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答案随着枫叶飘文集 > 避讳——究竟避什么

避讳——究竟避什么

作者:答案随着枫叶飘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迫于生计做过和尚,他当上皇帝后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竟至见不得光、秃、生等字眼。谁要是不幸犯了他的忌,项上人头便很可虑。朱皇帝这番神经衰弱的表现,颇似癞头阿q。不愧为农民起义的领袖,纵使相隔数百年,也是同贫下中农心贴心的。

    满清一仍明制。康熙名玄烨,清人便将古书上的“玄”字统统改作“元”这大约是“一元化”的鼻祖罢。康熙的这一做法是有根据的。远的不说,单讲明朝。某天明武帝朱厚照忽发奇想:如今是咱老朱家的天下,民间还照吃猪肉,未免有食我皮肉而后快的嫌疑。于是他发出了禁止养猪、禁食猪肉的“最高指示”可见避讳的毛病是历朝历代熟稔的把戏,并非于清为烈。

    于清为烈的是文字狱。清代文网之紧、文祸之惨,的确前无古人。满清统治者属少数民族,夷夏之大防被一帮遗民念念不忘“反清复明”的理论正源于此。所以清廷对胡、戎、夷、狄等字敏感异常,为此篡改史书、大造冤狱。至于事涉前朝的“明”字,用得不好更会招来杀身之祸。徐骏就因为写了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斩杀。此外日、月也须注意——日月合璧,不正是个“明”么?用心何其毒也!

    清人这样做,也还是有根据的,依然可在明朝找。林伯瑾写贺冬节表给朱元璋唱颂歌,内有“垂子孙而作则”的马屁话,本是讨赏来的,谁知朱皇帝越看越觉得“则”与“贼”谐音,是影射他的流氓出身,于是杀。清朝讳“明”明朝讳“元”“原来”本作“元来”可明朝不是靠推翻元朝起家的吗?“元来”难道要元朝卷土重来?在明朝皇帝反对“一元化”的坚持下“元来”从此变为“原来”

    这样讳来讳去效果究竟如何呢?雍正曾在上谕里说:“朕览本朝人刊写书籍,凡遇胡虏夷狄等字,每作空白,或改易形声揣其意盖为本朝忌讳,避之以明其敬慎。不知此固背理犯义,不敬之甚也。”他还是明白什么叫欲盖弥彰的。

    明白尽管明白,禁还照样得禁,不但对一般字词,还要针对人名。明朝朱棣起兵争位时满世界宣扬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及至窃国成功,竟将建文帝的存在一笔抹杀,似乎那几年的皇帝仍是朱元璋,这真是“活见鬼”了。钱名世在年羹尧炙手可热之际投诗献媚,雍正扳倒年大将军后亲书“名教罪人”挂于钱家大门,又命群臣作诗以羞辱之。热闹一过“钱名世”三字遂成禁语,谁都不敢多嘴,惹恼圣上可不是玩儿的。

    明清虽为冤家,避讳的心态、逻辑却并无二致。掌握权力从而掌握真理的专制统治者在制造、杀戮“异己”时,总理直气壮地代表天道苍生、代表正确方向。而一旦事情完毕,便迫不及待地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又一再演出台上大讲当初的决策如何英明,暗地却将相关内容偷偷从人们的记忆中、从留存的史料里细心抠掉的鬼戏。雍正大义觉迷录所掀起的风波,就是明证。皇帝老儿“伟大”的钦定,正建筑于篡改、毁灭材料的心虚之上。他们决不希望人家细究,如此,方能直起腰板作正义的化身状。

    今人品读那些“三代以上”的事,多会随意地付诸一笑。我想起杜牧的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把屠伯的凶残化为笑料,莫说是鉴,连哀也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