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陈年旧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陆贞的神助攻,这边杨昭处果然有收获。找到孙二的身份之后,他们等于在原本毫无头绪的案件中撕开一个小口子,这查案的大路一下子便宽敞了许多。
这边陈孝意刚奏报完孙二之事,杨昭还来不及整理思绪,柴孝和处也有了进展来报。
柴孝和再次审问了张从珂一家的仆人,据张从珂的家仆供称,听到过府上有剑南口音的人找张从珂。这家仆因为出身汉中,所以倒也听得出剑南的口音。
剑南口音的人并不奇怪,但是若是和前一个线索联系起来,怕是就不那么寻常了。
无论是长孙家的家仆还是剑南口音的人,都跟蜀王有关。
杨坚四子蜀王杨秀,开皇元年,出任柱国益州刺史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等职;开皇十二年,再次出镇蜀地。
杨昭有些吃惊,但又有些释怀,若是真的是四叔,至少要比是大父更好。
杨昭马上令人沿着这条线去查去,不管此次是谁,都要一查到底。
此时黄明襄给杨昭的信也到了。
事情一出现,杨昭心中便担心跟自己的父亲有关,立刻写信将此事告知了黄明襄。经过这些日子,黄明襄的回信终于到了。
杨昭满心惊喜的打开信,黄明襄果然不愧是他的智囊。
黄明远建议杨昭细查吐奚子柔的身份和人际关系,这种无论成败吐奚子柔都很难幸免于难的事情,非特殊之情,吐奚子柔是很难为之做出这么大牺牲的。
杨昭心中一喜,他光顾着让人去查现在吐奚子柔的人际关系,却忘了这种事如不是为了家族牺牲,必然是有重大恩情或者是被人要挟才能付出的。至于说利益交换,这种可能反而小了许多,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利益。
杨昭命柴孝和抓住这个点来深挖。
吐奚家族本就是一个势力不大的家族,整个家族能干之人也就大小猫两三只。吐奚子柔做到骠骑将军的位置已经算家族中的厉害人物。
吐奚子柔家境一般,父亲早年死于征齐一役,兄弟三人,吐奚子柔为长。刚开始吐奚子柔在家族算是个小透明,但随着地位的增长,在家族中也算个人物。吐奚子柔性格软弱,当初父亲去世之后多仰仗家族救济,后来也给了家族不小的回报。从他的经历来看,他跟家族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但若是为了家族而做这种亡家灭族的事,他怕是也不会。
认识吐奚子柔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庸碌懦弱。
也是吐奚子柔这个性格在关陇这群野人之中太少见了,众人都是一言不合,拿刀就上的主,他却是温吞如水,不争不抢,更不懂地媚上。若不是伐陈之时侥幸搭上杨广的关系,这人也就是一个低品的官吏,其能力能做个长史、司马的也就顶天了。
杨昭听得这些东西也很尴尬,吐奚子柔只跟自己的父亲交好,这样的指向性太明显了。
“宗治,关于吐奚子柔的关系真的就这么简单,都说他庸碌温顺,中下人之资,那他怎么做到一府骠骑将军。”
柴孝和张了张嘴没说话。
杨昭看出来他的犹豫,有些不悦地说道:“有什么话宗治但说无妨。”
柴孝和只得拱手说道:“王爷,臣查到当初吐奚子柔跟侯莫陈起争这个骠骑将军,正是太子殿下立挺,他这才上位的。吐奚子柔并不是没什么派系,反而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太子殿下一党的,一直能在夏州稳坐骠骑将军也只是因为他的无能,众人不屑于因为一个吐奚子柔得罪太子殿下。”
杨昭有些泄气,对方这是明摆着把矛头指向父亲。
五叔到京之后,一番做派引得众人同情,人们对他的怀疑早就因为他发誓赌咒的传闻而降低了许多。而随之的则是另一种说法的传播开来,是太子故意使的苦肉计陷害汉王,想趁机夺了汉王的权利。
现在的长安街头,已经有了“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的说法,明摆着是有人故意带动舆论,倒逼父亲。
杨昭知道他和杨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更要查清楚此案,还杨广一个清白。
杨昭细细翻着关于吐奚子柔的信息,突然有一条信息,吐奚子柔在秦州督粮。
看到杨昭指着这一条久久没有说话,柴孝和忙问道:“王爷可是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
杨昭对身边的太监王德说道:“你且去史馆查一查开皇六年卫昭王西征这一段。”
“诺!”
