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公主梅开二度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万春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女儿,母亲是杜美人,在后宫粉黛中品级十分低微,也不很受唐玄宗的重视。但杜美人的女儿万春公主,小小年纪便被父皇视为掌上明珠,获得格外恩宠,并成为后宫中的一位活跃人物。
为什么万春公主能够摆脱她母亲受冷落的陰影而被唐玄宗喜欢呢?原因全在于她自己,这小姑娘从小就聪明伶俐,相貌甜美,苹果似的小脸儿因为好动总是红彤彤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生性活泼,爱唱爱跳,皇帝父亲常戏说她是番邦进贡来的“洋乖囝’,闲暇时总爱把她抱在膝上,逗她说笑取乐。
正因为她深受父皇宠爱,所以活泼好动的性格更加发挥得淋漓尽致,常常肆无顾忌地在宫中到处乱问,旁人看了觉得太失检点,但既然唐玄宗都不管束她,其他人谁又敢说半个不字。
万春公主天资颖慧,跟着老师读书,很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人们都称她是“女才子”十二三岁的年纪,她便能作一手绝妙的诗文。除了读书外,她似乎更喜欢音乐歌舞,曾跟从当时的琵琶圣手张野狐研习音乐,又随宫中著名的舞伎谢阿蛮学习舞蹈,都能很快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万春公主的青春年华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唐玄宗喜文学歌舞,因此在宫中设置了左右教坊,专门教习和演奏器乐歌舞;还设有丽正书院,广聚文学之士,作诗论文,宫廷内外文学和音乐气氛极浓。这种气氛正合万春公主的心意,她时常随父皇出入教坊和书院中,参加音乐演奏和歌舞,与知名文人切磋诗文。长安城中谁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美慧而多才多艺的公主,虽然倾慕者甚多,但竟没有人胆敢攀折,因此已到婚嫁年龄的万春公主的亲事竟耽搁了下来。
天宝四年秋天,原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在经过了一段短暂的女道士生活之后,终于被老当益壮的唐玄宗册封为贵妃,杨贵妃也是一个慧黠的女子,通晓音律,擅长舞蹈,除了学问稍逊之外,其他方面大致都和万春公主相似。虽说论辈份杨贵妃要长一辈,但实际上两人年岁相仿,加之爱好和性情相近,所以成了宫中的一对密友。她们一起弹奏乐器,一起嬉笑玩乐,象是在后宫中刮起了阵阵清新爽朗的春风。据说流传后世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唐玄宗的构思,由杨贵妃和万春公主揣摩编排而成的,后世多把它们作为杨贵妃的功劳,其实里面也包含了万春公主的不少智慧和心力呢!
深得唐玄宗恩宠的杨贵妃,自然忘不了一直无人敢折的名花万春公主,由她引线撮合,二十三岁的万春公主终于嫁给了二十五岁的杨。杨-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次子,在一门显贵的杨氏家族中,杨-的风仪绝佳,不但气度雍容,而且才情横溢,算得上是顶尖的人物,所以杨贵妃认准了只有他才配得上万春公主。
当时杨-任职于鸿胪寺,掌理涉外事务及典礼事宜。大唐皇朝国力强盛,威名远播,常有四方番邦前来进贡、朝觐、留学、贸易和游历,鸿胪寺则负责这些番邦和外夷人士的接待、交涉和赏赐工作。杨-因经常接触性情直爽活泼的番邦外夷人,所以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颇受他们的影响,这倒恰好与万春公主的特点相合了。
娶了万春公主,杨-便被冠上了“驸马都尉”的头衔,在鸿胪寺的职务也顺势上迁,成为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是三品大员,位高权重,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以他一个二十五岁又缺乏资历的年轻人,一下子担此重任,实属破格之举,这当然还是托了万春公主和杨贵妃的福。
万春公主与杨-性情相投,才貌匹配,自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这对快活的小夫妻,在长安市内总显得与众人不同。因为杨-担任鸿胪寺卿,所以时常要举办款待番邦来使及外夷商人的宴会,番邦与外夷文化传统与中国绝然不同,他们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一类的礼教,因此前来赴宴的都是夫妻双双手挽手而至。万春公主与杨-见了,开始不习惯,后来也感到很能体现夫妻的恩爱,因此也如法炮制,两人亲密地挽着手站在门前接待宾客。外来人士对杨-和万春公主夫妇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们漂亮大度又热情爽朗,与一般中国人的恭谦含蓄大不尽相同;但朝廷里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们听到了风声,都摇头叹息,频呼:“简直是不成体统!”但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无视耳边的议论。
万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开放,她与番人及夷人的妇女交往,彼此交换各种见闻与观点,她发现汉族人一味地认为番邦四夷都是野蛮之族的观点,不但太过武断,而且甚至是愚昧。在许多学术和技艺方面他们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例如:天文、地理、历法、采矿、造船、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值得中士借鉴的优点。
