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艰难时期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没能招降施德罗虽然令人感到遗憾,但施德罗的事情只是一件小事,影响不了大局。
这个时候,郑言庆正准备返回大斤山,按照计划攻打俟利伐呢,突然一件重要的讯息传来,平地起了一股风波,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风波袭来之前黄明远的信件最先到来。黄明远的信写的很直白:河东一路突厥军尽是疑兵,晋王大军被突厥主力包围于冠军侯山。
陈远接到这份密信后,人都蒙了。虽然这是黄明远的密信,但陈远知道,这么大的事瞒不住天下人的。
他需要首先考虑若是晋王败了,该怎么办。晋王是黄明远背后最大的支柱,而黄明远是所有人眼中板上钉钉的晋王党中坚力量。一旦晋王落败,那么黄明远必受牵连。
原本晋王得势的时候还好,现在山河倒转,风云变变换,曾经的依靠成了致命的弱点,黄明远的处境可以想象。而郑言庆这一路军,势必也会受到牵连。
陈远默默地念着:这个时候,若是晋王这艘船沉了,那一定要保住黄明远,不能让黄明远和晋王一同沉下去。倒不是陈远要黄明远选择背叛晋王,而是黄明远现在必须趋利避害。只要圣人一天不死,太子杨勇一天不上位,他就总有翻身的机会。
不过黄明远并没有如陈远的念,人若是什么事情都选择趋利避害,那就不是人而是动物了。
所以黄明远义无反顾的选择北上,做那只扑火的飞蛾。
而陈远这边除了对黄明远的担心,还有担忧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
本来想着有晋王撑腰,立了大功众人眼红也不怕。可现在这件事成了泡影,而黄明远为了救援晋王,恐怕也顾不上郑言庆这边的事。汉王的十几万大军折腾良久,穷废一番力气都没有得到什么战果,怕是郑言庆的这两仗就很是碍眼了。
郑言庆和陈远决定暂时将这两仗压住不上报,等待转圜的时机,到时毕竟斩获的人头是做不得假的。
至于现在,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一定不要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
对于郑言庆和陈远请求支援的命令黄明远拒绝了,而是仍令他们稳守大斤山防线,伺机而动。
黄明远很清楚汉王杨谅不会允许他们西进的。到时候违抗了杨谅的命令,杨谅发了狠,黄明远也救不了郑言庆。
二人只能暂时压制住内心的焦急,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
很快,这份致命的信息从长安传来,就像在众人头上放了一颗烟花,震惊了所有人。最激动的就要数那位汉王了,汉王杨谅既气愤自己被突厥人耍了这么久,也欣喜自己那位好二兄终于要吃一番苦头。
但事情并不止于此,若是晋王杨广死在塞外对杨谅来说那是万事大吉。现在突厥人大军突袭灵州的消息传来,才让所有人又惊又怕。众人都明白,现在的大隋在西北方向兵力空虚,若是灵州失守,突厥人的几十万铁骑,便可沿着泾河,一路杀向关中,到那时整个大隋就完了。
无论杨谅怎么咒骂自己那位好二兄“误国误民”,这时候也只能遵循杨坚的命令,不情愿的派人前往灵州。他一遍遍地暗示自己,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那位二兄,而是为了大隋的万年江山。
所有人都清楚晋王这一败怕是会引起官场上的大地震,整个朝廷、军镇的势力都会赢来一股大的洗牌。无可避免的河东军内的暗流再次涌动起来。郑言庆知道自己现在没有依仗,正是很多人眼中的可以试探出手的小棋子,更是不可以给别人破绽,因此他便紧守在大斤山,企图远离这次波澜,以免被卷入旋涡。
兄长说能够救出晋王,郑言庆便相信晋王不会失败。
