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 98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戏班老板熟人的待遇果然就跟普通围观群众不一样了。
李少笙把他们领到最里圈, 还从帐篷里拿了两副胡床来问他们要不要坐。宋时忙摆摆手,压着嗓门说:“只把我们当普通客人待就好, 别太引人注目……”
后面冷淘摊子的老板要知道了他的名字, 肯定得大张旗鼓地给竹筒饭产品起上沾着他大名的新名字,说不定还得写个软文营销。
他们本就是打算站在台下当普通客人的, 此时能站在圈内看戏, 已经十分满足了。
离得越近, 越看得出台上唱戏的旦角就是他当初给祝姑姑搞的舞台妆容。唱词却是被人修改过了, 比孟三郎写的还要细致温婉些, 改了些诸宫调中入声的字眼儿, 以贴这北曲的曲调。
念白也好、唱曲时咬的字音也好, 唱念出来的确都是标准的京师口音, 台下观众都认可。
也不知他们才进京几个月,哪儿找来这么好的戏班子。宋时简直要佩服这两位的效率,先为他们的演员和编剧鼓了鼓掌, 带着更多期待看起了这场改编杂剧。
杨喜儿唱罢第一支曲子, 杨白劳等人便轮番上台了。
喜儿打扮得领先时代六百多年,杨白劳却是个寻常福建老者打扮,染着白眉白发, 衣衫上打着显眼的补丁。唱王世仁的则勾着花面, 眉毛画得极浓,眼框边勾白,唇边、下巴一带髭须,穿着大红色苏样长衫, 一派土豪气息。管家穆仁智就是由刚刚唱艳段的副末唱的,只换了身青色茧绸山,脸上涂白妆墨,看着越发滑稽可笑。
其余杨家的邻居王大娘、王世仁之母、帮着喜儿逃离王家的张二婶倒都是当世常见的打扮,并没做浓妆。
喜儿青梅竹马的大春哥却是涂了素面妆,双眉飞扬,脸上搽着白粉,虽然穿得也和杨白劳一般破旧,人看着却十分俊秀英朗。
看到大春哥这么好的形象,宋时不禁开始想象戏中的宋舍人——他是化什么妆的?会不会为显他的威严给他重彩勾脸,或是挂个髯口?
他也算是这部戏的灵魂男主了,戏份比大春哥都吃重,该怎么算番位呢?还有打酱油的大桓……桓通判,唱诸宫调时只有一两句词,改编杂剧之后也得加几句念白吧?
想想还真有点儿小激动呢!
演到武平大水,宋舍人要出场时,他便偷偷隔着袖子扯了桓凌一把,朝他飞了个眼风,得瑟地挑了挑眉。桓凌险些叫他逗笑出来,忙低头抬袖掩脸,只肩头微颤,形象总算融入了一旁悲切愤恨的人群中,没被拉出来痛批。
到第四幕开头,丝弦交响,一名正末、两名副末划着个好似新春唱“鲍老”的旱船登上栏车。两个副末作丑角打扮,正末却妆着素面,描画得比大春哥还俊俏,穿着一身乌纱红袍,腰系犀带,分明就是状元打扮!
全剧灵魂来了!
宋时激情地为自己鼓掌,身边的桓凌激情为他鼓掌,一旁听戏的人也同样激动,互相传报:“宋三元来了!宋三元出来救白毛仙姑了!”
后头微服私访的黄御史出来都没这么高热度。
与黄御史一同出场的桓通判自然也是加了戏的,演员着青袍、戴官帽,一双官靴衬得形象格外玉树临风,双眉入鬓,英俊挺秀,一看就是给班主加过钱的。
连他爹宋县令都是个乌发乌须,不逊黄巡按的英俊老生。最后一幕与黄大人共同主持公道,斩了王世仁,又将恢复少女打扮的杨喜儿许配给了大春哥。
改编得太好了!选角也太好了,人物形象完全贴合原形!背景简陋些不要紧,戏曲艺术讲究虚拟性,不要实景!
