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棚蔬菜和肉鸡养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在天气还没转暖,唐伟东打算趁着大家都有空,先把地整一下准备好,等到地气上升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种了。
就在村里大多数人都在躺着猫冬养膘的时候,整个老唐家已经动了起来,男女老幼几十口的人齐上阵,到了唐伟东承包的土地上来帮忙。
唐伟东把大约四分之一的好地,单独划了出来,没有动。其他的薄地,就雇了两辆拖拉机,全部翻了一遍,平整了一下,又把地里大大小小的石头全部捡了出去,除了土层薄点儿,种不了粮食之外,倒也弄的像模像样。
接下来,才到了老唐家全家出马的时候。
唐伟东在预留的那小20亩地上,用白灰画出了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框。家里人不解地问他道:“你画这个准备干什么?”
“我准备建几个温室大棚。”唐伟东得意的说道。
“温室大棚?”二十年后无人不知的东西,对这年代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
80年代之初,只有很小的地方,有人在小范围内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这种种植方式普及开来,还需要等几个年头,宇宙县的王先生对温室大棚的推广普及居功甚伟。
现在这个时间段,王先生那边应该早已经开始发展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了,不过还没有做到人尽皆知的地步,更没有传到青山县这边来,所以大多数的农村人还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
唐伟东简单的给大家描述了一下,就是用版筑法做一高两低三面夯土墙,上面架好一排排的竹竿,顶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中间用木头或者水泥柱撑起。薄膜的外面盖上一层用芦苇编织的帘子,用以保温。有太阳的时候,把帘子拉起来,让大棚里的蔬菜享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晚上太阳落山的时候,再把帘子放下来,保持住大棚内相对较高的温度。
这活儿对农村人来说简单,夯土墙都会做,80年代还有不少人家住的房子就是用版筑法盖的。整个大棚的建筑过程,在众人的眼里,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看一眼就能学会。
老唐家这么大的动静,吸引了很多村里人来围观,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不知道老唐家要干什么。这年头的人也纯朴,围观的人群看到夯墙需要人手,有空的就纷纷下场帮忙。到最后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多,建大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人家好心来帮忙,自然也不能亏待了大家,唐伟东也不差这俩钱儿。所以一天两顿饭,午饭和晚饭,顿顿有酒有肉。好烟,好饭,好酒的不限量供应,吃饱喝好为止。大冷天农村的人基本上都闲着没事儿,一些人竟然为了抽不花钱的烟,喝不花钱的酒,专门跑来帮忙的。ъìqυgΕtv.℃ǒΜ
这样的速度,没几天的时间,七八个大棚就盖好了。唐伟东趁着人手富余,又顺手在没法耕种的承包地里起了几座鸡舍,打算用来养肉食鸡。
建设完工之后,唐伟东又请了全家人吃了顿饭,对长辈们表示了感谢。
在饭桌上,唐伟东又给了大家一个意外。“爷爷奶奶叔叔婶子们,小子感谢大家的帮忙。不过大家也看到了,这么大的场面,肯定得需要人帮忙搭理,我准备雇点人干活,工钱按天算按月结。有好处肯定先紧着咱自家人,看看奶奶婶子们谁有空的,可以来我这里干,也算是帮我个忙。”
唐伟东的话,让饭桌上瞬间就冷了场。挣钱谁不想挣?不过帮孙子侄子干活儿还要钱,总觉得拉不下脸来,怕说出去让人家笑话,一时间充满了纠结。
唐伟东知道他们的顾虑,于是笑着说道:“总归是要雇人的,与其把钱给了外人,还不如孝敬给奶奶婶子们呢。再说了,自己人用起来也放心。这个钱你们要是不拿,我也不好意思让你们长期帮忙啊!”