万春公主把她的发现告诉了丈夫,杨-首先的反应是:“那怎么可能?”不料经过调查印证,果然没有弄错。于是杨-便把这一情况向他作宰相的父亲反映,并建议允许外籍人士入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职,以便有计划地引进外夷的学术和科技。宰相杨国忠慢慢也接受了儿子的观点,并准备付诸实践,不料正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杨家一夜之间失势,这些合理化的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了。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于万春公主和杨-的坚持与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长安有了一定的生存地盘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驻点,相当于“大使馆”的雏形。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挥军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长安的防卫潼关。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万春公主与杨-自认为对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护的责任,于是自愿留下来安置这些人,没有随同皇帝的队伍一起逃命。
因为各地勤王部队及时赶来救援,所以潼关失守后,长安并没有马上陷落。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杀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并强请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荣极一时的杨氏家族到此算是划上了悲惨的句号。留在长安的万春公主和杨-在妥善安顿了外籍人士之后,本想去追赶父皇唐玄宗的队伍,猛然传来了意外的消息,他们当然不敢作飞蛾扑火了,只好随着长安城中逃难的民众仓惶离城。
在混乱之中,万春公主不幸与丈夫失散,她一路历尽艰辛,翻越秦岭逃到汉中,才停下了疲惫的脚步,一路上尽力打听,但始终没得到丈夫的消息。
大乱之后,唐玄宗失去了皇位,虽然回到长安宫中,但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当年随同杨贵妃鸡犬升天的杨家亲族,这时已成了过街的老鼠。长安兴复后,万春公主也辗转回到长安,但仍然没有丝毫杨-的音讯,有人说他在长安城破时被叛军所杀,有人说他已随着外籍人士逃往日本去了。失去了恩爱相伴的丈夫,万春公主深深陷入愁苦之中,一改往日乐天派的模样,过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日子。
万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则失去了权势而形同幽禁,她请求入宫照顾父亲,又遭到了拒绝,她的心情越加萧索落寞。生活变得极为凄清,没有了宾客,也没有了盛宴,她时常怀抱琵琶,独自枯坐在石廊上,呆望着花开花落,一遍一遍地弹奏着父皇在逃难蜀道中所作的“零淋冷”曲子,曲调充满了失意的悲切,正与她此时的心境吻合。她就象一朵花儿,在正开得茂盛时,忽然遭受狂凤骤雨。风吹雨打花瓣飘零,她一边弹着伤心曲,一边长泪不止。
就在这时,她家门上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此时杨家唯一未受累而死的人——杨。杨-是杨-的堂叔是位福人,又是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的丈夫,太华公主已在大乱中丧生,杨-同样落入孤寂之中,于是经常来探望万春公主。论起关系来,若按万春公主夫家的辈份算,杨-是叔父辈;若以她娘家的关系来看,他又是她的姐夫。此时两人同病相怜,互相慰藉,也算给彼此的生活添了一丝温情;慢慢地,一种互相眷恋的情儒在两人之间滋生了。
也许是万春公主对于丈夫杨-还存有一丝希望,也许是杨-对自己的生世还有一些顾虑;至于辈份相差一代,在思想开放的唐朝,是不会成为婚嫁的阻碍的。总之,一直拖过了几年,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相继病死之后,万春公主与杨-才二度梅开,男娶女嫁,彼此填补了对方生活中的空缺。
天宝年间的杨家风光已不复见,前代的恩恩怨怨也逐渐被时光冲淡。杨-虽与杨国忠是堂兄弟,但关系并不亲密,所以大乱之时得以保住了一条性命。中间赋闲了一段时间,如今朝代更替,他又被任命为太仆寺卿,掌管了朝廷要务,生活又可以恢复往日的繁华。
经过了世事的沧桑,年逾不惑的杨-与将近四旬的万春公主,性情已由热烈归于平静,彼此互相关怀着,没有激越的情兴,也没有无聊的猜忌与怨尤,只是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一如极平凡的一对夫妻。
大约万春公主始终抹不掉与杨-当年恩爱火热的记忆,杨-也忘不了昔日的风光与繁华,两人不免各怀心思,虽然彼此尽量地加以掩饰,但终究解不开心中的那一个结。只不过五年时间,万春公主便在悒郁中去世了。第二次花开,毕竟没有了第一次的冲动与激情,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了。
