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 李隆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继这个人要是不被消灭,她的江山也是不能顺利的到手。
太平想尽了脑汁证明八万大军在李继手里,好鼓捣李旦和太子杀掉李继,只要李继一死天下就太平了。
太平想好了主意,就用大批的人手散布谣言,主要的内容就是:李继的手里有八万大军,就是为了夺天下的,李继不想要他大哥和朝臣的赏赐,只等天下大乱,自己和唐太宗一样打江山,这些话的含义谁都明白,唐太宗是杀了亲兄弟夺得他父亲的江山。
李继要效法唐太宗,一定是要逼父弑兄,这样的话岂能不憾动李旦和太子的心。
太子李宇听了心里惶惶终日不得安生,他虽然不是个争权的人,可也不是个特别懦弱糊涂的人,既然李继不做太子,他就没有夺权之心,他放着现成的太子不做,为什么偏要使抢的手段,李宇想了很多,认为谣言是有目的的,他认为是有人在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要从中牟利,他想到的只有太平和武三思俩人把持朝纲是别有用心的。
李继连太子都不做,他们为什么还忌惮他?李宇就想不明白。
李旦父子俩就说起了谣言的事,李旦这个老实人一点也不傻,他早就明白这是有人作梗,李继藏了八万兵的话他怎么能信,八万兵可不是小数目,藏哪去?那些人吃什么?不吃饭要是能活的话,谁不想养一千万兵。
怎么说话像吹灯灰一样便利,这样的谎言也编的出来。
李旦笑道:“谁会干这样的事,就只有太平一个,这样胡诌她也不觉得让人见笑。”
“三弟也碍不着她什么事,一个去种地的人她也嫉恨,真不知她一天都想的什么?”太子李宇是看不透太平这个人的,李旦可是看得透,那是他妹妹,从小到大怎么就看不出她的心思,她是想坐女皇的,她比韦氏安乐婉儿的心都野,她不但要做女皇,还要把碍她眼的人全部杀光。
“你姑姑比你祖母厉害得多,你祖母还容得朝臣的意见,容得她的忤逆,她可是不会容忍任何一个人的,三郎没有得罪她,还被她利用杀韦氏,反过来她要杀三郎,还使了一个反间计,她以为人都是傻子,只有她是聪明的。
这个计策是让我们杀三郎,够狠毒的,三郎是不想参与朝政的,特别是三郎的媳妇,更是不愿意离得朝堂近了。他们就在那里种地,便碍到了太平。”
李宇叹道:“姑姑的手伸得太长,她是怕三郎帮我们,除掉了三郎我们就好控制了,她现在把持大半朝政,等到她全把持了,我们成了傀儡之后,她就要坐女皇了。”
“还不就是那么个账,没有她的批准奏折就发不下去,你说点什么她准给你推翻。”李旦叹道。
“那日我反驳了姑姑的话,她那事做的就是荒唐,南方水灾的救济不能那样草率,饿死很多人会引起民变的,照姑姑那样说还了得,饿死点人不算什么,祖母可没有这样荒唐过。”李宇担忧道。
“只怕赈灾的还会被她私自截下,她的胆子大得很,真是个祸国殃民的妖孽。”李旦说道。
“啥事她干不出来?祖母惯坏了她,她势必效法祖母坐女皇。”李宇愁眉不展的说道。
“要不她就忌惮三郎,三郎绝不会容许她做女皇的。”李旦有些骄傲的说。
“三郎管得了她吗,离得太远了。”李宇叹道:“还是我让了太子位给三郎,让三郎牵制她。”
“太平必会同意的。”李旦叹道。
“父皇您是皇帝还是她是皇帝?为什么要听她的?”李宇问道,这个皇帝坐的太软,一个公主插手朝政是亘古稀少,父皇还这样忌惮她。
“皇帝?皇帝说了话就好使吗,朝臣,大部朝臣都是她的人,她已经掌控了朝纲,没几个人听我们父子的,太平忌惮的人只有三郎了,拥立三郎做太子的人都被太平算计了,罢官的罢官,割除的割除,下狱的下狱,朝臣还有几个敢反对她的。”李旦叹道。
“儿臣这个太子也是做不长的,太平正在散布太子无能。”李宇说了李旦咳一声:“那她要谁做?”
“听说是她说二弟是个聪明仁慈可以坐好太子的。”李宇已经听到了传言,他本来也不想坐这个太子,都是太平的手笔,不同意李继坐太子,她主张要李宇坐。
“都是她一人说了算,让你坐太子的也是她,反过来她又要推翻你。”李旦对这个妹妹真是没有办法,李家的江山怎么由得外人掌控?