李导演不愧是经历了整个《白毛仙姑传》编演过程的人,又有超越世俗的审美力,才能把这出戏编得这么深刻动人。
宋时感动得又鼓掌又叫好,频频掏钱,向左右夸赞这出戏排得太好。桓凌也跟他一般感动,看着台上站在黄御史和宋大人左右的桓通判、宋状元说道:“这几位角色演得好,念白也好,不知是从哪儿请来这样好的人,李班主当真有本事。”
一旁的老戏迷都说:“便是京中三处大瓦舍里也难见这样的好班子,不是寻常赶散的班子,说不得是哪个公子王孙家里养的。”
宋时促狭地夸了一句:“若是公子王孙家的,自然不放他们出门卖艺,约么是个读书人家的公子,外地入京的举人书生带来的。”
他被桓凌调侃时胆战心惊,怕有人戳穿他的真正身份,拿来调侃调侃别人还不错么。
李少笙越发羞愧,低着头不敢看他们,直到正杂剧后一段丑角上台搏人笑声的杂扮也结束,才重邀二人去附近酒楼坐下说话。
进了包厢,他便先满面羞赧地向宋时道歉:“我实不该未经宋状元允许,便将状元公的诸宫调改作杂剧,还在外头搬演它赚钱。”
可这京里米珠薪桂,他们二人又是背着家里私奔出来,哪有脸一趟一趟管家里要钱?赵悦书从家带来的钱多半拿去户部捐官了,剩下的不光供两人花用,还得筹备着编演那出专为他们俩写的戏,钱实在不凑手,他便想出门赚些。
原先在武平时,他还能靠给各家艺人画宋时教的妆容赚钱,偶尔做些绣活描补,也足够养家。可京里还不兴这妆容,他又人生地不熟的,抢不过那些妆娘,生意不好做,只好再靠宋状元的名声、靠《白毛仙姑传》闯一条门路了。
他涨红着脸,低声小意地道歉:“本也想等宋状元应许了再弄,只是悦书哥买下这班子时状元已回了乡,一直无缘通报,小的便自作主张,借了宋状元的名头。”
宋时并不介意他蹭自己名声的事,只奇怪他们穷得都要出来卖艺了,怎么会买戏班子呢?
李少笙叹道:“本来我们只先请了个会写杂剧的邓先生来,备着宋状元何时送来稿子便能立刻编成杂剧。我们还想找个唱得好的班子,就如当初祝姑姑唱这出《白》传时一般,替我们在瓦子里演几回扬名。”
孰料那位邓先生听说他家要请戏班唱戏,便说这么请不划算,不如自家养个班子:一者外头班子不好的居多,唱得好的红角儿价又高,也不是他们能轻易请着的;二来将来赵书生已捐了官,不知何时就到外省做官,到时又得费银子请人来学唱……
三来他恰好知道有一户先前在京住的世袭指挥使父子要到西北就任,全家都要跟着去任上,家里养的戏班子不能带走,他们此时要接手,价钱极合适。
有邓先生牵线,他们夫妇就大着胆子上门,谈了买戏班之事。
最初这大户人家也看不上他们一家只是普通举子,但邓先生与中人说他们是宋状元的旧识,还是当初编《白毛仙姑传》出过力的人,那位指挥使便亲自见了他们,拿他们当知音相待。
这戏班子里的人都是老指挥使亲自挑选,多年教养出来的,若非西北战事不宁,马尚书下了钧旨点他们父子出征,他也舍不得将人卖了。但既然必须卖人,他宁可卖给知音,鉴证了赵悦书的身份后,几乎是将这个班子白送给了他们。
李少笙讲了这段经过,惭愧无地地说:“我家供不起这些人嚼用,只得擅自编了戏叫他们演,假称是状元同乡,赚几个银子糊口。”
宋时笑道:“那也没什么,当初赵兄寻我写你们的故事时就说了要搬演,《白》也一样,演了也就演了,我难道还要寻你们收几个银子换我这状元名号?不过怎地只你一人在,赵兄呢?我还有些关于新戏的事想与你们说说。”
李少笙道:“悦书如今在家与邓先生一道推敲曲词,只恨不能早些编出戏来。我们倒也想到状元府寻宋公子,只是你老连着几天不在,我那兄长刚烦你写了文章,怕又为这没要紧的俗务耽搁你的事,没好意思留帖子就回来了。”
听说赵悦书找过自己几趟都没见人,宋时倒有些不好意思,忙解释一句:“因家父也要入京,我母亲、兄嫂们都要搬到京里来住,便想买幢大房子,这些日子是看房去了,不是有意怠慢。”
李少笙正背着盗用他形象的罪名,哪里敢挑剔他,唯唯几句,又问他排出来后可否过去掌掌眼。
当然得看!