现在内部的刀剑远远大于外部的刀剑,无论前路再是艰难,郑言庆他们都要撑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不过,郑言庆虽然是个小卒子,注意他的人不多,但汉王杨谅这边却是又生出无限的波澜。
杨谅虽然亲近大兄杨勇,但其实也认为杨勇不适合做皇帝。这次对太子之位威胁最大的二兄杨广怕是也要倒台了,老三杨俊已死,老四杨秀素来不得圣人喜爱,杨谅觉得这太子之位舍我其谁,因此他有些压不住发热的脑子。
对于救援灵州的事情,杨谅倒是很上心。毕竟他再怎么糊涂,救援灵州的必要性还是明白的。所以在杨坚安排的杨雄、宇文弼这一路救援灵州的大军中,除了有皇孙杨义臣外,还有杨谅麾下的大将余公理、綦良、纥单贵、王聃等并州的精兵强将。都是对大隋或是杨谅格外忠诚之人。杨雄大军其部约五万人,从朔州出发向西之后,星夜兼程,渡过黄河后,一路直往灵州而去。
不过杨谅的幺蛾子出在另一路上。
而相较于杨雄这一路,杨弘所部要经胜州、丰州出阴山救援杨广的大军,他们的行军速度则要慢得多。杨弘久在蒲州,其部多是久不经战阵的军队,根本不堪大用。
而杨谅对杨广这个二兄也是没安好心,虽然派的军队倒是不少,但却多是无用之兵。这些来自晋州、泽州、汾州、怀州的军队,多不堪战,全都被杨谅调到杨弘军中。而杨谅手上久经战阵的北地骁勇之士,却全都被留在了朔州,美其名曰:防御河东。
杨弘手上根本没有多少能用军队,还要受杨谅的兵曹参军事裴文安和柱国乔钟葵的掣肘。
裴文安也是闻喜裴家人,文武双全,眼光独到,是围在杨谅身边的一群人的领袖。太子杨勇不为圣人所喜,人所共知,因此裴文安也想推杨谅上位。而排在杨谅之前的杨广就成了杨谅一党的必除之人。这次天赐良机,晋王自己找死,裴文安才不会这么顺当的帮着杨广解围呢。
所以裴文安故意跟杨弘阳奉阴违,想尽法子拖延大军的行程。杨弘大军一路上走走停停,就是不见走多远。杨弘再是焦急,可这不是他杨弘的军队,也只能干着急却无能为力。
现在军中政事有裴文安,军队有乔钟葵,杨这个名义上的统帅反倒成了橡皮图章,没人在乎了。
没能招降施德罗虽然令人感到遗憾,但施德罗的事情只是一件小事,影响不了大局。
这个时候,郑言庆正准备返回大斤山,按照计划攻打俟利伐呢,突然一件重要的讯息传来,平地起了一股风波,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风波袭来之前黄明远的信件最先到来。黄明远的信写的很直白:河东一路突厥军尽是疑兵,晋王大军被突厥主力包围于冠军侯山。
陈远接到这份密信后,人都蒙了。虽然这是黄明远的密信,但陈远知道,这么大的事瞒不住天下人的。
他需要首先考虑若是晋王败了,该怎么办。晋王是黄明远背后最大的支柱,而黄明远是所有人眼中板上钉钉的晋王党中坚力量。一旦晋王落败,那么黄明远必受牵连。
原本晋王得势的时候还好,现在山河倒转,风云变变换,曾经的依靠成了致命的弱点,黄明远的处境可以想象。而郑言庆这一路军,势必也会受到牵连。
陈远默默地念着:这个时候,若是晋王这艘船沉了,那一定要保住黄明远,不能让黄明远和晋王一同沉下去。倒不是陈远要黄明远选择背叛晋王,而是黄明远现在必须趋利避害。只要圣人一天不死,太子杨勇一天不上位,他就总有翻身的机会。
不过黄明远并没有如陈远的念,人若是什么事情都选择趋利避害,那就不是人而是动物了。
所以黄明远义无反顾的选择北上,做那只扑火的飞蛾。
而陈远这边除了对黄明远的担心,还有担忧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
本来想着有晋王撑腰,立了大功众人眼红也不怕。可现在这件事成了泡影,而黄明远为了救援晋王,恐怕也顾不上郑言庆这边的事。汉王的十几万大军折腾良久,穷废一番力气都没有得到什么战果,怕是郑言庆的这两仗就很是碍眼了。
郑言庆和陈远决定暂时将这两仗压住不上报,等待转圜的时机,到时毕竟斩获的人头是做不得假的。
