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才大三千(14)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春天抗旱,夏天抗洪,几乎成了常态规律。入夏以后,电视上又见许多春天抗旱的地方,在叫嚷“抗洪迎峰”。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度。近年各地竞相开发,不惜破坏自然环境,也造成植被衰败,水土流失,不下雨就旱,一下雨就涝。
那天尚济民又把陶砚瓦叫过来,交待他说:要抓紧把报告写出来。可以叫做《关于启动新楼规划论证工作的请示》。过几天领导们要去北戴河办公,要争取让他们在北戴河期间看到我们的报告。
这天是周一,尚济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桌上陶砚瓦送来的报告初稿。是用A4纸打印的,首页上部为他批示留下足够空白。
他坐下来,取过直液式毛笔,边看边改。
秘书推门小声说:吃早饭吧。
尚济民嘴里哼了一声,头也没抬,手里的笔尖在飞舞。
尚济民的字不错,十分流畅、飘逸、洒脱。而且经常用繁体,基本是草书为主。有时草得很厉害,年轻人认不全,就几个人猜,猜也猜不出的时候,就有人来问陶砚瓦。一般情况下,陶砚瓦能够解决问题。但个别情况也有,陶砚瓦也认(猜)不出了,就大致按上下文的意思顺过去算了。记忆中好象还没有人去当面问他本人。谁去问?是你没水平还是领导字写得不好?
在陶砚瓦看来,说尚济民的字不错,是以领导的字、非书法专业的字为标准说的。实际上说白了无非是“聪明字儿”,亦即钢笔字就这样写,换成软笔,也写得很流畅而已。如果较一较真儿,他不习帖,不师古,不遵法度,没“体”,草也草得很随意,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大呢。
当然,陶砚瓦这样想,却从未当面向本人说过。
反过来,陶砚瓦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机关号称最懂书法。但在尚济民眼里,不过尔尔。他心里从不认为陶砚瓦的字好,也从未在人前评论。陶砚瓦知道,他不肯定就是不太认可。但这个不认可恰恰是激励、是鞭策,是动力。
尚济民倒是肯定过陶砚瓦的诗,而且至少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也忘了是什么话题,他说到“我们砚瓦同志有首写老娘亲的诗写得不错嘛!”
第二次是在接待总理来机关视察,总理和司局级以上干部一一握手并合影,到了陶砚瓦这儿,尚济民向总理介绍说:“这是我们的诗人陶砚瓦。”
总理伸出手笑着说:“诗人好!”
陶砚瓦感到受宠若惊,握着总理的手说“总理好!”
别看这么随随便便两句话,却给陶砚瓦留下深刻印象。他应该是一生也忘不了。
尚济民讲的那首“写老娘亲的诗”是这样的:
爹娘是我眼中佛,朝霭春晖报未多。
千里烧香寻古庙,何如敬此两弥陀。
这是陶砚瓦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诗。也是他写得最多的一首诗。这首诗还被作曲演唱,甚至多次有专家建议编入小学课本,推荐上春晚等等。有个书友当面告诉陶砚瓦,说把他这首诗抄在一张四尺宣纸上,挂在他弟弟在甘肃开的画廊里,标价一张一万,已经卖了一百多张。
陶砚瓦从中学时代开始写诗,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出版两本诗集,总量大概有五六百首,实际可能有近千首。为什么是两个数字呢?因为前面的数字应该叫五六百题,有的是一题一首,有的是一题多首。陶砚瓦有个习惯,常常心潮奔涌,先成一首,意犹未尽,再续前篇,有时是三章,有时五章六章。他最多的一次,写《乡忆绝句4首》。所以真要统计,就有了两个数字。
在上届党组当政期间,总理来视察过一次。陶砚瓦那时是处长,总理进了他办公室,还问他几个问题,有几句简单交谈。事后他填《贺新郎》词如下:
癸未中秋到。盼多时,亲民总理,粲然微笑。握手交谈何所感,沐浴风和露早。激动话唇边忘了。国事咨询多劳绩,献嘉猷,未计涓埃报。便嘱付,勤关照。
眼前新政民称好。只坚持,以人为本,乘除算巧。半日座谈听谏议,最是尊贤敬老。更一诺,年年请教。且喜今朝逢盛世,看神州,处处升平貌。帆正举,暖风浩。
“乘除算巧”,是因总理说:我国人口1亿,再大的数被1亿一除也没多少;再小的数被1亿一乘也会很大。
尚济民从不关心陶砚瓦作诗,他现在关心的是眼前这份三千多字的文稿。大约用了半个小时,或者稍稍多一点儿,修改完毕。他把秘书孙健叫来,让他交给陶砚瓦尽快改好再报他阅改一次,之后定稿上报。
说完他站起来说,走,吃早饭吧。(未完待续)
春天抗旱,夏天抗洪,几乎成了常态规律。入夏以后,电视上又见许多春天抗旱的地方,在叫嚷“抗洪迎峰”。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度。近年各地竞相开发,不惜破坏自然环境,也造成植被衰败,水土流失,不下雨就旱,一下雨就涝。
那天尚济民又把陶砚瓦叫过来,交待他说:要抓紧把报告写出来。可以叫做《关于启动新楼规划论证工作的请示》。过几天领导们要去北戴河办公,要争取让他们在北戴河期间看到我们的报告。
这天是周一,尚济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桌上陶砚瓦送来的报告初稿。是用A4纸打印的,首页上部为他批示留下足够空白。
他坐下来,取过直液式毛笔,边看边改。
秘书推门小声说:吃早饭吧。
尚济民嘴里哼了一声,头也没抬,手里的笔尖在飞舞。
尚济民的字不错,十分流畅、飘逸、洒脱。而且经常用繁体,基本是草书为主。有时草得很厉害,年轻人认不全,就几个人猜,猜也猜不出的时候,就有人来问陶砚瓦。一般情况下,陶砚瓦能够解决问题。但个别情况也有,陶砚瓦也认(猜)不出了,就大致按上下文的意思顺过去算了。记忆中好象还没有人去当面问他本人。谁去问?是你没水平还是领导字写得不好?