这出新戏他也是灵魂大男主,怎么也得给自己……也给他师兄争取几句唱词啊!
杂剧排出来不是大男主就是大女主,一本戏从头到尾只有主角唱曲,陪演的都只能念宾白,忒不科学、忒不合理、忒不给他们这些特别演出的名人面子了!
必须改!哪怕当面跟赵悦书争一争,也得给他们师兄弟争取到唱几段的权力!
宋时野心勃勃,准备跟赵悦书见一面,靠名气碾压赵制片和李导、邓编,修改当世杂剧的演唱方式,给剧中的自己争来更多戏份。
他还处于安稳长假中,可以悠然考虑改造当世杂剧艺术,他师兄却已经加班加出条件反射,听着李少笙的话,第一反应便是问:“卖与你家杂剧班的指挥使姓什么,家在何处?你可知他从前在哪里供职,打过仗么?”
一个素爱杂剧,家里养着杂剧班子的世袭指挥使,当真是有能力戍边的么?
宋时的殿试策问中便答了“甄选良将”一条,他从前也上过这样的本章。却不知这位指挥使是真良将还是继祖上荫庇而得官,实则并无战绩、甚至没真正上过战场的人?
他身为给事中,虽平日不好越权去查兵部,但既然得知此事,便得去查查那将领的身份——若果真是良将,他不吝写奏章褒奖;但若其并无带兵的能耐,他也不得不行言官风闻奏事之职,弹劾兵部一回了!
戏班老板熟人的待遇果然就跟普通围观群众不一样了。
李少笙把他们领到最里圈, 还从帐篷里拿了两副胡床来问他们要不要坐。宋时忙摆摆手,压着嗓门说:“只把我们当普通客人待就好, 别太引人注目……”
后面冷淘摊子的老板要知道了他的名字, 肯定得大张旗鼓地给竹筒饭产品起上沾着他大名的新名字,说不定还得写个软文营销。
他们本就是打算站在台下当普通客人的, 此时能站在圈内看戏, 已经十分满足了。
离得越近, 越看得出台上唱戏的旦角就是他当初给祝姑姑搞的舞台妆容。唱词却是被人修改过了, 比孟三郎写的还要细致温婉些, 改了些诸宫调中入声的字眼儿, 以贴这北曲的曲调。
念白也好、唱曲时咬的字音也好, 唱念出来的确都是标准的京师口音, 台下观众都认可。
也不知他们才进京几个月,哪儿找来这么好的戏班子。宋时简直要佩服这两位的效率,先为他们的演员和编剧鼓了鼓掌, 带着更多期待看起了这场改编杂剧。
杨喜儿唱罢第一支曲子, 杨白劳等人便轮番上台了。
喜儿打扮得领先时代六百多年,杨白劳却是个寻常福建老者打扮,染着白眉白发, 衣衫上打着显眼的补丁。唱王世仁的则勾着花面, 眉毛画得极浓,眼框边勾白,唇边、下巴一带髭须,穿着大红色苏样长衫, 一派土豪气息。管家穆仁智就是由刚刚唱艳段的副末唱的,只换了身青色茧绸山,脸上涂白妆墨,看着越发滑稽可笑。
其余杨家的邻居王大娘、王世仁之母、帮着喜儿逃离王家的张二婶倒都是当世常见的打扮,并没做浓妆。
喜儿青梅竹马的大春哥却是涂了素面妆,双眉飞扬,脸上搽着白粉,虽然穿得也和杨白劳一般破旧,人看着却十分俊秀英朗。
看到大春哥这么好的形象,宋时不禁开始想象戏中的宋舍人——他是化什么妆的?会不会为显他的威严给他重彩勾脸,或是挂个髯口?