父子俩没有办法太平,太平占据了朝堂的大部分势力,李旦自己都做不了主,什么事都得由太平批准。
一年里太平没有怎么闹腾,李旦都是由她折腾,为了求的和谐太平,李旦就一个劲的让着太平,太平终于逼迫李旦废掉了太子李宇,让李继的二哥李乾做了太子。
这个李乾平时蔫蔫的,大概就是装的,李旦突然就病了,太子临朝听政,与太平是意见相左,他可不管什么姑姑公主的,听着不顺耳就当堂让她下不来台,太平气得天天暴跳,找李旦评理。
李旦是一病不起咳嗽不止,御医百般调制不见起色,太平对付不了李乾,就使出了阴损手段,刺杀,是政敌之间的快速的制敌手段。
太平的面首里有个飞贼武艺极高的,也是对她很忠心的。
李乾坐了太子,也不大出皇宫,刺杀的任务只有在皇宫完成,太平派了六七个刺客,整天围着皇宫转,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李乾终于被刺中,长剑从后背进去,正好捅到了肺叶,李乾一下子就趴窝了。
太平如鱼得水,大揽朝政,把朝廷大换水,都成了自己的亲信。
李旦还在病着,顾及不了朝堂,太平就一个劲的撮,李旦虽是个老实人,却不是真的懦弱,召集了几个心腹大臣,拟诏立李隆基为太子,他是看好李隆基,在几个儿子中三郎勇武果断,堪扶社稷,只有三郎才能制住太平。
如果再让太平这样换太子,朝廷非让她搞乱不可,李旦终于自己当了一回家。。
李继接到这样的诏书真是傻眼,他早就恨太平恨得要宰她,太平的所为,早就到了李继的耳朵里,李家岂能让她这样祸害?
要不是青青拦他,他早就去收拾太平。
太平风闻了李旦立李继太子的事,已决定先下手为强,沿路派了截杀的人马,和韦氏一样埋伏在个个山口。
再次导演了烧村子的恶剧,她的行动也太迅速了,比李旦的使者快了三天,大概是李旦的使者被李旦嘱咐怕太平截杀使者绕了远路而来。
等使者到来,李继才知道太平是因为他的太子而杀他,怎么突然立他为太子?李继也想明白了,父皇对付不了太平病体已经沉珂,自己再不去就是大不孝了,虽然母仇报了,可是马上就出现了父仇,父皇被太平快欺负死了。
李继跟青青讲了道理,自己要是不出头,大唐又要改姓了。
到了这个份上,青青无话可说了,以后的先不考虑,只顾眼前吧,太平要是篡了位,不但李氏皇族得被灭,自己一家就是躲多远,也会被太平整死。
只有随李继进京了,时间倒是不紧,一路最快也要二十天,自己的空间可是想去就到,得等到应该到京城的日子才能发动空间过去,今日才接到诏书,明天就到能不让人怀疑有什么怪异吗?
处理安排家里的事,进京了,作坊是得带走的,地里的庄稼和菜蔬雇了大批的人手收割,青菜发给了崔岩和葛尧,庄稼都收入了空间,百多头猪都放养到了空间的山上。
奶牛也是要搬进京的,只有让木阿本找人准备搬迁的事,木阿本一家是要随行的,得等京城那边建好了养殖场就搬过去。
李继进京之后,李旦(皇帝睿宗)的病也突然好了,李继有一种掉进陷阱的感觉。
睿宗选立李隆基为皇太子以后,太平公主和太子之间就因为权力之争发生了矛盾,展开了较量。
太平公主自恃功高,企图独揽大权,同样因功而被立为皇太子的李隆基明察果敢,非等闲之辈,他们之间势必会有所冲突。
很快,太平公主就发现自己低估了太子,不免对其过人的英武有了几丝忌惮。从此,太平公主就把太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手,很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换一位暗弱易制的人取代他。
睿宗在公主和皇太子之间,遇事迁就,采取不偏不倚、摆平两方的平衡政策,不愿意也无法偏倚任何一方。每宰相奏事,睿宗总是会先问:“尝与太平议否?”再问:“与三郎议否?”当得知了公主和太子的意见以后他才做决定。
总之,睿宗既不开罪于太平公主,又同太子保持政治上的联系。太子、公主双方互为敌手,却对睿宗皇帝都有共同的政治需要。(未完待续)
