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梅花玉杯回归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十八章梅花玉杯回归
天下事,古难全。烽火烟云尽消散,看红装素裹艳阳天。
本来是铁蛋儿和丹尼公主举行婚礼的大喜日子,却遭到强敌的突然袭击,直杀得天昏地暗,血腥四周。活活地将一百余岁的老奶奶气得一命归天。大喜换来了大悲。大喜剧和大悲剧在同一天上演,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
唉,唉——人生之变故,怎么与梅花玉杯一样的命运?
幸好,武艺高强的铁蛋儿和蔡国王子冲锋陷阵在前,楚国御林军、蔡国卫队和丹阳城将士三军合力击退了强敌。捉住了活口,一问,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那活口供出:“我们是秦国派来的。是为了夺取梅花玉杯。我说出了实情,你们可一定要放我一条生路啊?因为家中有老母,我死不足惜——本是敢死队的。但是,我若死了,老母就没有人管了。我也是不得已才当敢死队的。”
梅花玉杯?众人皆惊。秦国怎么会知道在今天的婚礼上会有梅花玉杯?这个秘密除了楚国君王知道外,并没有知道啊?从这个活口的嘴里,得知了秦国一定在楚国安插有奸细。
直到此时,楚国君王才示意道:“将嫁妆中那个宝箱打开。”
送亲队伍中一亲信将宝箱打开——用金黄色绸缎包裹着的果然是镇国之宝——一对梅花玉杯。幸好这对梅花玉杯完好无损。怪不得会引来强盗。秦国的国君太精明了。
且说,这个自幼从民间长大的王子有着江湖之风。铁蛋儿想到老奶奶之死,便心一软,放了活口一命。是呀,我有奶奶,他有老母。他的确是讲信用的。
楚国君王颇有感慨地说道:“本王太大意了。原以为要给丹尼公主一个惊喜的。却遭到如此凄惨。唉——幸亏梅花玉杯还在,要不我将后悔莫及。”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丹尼公主父亲——子康,和丹尼公主的母亲——雪莉,双双之死,让楚国君王感到悔恨。他明白了,还是要将这对梅花玉杯物归原主。
君王苦思冥想,要把梅花玉杯作为丹尼公主出嫁的嫁妆,还给她。现在,弄得一塌糊涂。
楚国君王后悔莫及地说道:“铁蛋儿,丹尼公主,父王将梅花玉杯交到你们手中。也了却了本王的一桩心愿。”
丹尼公主此时理解了父王的一片苦心。她含着眼泪说道:“父王,梅花玉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王能怀念我的母亲,对女儿恩重如山。我已经知足了。”
女婿铁蛋儿与丹尼公主息息相通。他也觉得梅花玉杯再珍贵,也是身外之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是最最重要的。珍惜彼此的情感,才能活的有滋有味。
楚国送亲的队伍和蔡国的客人相继回去。只剩下铁蛋儿和丹尼公主。他们安排着老奶奶下葬的事情。
一场葬礼紧紧地尾随着一场婚礼。人世间的事情怎么这么巧合呢?
