,场中众人方算是听到了动静,渐渐地稳了下来。

    关羽和郭斌二人却是对视一眼,心中同时一震:这老者适才飞跃的身形似曾相识啊!

    众人渐渐安静下来后,只听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从那掌柜口中传来:“众列位!店中粮食实在是没有了,如今库中空空如也,你们便是如此,小老儿亦变不出粮食来啊!”

    只听人群中有人喊道:“你偌大的粮店,粮食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如何能说没了就没了?昨日里还有人瞧见你这店后的粮库中,一车一车地往外拉粮食!莫不是见粮价上涨,趁机想要大捞一把不成?”围观众人听了,登时群情汹汹。

    董杏儿道:“这个老头儿,看起来蛮老实,却原来是想留着粮食赚大钱,真不是东西!”

    郭斌听了,满脑门子全是冷汗,这位小姑奶奶不通世情,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所幸如今群情汹汹,没有人能听到她的低声嘟囔,否则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果然,只见那掌柜的又费了好大的劲儿,方将纷乱的众人稳住,只听他道:“众位且听小老儿解释!不是鄙店不想卖粮食,大家都是交州人,本乡本土的,鄙店又何必为了一点薄利而犯了众怒?实在是中原闹了黄巾贼,咱们新来的朱刺史也要组织部曲,说是为了安定本州,待有余力之时,还要北进中原,襄助朝廷!”

    这次似是学聪明了,这老掌柜的不给下面人嚷开了的机会,使劲咳了几下,继续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朱刺史既然要练兵,便将整个番禺城中所有的粮店粮库中的存粮划拉了个底儿掉,而且还有明令下来,自此之后,但凡是交州的粮店之中,每卖出去一石粮食,刺史府便要抽取七十钱的利!原先的粮价大家都是有数的,如今平白加了七十钱的供奉,我们粮店便是卖一百九十钱都要倒贴十几二十钱进去!大家都是交州本乡本土的,平日里也承蒙列位关照,故此本店今日里便迫着赔钱,也从别的粮库中调运了几万石粮食来,以解番禺城中燃眉之急!可是今日里群情汹汹,今早鄙店刚一开门,几万石粮食眨眼间便给抢购一空,粮库中却哪里还有粮食?”

    这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声泪俱下,感天动地,董杏儿都在马上低声对郭斌道:“斌哥哥,这交州刺史朱符,便是右车骑将军朱儁的儿子?真是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啊,朱儁这老子就不是个好东西,他儿子也来交州祸害老百姓了!”说着,竟是豪气干云地道:“斌哥哥,这事儿碰不上还可另说,可今日里既然碰上了,如何能放着不管?朱儁这小老儿,当初我便瞧出他不是个好东西,哼!”

    对于董杏儿这种涉世未深、天真无邪的女孩子,人都是截然分为好人与坏人的。只要是好人,那便是千好万好,而若是认定了是坏人,那便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浑身上下就连头发丝儿都是臭不可闻。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视一般,每当出来一个新角色的时候,总要问问身边的大人,这个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初朱儁要将长社城外的二十万黄巾降卒斩杀,郭斌便率军围了他的大帐,与其起了冲突。从此以后,董杏儿自然便将朱儁这右中郎将划为了坏人,如今对他的儿子朱符,自也没有好话。

    对于董杏儿如此快地便转变了态度,郭斌已经无力吐槽,可对于这掌柜的话,他还是听出了一点儿别的意思。如今中原黄巾之乱已经基本平定,黄巾大军的主力部队也在官军的围剿下星散,有的兵败被杀,有的四散各地,不是投效豪门便是落草为寇,至少是极难形成霸占一地,乃至攻破城池的巨大势力了。因此,在官面上是没有人再敢提黄巾之乱了,这事关天子的脸面,万万轻忽不得。

    对于这种防民之口,粉饰太平的行为,郭斌的内心虽是极不屑,可政治就是政治。然而,这个朱符身为朝廷命官,是天子钦定的交州刺史,负责掌控交州九郡的重臣,竟然能在官面上提出整修武备,以防黄巾余孽的事儿来,实在是胆大包天得很!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说说交州的基本情况了。两汉一朝,虽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的制度创立上颇有了许多创新,可是也不可避免地尚留存着许多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度的传统。官员可在本乡任官,便是其一。

    在秦朝以前,整个天下虽承认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可是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制约都是极为有限的。

    因为天下没有一个统一而精确的计量长度、容积、重量的标准,这便大大增加了政府获得赖以生存的财政收入的难度。因为在没有统一度量衡的时代,土地的大小、粮食的重量、斗或斛等容积的确定,都是极难的。因此,想要给官员发放俸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时的人才发明了分封制,以封地代替俸禄,作为功臣和官员的酬赏。

    而对应这种国情,我们的老祖宗便创造性地发明了井田制这种综合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道德的制度。井田制将一块儿土地分为九块儿,中间的一块儿作为公田,四周的九块儿田地则是私田,大家先将公田里的活计干完了才能去种私田。而公田中的出产,则作为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进入了受到分封之人诸如卿、士大夫的手中。

    而这些受到分封的卿与士大夫,则会拿着这些粮食和财物组建政府、招募士兵,既可响应上级乃至中央的号召,共同出兵,又能用来震慑老百姓,稳定地方。就这样,井田制便在当初的生产力条件下生存发展下来,而且这在当时无疑是极先进的政策。

    后来,各国相继出现了相对统一的度量衡,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也逐渐崩坏,公田被抛荒,而私田的面积却逐渐增大。此时,俸禄制度出现的条件便逐渐成熟了。因为俸禄在本质上便是政府对受雇佣官员的报酬,俸禄制度则是中央政府与官员之间的雇佣合同制度。既然是雇佣合同,自然需要有明确的报酬,而度量衡的出现,正解决了报酬不好衡量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地方政府收取赋税的问题。

    因此到了汉朝,官员的品秩都是以“石”来衡量,这个“石”便是计量官员俸禄的单位。从二百石到三百石,再到六百石,二千石,层层级级,说的既是俸禄,也是官员的品级。

    而自从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官员俸禄的计量便简单了许多,从此以后,官员的俸禄再不是井田制的那一套,而是每一个官员的俸禄都是朝廷定下来,由朝廷提供的,至少名义上是如此的。

    所谓吃谁的饭就要给谁卖命,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通过这俸禄制度,朝廷便至少是在名义上抓住了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官员的钱袋子。那么实行了与郡县制相对应的俸禄制度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影响力较之与井田制相适应的封邦建国制度时自然要大大加强了。

    可是在汉朝,还有一个弊端依旧没有被完全摒除,那便是官员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任官。说明白一点儿,就是官员可以在自己的故乡任官。为什么说这是弊端?因为本乡任官极易形成地方上的一霸,换成此时的社会状况,便是形成掌控一地经济、政治、乃至军事力量(豪族畜养部曲,这在此时是合理合法的)的豪门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