李继这个人要是不被消灭,她的江山也是不能顺利的到手。
太平想尽了脑汁证明八万大军在李继手里,好鼓捣李旦和太子杀掉李继,只要李继一死天下就太平了。
太平想好了主意,就用大批的人手散布谣言,主要的内容就是:李继的手里有八万大军,就是为了夺天下的,李继不想要他大哥和朝臣的赏赐,只等天下大乱,自己和唐太宗一样打江山,这些话的含义谁都明白,唐太宗是杀了亲兄弟夺得他父亲的江山。
李继要效法唐太宗,一定是要逼父弑兄,这样的话岂能不憾动李旦和太子的心。
太子李宇听了心里惶惶终日不得安生,他虽然不是个争权的人,可也不是个特别懦弱糊涂的人,既然李继不做太子,他就没有夺权之心,他放着现成的太子不做,为什么偏要使抢的手段,李宇想了很多,认为谣言是有目的的,他认为是有人在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要从中牟利,他想到的只有太平和武三思俩人把持朝纲是别有用心的。
李继连太子都不做,他们为什么还忌惮他?李宇就想不明白。
李旦父子俩就说起了谣言的事,李旦这个老实人一点也不傻,他早就明白这是有人作梗,李继藏了八万兵的话他怎么能信,八万兵可不是小数目,藏哪去?那些人吃什么?不吃饭要是能活的话,谁不想养一千万兵。
怎么说话像吹灯灰一样便利,这样的谎言也编的出来。
李旦笑道:“谁会干这样的事,就只有太平一个,这样胡诌她也不觉得让人见笑。”
“三弟也碍不着她什么事,一个去种地的人她也嫉恨,真不知她一天都想的什么?”太子李宇是看不透太平这个人的,李旦可是看得透,那是他妹妹,从小到大怎么就看不出她的心思,她是想坐女皇的,她比韦氏安乐婉儿的心都野,她不但要做女皇,还要把碍她眼的人全部杀光。
“你姑姑比你祖母厉害得多,你祖母还容得朝臣的意见,容得她的忤逆,她可是不会容忍任何一个人的,三郎没有得罪她,还被她利用杀韦氏,反过来她要杀三郎,还使了一个反间计,她以为人都是傻子,只有她是聪明的。
这个计策是让我们杀三郎,够狠毒的,三郎是不想参与朝政的,特别是三郎的媳妇,更是不愿意离得朝堂近了。他们就在那里种地,便碍到了太平。”
李宇叹道:“姑姑的手伸得太长,她是怕三郎帮我们,除掉了三郎我们就好控制了,她现在把持大半朝政,等到她全把持了,我们成了傀儡之后,她就要坐女皇了。”
“还不就是那么个账,没有她的批准奏折就发不下去,你说点什么她准给你推翻。”李旦叹道。
“那日我反驳了姑姑的话,她那事做的就是荒唐,南方水灾的救济不能那样草率,饿死很多人会引起民变的,照姑姑那样说还了得,饿死点人不算什么,祖母可没有这样荒唐过。”李宇担忧道。
“只怕赈灾的还会被她私自截下,她的胆子大得很,真是个祸国殃民的妖孽。”李旦说道。
“啥事她干不出来?祖母惯坏了她,她势必效法祖母坐女皇。”李宇愁眉不展的说道。
“要不她就忌惮三郎,三郎绝不会容许她做女皇的。”李旦有些骄傲的说。
“三郎管得了她吗,离得太远了。”李宇叹道:“还是我让了太子位给三郎,让三郎牵制她。”
“太平必会同意的。”李旦叹道。
“父皇您是皇帝还是她是皇帝?为什么要听她的?”李宇问道,这个皇帝坐的太软,一个公主插手朝政是亘古稀少,父皇还这样忌惮她。
“皇帝?皇帝说了话就好使吗,朝臣,大部朝臣都是她的人,她已经掌控了朝纲,没几个人听我们父子的,太平忌惮的人只有三郎了,拥立三郎做太子的人都被太平算计了,罢官的罢官,割除的割除,下狱的下狱,朝臣还有几个敢反对她的。”李旦叹道。
“儿臣这个太子也是做不长的,太平正在散布太子无能。”李宇说了李旦咳一声:“那她要谁做?”
“听说是她说二弟是个聪明仁慈可以坐好太子的。”李宇已经听到了传言,他本来也不想坐这个太子,都是太平的手笔,不同意李继坐太子,她主张要李宇坐。
“都是她一人说了算,让你坐太子的也是她,反过来她又要推翻你。”李旦对这个妹妹真是没有办法,李家的江山怎么由得外人掌控?