看柴孝和有些不解,杨昭说道:“且看回话吧,也不知道孤猜的对不对。”
不一会王德便将几册书简送到。
杨昭翻开来看,上面正好写着“开皇六年,帝以卫王爽为元帅,率步骑十五万出合川,突厥遁逃,爽回师。”
柴孝和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便问道:“王爷这有何不妥?”
杨昭这才说道:“果然如此。”
柴孝和听得一头雾水,更不解了,杨昭乃说道:“我记得当时负责在秦州督运粮草的是原度支尚书长孙平,而蜀王当时正好在军中学习军务。”
柴孝和这才恍然大悟。
终于将吐奚子柔和蜀王的关系连上了,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双方认识。
此时长孙平还活着,正担任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
杨昭马上命人前往长孙平府上向长孙平相询当时的旧事,终于从长孙平处得知。当时的吐奚子柔尚不过三十岁,在一次押运粮草的过程中出了纰漏,若是被爆出来,吐奚子柔的人头怕是不保。而蜀王在军中,看其顺眼,便为其求情,帮着他弥补了此纰漏,这才保了吐奚子柔一命。
当时蜀王也不过随口而言,长孙平更是看在蜀王的面子上才饶了他,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早就物是人非,当时之人也大都忘了这件小事。
杨昭等人看到此处,这才恍然大悟。吐奚子柔为报蜀王救命之恩,这才甘愿赴死的。
至于吐奚子柔和杨广的关系,虽然有可能是他当初有心投奔杨广,但毕竟不如蜀王的救命之恩重,所以吐奚子柔理所当然的背叛了杨广。
经过陆贞的神助攻,这边杨昭处果然有收获。找到孙二的身份之后,他们等于在原本毫无头绪的案件中撕开一个小口子,这查案的大路一下子便宽敞了许多。
这边陈孝意刚奏报完孙二之事,杨昭还来不及整理思绪,柴孝和处也有了进展来报。
柴孝和再次审问了张从珂一家的仆人,据张从珂的家仆供称,听到过府上有剑南口音的人找张从珂。这家仆因为出身汉中,所以倒也听得出剑南的口音。
剑南口音的人并不奇怪,但是若是和前一个线索联系起来,怕是就不那么寻常了。
无论是长孙家的家仆还是剑南口音的人,都跟蜀王有关。
杨坚四子蜀王杨秀,开皇元年,出任柱国益州刺史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等职;开皇十二年,再次出镇蜀地。
杨昭有些吃惊,但又有些释怀,若是真的是四叔,至少要比是大父更好。
杨昭马上令人沿着这条线去查去,不管此次是谁,都要一查到底。
此时黄明襄给杨昭的信也到了。
事情一出现,杨昭心中便担心跟自己的父亲有关,立刻写信将此事告知了黄明襄。经过这些日子,黄明襄的回信终于到了。
杨昭满心惊喜的打开信,黄明襄果然不愧是他的智囊。
黄明远建议杨昭细查吐奚子柔的身份和人际关系,这种无论成败吐奚子柔都很难幸免于难的事情,非特殊之情,吐奚子柔是很难为之做出这么大牺牲的。
杨昭心中一喜,他光顾着让人去查现在吐奚子柔的人际关系,却忘了这种事如不是为了家族牺牲,必然是有重大恩情或者是被人要挟才能付出的。至于说利益交换,这种可能反而小了许多,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利益。
杨昭命柴孝和抓住这个点来深挖。
吐奚家族本就是一个势力不大的家族,整个家族能干之人也就大小猫两三只。吐奚子柔做到骠骑将军的位置已经算家族中的厉害人物。
吐奚子柔家境一般,父亲早年死于征齐一役,兄弟三人,吐奚子柔为长。刚开始吐奚子柔在家族算是个小透明,但随着地位的增长,在家族中也算个人物。吐奚子柔性格软弱,当初父亲去世之后多仰仗家族救济,后来也给了家族不小的回报。从他的经历来看,他跟家族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但若是为了家族而做这种亡家灭族的事,他怕是也不会。