唐伟东的话算是给大家铺了一个台阶,长辈们这才半推半就的答应下来,脸上的笑容却怎么都遮掩不住。只是帮忙种点地,还能有钱拿,对,本来就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来说,简直是千年难遇的大好事。
用谁不用谁,作为小辈的唐伟东不方便开口,这事只能交由爷爷奶奶做主了。
这边弄好了,必须得跟何新华汇报一下,毕竟销售这方面还要全指望着他呢,以后自己是吃肉还是吃糠,就看这个爹的心情了。
何新华对于唐伟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事情弄妥当了,显得很惊讶,于是问道:“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唐伟东咧了咧嘴角,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全家族的人都出力了,加上又是天冷农闲,村里其他的人也都去帮忙,人多力量大,所以很快就弄好了。”
“嗯”,何新华点了点头,跟他心里估计的差不多。
这时,唐伟东也把来的目的跟和新华说了一下。“爸,这地是租下来了,鸡舍也建好了,至于以后怎么弄,您给指点一下呗。”
“好吧”,何新华吸了一口烟,对唐伟东说道:“等开春了,蔬菜上你多种点儿菠菜,芹菜,娃娃菜,白菜,想种点姜也可以,这些都是咱们厂出口量最多的蔬菜品种,用量大。你要是想养鸡,这个就更好办了。一般鸡苗都是由厂里免费提供,你只要跟厂里签个回购协议就可以了,每批鸡到多少天达到多少斤,厂里就会派车上门去拉。”
看来确实是朝里有人好办事,要是没有何新华,谁能知道厂里什么菜用量大,种什么菜好销售?蒙着头上马,最后种出来的菜卖不出去,那可就搞笑了。
养鸡这事唐伟东也略微知道一点,不光厂里会免费提供鸡苗,在农村走街串巷专门赊小鸡小鸭的,也大有人在,这在八十年代是极为普遍的事。先把鸡苗免费给你,过段时间才来收钱或者收鸡,双方淳朴到连个纸条都不用写,拿到鸡苗的也没人会不承认。
厂里提供的鸡苗跟村里普通的鸡还有些不同。厂里用的是肉食鸡,一般45天左右出笼,换算下来就是一年可以卖八批鸡,只要不是遇到鸡瘟,在这个年代,就相当于养了一只下金蛋的鸡,关键这时期还能一直不停地下蛋。
唐伟东知道母亲陈秀娥那边,经常因为鸡供应不上而临时提前下班。可见,只要能把鸡安稳的养大,养多少都能卖的出去,唐伟东对能从这上面获利,很有信心。
--
作者有话说:
现在天气还没转暖,唐伟东打算趁着大家都有空,先把地整一下准备好,等到地气上升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种了。
就在村里大多数人都在躺着猫冬养膘的时候,整个老唐家已经动了起来,男女老幼几十口的人齐上阵,到了唐伟东承包的土地上来帮忙。
唐伟东把大约四分之一的好地,单独划了出来,没有动。其他的薄地,就雇了两辆拖拉机,全部翻了一遍,平整了一下,又把地里大大小小的石头全部捡了出去,除了土层薄点儿,种不了粮食之外,倒也弄的像模像样。
接下来,才到了老唐家全家出马的时候。
唐伟东在预留的那小20亩地上,用白灰画出了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框。家里人不解地问他道:“你画这个准备干什么?”
“我准备建几个温室大棚。”唐伟东得意的说道。
“温室大棚?”二十年后无人不知的东西,对这年代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
80年代之初,只有很小的地方,有人在小范围内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这种种植方式普及开来,还需要等几个年头,宇宙县的王先生对温室大棚的推广普及居功甚伟。
现在这个时间段,王先生那边应该早已经开始发展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了,不过还没有做到人尽皆知的地步,更没有传到青山县这边来,所以大多数的农村人还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
唐伟东简单的给大家描述了一下,就是用版筑法做一高两低三面夯土墙,上面架好一排排的竹竿,顶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中间用木头或者水泥柱撑起。薄膜的外面盖上一层用芦苇编织的帘子,用以保温。有太阳的时候,把帘子拉起来,让大棚里的蔬菜享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晚上太阳落山的时候,再把帘子放下来,保持住大棚内相对较高的温度。
