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请去进香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遥遥地望着窗格里剪出的一角天空出了会神,韩端礼方道:“此刻离着约定的时辰还早,我叫你打听的消息,你可打听来了?”
邵忠忙躬身道:“回老太爷,小的打听来了一些。只因时间太短,消息并不是太全。”他一面说话,一面便自袖笼里抽出张纸来,递了过去。
韩端礼接过纸展开看了一眼,口中便吐出了两个字:“足矣。”
说着他便将那纸拿在手上抖了几抖,似是要让那“哗啦”的声响掩去自己语中的颤抖:“破釜沉舟,在此一举!”
说罢这话,他便将纸掷还了邵忠,发狠似地一挥手:“备车!”
“是,老太爷。”邵忠仿佛也有些激动,白胖的脸上挣出了潮红来,匆匆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韩端礼没去看他,仍旧凝望着窗外的天空,良久后,腰背忽地一塌,仿若全身的力量都被抽空,“扑通”一声,重重跌坐回椅中。
“破釜沉舟……”他喃喃自语地垂下了头,面上的神情时而狠戾,时而苍凉,时而又转作哀切。
良久后,他终是举目望向窗外,两个眼珠子动也不动,眼底深处似闪动着幽幽的火,直从那窗边烧向远处,仿佛要将眼中所见的一切,尽皆烧尽。
“兴济伯府……长公主……”再度开口时,他的声音低哑干涩,那眼中火苗亦渐渐涣散,若满是灰烬的废墟般,空洞而又死寂,然却又在那死灰之中,生出怨毒的刺:“这一回……我倒要瞧瞧……你们还能不能捱得住……”
这几个字被他极用力地吐出来,仿佛淬着极浓的黑,只这样听着,似是就能将空气蚀朽殆尽,便连那拂来的风里,好似也含了几许腐烂的气息……
…………………………
蓬莱县的好天气并没持续多久,不几日,便又是秋雨淅沥。
从小蓬莱山回来后,李氏便又有些咳嗽,陈滢颇是忧心,是故那段日子除了每日的功课外,便也只在房中陪着李氏,最大的消遣便是读书。
李恭其人陈滢虽不喜,然他藏书却极富,随身的行李中有一多半儿都是书,陈滢手上的书,基本上都是向他借的。
李珩还是很忙,几乎没怎么来过后院,一天三顿饭都在外书房用,陈浚与李恪也被他派人拘在院子里读书,据说每隔数日还要考校一回,倒是把这对难兄难弟给折腾得够呛。
在这期间,陈滢只见过李珩一回。
那一日,她突发奇想,欲一晓登州府的山川地理。因通常这类书籍皆是官府所有,普通士子是根本拿不到的,于是她便去外书房寻李珩借书。
可巧李珩正好在家。因他自己就酷爱读书,对于热爱读书的晚辈,他一向是持赞赏态度的,于是陈滢不仅顺利地借到了想要的书,李珩还温言褒奖了她几句。
只是,他似是相当地忙,不停地有随从出入书房,向他汇报消息。这些人神情肃杀、步履矫健,一张张的字条儿或信件从他们的手上转到李珩的手中,而李珩看过之后,便会立刻将之销毁。
陈滢见状,自知不好久呆,于是很识趣地退了出去,同时亦察觉到,李珩此番潜入登州,肩负的责任只怕不轻,所图亦应不小。
心中存了此念,陈滢当即便去了李恭处,旁敲侧击地问了他几个问题,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虽然李珩有心历练自己的长子,但显然还没到与他共商政务的地步。李恭可能也意识到了父亲正在做一件大事,只苦于李珩将消息封得死紧,一点口风都不肯露,陈滢的疑问,也是他的疑问。
事情至此,陈滢便也只能丢开不提。
她只是比较擅长探案罢了,对于朝局政事却并不精通。毕竟在现代时她也就只读到了高三,而在异时空的那个古代,她又整天忙于宅斗。若非有了梦里的那五年,这一世的她,只怕还是要走上老路。
转眼间已是浃旬过去,天气仍旧不太好,时常阴雨连绵,所幸李氏的嗽症却是好了许多,陈滢总算放下心来,除了偶尔拉她出去散步,便只专注于自己的功课。
这一日,母女二人散步回来,正商议过几日的采买事宜,忽见冯妈妈挑帘走进来道:“启禀夫人并姑娘,秋霏姑娘来了。”
秋霏乃是倪氏的大丫鬟,听得来的是她,李氏便笑道:“快请进来吧。”
冯妈妈忙去外头将秋霏引进屋中,李氏便笑着招呼她:“快进来,外头下着雨呢,这一路过来没淋着吧?”