他也算是这部戏的灵魂男主了,戏份比大春哥都吃重,该怎么算番位呢?还有打酱油的大桓……桓通判,唱诸宫调时只有一两句词,改编杂剧之后也得加几句念白吧?
想想还真有点儿小激动呢!
演到武平大水,宋舍人要出场时,他便偷偷隔着袖子扯了桓凌一把,朝他飞了个眼风,得瑟地挑了挑眉。桓凌险些叫他逗笑出来,忙低头抬袖掩脸,只肩头微颤,形象总算融入了一旁悲切愤恨的人群中,没被拉出来痛批。
到第四幕开头,丝弦交响,一名正末、两名副末划着个好似新春唱“鲍老”的旱船登上栏车。两个副末作丑角打扮,正末却妆着素面,描画得比大春哥还俊俏,穿着一身乌纱红袍,腰系犀带,分明就是状元打扮!
全剧灵魂来了!
宋时激情地为自己鼓掌,身边的桓凌激情为他鼓掌,一旁听戏的人也同样激动,互相传报:“宋三元来了!宋三元出来救白毛仙姑了!”
后头微服私访的黄御史出来都没这么高热度。
与黄御史一同出场的桓通判自然也是加了戏的,演员着青袍、戴官帽,一双官靴衬得形象格外玉树临风,双眉入鬓,英俊挺秀,一看就是给班主加过钱的。
连他爹宋县令都是个乌发乌须,不逊黄巡按的英俊老生。最后一幕与黄大人共同主持公道,斩了王世仁,又将恢复少女打扮的杨喜儿许配给了大春哥。
改编得太好了!选角也太好了,人物形象完全贴合原形!背景简陋些不要紧,戏曲艺术讲究虚拟性,不要实景!
李导演不愧是经历了整个《白毛仙姑传》编演过程的人,又有超越世俗的审美力,才能把这出戏编得这么深刻动人。
宋时感动得又鼓掌又叫好,频频掏钱,向左右夸赞这出戏排得太好。桓凌也跟他一般感动,看着台上站在黄御史和宋大人左右的桓通判、宋状元说道:“这几位角色演得好,念白也好,不知是从哪儿请来这样好的人,李班主当真有本事。”
一旁的老戏迷都说:“便是京中三处大瓦舍里也难见这样的好班子,不是寻常赶散的班子,说不得是哪个公子王孙家里养的。”
宋时促狭地夸了一句:“若是公子王孙家的,自然不放他们出门卖艺,约么是个读书人家的公子,外地入京的举人书生带来的。”
他被桓凌调侃时胆战心惊,怕有人戳穿他的真正身份,拿来调侃调侃别人还不错么。
李少笙越发羞愧,低着头不敢看他们,直到正杂剧后一段丑角上台搏人笑声的杂扮也结束,才重邀二人去附近酒楼坐下说话。
进了包厢,他便先满面羞赧地向宋时道歉:“我实不该未经宋状元允许,便将状元公的诸宫调改作杂剧,还在外头搬演它赚钱。”
可这京里米珠薪桂,他们二人又是背着家里私奔出来,哪有脸一趟一趟管家里要钱?赵悦书从家带来的钱多半拿去户部捐官了,剩下的不光供两人花用,还得筹备着编演那出专为他们俩写的戏,钱实在不凑手,他便想出门赚些。
原先在武平时,他还能靠给各家艺人画宋时教的妆容赚钱,偶尔做些绣活描补,也足够养家。可京里还不兴这妆容,他又人生地不熟的,抢不过那些妆娘,生意不好做,只好再靠宋状元的名声、靠《白毛仙姑传》闯一条门路了。
他涨红着脸,低声小意地道歉:“本也想等宋状元应许了再弄,只是悦书哥买下这班子时状元已回了乡,一直无缘通报,小的便自作主张,借了宋状元的名头。”
宋时并不介意他蹭自己名声的事,只奇怪他们穷得都要出来卖艺了,怎么会买戏班子呢?