这活儿对农村人来说简单,夯土墙都会做,80年代还有不少人家住的房子就是用版筑法盖的。整个大棚的建筑过程,在众人的眼里,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看一眼就能学会。
老唐家这么大的动静,吸引了很多村里人来围观,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不知道老唐家要干什么。这年头的人也纯朴,围观的人群看到夯墙需要人手,有空的就纷纷下场帮忙。到最后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多,建大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人家好心来帮忙,自然也不能亏待了大家,唐伟东也不差这俩钱儿。所以一天两顿饭,午饭和晚饭,顿顿有酒有肉。好烟,好饭,好酒的不限量供应,吃饱喝好为止。大冷天农村的人基本上都闲着没事儿,一些人竟然为了抽不花钱的烟,喝不花钱的酒,专门跑来帮忙的。ъìqυgΕtv.℃ǒΜ
这样的速度,没几天的时间,七八个大棚就盖好了。唐伟东趁着人手富余,又顺手在没法耕种的承包地里起了几座鸡舍,打算用来养肉食鸡。
建设完工之后,唐伟东又请了全家人吃了顿饭,对长辈们表示了感谢。
在饭桌上,唐伟东又给了大家一个意外。“爷爷奶奶叔叔婶子们,小子感谢大家的帮忙。不过大家也看到了,这么大的场面,肯定得需要人帮忙搭理,我准备雇点人干活,工钱按天算按月结。有好处肯定先紧着咱自家人,看看奶奶婶子们谁有空的,可以来我这里干,也算是帮我个忙。”
唐伟东的话,让饭桌上瞬间就冷了场。挣钱谁不想挣?不过帮孙子侄子干活儿还要钱,总觉得拉不下脸来,怕说出去让人家笑话,一时间充满了纠结。
唐伟东知道他们的顾虑,于是笑着说道:“总归是要雇人的,与其把钱给了外人,还不如孝敬给奶奶婶子们呢。再说了,自己人用起来也放心。这个钱你们要是不拿,我也不好意思让你们长期帮忙啊!”
唐伟东的话算是给大家铺了一个台阶,长辈们这才半推半就的答应下来,脸上的笑容却怎么都遮掩不住。只是帮忙种点地,还能有钱拿,对,本来就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来说,简直是千年难遇的大好事。
用谁不用谁,作为小辈的唐伟东不方便开口,这事只能交由爷爷奶奶做主了。
这边弄好了,必须得跟何新华汇报一下,毕竟销售这方面还要全指望着他呢,以后自己是吃肉还是吃糠,就看这个爹的心情了。
何新华对于唐伟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事情弄妥当了,显得很惊讶,于是问道:“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唐伟东咧了咧嘴角,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全家族的人都出力了,加上又是天冷农闲,村里其他的人也都去帮忙,人多力量大,所以很快就弄好了。”
“嗯”,何新华点了点头,跟他心里估计的差不多。
这时,唐伟东也把来的目的跟和新华说了一下。“爸,这地是租下来了,鸡舍也建好了,至于以后怎么弄,您给指点一下呗。”
“好吧”,何新华吸了一口烟,对唐伟东说道:“等开春了,蔬菜上你多种点儿菠菜,芹菜,娃娃菜,白菜,想种点姜也可以,这些都是咱们厂出口量最多的蔬菜品种,用量大。你要是想养鸡,这个就更好办了。一般鸡苗都是由厂里免费提供,你只要跟厂里签个回购协议就可以了,每批鸡到多少天达到多少斤,厂里就会派车上门去拉。”
看来确实是朝里有人好办事,要是没有何新华,谁能知道厂里什么菜用量大,种什么菜好销售?蒙着头上马,最后种出来的菜卖不出去,那可就搞笑了。
养鸡这事唐伟东也略微知道一点,不光厂里会免费提供鸡苗,在农村走街串巷专门赊小鸡小鸭的,也大有人在,这在八十年代是极为普遍的事。先把鸡苗免费给你,过段时间才来收钱或者收鸡,双方淳朴到连个纸条都不用写,拿到鸡苗的也没人会不承认。
厂里提供的鸡苗跟村里普通的鸡还有些不同。厂里用的是肉食鸡,一般45天左右出笼,换算下来就是一年可以卖八批鸡,只要不是遇到鸡瘟,在这个年代,就相当于养了一只下金蛋的鸡,关键这时期还能一直不停地下蛋。
唐伟东知道母亲陈秀娥那边,经常因为鸡供应不上而临时提前下班。可见,只要能把鸡安稳的养大,养多少都能卖的出去,唐伟东对能从这上面获利,很有信心。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