老奶奶的坟墓选择在丹水岸边的鄂妃塔附近的丛林中。随着老奶奶的下葬,那对梅花玉杯也不翼而飞。梅花玉杯的悄然消失,一直是一个谜。引起了很多人遐想。
铁蛋儿和丹尼公主从此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一代一代安然无恙。梅花玉杯的主人早已把镇国之宝忘到九霄云外了,然而局外的人老是惦记着梅花玉杯的下落。
关于梅花玉杯的猜想却随着岁月的流失,越来越神奇。其中最靠谱的四大猜想依然在宫中和民间流传。
第一猜猜想是——肯定在老奶奶的坟墓中埋着。因为,铁蛋儿从一个弃婴,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长大成人。虽说是一个庄家汉,可一夜之间成了丹阳王国的君王。他会报答老奶奶的养育之恩。所以,就让梅花玉杯作为随葬品,跟着老奶奶的灵魂深埋在地宫吧。
第二种猜想是——很有可能铁蛋儿和丹尼公主将梅花玉杯埋藏到了子康和雪莉的墓葬中。因为,铁蛋儿的真实身份是蔡国王子。梅花玉杯原本是属于子康血脉传人的。丹尼公主是正宗的继承人。所以,埋葬在子康和雪莉的坟墓中才算物归原主。
第三种猜想是——梅花玉杯转移到了蔡国,让蔡国王子继承了。这里面有两大可能性。一个可能性是,铁蛋儿从来都不把财富和富贵看在眼中。另一个可能性是,蔡国王子才是子康和雪莉的儿子。哪有传家宝传女不传男的道理?丹尼公主深明大义,将梅花玉杯归还给了哥哥。
第四种猜想是——将梅花玉杯砸碎了,结束了这对镇国之宝的使命。因为,这对梅花玉杯是祸国殃民的,造成了许许多多的人间悲剧。其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继续流传下去,只能后患无穷。所以,在人间蒸发,一了百了。
丹尼公主和铁蛋儿在这个时期为梅花玉杯埋下了许多的秘密。
但,种种猜想只能是种种猜想。梅花玉杯的故事,千秋万代成为魂飞情荡的传奇,口口相传。依然唤起人们贪婪的**。
又是个几百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当年叱诧风云的楚国君王、那个喜爱勾心斗角的郑贵妃,都进入到了黄土之中。而一步登天的铁蛋儿和苦尽甘来的丹尼公主,也入土为安。就连白衣飘洒的蔡国王子也被黄土掩埋。所有的当事人都进入到了泥土。
但,梅花玉杯的传说不会死去。活着的人,依然不明白身外之物的道理,不明白珍惜生命和珍惜每一天幸福的道理。
秦统一之后,焚书坑儒之风愈演愈烈。在丹阳城焚书的火海中,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是一册竹简。他如获至宝地藏在丹水边的一个石桥下面,不时地偷偷阅读。
这个书生名叫陈叔宝,爱书如命。他在翻读这本书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梅花玉杯埋藏处。
果然,梅花玉杯没有在人间蒸发而是躲到了地底下。看来,人们对梅花玉杯的各种猜测终于有了线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梅花玉杯的故事,就好比菜农种的韭菜,割了一茬儿,又长出一茬儿。生生死死,层出不穷。
这册竹简记录得比较详细,上写写着:有一对梅花玉杯埋藏在鄂妃塔下的墓穴深处。但是,从火海中抢救竹简的人,世上只有陈叔宝一人。这个在地下埋藏多年的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由于焚书坑儒,读书人无书可读。普天下的平民百姓想进入仕途,想通过靠文采飞扬的锦绣文章考取功名,踏入上流社会的门槛,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陈叔宝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早年丧失父母,跟着哥哥和嫂嫂过日月。哥哥嫌弃他手无缚鸡之力,整天骂他好吃懒做。而那贤良的嫂嫂倒是偏护着他。
