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了做粄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节了,做粄吃吧。”
尽管家里有很多的月饼,但母亲还是送来了十几团的糍粑。家里的月饼没怎么吃,但母亲送来的白花花软乎乎的糍粑却一下子就给吃完了。
山里人有一个传统,逢年过节,必做粄吃。粄就是山里用糯、粳米粉、糖、各种豆类做成的糕点,各种粄各有特色,风味各不相同。糍粑是山里人最常食用的粄,做法并不复杂,将糯粉放在锅里蒸熟,然后配上炒熟的干粉,使粉团不粘手,再把粉团捏成小块,压成薄薄的圆形粉皮,将炒香的花生粉和白糖挍拌成的馅料填进去,捏成包子状便成。做好的糍粑白花花软乎乎的,香甜、糯软,非常好吃。
山里人还有其它各色各样的“粄”而且不同的时节,应节的粄各不相同。新年里是粄做得最多的节日,糍粑、咸甜粄、萝卜粄、喜粄、鹅汤粄,和甜粄。甜粄是重头戏,每家都会做十几二十斤,人口多的家庭可能要做五、六十斤。元宵节做的是菜粄、雪圆粄;清明节是苎叶、艾叶、臭鼻藤、鸡屎藤或鱼腥草渗入糯米粉中做清明板或菜包粄;端午节做的是粄粽;七月十四是芋头粄;中秋是芋头粄和糍粑;冬至则是咸粄仔。除了这些大节之外,山里人的节日特多,象农历二月初二、四月八、十月初一等都是节,名堂也多,观音诞、灶君诞、耕牛节等。平时不过节,则是水粄。大热天一定得吃仙人粄。
做粄程序繁琐,但山里人用来应节,也就特别的讲究,先取优质的糯米,用清水浸泡一个晚上,然后捞起晾干,把舂成白白的米粉。记得小时候并没有碾好的糯粉卖的,要用石碓舂。一到过年过节,村里都响着“咚、咚、咚”的石碓声,此起彼伏,形成了浓重的节日热闹气氛。现在因为市场上有糯粉卖,石碓也就没有人再用了,但石碓舂的粉,做粄特别的柔韧,现在很难吃到了。
糯粉舂好了,则是主妇们带着准主妇们发挥自己才能的时候了,因为粄的各式各样,用料繁多,工序讲究,通常是能手带着新手一起动手。能手通常是已结婚作了母亲的少妇,新手则是未来的主妇。这些未来的主妇其实三岁起就在粄桌前转的了。山里的女孩子一定要会做粄。“烂粄姑娘大懒食”不会做粄的姑娘嫁不出了。
做好的粄放在粄篓里蒸,蒸粄时,婆婆带着孙子孙女们坐灶前,不断地往灶膛送进木柴,阿婆和孙子们的脸被熊熊的火苗烤得通红,眼里却空着佳节来临的喜悦。灶里干柴烧得噼啪作响,象过年燃放的爆竹一样,灶里热烈升腾的火苗,催得锅里很快冒出腾腾热气,阵阵的粄的清香散发出来,与淡淡的柴烟气味融合在一起,惹得大人小孩口水直流。
粄做好了,还是不能马上就吃的,先要挑出最好的粄,让小孩送给同宗年纪最大的老人。然后还要等父亲回家了才能吃,这是规纪,只是这种规纪通常是站在锅边流着口水的小孩打破的。
因为我很小就外出读书了,并没有学会做粄。按照山里人的说法,是个嫁不出去了的。本来外嫁的女儿过时过节一定要做些粄回娘家孝敬父母的,但我不会做,所以逢年过节,母亲都会送些粄过来,粄又香又甜又软又韧,往往让我又幸福又内疚。
“过节了,做粄吃吧。”
尽管家里有很多的月饼,但母亲还是送来了十几团的糍粑。家里的月饼没怎么吃,但母亲送来的白花花软乎乎的糍粑却一下子就给吃完了。
山里人有一个传统,逢年过节,必做粄吃。粄就是山里用糯、粳米粉、糖、各种豆类做成的糕点,各种粄各有特色,风味各不相同。糍粑是山里人最常食用的粄,做法并不复杂,将糯粉放在锅里蒸熟,然后配上炒熟的干粉,使粉团不粘手,再把粉团捏成小块,压成薄薄的圆形粉皮,将炒香的花生粉和白糖挍拌成的馅料填进去,捏成包子状便成。做好的糍粑白花花软乎乎的,香甜、糯软,非常好吃。
山里人还有其它各色各样的“粄”而且不同的时节,应节的粄各不相同。新年里是粄做得最多的节日,糍粑、咸甜粄、萝卜粄、喜粄、鹅汤粄,和甜粄。甜粄是重头戏,每家都会做十几二十斤,人口多的家庭可能要做五、六十斤。元宵节做的是菜粄、雪圆粄;清明节是苎叶、艾叶、臭鼻藤、鸡屎藤或鱼腥草渗入糯米粉中做清明板或菜包粄;端午节做的是粄粽;七月十四是芋头粄;中秋是芋头粄和糍粑;冬至则是咸粄仔。除了这些大节之外,山里人的节日特多,象农历二月初二、四月八、十月初一等都是节,名堂也多,观音诞、灶君诞、耕牛节等。平时不过节,则是水粄。大热天一定得吃仙人粄。
做粄程序繁琐,但山里人用来应节,也就特别的讲究,先取优质的糯米,用清水浸泡一个晚上,然后捞起晾干,把舂成白白的米粉。记得小时候并没有碾好的糯粉卖的,要用石碓舂。一到过年过节,村里都响着“咚、咚、咚”的石碓声,此起彼伏,形成了浓重的节日热闹气氛。现在因为市场上有糯粉卖,石碓也就没有人再用了,但石碓舂的粉,做粄特别的柔韧,现在很难吃到了。
糯粉舂好了,则是主妇们带着准主妇们发挥自己才能的时候了,因为粄的各式各样,用料繁多,工序讲究,通常是能手带着新手一起动手。能手通常是已结婚作了母亲的少妇,新手则是未来的主妇。这些未来的主妇其实三岁起就在粄桌前转的了。山里的女孩子一定要会做粄。“烂粄姑娘大懒食”不会做粄的姑娘嫁不出了。
做好的粄放在粄篓里蒸,蒸粄时,婆婆带着孙子孙女们坐灶前,不断地往灶膛送进木柴,阿婆和孙子们的脸被熊熊的火苗烤得通红,眼里却空着佳节来临的喜悦。灶里干柴烧得噼啪作响,象过年燃放的爆竹一样,灶里热烈升腾的火苗,催得锅里很快冒出腾腾热气,阵阵的粄的清香散发出来,与淡淡的柴烟气味融合在一起,惹得大人小孩口水直流。
粄做好了,还是不能马上就吃的,先要挑出最好的粄,让小孩送给同宗年纪最大的老人。然后还要等父亲回家了才能吃,这是规纪,只是这种规纪通常是站在锅边流着口水的小孩打破的。
因为我很小就外出读书了,并没有学会做粄。按照山里人的说法,是个嫁不出去了的。本来外嫁的女儿过时过节一定要做些粄回娘家孝敬父母的,但我不会做,所以逢年过节,母亲都会送些粄过来,粄又香又甜又软又韧,往往让我又幸福又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