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开春计划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完年距离假期结束就没多少时间了,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是已经有百姓下地去翻地去了。
人们又渐渐开始忙碌了起来,苏某人身为县令也要继续朝着他的目标努力,把临安县打造成一个经济富裕堪比杭州的县城。
百姓们之中的行业很多,每个行业都有提升的空间,苏致远打算先从群体大的部分下手,第一就是粮食种植。
临安这边的山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说成是山,只能说是丘陵,不过这边的水道也发达,到处种植着粮食,产量也比较高,唯一就是坡上面积没有很好的利用,很多坡上都空出来不少也没种粮食都是杂草。
人均好几亩地的均田制让大家都有了吃饱饭的基础,但是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牛的,很多人还得靠自己的锄地,效率十分低下,有的农户花钱借牛来耕地,平地上自然方便了很多,但是丘陵的坡上感觉就很难受。
苏致远之前在市场上买回来的番薯的苗让租种自己地的农户试着去种一些了,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依照苏某人的想法来说,效果起码比其他的粮食会好一些。
红薯的苗比小麦还有水稻要强大的多,抗旱抗各种不利因素,关键吃起来还耐饱,产量也不低,在土底下也不担心会有虫害,简直是这个时代的粮食界的标杆典范,苏某人也想越觉得应该给红薯发个奖状,不然都对不起他。
但是红薯毕竟算是外来物种,本地这边的人认识的极少,也不知道能干啥,若不是西域的人带来了很多种子,苏致远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找这个东西。
苏致远只能自己骑着马去了那个种红薯的地方,找到了人,带来了一些苗子,又折返了回来在县衙的土地里先种下。
粮食提高产量,无非就是除草,施肥,浇水,除虫等,现在已经除了化肥没有,还有虫子没办法,其他的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苏致远去田地上看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已经下了种子,加上这边的气温已经开始回升,一切事态看起来极好。
本来还想着搞大棚,后来想想不如先把其余空闲的土地都利用上再说,毕竟经济的提升都是从生产力的提升开始的。
“哥,你又想起了什么歪点子了,为什么让我通知各村的乡贤过来?”唐思雨看着苏致远天天盯着一个绿色的小苗魂不守舍,非常好奇,还以为是什么花。
“你看,这个东西是红薯,也叫番薯,或者马铃薯,还能叫地瓜,厉害不?”
唐思雨一脸笑意:“哥,这玩意压根没听说过,也没见过,这些名字都是你自己起的吧,你又想干啥了?”
“这个东西啊,他长大了,能吃,懂吗,我让你把乡贤们叫来就是要传播这个东西,这玩意吃起来香甜,还耐饱,比其他的粮食都带劲,反正那些坡子上很多地方都闲着,发动他们去城里面买这个东西,回来种植。”
唐思雨一脸的不信:“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快去做,回来满足你一个愿望。”
“好嘞,我马上去!”
......
除了粮食外,就是蔬菜了,不过这个不在苏某人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蔬菜的产量从来都不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菜,相比较来说,菜相当于是饱和的。
田地间,野外其实好东西不少,各种水果的树木或者藤蔓也有,有的人家还挖回去自己种,有的时候发现了这么一株,高兴地不得了,就像是打猎了一样,所以苏某人四处奔走的时候看到别人家院子里有一些水果藤蔓的时候也不觉得稀奇。
不过南方的粮食储存做得不够好,在印象中苏某人记得地窖是北方特有的东西,南方潮湿,就算是挖了地窖也不干燥,难以保存,苏某人决定就关于食物的保存和制作好好和乡里乡亲们探讨探讨,不能总是自己说,毕竟智慧是来自民间的。
腌制品,腊肉,苏某人自过来唐朝还没有见到过,因为在杭州这边,也不是在四川那边(现剑南道),所以不晓得这个技术是否已经出现,但若是这边有人会腌制酸菜,或者咸菜,那么想必腊肉这些东西出现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苏某人是知道安史之乱后面的情况是如何的,也十分明白,若是这个时代能有大量粮食食物存在的话,会让百姓过得好很多,即便在后来的经济体系被破坏殆尽的时候起码能让更多的人不被饥荒所饿死,这是他希望做到的一点,余粮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这个时期人口大量增长,家家户户四五个小孩,有的甚至生了七八个,苏某人想了一下,这家里想有余粮也是难事啊。