陈叔宝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少年,可环境不能造就他成才。尽管他很勤奋,但无济于事。因为,陈叔宝饱读诗书,聪明过人。因此,哥哥就劝他去做生意。
而生活在空中楼阁里的陈叔宝,觉得哥哥太市侩,没有一点儿文人气息。弟兄两个的见解越来分歧越大。
那一日,哥哥嘟囔道:“陈叔宝,你不能呆在家里吃白饭啊。出去卖个水果、蔬菜什么的,或者学一门手艺也好。换取些银两,贴补贴补家用。也算是不枉活个人。你现在这样,整天吊儿郎当的,还不如个狗。即便是条狗也能叫两声,看看家。”
受到哥哥奚落的陈叔宝,在哥哥面前自寻其辱,气愤之极。
陈叔宝一心想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他哪里将哥哥的话听进去?便反驳哥哥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就是饿死,也不会去卖菜的。”
“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哥哥的话难听,但符合实际情况。处于空中楼阁的陈叔宝敢于和哥哥犟嘴,便吃了哥哥一个嘴巴子。
顿时,陈叔宝的脑袋中,金星乱冒。哥哥呀,哥哥,你为什么手这么狠呢?我可是你的亲弟弟啊。父母没有了,你——他气得火冒三丈,恼羞成怒地望着哥哥。
眼看,弟兄俩就要大动干戈。于是,一向袒护弟弟的嫂嫂看到哥哥数落陈叔宝,便鼓足勇气道:“弟弟,要不就去学个书画之类的,能发挥你的才能。”
嫂嫂反过来对丈夫数落道:“干嘛这样逼迫弟弟呢?人各有志,他的才华还没有得到发挥,你就让他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吧。说不定将来,弟弟还有大作为呢。”
嫂嫂为他们解了围。陈叔宝感谢这位贤良的嫂嫂。正应了那句话:“老嫂比母。”陈叔宝在心中祈祷道:“嫂嫂可谓是他的知己了。假若有一天,鱼跃龙门,我会将嫂嫂敬到天上。”
倒霉的陈叔宝正应了那句话——百无一用是文人。他懒懒散散地走出家门,想去到街市上卖个书画什么的,碰碰运气好了。他拿着一卷书画边走边想,就凭我的本事,如果考取不了功名,便当民间画师。就是卖画也能衣食无忧。
文人的穷酸,在某些人眼里被看作可恨,而他们有些人则觉得是可怜。
可是,陈叔宝觉得是怀才不遇。他刚出门,就遇到了一阵狂风。那狂风就像无形的手,撕扯着,将他的书画纸张刮跑了。
弄书画恰似片片雪花飞舞着。陈叔宝愤愤不平地自言自语道:“人到了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迂腐的陈叔宝怨天尤人道:“狂风不知趣,纸张铺满地。我又没惹伊,何必要淘气?呀咿,呀咿。”
狂风刮走了纸张也就罢了,病鸭子偏偏遇到黄鼠狼——倒霉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
陈叔宝顶风去捡拾被大风刮跑的纸张,弄得笔墨纸砚散落一地,像丢盔撂甲的武士。他趴在地上捡呀捡呀,好不容易捡到了毛笔,却被笔尖扎伤了眼睛。他酸酸地埋怨道:“毛笔本写字,竟然将吾欺。原是老朋友,也来耍儿戏。没趣,没趣。”
眯着眼睛去捡砚台的陈叔宝,在地上乱摸,怎么也摸不到砚台。他索性地毯式地轰炸,摸——摸到的竟然是一滩狗屎。他无可奈何地自嘲道:“狗屎尚能臭,文人不吃香。狗眼看人低,男儿当自强。荒唐,荒唐。”
臭气熏天的狗屎弄得陈叔宝一手、一身脏臭。他就像独眼龙一样去薅路边的南瓜叶子来擦,正好那南瓜叶子上趴着一只马蜂。
马蜂被惹怒,螫住了陈叔宝的手。似触电一般地疼痛,他“吸溜吸溜”地叫着,一边甩着*辣的手,还不忘作打油诗:“小小马蜂去求爱,趴上瓜叶来学害;螫住学兄红酥手,死了变成一只狗。诅咒,诅咒。”