秋霏笑嘻嘻地回身一指:“婢子把伞架在外头了,雨也不太大,这一路又有游廊,并没淋着。”
李氏便叫人给她拿了张小杌子来,叫她坐下说话,秋霏到底不敢,仍旧立在堂下,躬身说道:“夫人叫婢子过来传句话,后日一早去城外的鸡笼山烧香,因要早起,请姑太太并表姑娘提前预备好东西。”
这话说得李氏愣了愣,旋即便笑:“哟,嫂嫂如何这样性急?原不是说再等等儿的么?”
那鸡笼山正在蓬莱县西门外,山上有座清虚观,据说里头供奉的太上老君十分灵验,若是能够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三十这三日烧上头炷香,便能保佑家中子弟学业有成。
因李恭要参加明年的秋闱,倪氏望子成龙,自不能免俗,便动意要去清虚观进香,前些时候也与李氏商量过此事,只因天气不好才未能成行,如今她突然提起,李氏这才问了出来。
听得李氏之言,秋霏便笑道:“夫人原也是这样儿说的,只老爷昨日突然遣人送信,道是再过几日就要启程去济南。夫人便说不能再等了,恰好大后日正是三十,便将日子给定下了。”
说到这里她停了停,又续道:“夫人还说了,怕是姑太太也要烧香,便打算着在鸡笼山上住两晚。那清虚观里有专供人静修的小院儿,夫人已经遣人提前去收拾了。”
遥遥地望着窗格里剪出的一角天空出了会神,韩端礼方道:“此刻离着约定的时辰还早,我叫你打听的消息,你可打听来了?”
邵忠忙躬身道:“回老太爷,小的打听来了一些。只因时间太短,消息并不是太全。”他一面说话,一面便自袖笼里抽出张纸来,递了过去。
韩端礼接过纸展开看了一眼,口中便吐出了两个字:“足矣。”
说着他便将那纸拿在手上抖了几抖,似是要让那“哗啦”的声响掩去自己语中的颤抖:“破釜沉舟,在此一举!”
说罢这话,他便将纸掷还了邵忠,发狠似地一挥手:“备车!”
“是,老太爷。”邵忠仿佛也有些激动,白胖的脸上挣出了潮红来,匆匆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韩端礼没去看他,仍旧凝望着窗外的天空,良久后,腰背忽地一塌,仿若全身的力量都被抽空,“扑通”一声,重重跌坐回椅中。
“破釜沉舟……”他喃喃自语地垂下了头,面上的神情时而狠戾,时而苍凉,时而又转作哀切。
良久后,他终是举目望向窗外,两个眼珠子动也不动,眼底深处似闪动着幽幽的火,直从那窗边烧向远处,仿佛要将眼中所见的一切,尽皆烧尽。
“兴济伯府……长公主……”再度开口时,他的声音低哑干涩,那眼中火苗亦渐渐涣散,若满是灰烬的废墟般,空洞而又死寂,然却又在那死灰之中,生出怨毒的刺:“这一回……我倒要瞧瞧……你们还能不能捱得住……”
这几个字被他极用力地吐出来,仿佛淬着极浓的黑,只这样听着,似是就能将空气蚀朽殆尽,便连那拂来的风里,好似也含了几许腐烂的气息……
…………………………
蓬莱县的好天气并没持续多久,不几日,便又是秋雨淅沥。
从小蓬莱山回来后,李氏便又有些咳嗽,陈滢颇是忧心,是故那段日子除了每日的功课外,便也只在房中陪着李氏,最大的消遣便是读书。
李恭其人陈滢虽不喜,然他藏书却极富,随身的行李中有一多半儿都是书,陈滢手上的书,基本上都是向他借的。
李珩还是很忙,几乎没怎么来过后院,一天三顿饭都在外书房用,陈浚与李恪也被他派人拘在院子里读书,据说每隔数日还要考校一回,倒是把这对难兄难弟给折腾得够呛。