认识吐奚子柔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庸碌懦弱。
也是吐奚子柔这个性格在关陇这群野人之中太少见了,众人都是一言不合,拿刀就上的主,他却是温吞如水,不争不抢,更不懂地媚上。若不是伐陈之时侥幸搭上杨广的关系,这人也就是一个低品的官吏,其能力能做个长史、司马的也就顶天了。
杨昭听得这些东西也很尴尬,吐奚子柔只跟自己的父亲交好,这样的指向性太明显了。
“宗治,关于吐奚子柔的关系真的就这么简单,都说他庸碌温顺,中下人之资,那他怎么做到一府骠骑将军。”
柴孝和张了张嘴没说话。
杨昭看出来他的犹豫,有些不悦地说道:“有什么话宗治但说无妨。”
柴孝和只得拱手说道:“王爷,臣查到当初吐奚子柔跟侯莫陈起争这个骠骑将军,正是太子殿下立挺,他这才上位的。吐奚子柔并不是没什么派系,反而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太子殿下一党的,一直能在夏州稳坐骠骑将军也只是因为他的无能,众人不屑于因为一个吐奚子柔得罪太子殿下。”
杨昭有些泄气,对方这是明摆着把矛头指向父亲。
五叔到京之后,一番做派引得众人同情,人们对他的怀疑早就因为他发誓赌咒的传闻而降低了许多。而随之的则是另一种说法的传播开来,是太子故意使的苦肉计陷害汉王,想趁机夺了汉王的权利。
现在的长安街头,已经有了“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的说法,明摆着是有人故意带动舆论,倒逼父亲。
杨昭知道他和杨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更要查清楚此案,还杨广一个清白。
杨昭细细翻着关于吐奚子柔的信息,突然有一条信息,吐奚子柔在秦州督粮。
看到杨昭指着这一条久久没有说话,柴孝和忙问道:“王爷可是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
杨昭对身边的太监王德说道:“你且去史馆查一查开皇六年卫昭王西征这一段。”
“诺!”
看柴孝和有些不解,杨昭说道:“且看回话吧,也不知道孤猜的对不对。”
不一会王德便将几册书简送到。
杨昭翻开来看,上面正好写着“开皇六年,帝以卫王爽为元帅,率步骑十五万出合川,突厥遁逃,爽回师。”
柴孝和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便问道:“王爷这有何不妥?”
杨昭这才说道:“果然如此。”
柴孝和听得一头雾水,更不解了,杨昭乃说道:“我记得当时负责在秦州督运粮草的是原度支尚书长孙平,而蜀王当时正好在军中学习军务。”
柴孝和这才恍然大悟。
终于将吐奚子柔和蜀王的关系连上了,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双方认识。
此时长孙平还活着,正担任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
杨昭马上命人前往长孙平府上向长孙平相询当时的旧事,终于从长孙平处得知。当时的吐奚子柔尚不过三十岁,在一次押运粮草的过程中出了纰漏,若是被爆出来,吐奚子柔的人头怕是不保。而蜀王在军中,看其顺眼,便为其求情,帮着他弥补了此纰漏,这才保了吐奚子柔一命。
当时蜀王也不过随口而言,长孙平更是看在蜀王的面子上才饶了他,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早就物是人非,当时之人也大都忘了这件小事。
杨昭等人看到此处,这才恍然大悟。吐奚子柔为报蜀王救命之恩,这才甘愿赴死的。
至于吐奚子柔和杨广的关系,虽然有可能是他当初有心投奔杨广,但毕竟不如蜀王的救命之恩重,所以吐奚子柔理所当然的背叛了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