那马蜂螫了陈叔宝的手之后,“嗡嗡”地飞到了树枝上。陈叔宝仰天长啸道:“老天爷呀,你睁睁眼——”他的话还没说完,“噗嗤”一下,树枝上的老鸦刚好要拉屎,便不偏不倚地屙了他一嘴鸟屎。
鸟屎卡在咽喉,陈叔宝恶心得要命——欺人太甚。简直是欺人太甚也,就连倒霉的老鸦也欺负文人。
陈叔宝终于忍耐不住愤怒地叫道:“无耻老鸦太缺德,粪便拉到文豪脸;有朝一日把仇报,让你全家都戴孝。可笑,可笑。”
也不知道到底谁更可笑。算了,惹不起,该躲得起吧?今天出门不顺,回去歇息歇息也罢,明日再来卖字画,说不定能赚大钱呢。
陈叔宝转身往家走,晕头转向地,一不小心掉进了茅坑里,弄得浑身是粪。幸亏茅坑不是太深,没把他淹死,在茅坑地扑腾、扑腾,巴巴叉叉地爬上来。
倒霉,倒了八辈子祖宗的血霉。陈叔宝臭气熏天地回到家中,哥哥的气就不打一处来,狠狠地训斥道:“没有用的东西,还回家干什么?不如掉茅坑里淹死算了。”
陈叔宝羞愧难当地说道:“哥哥息怒,容贤弟一表。”
“去吧,去吧。哥哥实在拿他没法,戏弄他道:“穷酸文人去卖字,大风刮跑纸满地。笔尖无眼扎伤你,手摸一滩臭狗屎。马蜂螫住无能手,天上老鸦屙屎吃。没羞,没羞,真没羞,跌进茅坑淹死算了。”
嫂嫂劝解道:“莫怪弟弟了。人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就这,平平安安地回到家就好。他也是尽心尽力了。不如明日我和他一起去卖字画。”她转身对陈叔宝安慰道:“贤弟莫灰心,你先去坑塘洗洗。在这个家中,只要有嫂子一口汤,就有你弟弟一口饭。我就是吃个蚂蚱,也会给你留个大腿的。”
陈叔宝毕竟还是个少年,心智不够成熟,也没有独立能力,经历了这自谋职业的第一步,他感慨万千。他听嫂嫂的话,去池塘里洗干净的身子,对嫂嫂还是感恩戴德的。甚至,他将嫂嫂视为伯乐。
静静地坐在家中无所事事。好在,有那册书简。读书人吗,爱书如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忽然想起藏在石桥下面的那本书,陈叔宝便偷偷摸摸地去翻看。他好像对梅花玉杯着了迷。有朝一日能得到梅花玉杯,那可就一步登天了。陈叔宝啊,陈叔宝,老天爷会感动的,一旦我拥有了梅花玉杯,还需要卖字画么?
天真可笑的人,与陈叔宝一般想法的人,岂止一个?
没有书读,文人们也不会自甘寂寞。于是,说书的在民间风行。你不让我读书,不让我写竹简,我们就口口相传,听书总可以吧。
说书,说说算了,就如同大风刮跑了,不会留下什么把柄。
陈叔宝就去听说书。夜幕降临了,城墙根儿下那棵银杏树枝叶茂盛,形成了天然的说书场。
一位口齿伶俐的先生架起一个小边鼓,一手拿着鼓槌儿,一手拿着铜质的月牙板,一咏三叹地唱起了“鼓儿哼”——
梅花玉杯传家宝,不知沦落到何处?有人说,在子康的墓中,有人说在铁蛋儿他老奶奶的墓中,有人说在蔡国,有人说被砸碎了——莫衷一是,到底去了哪里?
鼓儿哼是一种民间的曲艺演唱形式,在没有书读的时代,此地非常流行“鼓儿哼”。
说书艺人眉飞色舞地讲着:于是,便出现了盗墓贼。这本是丹阳城里一怪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书的本来是讲故事,可听故事的陈叔宝却上了心。
陈叔宝心中窃喜——好啊,我倒要听听,他怎么知道梅花玉杯所藏的地点,说否与藏宝图上的一样?
唉,今天太可惜了。刚说道梅花玉杯,刚刚有了线索,便来了个“且听下回分解”。下回就下回吧,反正明天就接着说了。
难道一个文弱书生,要去作盗墓贼么?有了梅花玉杯,就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呀——天助我也。
不行,急于求成的陈叔宝脑筋“哗”的一转弯儿,莫非那个说书的?他一定知道梅花玉杯的下落,他一定知道梅花玉杯藏在哪里,难道他是个盗墓贼?
不会吧?那说书人若是盗墓贼,又何必在大庭广众面前暴露真是身份呢?
要不,去问一问?私下里拜访一下说书人?