在陶砚瓦看来,说尚济民的字不错,是以领导的字、非书法专业的字为标准说的。实际上说白了无非是“聪明字儿”,亦即钢笔字就这样写,换成软笔,也写得很流畅而已。如果较一较真儿,他不习帖,不师古,不遵法度,没“体”,草也草得很随意,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大呢。
当然,陶砚瓦这样想,却从未当面向本人说过。
反过来,陶砚瓦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机关号称最懂书法。但在尚济民眼里,不过尔尔。他心里从不认为陶砚瓦的字好,也从未在人前评论。陶砚瓦知道,他不肯定就是不太认可。但这个不认可恰恰是激励、是鞭策,是动力。
尚济民倒是肯定过陶砚瓦的诗,而且至少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也忘了是什么话题,他说到“我们砚瓦同志有首写老娘亲的诗写得不错嘛!”
第二次是在接待总理来机关视察,总理和司局级以上干部一一握手并合影,到了陶砚瓦这儿,尚济民向总理介绍说:“这是我们的诗人陶砚瓦。”
总理伸出手笑着说:“诗人好!”
陶砚瓦感到受宠若惊,握着总理的手说“总理好!”
别看这么随随便便两句话,却给陶砚瓦留下深刻印象。他应该是一生也忘不了。
尚济民讲的那首“写老娘亲的诗”是这样的:
爹娘是我眼中佛,朝霭春晖报未多。
千里烧香寻古庙,何如敬此两弥陀。
这是陶砚瓦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诗。也是他写得最多的一首诗。这首诗还被作曲演唱,甚至多次有专家建议编入小学课本,推荐上春晚等等。有个书友当面告诉陶砚瓦,说把他这首诗抄在一张四尺宣纸上,挂在他弟弟在甘肃开的画廊里,标价一张一万,已经卖了一百多张。
陶砚瓦从中学时代开始写诗,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出版两本诗集,总量大概有五六百首,实际可能有近千首。为什么是两个数字呢?因为前面的数字应该叫五六百题,有的是一题一首,有的是一题多首。陶砚瓦有个习惯,常常心潮奔涌,先成一首,意犹未尽,再续前篇,有时是三章,有时五章六章。他最多的一次,写《乡忆绝句4首》。所以真要统计,就有了两个数字。
在上届党组当政期间,总理来视察过一次。陶砚瓦那时是处长,总理进了他办公室,还问他几个问题,有几句简单交谈。事后他填《贺新郎》词如下:
癸未中秋到。盼多时,亲民总理,粲然微笑。握手交谈何所感,沐浴风和露早。激动话唇边忘了。国事咨询多劳绩,献嘉猷,未计涓埃报。便嘱付,勤关照。
眼前新政民称好。只坚持,以人为本,乘除算巧。半日座谈听谏议,最是尊贤敬老。更一诺,年年请教。且喜今朝逢盛世,看神州,处处升平貌。帆正举,暖风浩。
“乘除算巧”,是因总理说:我国人口1亿,再大的数被1亿一除也没多少;再小的数被1亿一乘也会很大。
尚济民从不关心陶砚瓦作诗,他现在关心的是眼前这份三千多字的文稿。大约用了半个小时,或者稍稍多一点儿,修改完毕。他把秘书孙健叫来,让他交给陶砚瓦尽快改好再报他阅改一次,之后定稿上报。
说完他站起来说,走,吃早饭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