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外讨逆贼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八月三十日,黄明远率六万多主力离京,杨广亲自送到灞桥之上。
黄明远麾下虽然有六万五千余人,马匹近五万匹,士兵也多为战力精锐的关中府兵,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支部队缺乏合编训练,相互之间缺乏配合。
缺乏配合其实也是隋唐府兵制最大的问题。隋唐时期的士兵从不缺少精锐的战力,但因为往日都是一府一编,最大的战斗编制不过是千余人的骠骑、车骑府,骤然集中在一起,看起来还是数万精锐,人数也不少,但对比那些边镇配合默契的战斗集群部队,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隋唐时期便有个怪病,在对外战争中,人数越少,战斗力越强,胜仗越多。历史上像席君买那样仅仅靠着百骑追着上万吐谷浑大军打的场面并不少见。但是唐军只要一多,败仗也多,十万人以上规模的败仗,比比皆是,包括薛仁贵、王孝杰、娄师德、郭子仪等等大唐名将,都有大败的战例。这种级别的名将和这种规模的大败,放在其他朝代简直难以想象。
为此,黄明远恨不得找个地方将部队整编一个月再出发,但兵贵神速,隋军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此次大军出征平叛,副帅为周罗睺,与黄明远是老相识、好基友。长史为杨广的大舅哥莒国公萧琮。萧琮为人生性宽仁,待人大度,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因为曾是西梁皇太子的原因,在军中倒也谨慎,算是杨广为了提拔大舅哥故意派他来军中镀金。不过因为之前黄明远与萧家的龌龊,虽然双方明面上没什么仇怨,但萧家当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此萧琮与黄明远并不亲近,双方之间不过是应付了事。
黄明远也没工夫和萧琮周旋,军中政务尽委于司马卫尉少卿樊子盖和军中主簿内史舍人封德彝二人。樊子盖是个文武双全的老臣,而封德彝是条恶狗,但更是一条好用的恶狗,有他在,帐中诸事,皆无需黄明远操心。
而行军司马黄明远特意向杨广要了职方侍郎张镇周。其他麾下诸将,有崔弘升、崔彭、独孤览、史祥、周法尚、荆元恒、段文振、薛世雄、麦铁杖、王仁恭、屈突通、王辩等人,算是集结了整个大隋最善战的一批将领,堪称天团。
黄明远出了长安,一路向东而去。等到黄明远率军赶到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附近)的时候,蒲津关(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方向传来消息,汉王杨谅的叛军已经攻克蒲坂城(今山西省永济市),兵锋直逼蒲津关。
黄明远大惊,他可以想象的到蒲津关守军的惊慌。
蒲津关是黄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晋间的重险之地,可谓是“关西之要冲,河东之辐辏”。一旦蒲津关丢失,则黄明远原本设想的黄河防线则势必完全崩溃。汉王数十万大军可便可渡过黄河,绕过潼关,一路直逼关中。而从蒲津关往西,一片沃野,八百里秦川,无险可守,到时候汉王叛军便可长驱直入,兵临城下。到那个时候,除非杨广选择入蜀,否则难逃被活捉的下场。
实际上这还只是好的设想,一旦汉王叛军进入关中,怕是关中各州县会望风而逃。
活不客气的说,隋军根本无法承受失去蒲津关的代价。就是现在,黄明远也能猜到当长安知晓蒲坂丢失之后的恐慌,天子和众臣怕是要一日三惊了。
此时全部的压力都落在了黄明远的手上。
黄明远担心蒲津关根本等不到他率部赶到的那一刻便会沦陷,因此为了抢夺时间,乃将两万禁军之中全部参与过北伐的军队挑选出来,选取善骑之兵,全部改编为骑兵,共计八千骑,尽交予右武卫大将军独孤览统帅,令其不计代价地赶往蒲津关,接手蒲津关的防御。
黄明远担忧汉王叛军会出陕州渡河,切断长安与洛阳的联系,因此又命周罗睺率领一万府兵,越过潼关,直逼陕州方向沿河布防。
当然即便如此,蒲津关到底能不能守得住黄明远也不知道。若是一旦蒲津关失守,黄明远只得在郑县御敌。因此留兵三千于崔弘升,令其在郑县掘沟修城,布置防线,并统御所有从后方赶来的府兵,为大军后撤做好接应。崔弘升是杨昭的岳父,黄明远的远方堂舅公,倒也能信任。
之前黄明襄见识到自己的经验不足,因此决定和九弟黄明瑜跟随兄长一起出征,也增加处事经验。这时看到兄长竟然令人在郑县布置防线,吃了一惊。
“兄长,蒲津关真的守不住?”