可是,当陈叔宝去找那说书人时,早已人去楼空。在说书现场——大槐树下,不见了鼓架子。怎么办?还是等到明天再说吧。
第五十八章梅花玉杯回归
天下事,古难全。烽火烟云尽消散,看红装素裹艳阳天。
本来是铁蛋儿和丹尼公主举行婚礼的大喜日子,却遭到强敌的突然袭击,直杀得天昏地暗,血腥四周。活活地将一百余岁的老奶奶气得一命归天。大喜换来了大悲。大喜剧和大悲剧在同一天上演,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
唉,唉——人生之变故,怎么与梅花玉杯一样的命运?
幸好,武艺高强的铁蛋儿和蔡国王子冲锋陷阵在前,楚国御林军、蔡国卫队和丹阳城将士三军合力击退了强敌。捉住了活口,一问,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那活口供出:“我们是秦国派来的。是为了夺取梅花玉杯。我说出了实情,你们可一定要放我一条生路啊?因为家中有老母,我死不足惜——本是敢死队的。但是,我若死了,老母就没有人管了。我也是不得已才当敢死队的。”
梅花玉杯?众人皆惊。秦国怎么会知道在今天的婚礼上会有梅花玉杯?这个秘密除了楚国君王知道外,并没有知道啊?从这个活口的嘴里,得知了秦国一定在楚国安插有奸细。
直到此时,楚国君王才示意道:“将嫁妆中那个宝箱打开。”
送亲队伍中一亲信将宝箱打开——用金黄色绸缎包裹着的果然是镇国之宝——一对梅花玉杯。幸好这对梅花玉杯完好无损。怪不得会引来强盗。秦国的国君太精明了。
且说,这个自幼从民间长大的王子有着江湖之风。铁蛋儿想到老奶奶之死,便心一软,放了活口一命。是呀,我有奶奶,他有老母。他的确是讲信用的。
楚国君王颇有感慨地说道:“本王太大意了。原以为要给丹尼公主一个惊喜的。却遭到如此凄惨。唉——幸亏梅花玉杯还在,要不我将后悔莫及。”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丹尼公主父亲——子康,和丹尼公主的母亲——雪莉,双双之死,让楚国君王感到悔恨。他明白了,还是要将这对梅花玉杯物归原主。
君王苦思冥想,要把梅花玉杯作为丹尼公主出嫁的嫁妆,还给她。现在,弄得一塌糊涂。
楚国君王后悔莫及地说道:“铁蛋儿,丹尼公主,父王将梅花玉杯交到你们手中。也了却了本王的一桩心愿。”
丹尼公主此时理解了父王的一片苦心。她含着眼泪说道:“父王,梅花玉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王能怀念我的母亲,对女儿恩重如山。我已经知足了。”
女婿铁蛋儿与丹尼公主息息相通。他也觉得梅花玉杯再珍贵,也是身外之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是最最重要的。珍惜彼此的情感,才能活的有滋有味。
楚国送亲的队伍和蔡国的客人相继回去。只剩下铁蛋儿和丹尼公主。他们安排着老奶奶下葬的事情。
一场葬礼紧紧地尾随着一场婚礼。人世间的事情怎么这么巧合呢?