万春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女儿,母亲是杜美人,在后宫粉黛中品级十分低微,也不很受唐玄宗的重视。但杜美人的女儿万春公主,小小年纪便被父皇视为掌上明珠,获得格外恩宠,并成为后宫中的一位活跃人物。
为什么万春公主能够摆脱她母亲受冷落的陰影而被唐玄宗喜欢呢?原因全在于她自己,这小姑娘从小就聪明伶俐,相貌甜美,苹果似的小脸儿因为好动总是红彤彤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生性活泼,爱唱爱跳,皇帝父亲常戏说她是番邦进贡来的“洋乖囝’,闲暇时总爱把她抱在膝上,逗她说笑取乐。
正因为她深受父皇宠爱,所以活泼好动的性格更加发挥得淋漓尽致,常常肆无顾忌地在宫中到处乱问,旁人看了觉得太失检点,但既然唐玄宗都不管束她,其他人谁又敢说半个不字。
万春公主天资颖慧,跟着老师读书,很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人们都称她是“女才子”十二三岁的年纪,她便能作一手绝妙的诗文。除了读书外,她似乎更喜欢音乐歌舞,曾跟从当时的琵琶圣手张野狐研习音乐,又随宫中著名的舞伎谢阿蛮学习舞蹈,都能很快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万春公主的青春年华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唐玄宗喜文学歌舞,因此在宫中设置了左右教坊,专门教习和演奏器乐歌舞;还设有丽正书院,广聚文学之士,作诗论文,宫廷内外文学和音乐气氛极浓。这种气氛正合万春公主的心意,她时常随父皇出入教坊和书院中,参加音乐演奏和歌舞,与知名文人切磋诗文。长安城中谁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美慧而多才多艺的公主,虽然倾慕者甚多,但竟没有人胆敢攀折,因此已到婚嫁年龄的万春公主的亲事竟耽搁了下来。
天宝四年秋天,原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在经过了一段短暂的女道士生活之后,终于被老当益壮的唐玄宗册封为贵妃,杨贵妃也是一个慧黠的女子,通晓音律,擅长舞蹈,除了学问稍逊之外,其他方面大致都和万春公主相似。虽说论辈份杨贵妃要长一辈,但实际上两人年岁相仿,加之爱好和性情相近,所以成了宫中的一对密友。她们一起弹奏乐器,一起嬉笑玩乐,象是在后宫中刮起了阵阵清新爽朗的春风。据说流传后世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唐玄宗的构思,由杨贵妃和万春公主揣摩编排而成的,后世多把它们作为杨贵妃的功劳,其实里面也包含了万春公主的不少智慧和心力呢!
深得唐玄宗恩宠的杨贵妃,自然忘不了一直无人敢折的名花万春公主,由她引线撮合,二十三岁的万春公主终于嫁给了二十五岁的杨。杨-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次子,在一门显贵的杨氏家族中,杨-的风仪绝佳,不但气度雍容,而且才情横溢,算得上是顶尖的人物,所以杨贵妃认准了只有他才配得上万春公主。
当时杨-任职于鸿胪寺,掌理涉外事务及典礼事宜。大唐皇朝国力强盛,威名远播,常有四方番邦前来进贡、朝觐、留学、贸易和游历,鸿胪寺则负责这些番邦和外夷人士的接待、交涉和赏赐工作。杨-因经常接触性情直爽活泼的番邦外夷人,所以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颇受他们的影响,这倒恰好与万春公主的特点相合了。
娶了万春公主,杨-便被冠上了“驸马都尉”的头衔,在鸿胪寺的职务也顺势上迁,成为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是三品大员,位高权重,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以他一个二十五岁又缺乏资历的年轻人,一下子担此重任,实属破格之举,这当然还是托了万春公主和杨贵妃的福。
万春公主与杨-性情相投,才貌匹配,自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这对快活的小夫妻,在长安市内总显得与众人不同。因为杨-担任鸿胪寺卿,所以时常要举办款待番邦来使及外夷商人的宴会,番邦与外夷文化传统与中国绝然不同,他们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一类的礼教,因此前来赴宴的都是夫妻双双手挽手而至。万春公主与杨-见了,开始不习惯,后来也感到很能体现夫妻的恩爱,因此也如法炮制,两人亲密地挽着手站在门前接待宾客。外来人士对杨-和万春公主夫妇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们漂亮大度又热情爽朗,与一般中国人的恭谦含蓄大不尽相同;但朝廷里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们听到了风声,都摇头叹息,频呼:“简直是不成体统!”但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无视耳边的议论。
万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开放,她与番人及夷人的妇女交往,彼此交换各种见闻与观点,她发现汉族人一味地认为番邦四夷都是野蛮之族的观点,不但太过武断,而且甚至是愚昧。在许多学术和技艺方面他们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例如:天文、地理、历法、采矿、造船、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值得中士借鉴的优点。