父子俩没有办法太平,太平占据了朝堂的大部分势力,李旦自己都做不了主,什么事都得由太平批准。
一年里太平没有怎么闹腾,李旦都是由她折腾,为了求的和谐太平,李旦就一个劲的让着太平,太平终于逼迫李旦废掉了太子李宇,让李继的二哥李乾做了太子。
这个李乾平时蔫蔫的,大概就是装的,李旦突然就病了,太子临朝听政,与太平是意见相左,他可不管什么姑姑公主的,听着不顺耳就当堂让她下不来台,太平气得天天暴跳,找李旦评理。
李旦是一病不起咳嗽不止,御医百般调制不见起色,太平对付不了李乾,就使出了阴损手段,刺杀,是政敌之间的快速的制敌手段。
太平的面首里有个飞贼武艺极高的,也是对她很忠心的。
李乾坐了太子,也不大出皇宫,刺杀的任务只有在皇宫完成,太平派了六七个刺客,整天围着皇宫转,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李乾终于被刺中,长剑从后背进去,正好捅到了肺叶,李乾一下子就趴窝了。
太平如鱼得水,大揽朝政,把朝廷大换水,都成了自己的亲信。
李旦还在病着,顾及不了朝堂,太平就一个劲的撮,李旦虽是个老实人,却不是真的懦弱,召集了几个心腹大臣,拟诏立李隆基为太子,他是看好李隆基,在几个儿子中三郎勇武果断,堪扶社稷,只有三郎才能制住太平。
如果再让太平这样换太子,朝廷非让她搞乱不可,李旦终于自己当了一回家。。
李继接到这样的诏书真是傻眼,他早就恨太平恨得要宰她,太平的所为,早就到了李继的耳朵里,李家岂能让她这样祸害?
要不是青青拦他,他早就去收拾太平。
太平风闻了李旦立李继太子的事,已决定先下手为强,沿路派了截杀的人马,和韦氏一样埋伏在个个山口。
再次导演了烧村子的恶剧,她的行动也太迅速了,比李旦的使者快了三天,大概是李旦的使者被李旦嘱咐怕太平截杀使者绕了远路而来。
等使者到来,李继才知道太平是因为他的太子而杀他,怎么突然立他为太子?李继也想明白了,父皇对付不了太平病体已经沉珂,自己再不去就是大不孝了,虽然母仇报了,可是马上就出现了父仇,父皇被太平快欺负死了。
李继跟青青讲了道理,自己要是不出头,大唐又要改姓了。
到了这个份上,青青无话可说了,以后的先不考虑,只顾眼前吧,太平要是篡了位,不但李氏皇族得被灭,自己一家就是躲多远,也会被太平整死。
只有随李继进京了,时间倒是不紧,一路最快也要二十天,自己的空间可是想去就到,得等到应该到京城的日子才能发动空间过去,今日才接到诏书,明天就到能不让人怀疑有什么怪异吗?
处理安排家里的事,进京了,作坊是得带走的,地里的庄稼和菜蔬雇了大批的人手收割,青菜发给了崔岩和葛尧,庄稼都收入了空间,百多头猪都放养到了空间的山上。
奶牛也是要搬进京的,只有让木阿本找人准备搬迁的事,木阿本一家是要随行的,得等京城那边建好了养殖场就搬过去。
李继进京之后,李旦(皇帝睿宗)的病也突然好了,李继有一种掉进陷阱的感觉。
睿宗选立李隆基为皇太子以后,太平公主和太子之间就因为权力之争发生了矛盾,展开了较量。
太平公主自恃功高,企图独揽大权,同样因功而被立为皇太子的李隆基明察果敢,非等闲之辈,他们之间势必会有所冲突。
很快,太平公主就发现自己低估了太子,不免对其过人的英武有了几丝忌惮。从此,太平公主就把太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手,很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换一位暗弱易制的人取代他。
睿宗在公主和皇太子之间,遇事迁就,采取不偏不倚、摆平两方的平衡政策,不愿意也无法偏倚任何一方。每宰相奏事,睿宗总是会先问:“尝与太平议否?”再问:“与三郎议否?”当得知了公主和太子的意见以后他才做决定。
总之,睿宗既不开罪于太平公主,又同太子保持政治上的联系。太子、公主双方互为敌手,却对睿宗皇帝都有共同的政治需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