老奶奶的坟墓选择在丹水岸边的鄂妃塔附近的丛林中。随着老奶奶的下葬,那对梅花玉杯也不翼而飞。梅花玉杯的悄然消失,一直是一个谜。引起了很多人遐想。
铁蛋儿和丹尼公主从此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一代一代安然无恙。梅花玉杯的主人早已把镇国之宝忘到九霄云外了,然而局外的人老是惦记着梅花玉杯的下落。
关于梅花玉杯的猜想却随着岁月的流失,越来越神奇。其中最靠谱的四大猜想依然在宫中和民间流传。
第一猜猜想是——肯定在老奶奶的坟墓中埋着。因为,铁蛋儿从一个弃婴,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长大成人。虽说是一个庄家汉,可一夜之间成了丹阳王国的君王。他会报答老奶奶的养育之恩。所以,就让梅花玉杯作为随葬品,跟着老奶奶的灵魂深埋在地宫吧。
第二种猜想是——很有可能铁蛋儿和丹尼公主将梅花玉杯埋藏到了子康和雪莉的墓葬中。因为,铁蛋儿的真实身份是蔡国王子。梅花玉杯原本是属于子康血脉传人的。丹尼公主是正宗的继承人。所以,埋葬在子康和雪莉的坟墓中才算物归原主。
第三种猜想是——梅花玉杯转移到了蔡国,让蔡国王子继承了。这里面有两大可能性。一个可能性是,铁蛋儿从来都不把财富和富贵看在眼中。另一个可能性是,蔡国王子才是子康和雪莉的儿子。哪有传家宝传女不传男的道理?丹尼公主深明大义,将梅花玉杯归还给了哥哥。
第四种猜想是——将梅花玉杯砸碎了,结束了这对镇国之宝的使命。因为,这对梅花玉杯是祸国殃民的,造成了许许多多的人间悲剧。其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继续流传下去,只能后患无穷。所以,在人间蒸发,一了百了。
丹尼公主和铁蛋儿在这个时期为梅花玉杯埋下了许多的秘密。
但,种种猜想只能是种种猜想。梅花玉杯的故事,千秋万代成为魂飞情荡的传奇,口口相传。依然唤起人们贪婪的**。
又是个几百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当年叱诧风云的楚国君王、那个喜爱勾心斗角的郑贵妃,都进入到了黄土之中。而一步登天的铁蛋儿和苦尽甘来的丹尼公主,也入土为安。就连白衣飘洒的蔡国王子也被黄土掩埋。所有的当事人都进入到了泥土。
但,梅花玉杯的传说不会死去。活着的人,依然不明白身外之物的道理,不明白珍惜生命和珍惜每一天幸福的道理。
秦统一之后,焚书坑儒之风愈演愈烈。在丹阳城焚书的火海中,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是一册竹简。他如获至宝地藏在丹水边的一个石桥下面,不时地偷偷阅读。
这个书生名叫陈叔宝,爱书如命。他在翻读这本书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梅花玉杯埋藏处。
果然,梅花玉杯没有在人间蒸发而是躲到了地底下。看来,人们对梅花玉杯的各种猜测终于有了线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梅花玉杯的故事,就好比菜农种的韭菜,割了一茬儿,又长出一茬儿。生生死死,层出不穷。
这册竹简记录得比较详细,上写写着:有一对梅花玉杯埋藏在鄂妃塔下的墓穴深处。但是,从火海中抢救竹简的人,世上只有陈叔宝一人。这个在地下埋藏多年的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由于焚书坑儒,读书人无书可读。普天下的平民百姓想进入仕途,想通过靠文采飞扬的锦绣文章考取功名,踏入上流社会的门槛,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陈叔宝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早年丧失父母,跟着哥哥和嫂嫂过日月。哥哥嫌弃他手无缚鸡之力,整天骂他好吃懒做。而那贤良的嫂嫂倒是偏护着他。