万春公主把她的发现告诉了丈夫,杨-首先的反应是:“那怎么可能?”不料经过调查印证,果然没有弄错。于是杨-便把这一情况向他作宰相的父亲反映,并建议允许外籍人士入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职,以便有计划地引进外夷的学术和科技。宰相杨国忠慢慢也接受了儿子的观点,并准备付诸实践,不料正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杨家一夜之间失势,这些合理化的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了。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于万春公主和杨-的坚持与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长安有了一定的生存地盘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驻点,相当于“大使馆”的雏形。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挥军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长安的防卫潼关。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万春公主与杨-自认为对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护的责任,于是自愿留下来安置这些人,没有随同皇帝的队伍一起逃命。
因为各地勤王部队及时赶来救援,所以潼关失守后,长安并没有马上陷落。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杀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并强请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荣极一时的杨氏家族到此算是划上了悲惨的句号。留在长安的万春公主和杨-在妥善安顿了外籍人士之后,本想去追赶父皇唐玄宗的队伍,猛然传来了意外的消息,他们当然不敢作飞蛾扑火了,只好随着长安城中逃难的民众仓惶离城。
在混乱之中,万春公主不幸与丈夫失散,她一路历尽艰辛,翻越秦岭逃到汉中,才停下了疲惫的脚步,一路上尽力打听,但始终没得到丈夫的消息。
大乱之后,唐玄宗失去了皇位,虽然回到长安宫中,但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当年随同杨贵妃鸡犬升天的杨家亲族,这时已成了过街的老鼠。长安兴复后,万春公主也辗转回到长安,但仍然没有丝毫杨-的音讯,有人说他在长安城破时被叛军所杀,有人说他已随着外籍人士逃往日本去了。失去了恩爱相伴的丈夫,万春公主深深陷入愁苦之中,一改往日乐天派的模样,过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日子。
万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则失去了权势而形同幽禁,她请求入宫照顾父亲,又遭到了拒绝,她的心情越加萧索落寞。生活变得极为凄清,没有了宾客,也没有了盛宴,她时常怀抱琵琶,独自枯坐在石廊上,呆望着花开花落,一遍一遍地弹奏着父皇在逃难蜀道中所作的“零淋冷”曲子,曲调充满了失意的悲切,正与她此时的心境吻合。她就象一朵花儿,在正开得茂盛时,忽然遭受狂凤骤雨。风吹雨打花瓣飘零,她一边弹着伤心曲,一边长泪不止。
就在这时,她家门上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此时杨家唯一未受累而死的人——杨。杨-是杨-的堂叔是位福人,又是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的丈夫,太华公主已在大乱中丧生,杨-同样落入孤寂之中,于是经常来探望万春公主。论起关系来,若按万春公主夫家的辈份算,杨-是叔父辈;若以她娘家的关系来看,他又是她的姐夫。此时两人同病相怜,互相慰藉,也算给彼此的生活添了一丝温情;慢慢地,一种互相眷恋的情儒在两人之间滋生了。
也许是万春公主对于丈夫杨-还存有一丝希望,也许是杨-对自己的生世还有一些顾虑;至于辈份相差一代,在思想开放的唐朝,是不会成为婚嫁的阻碍的。总之,一直拖过了几年,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相继病死之后,万春公主与杨-才二度梅开,男娶女嫁,彼此填补了对方生活中的空缺。
天宝年间的杨家风光已不复见,前代的恩恩怨怨也逐渐被时光冲淡。杨-虽与杨国忠是堂兄弟,但关系并不亲密,所以大乱之时得以保住了一条性命。中间赋闲了一段时间,如今朝代更替,他又被任命为太仆寺卿,掌管了朝廷要务,生活又可以恢复往日的繁华。
经过了世事的沧桑,年逾不惑的杨-与将近四旬的万春公主,性情已由热烈归于平静,彼此互相关怀着,没有激越的情兴,也没有无聊的猜忌与怨尤,只是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一如极平凡的一对夫妻。
大约万春公主始终抹不掉与杨-当年恩爱火热的记忆,杨-也忘不了昔日的风光与繁华,两人不免各怀心思,虽然彼此尽量地加以掩饰,但终究解不开心中的那一个结。只不过五年时间,万春公主便在悒郁中去世了。第二次花开,毕竟没有了第一次的冲动与激情,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