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这时间长了,人口的增长显得显而易见,苏某人在村子中的时候,看到不少抱着小孩出来嗮太阳的。
总不能自己想办法做***吧,先不说没这个技术,就是这里也没有橡胶树啊,那可是原材料,搞不好弄回来还能提前让轮胎这种东西问世。
想起来,思绪就有点飘了,苏某人心里有些激动。
家禽家畜这种东西还是很少的,虽然也有专业养殖的,但是苏某人去视察的时候还是把他们吓的不轻,因为他们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官老爷,总觉得县衙里来人没有好事。
苏致远暗道这官民之间的关系需要用事实来说话,不然弄得如此僵化也不利于他以后开展的工作内容。
苏致远是现代人,现代人说白话,带着别人也必须得听白话,百姓们总不能对他说:“大人,我们听不懂白话,你用文言文说话吧。”
那也没有人敢这么说啊,好在白话总是通俗易懂,总是这样说,人们也就慢慢习惯了,倒是有些书生不放在眼里,暗道这个县令学识不高。
不过苏某人给他们还是提了不少的建议,用来提升家禽家畜的产量,不管是从圈养还是还是散养方面都给了不少的建议,相比较来说,就是不要着急卖,扩大规模最重要。
鸡可以放在木制笼子里面便于采蛋,饲养的时候也能大大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就连粪便都能拿来施肥给庄稼补充养分,简直一举多得。
苏某人往往说完提点建议鼓励下就走了,养殖这方面的人也不多,顺便就把事情办了,倒是远一些地方可能要拿出好几天来规划他们以后的发展方向。
红薯提议种植想必不会有问题,毕竟苏某人之前做的一些事情给人留下了相当多的好印象,很多人愿意去听他的话。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临安的县域里不仅有丘陵还有河流,甚至有靠着海边的地方,虽然相比较钱塘县来说小的很,但是足够苏某人开展他的计划了。
河水就拿来开发鱼塘养殖,海边就开发捕捞业,虽然很多人心中依旧迷信,认为出去捕捞鱼会得罪老天,但是也有极少数人靠海吃海,只是大海之中危险重重,一般都不敢行船过远,往往一网撒下去,捞点东西就回来了。
海带给人的不只是生存,还有未知的恐惧,即便是会水性的人出海,每年死掉的人也不少,每次出海都能在海边看到土堆堆起来烧过香的痕迹,都是祈祷,祈祷能从海上平安回来。
有的旱鸭子在一边嘲笑:“你们去带龙王爷的徒子徒孙,不怕出事吗?”
凡是说这话的,不乏有说风凉话的性质在里面,但是也说明了一点,一般出海的时候都是拜龙王,所以千万别拜错了。
(未完待续)
过完年距离假期结束就没多少时间了,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是已经有百姓下地去翻地去了。
人们又渐渐开始忙碌了起来,苏某人身为县令也要继续朝着他的目标努力,把临安县打造成一个经济富裕堪比杭州的县城。
百姓们之中的行业很多,每个行业都有提升的空间,苏致远打算先从群体大的部分下手,第一就是粮食种植。
临安这边的山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说成是山,只能说是丘陵,不过这边的水道也发达,到处种植着粮食,产量也比较高,唯一就是坡上面积没有很好的利用,很多坡上都空出来不少也没种粮食都是杂草。
人均好几亩地的均田制让大家都有了吃饱饭的基础,但是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牛的,很多人还得靠自己的锄地,效率十分低下,有的农户花钱借牛来耕地,平地上自然方便了很多,但是丘陵的坡上感觉就很难受。
苏致远之前在市场上买回来的番薯的苗让租种自己地的农户试着去种一些了,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依照苏某人的想法来说,效果起码比其他的粮食会好一些。
红薯的苗比小麦还有水稻要强大的多,抗旱抗各种不利因素,关键吃起来还耐饱,产量也不低,在土底下也不担心会有虫害,简直是这个时代的粮食界的标杆典范,苏某人也想越觉得应该给红薯发个奖状,不然都对不起他。
但是红薯毕竟算是外来物种,本地这边的人认识的极少,也不知道能干啥,若不是西域的人带来了很多种子,苏致远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找这个东西。
苏致远只能自己骑着马去了那个种红薯的地方,找到了人,带来了一些苗子,又折返了回来在县衙的土地里先种下。
粮食提高产量,无非就是除草,施肥,浇水,除虫等,现在已经除了化肥没有,还有虫子没办法,其他的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苏致远去田地上看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已经下了种子,加上这边的气温已经开始回升,一切事态看起来极好。
本来还想着搞大棚,后来想想不如先把其余空闲的土地都利用上再说,毕竟经济的提升都是从生产力的提升开始的。
“哥,你又想起了什么歪点子了,为什么让我通知各村的乡贤过来?”唐思雨看着苏致远天天盯着一个绿色的小苗魂不守舍,非常好奇,还以为是什么花。
“你看,这个东西是红薯,也叫番薯,或者马铃薯,还能叫地瓜,厉害不?”