陈叔宝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少年,可环境不能造就他成才。尽管他很勤奋,但无济于事。因为,陈叔宝饱读诗书,聪明过人。因此,哥哥就劝他去做生意。
而生活在空中楼阁里的陈叔宝,觉得哥哥太市侩,没有一点儿文人气息。弟兄两个的见解越来分歧越大。
那一日,哥哥嘟囔道:“陈叔宝,你不能呆在家里吃白饭啊。出去卖个水果、蔬菜什么的,或者学一门手艺也好。换取些银两,贴补贴补家用。也算是不枉活个人。你现在这样,整天吊儿郎当的,还不如个狗。即便是条狗也能叫两声,看看家。”
受到哥哥奚落的陈叔宝,在哥哥面前自寻其辱,气愤之极。
陈叔宝一心想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他哪里将哥哥的话听进去?便反驳哥哥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就是饿死,也不会去卖菜的。”
“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哥哥的话难听,但符合实际情况。处于空中楼阁的陈叔宝敢于和哥哥犟嘴,便吃了哥哥一个嘴巴子。
顿时,陈叔宝的脑袋中,金星乱冒。哥哥呀,哥哥,你为什么手这么狠呢?我可是你的亲弟弟啊。父母没有了,你——他气得火冒三丈,恼羞成怒地望着哥哥。
眼看,弟兄俩就要大动干戈。于是,一向袒护弟弟的嫂嫂看到哥哥数落陈叔宝,便鼓足勇气道:“弟弟,要不就去学个书画之类的,能发挥你的才能。”
嫂嫂反过来对丈夫数落道:“干嘛这样逼迫弟弟呢?人各有志,他的才华还没有得到发挥,你就让他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吧。说不定将来,弟弟还有大作为呢。”
嫂嫂为他们解了围。陈叔宝感谢这位贤良的嫂嫂。正应了那句话:“老嫂比母。”陈叔宝在心中祈祷道:“嫂嫂可谓是他的知己了。假若有一天,鱼跃龙门,我会将嫂嫂敬到天上。”
倒霉的陈叔宝正应了那句话——百无一用是文人。他懒懒散散地走出家门,想去到街市上卖个书画什么的,碰碰运气好了。他拿着一卷书画边走边想,就凭我的本事,如果考取不了功名,便当民间画师。就是卖画也能衣食无忧。
文人的穷酸,在某些人眼里被看作可恨,而他们有些人则觉得是可怜。
可是,陈叔宝觉得是怀才不遇。他刚出门,就遇到了一阵狂风。那狂风就像无形的手,撕扯着,将他的书画纸张刮跑了。
弄书画恰似片片雪花飞舞着。陈叔宝愤愤不平地自言自语道:“人到了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迂腐的陈叔宝怨天尤人道:“狂风不知趣,纸张铺满地。我又没惹伊,何必要淘气?呀咿,呀咿。”
狂风刮走了纸张也就罢了,病鸭子偏偏遇到黄鼠狼——倒霉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
陈叔宝顶风去捡拾被大风刮跑的纸张,弄得笔墨纸砚散落一地,像丢盔撂甲的武士。他趴在地上捡呀捡呀,好不容易捡到了毛笔,却被笔尖扎伤了眼睛。他酸酸地埋怨道:“毛笔本写字,竟然将吾欺。原是老朋友,也来耍儿戏。没趣,没趣。”
眯着眼睛去捡砚台的陈叔宝,在地上乱摸,怎么也摸不到砚台。他索性地毯式地轰炸,摸——摸到的竟然是一滩狗屎。他无可奈何地自嘲道:“狗屎尚能臭,文人不吃香。狗眼看人低,男儿当自强。荒唐,荒唐。”
臭气熏天的狗屎弄得陈叔宝一手、一身脏臭。他就像独眼龙一样去薅路边的南瓜叶子来擦,正好那南瓜叶子上趴着一只马蜂。
马蜂被惹怒,螫住了陈叔宝的手。似触电一般地疼痛,他“吸溜吸溜”地叫着,一边甩着*辣的手,还不忘作打油诗:“小小马蜂去求爱,趴上瓜叶来学害;螫住学兄红酥手,死了变成一只狗。诅咒,诅咒。”
那马蜂螫了陈叔宝的手之后,“嗡嗡”地飞到了树枝上。陈叔宝仰天长啸道:“老天爷呀,你睁睁眼——”他的话还没说完,“噗嗤”一下,树枝上的老鸦刚好要拉屎,便不偏不倚地屙了他一嘴鸟屎。