李少笙叹道:“本来我们只先请了个会写杂剧的邓先生来,备着宋状元何时送来稿子便能立刻编成杂剧。我们还想找个唱得好的班子,就如当初祝姑姑唱这出《白》传时一般,替我们在瓦子里演几回扬名。”
孰料那位邓先生听说他家要请戏班唱戏,便说这么请不划算,不如自家养个班子:一者外头班子不好的居多,唱得好的红角儿价又高,也不是他们能轻易请着的;二来将来赵书生已捐了官,不知何时就到外省做官,到时又得费银子请人来学唱……
三来他恰好知道有一户先前在京住的世袭指挥使父子要到西北就任,全家都要跟着去任上,家里养的戏班子不能带走,他们此时要接手,价钱极合适。
有邓先生牵线,他们夫妇就大着胆子上门,谈了买戏班之事。
最初这大户人家也看不上他们一家只是普通举子,但邓先生与中人说他们是宋状元的旧识,还是当初编《白毛仙姑传》出过力的人,那位指挥使便亲自见了他们,拿他们当知音相待。
这戏班子里的人都是老指挥使亲自挑选,多年教养出来的,若非西北战事不宁,马尚书下了钧旨点他们父子出征,他也舍不得将人卖了。但既然必须卖人,他宁可卖给知音,鉴证了赵悦书的身份后,几乎是将这个班子白送给了他们。
李少笙讲了这段经过,惭愧无地地说:“我家供不起这些人嚼用,只得擅自编了戏叫他们演,假称是状元同乡,赚几个银子糊口。”
宋时笑道:“那也没什么,当初赵兄寻我写你们的故事时就说了要搬演,《白》也一样,演了也就演了,我难道还要寻你们收几个银子换我这状元名号?不过怎地只你一人在,赵兄呢?我还有些关于新戏的事想与你们说说。”
李少笙道:“悦书如今在家与邓先生一道推敲曲词,只恨不能早些编出戏来。我们倒也想到状元府寻宋公子,只是你老连着几天不在,我那兄长刚烦你写了文章,怕又为这没要紧的俗务耽搁你的事,没好意思留帖子就回来了。”
听说赵悦书找过自己几趟都没见人,宋时倒有些不好意思,忙解释一句:“因家父也要入京,我母亲、兄嫂们都要搬到京里来住,便想买幢大房子,这些日子是看房去了,不是有意怠慢。”
李少笙正背着盗用他形象的罪名,哪里敢挑剔他,唯唯几句,又问他排出来后可否过去掌掌眼。
当然得看!
这出新戏他也是灵魂大男主,怎么也得给自己……也给他师兄争取几句唱词啊!
杂剧排出来不是大男主就是大女主,一本戏从头到尾只有主角唱曲,陪演的都只能念宾白,忒不科学、忒不合理、忒不给他们这些特别演出的名人面子了!
必须改!哪怕当面跟赵悦书争一争,也得给他们师兄弟争取到唱几段的权力!
宋时野心勃勃,准备跟赵悦书见一面,靠名气碾压赵制片和李导、邓编,修改当世杂剧的演唱方式,给剧中的自己争来更多戏份。
他还处于安稳长假中,可以悠然考虑改造当世杂剧艺术,他师兄却已经加班加出条件反射,听着李少笙的话,第一反应便是问:“卖与你家杂剧班的指挥使姓什么,家在何处?你可知他从前在哪里供职,打过仗么?”
一个素爱杂剧,家里养着杂剧班子的世袭指挥使,当真是有能力戍边的么?
宋时的殿试策问中便答了“甄选良将”一条,他从前也上过这样的本章。却不知这位指挥使是真良将还是继祖上荫庇而得官,实则并无战绩、甚至没真正上过战场的人?
他身为给事中,虽平日不好越权去查兵部,但既然得知此事,便得去查查那将领的身份——若果真是良将,他不吝写奏章褒奖;但若其并无带兵的能耐,他也不得不行言官风闻奏事之职,弹劾兵部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