唐思雨一脸笑意:“哥,这玩意压根没听说过,也没见过,这些名字都是你自己起的吧,你又想干啥了?”
“这个东西啊,他长大了,能吃,懂吗,我让你把乡贤们叫来就是要传播这个东西,这玩意吃起来香甜,还耐饱,比其他的粮食都带劲,反正那些坡子上很多地方都闲着,发动他们去城里面买这个东西,回来种植。”
唐思雨一脸的不信:“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快去做,回来满足你一个愿望。”
“好嘞,我马上去!”
......
除了粮食外,就是蔬菜了,不过这个不在苏某人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蔬菜的产量从来都不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菜,相比较来说,菜相当于是饱和的。
田地间,野外其实好东西不少,各种水果的树木或者藤蔓也有,有的人家还挖回去自己种,有的时候发现了这么一株,高兴地不得了,就像是打猎了一样,所以苏某人四处奔走的时候看到别人家院子里有一些水果藤蔓的时候也不觉得稀奇。
不过南方的粮食储存做得不够好,在印象中苏某人记得地窖是北方特有的东西,南方潮湿,就算是挖了地窖也不干燥,难以保存,苏某人决定就关于食物的保存和制作好好和乡里乡亲们探讨探讨,不能总是自己说,毕竟智慧是来自民间的。
腌制品,腊肉,苏某人自过来唐朝还没有见到过,因为在杭州这边,也不是在四川那边(现剑南道),所以不晓得这个技术是否已经出现,但若是这边有人会腌制酸菜,或者咸菜,那么想必腊肉这些东西出现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苏某人是知道安史之乱后面的情况是如何的,也十分明白,若是这个时代能有大量粮食食物存在的话,会让百姓过得好很多,即便在后来的经济体系被破坏殆尽的时候起码能让更多的人不被饥荒所饿死,这是他希望做到的一点,余粮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这个时期人口大量增长,家家户户四五个小孩,有的甚至生了七八个,苏某人想了一下,这家里想有余粮也是难事啊。
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这时间长了,人口的增长显得显而易见,苏某人在村子中的时候,看到不少抱着小孩出来嗮太阳的。
总不能自己想办法做***吧,先不说没这个技术,就是这里也没有橡胶树啊,那可是原材料,搞不好弄回来还能提前让轮胎这种东西问世。
想起来,思绪就有点飘了,苏某人心里有些激动。
家禽家畜这种东西还是很少的,虽然也有专业养殖的,但是苏某人去视察的时候还是把他们吓的不轻,因为他们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官老爷,总觉得县衙里来人没有好事。
苏致远暗道这官民之间的关系需要用事实来说话,不然弄得如此僵化也不利于他以后开展的工作内容。
苏致远是现代人,现代人说白话,带着别人也必须得听白话,百姓们总不能对他说:“大人,我们听不懂白话,你用文言文说话吧。”
那也没有人敢这么说啊,好在白话总是通俗易懂,总是这样说,人们也就慢慢习惯了,倒是有些书生不放在眼里,暗道这个县令学识不高。
不过苏某人给他们还是提了不少的建议,用来提升家禽家畜的产量,不管是从圈养还是还是散养方面都给了不少的建议,相比较来说,就是不要着急卖,扩大规模最重要。
鸡可以放在木制笼子里面便于采蛋,饲养的时候也能大大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就连粪便都能拿来施肥给庄稼补充养分,简直一举多得。
苏某人往往说完提点建议鼓励下就走了,养殖这方面的人也不多,顺便就把事情办了,倒是远一些地方可能要拿出好几天来规划他们以后的发展方向。
红薯提议种植想必不会有问题,毕竟苏某人之前做的一些事情给人留下了相当多的好印象,很多人愿意去听他的话。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临安的县域里不仅有丘陵还有河流,甚至有靠着海边的地方,虽然相比较钱塘县来说小的很,但是足够苏某人开展他的计划了。
河水就拿来开发鱼塘养殖,海边就开发捕捞业,虽然很多人心中依旧迷信,认为出去捕捞鱼会得罪老天,但是也有极少数人靠海吃海,只是大海之中危险重重,一般都不敢行船过远,往往一网撒下去,捞点东西就回来了。
海带给人的不只是生存,还有未知的恐惧,即便是会水性的人出海,每年死掉的人也不少,每次出海都能在海边看到土堆堆起来烧过香的痕迹,都是祈祷,祈祷能从海上平安回来。
有的旱鸭子在一边嘲笑:“你们去带龙王爷的徒子徒孙,不怕出事吗?”
凡是说这话的,不乏有说风凉话的性质在里面,但是也说明了一点,一般出海的时候都是拜龙王,所以千万别拜错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