“不好说!”
黄明远摇摇头,心中有些烦躁。知道不能乱了方寸,又忙深呼吸一口,尽量让自己平复心情。行军打仗,最怕遇到这种难以捉摸的仗,所有的优势都不在自己手中,只得听天由命。
大军继续东进,黄明远又招王辩入内,令其总揽斥候事务。要他将手头上的斥候全部派出去,他要每隔一个时辰送回一次蒲津关的战报,绝不容许有任何疏漏。
王辩立刻领命。
黄明远将手中一万五千府兵一分为三,每部约五千人,分别交给大将周法尚、荆元恒、史祥三人指挥。以其三部分为左、右、中三部,从郑县东北方向渡口渡河,沿着渭水以北,赶往蒲津关,并命三人要及时将所属部队整编完毕。
此时黄明远手中真正算得上能战的军队反而是骁果军。两万骁果军,经历过都六之乱,还有三分之一多的部队参加过北伐。此时原任左统领薛世雄还未前往叠州上任,也跟随一同出征。新任左统领是段文振,与薛世雄俱是与黄明远亲近之人,再加上黄明远二叔黄玠麾下旧将,不由得黄明远不去倚重。
黄明远乃令段文振和薛世雄分领二军,充作中军,又命麦铁杖和辛世雄分别为二人副将。
剩下的九千禁军,黄明远令老将崔彭统帅,作为自己的后军。
黄明远率部继续向东,在兴德宫(今陕西华阴北)以北渡河北上。大军刚到渭水北岸,此时蒲津关已经传来战报。
八月三十日,黄明远率六万多主力离京,杨广亲自送到灞桥之上。
黄明远麾下虽然有六万五千余人,马匹近五万匹,士兵也多为战力精锐的关中府兵,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支部队缺乏合编训练,相互之间缺乏配合。
缺乏配合其实也是隋唐府兵制最大的问题。隋唐时期的士兵从不缺少精锐的战力,但因为往日都是一府一编,最大的战斗编制不过是千余人的骠骑、车骑府,骤然集中在一起,看起来还是数万精锐,人数也不少,但对比那些边镇配合默契的战斗集群部队,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隋唐时期便有个怪病,在对外战争中,人数越少,战斗力越强,胜仗越多。历史上像席君买那样仅仅靠着百骑追着上万吐谷浑大军打的场面并不少见。但是唐军只要一多,败仗也多,十万人以上规模的败仗,比比皆是,包括薛仁贵、王孝杰、娄师德、郭子仪等等大唐名将,都有大败的战例。这种级别的名将和这种规模的大败,放在其他朝代简直难以想象。
为此,黄明远恨不得找个地方将部队整编一个月再出发,但兵贵神速,隋军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此次大军出征平叛,副帅为周罗睺,与黄明远是老相识、好基友。长史为杨广的大舅哥莒国公萧琮。萧琮为人生性宽仁,待人大度,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因为曾是西梁皇太子的原因,在军中倒也谨慎,算是杨广为了提拔大舅哥故意派他来军中镀金。不过因为之前黄明远与萧家的龌龊,虽然双方明面上没什么仇怨,但萧家当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此萧琮与黄明远并不亲近,双方之间不过是应付了事。
黄明远也没工夫和萧琮周旋,军中政务尽委于司马卫尉少卿樊子盖和军中主簿内史舍人封德彝二人。樊子盖是个文武双全的老臣,而封德彝是条恶狗,但更是一条好用的恶狗,有他在,帐中诸事,皆无需黄明远操心。