至于现在,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一定不要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
对于郑言庆和陈远请求支援的命令黄明远拒绝了,而是仍令他们稳守大斤山防线,伺机而动。
黄明远很清楚汉王杨谅不会允许他们西进的。到时候违抗了杨谅的命令,杨谅发了狠,黄明远也救不了郑言庆。
二人只能暂时压制住内心的焦急,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
很快,这份致命的信息从长安传来,就像在众人头上放了一颗烟花,震惊了所有人。最激动的就要数那位汉王了,汉王杨谅既气愤自己被突厥人耍了这么久,也欣喜自己那位好二兄终于要吃一番苦头。
但事情并不止于此,若是晋王杨广死在塞外对杨谅来说那是万事大吉。现在突厥人大军突袭灵州的消息传来,才让所有人又惊又怕。众人都明白,现在的大隋在西北方向兵力空虚,若是灵州失守,突厥人的几十万铁骑,便可沿着泾河,一路杀向关中,到那时整个大隋就完了。
无论杨谅怎么咒骂自己那位好二兄“误国误民”,这时候也只能遵循杨坚的命令,不情愿的派人前往灵州。他一遍遍地暗示自己,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那位二兄,而是为了大隋的万年江山。
所有人都清楚晋王这一败怕是会引起官场上的大地震,整个朝廷、军镇的势力都会赢来一股大的洗牌。无可避免的河东军内的暗流再次涌动起来。郑言庆知道自己现在没有依仗,正是很多人眼中的可以试探出手的小棋子,更是不可以给别人破绽,因此他便紧守在大斤山,企图远离这次波澜,以免被卷入旋涡。
兄长说能够救出晋王,郑言庆便相信晋王不会失败。
现在内部的刀剑远远大于外部的刀剑,无论前路再是艰难,郑言庆他们都要撑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不过,郑言庆虽然是个小卒子,注意他的人不多,但汉王杨谅这边却是又生出无限的波澜。
杨谅虽然亲近大兄杨勇,但其实也认为杨勇不适合做皇帝。这次对太子之位威胁最大的二兄杨广怕是也要倒台了,老三杨俊已死,老四杨秀素来不得圣人喜爱,杨谅觉得这太子之位舍我其谁,因此他有些压不住发热的脑子。
对于救援灵州的事情,杨谅倒是很上心。毕竟他再怎么糊涂,救援灵州的必要性还是明白的。所以在杨坚安排的杨雄、宇文弼这一路救援灵州的大军中,除了有皇孙杨义臣外,还有杨谅麾下的大将余公理、綦良、纥单贵、王聃等并州的精兵强将。都是对大隋或是杨谅格外忠诚之人。杨雄大军其部约五万人,从朔州出发向西之后,星夜兼程,渡过黄河后,一路直往灵州而去。
不过杨谅的幺蛾子出在另一路上。
而相较于杨雄这一路,杨弘所部要经胜州、丰州出阴山救援杨广的大军,他们的行军速度则要慢得多。杨弘久在蒲州,其部多是久不经战阵的军队,根本不堪大用。
而杨谅对杨广这个二兄也是没安好心,虽然派的军队倒是不少,但却多是无用之兵。这些来自晋州、泽州、汾州、怀州的军队,多不堪战,全都被杨谅调到杨弘军中。而杨谅手上久经战阵的北地骁勇之士,却全都被留在了朔州,美其名曰:防御河东。
杨弘手上根本没有多少能用军队,还要受杨谅的兵曹参军事裴文安和柱国乔钟葵的掣肘。
裴文安也是闻喜裴家人,文武双全,眼光独到,是围在杨谅身边的一群人的领袖。太子杨勇不为圣人所喜,人所共知,因此裴文安也想推杨谅上位。而排在杨谅之前的杨广就成了杨谅一党的必除之人。这次天赐良机,晋王自己找死,裴文安才不会这么顺当的帮着杨广解围呢。
所以裴文安故意跟杨弘阳奉阴违,想尽法子拖延大军的行程。杨弘大军一路上走走停停,就是不见走多远。杨弘再是焦急,可这不是他杨弘的军队,也只能干着急却无能为力。
现在军中政事有裴文安,军队有乔钟葵,杨这个名义上的统帅反倒成了橡皮图章,没人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