鸟屎卡在咽喉,陈叔宝恶心得要命——欺人太甚。简直是欺人太甚也,就连倒霉的老鸦也欺负文人。
陈叔宝终于忍耐不住愤怒地叫道:“无耻老鸦太缺德,粪便拉到文豪脸;有朝一日把仇报,让你全家都戴孝。可笑,可笑。”
也不知道到底谁更可笑。算了,惹不起,该躲得起吧?今天出门不顺,回去歇息歇息也罢,明日再来卖字画,说不定能赚大钱呢。
陈叔宝转身往家走,晕头转向地,一不小心掉进了茅坑里,弄得浑身是粪。幸亏茅坑不是太深,没把他淹死,在茅坑地扑腾、扑腾,巴巴叉叉地爬上来。
倒霉,倒了八辈子祖宗的血霉。陈叔宝臭气熏天地回到家中,哥哥的气就不打一处来,狠狠地训斥道:“没有用的东西,还回家干什么?不如掉茅坑里淹死算了。”
陈叔宝羞愧难当地说道:“哥哥息怒,容贤弟一表。”
“去吧,去吧。哥哥实在拿他没法,戏弄他道:“穷酸文人去卖字,大风刮跑纸满地。笔尖无眼扎伤你,手摸一滩臭狗屎。马蜂螫住无能手,天上老鸦屙屎吃。没羞,没羞,真没羞,跌进茅坑淹死算了。”
嫂嫂劝解道:“莫怪弟弟了。人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就这,平平安安地回到家就好。他也是尽心尽力了。不如明日我和他一起去卖字画。”她转身对陈叔宝安慰道:“贤弟莫灰心,你先去坑塘洗洗。在这个家中,只要有嫂子一口汤,就有你弟弟一口饭。我就是吃个蚂蚱,也会给你留个大腿的。”
陈叔宝毕竟还是个少年,心智不够成熟,也没有独立能力,经历了这自谋职业的第一步,他感慨万千。他听嫂嫂的话,去池塘里洗干净的身子,对嫂嫂还是感恩戴德的。甚至,他将嫂嫂视为伯乐。
静静地坐在家中无所事事。好在,有那册书简。读书人吗,爱书如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忽然想起藏在石桥下面的那本书,陈叔宝便偷偷摸摸地去翻看。他好像对梅花玉杯着了迷。有朝一日能得到梅花玉杯,那可就一步登天了。陈叔宝啊,陈叔宝,老天爷会感动的,一旦我拥有了梅花玉杯,还需要卖字画么?
天真可笑的人,与陈叔宝一般想法的人,岂止一个?
没有书读,文人们也不会自甘寂寞。于是,说书的在民间风行。你不让我读书,不让我写竹简,我们就口口相传,听书总可以吧。
说书,说说算了,就如同大风刮跑了,不会留下什么把柄。
陈叔宝就去听说书。夜幕降临了,城墙根儿下那棵银杏树枝叶茂盛,形成了天然的说书场。
一位口齿伶俐的先生架起一个小边鼓,一手拿着鼓槌儿,一手拿着铜质的月牙板,一咏三叹地唱起了“鼓儿哼”——
梅花玉杯传家宝,不知沦落到何处?有人说,在子康的墓中,有人说在铁蛋儿他老奶奶的墓中,有人说在蔡国,有人说被砸碎了——莫衷一是,到底去了哪里?
鼓儿哼是一种民间的曲艺演唱形式,在没有书读的时代,此地非常流行“鼓儿哼”。
说书艺人眉飞色舞地讲着:于是,便出现了盗墓贼。这本是丹阳城里一怪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书的本来是讲故事,可听故事的陈叔宝却上了心。
陈叔宝心中窃喜——好啊,我倒要听听,他怎么知道梅花玉杯所藏的地点,说否与藏宝图上的一样?
唉,今天太可惜了。刚说道梅花玉杯,刚刚有了线索,便来了个“且听下回分解”。下回就下回吧,反正明天就接着说了。
难道一个文弱书生,要去作盗墓贼么?有了梅花玉杯,就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呀——天助我也。
不行,急于求成的陈叔宝脑筋“哗”的一转弯儿,莫非那个说书的?他一定知道梅花玉杯的下落,他一定知道梅花玉杯藏在哪里,难道他是个盗墓贼?
不会吧?那说书人若是盗墓贼,又何必在大庭广众面前暴露真是身份呢?
要不,去问一问?私下里拜访一下说书人?
可是,当陈叔宝去找那说书人时,早已人去楼空。在说书现场——大槐树下,不见了鼓架子。怎么办?还是等到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