在这期间,陈滢只见过李珩一回。
那一日,她突发奇想,欲一晓登州府的山川地理。因通常这类书籍皆是官府所有,普通士子是根本拿不到的,于是她便去外书房寻李珩借书。
可巧李珩正好在家。因他自己就酷爱读书,对于热爱读书的晚辈,他一向是持赞赏态度的,于是陈滢不仅顺利地借到了想要的书,李珩还温言褒奖了她几句。
只是,他似是相当地忙,不停地有随从出入书房,向他汇报消息。这些人神情肃杀、步履矫健,一张张的字条儿或信件从他们的手上转到李珩的手中,而李珩看过之后,便会立刻将之销毁。
陈滢见状,自知不好久呆,于是很识趣地退了出去,同时亦察觉到,李珩此番潜入登州,肩负的责任只怕不轻,所图亦应不小。
心中存了此念,陈滢当即便去了李恭处,旁敲侧击地问了他几个问题,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虽然李珩有心历练自己的长子,但显然还没到与他共商政务的地步。李恭可能也意识到了父亲正在做一件大事,只苦于李珩将消息封得死紧,一点口风都不肯露,陈滢的疑问,也是他的疑问。
事情至此,陈滢便也只能丢开不提。
她只是比较擅长探案罢了,对于朝局政事却并不精通。毕竟在现代时她也就只读到了高三,而在异时空的那个古代,她又整天忙于宅斗。若非有了梦里的那五年,这一世的她,只怕还是要走上老路。
转眼间已是浃旬过去,天气仍旧不太好,时常阴雨连绵,所幸李氏的嗽症却是好了许多,陈滢总算放下心来,除了偶尔拉她出去散步,便只专注于自己的功课。
这一日,母女二人散步回来,正商议过几日的采买事宜,忽见冯妈妈挑帘走进来道:“启禀夫人并姑娘,秋霏姑娘来了。”
秋霏乃是倪氏的大丫鬟,听得来的是她,李氏便笑道:“快请进来吧。”
冯妈妈忙去外头将秋霏引进屋中,李氏便笑着招呼她:“快进来,外头下着雨呢,这一路过来没淋着吧?”
秋霏笑嘻嘻地回身一指:“婢子把伞架在外头了,雨也不太大,这一路又有游廊,并没淋着。”
李氏便叫人给她拿了张小杌子来,叫她坐下说话,秋霏到底不敢,仍旧立在堂下,躬身说道:“夫人叫婢子过来传句话,后日一早去城外的鸡笼山烧香,因要早起,请姑太太并表姑娘提前预备好东西。”
这话说得李氏愣了愣,旋即便笑:“哟,嫂嫂如何这样性急?原不是说再等等儿的么?”
那鸡笼山正在蓬莱县西门外,山上有座清虚观,据说里头供奉的太上老君十分灵验,若是能够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三十这三日烧上头炷香,便能保佑家中子弟学业有成。
因李恭要参加明年的秋闱,倪氏望子成龙,自不能免俗,便动意要去清虚观进香,前些时候也与李氏商量过此事,只因天气不好才未能成行,如今她突然提起,李氏这才问了出来。
听得李氏之言,秋霏便笑道:“夫人原也是这样儿说的,只老爷昨日突然遣人送信,道是再过几日就要启程去济南。夫人便说不能再等了,恰好大后日正是三十,便将日子给定下了。”
说到这里她停了停,又续道:“夫人还说了,怕是姑太太也要烧香,便打算着在鸡笼山上住两晚。那清虚观里有专供人静修的小院儿,夫人已经遣人提前去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