而行军司马黄明远特意向杨广要了职方侍郎张镇周。其他麾下诸将,有崔弘升、崔彭、独孤览、史祥、周法尚、荆元恒、段文振、薛世雄、麦铁杖、王仁恭、屈突通、王辩等人,算是集结了整个大隋最善战的一批将领,堪称天团。
黄明远出了长安,一路向东而去。等到黄明远率军赶到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附近)的时候,蒲津关(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方向传来消息,汉王杨谅的叛军已经攻克蒲坂城(今山西省永济市),兵锋直逼蒲津关。
黄明远大惊,他可以想象的到蒲津关守军的惊慌。
蒲津关是黄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晋间的重险之地,可谓是“关西之要冲,河东之辐辏”。一旦蒲津关丢失,则黄明远原本设想的黄河防线则势必完全崩溃。汉王数十万大军可便可渡过黄河,绕过潼关,一路直逼关中。而从蒲津关往西,一片沃野,八百里秦川,无险可守,到时候汉王叛军便可长驱直入,兵临城下。到那个时候,除非杨广选择入蜀,否则难逃被活捉的下场。
实际上这还只是好的设想,一旦汉王叛军进入关中,怕是关中各州县会望风而逃。
活不客气的说,隋军根本无法承受失去蒲津关的代价。就是现在,黄明远也能猜到当长安知晓蒲坂丢失之后的恐慌,天子和众臣怕是要一日三惊了。
此时全部的压力都落在了黄明远的手上。
黄明远担心蒲津关根本等不到他率部赶到的那一刻便会沦陷,因此为了抢夺时间,乃将两万禁军之中全部参与过北伐的军队挑选出来,选取善骑之兵,全部改编为骑兵,共计八千骑,尽交予右武卫大将军独孤览统帅,令其不计代价地赶往蒲津关,接手蒲津关的防御。
黄明远担忧汉王叛军会出陕州渡河,切断长安与洛阳的联系,因此又命周罗睺率领一万府兵,越过潼关,直逼陕州方向沿河布防。
当然即便如此,蒲津关到底能不能守得住黄明远也不知道。若是一旦蒲津关失守,黄明远只得在郑县御敌。因此留兵三千于崔弘升,令其在郑县掘沟修城,布置防线,并统御所有从后方赶来的府兵,为大军后撤做好接应。崔弘升是杨昭的岳父,黄明远的远方堂舅公,倒也能信任。
之前黄明襄见识到自己的经验不足,因此决定和九弟黄明瑜跟随兄长一起出征,也增加处事经验。这时看到兄长竟然令人在郑县布置防线,吃了一惊。
“兄长,蒲津关真的守不住?”
“不好说!”
黄明远摇摇头,心中有些烦躁。知道不能乱了方寸,又忙深呼吸一口,尽量让自己平复心情。行军打仗,最怕遇到这种难以捉摸的仗,所有的优势都不在自己手中,只得听天由命。
大军继续东进,黄明远又招王辩入内,令其总揽斥候事务。要他将手头上的斥候全部派出去,他要每隔一个时辰送回一次蒲津关的战报,绝不容许有任何疏漏。
王辩立刻领命。
黄明远将手中一万五千府兵一分为三,每部约五千人,分别交给大将周法尚、荆元恒、史祥三人指挥。以其三部分为左、右、中三部,从郑县东北方向渡口渡河,沿着渭水以北,赶往蒲津关,并命三人要及时将所属部队整编完毕。
此时黄明远手中真正算得上能战的军队反而是骁果军。两万骁果军,经历过都六之乱,还有三分之一多的部队参加过北伐。此时原任左统领薛世雄还未前往叠州上任,也跟随一同出征。新任左统领是段文振,与薛世雄俱是与黄明远亲近之人,再加上黄明远二叔黄玠麾下旧将,不由得黄明远不去倚重。
黄明远乃令段文振和薛世雄分领二军,充作中军,又命麦铁杖和辛世雄分别为二人副将。
剩下的九千禁军,黄明远令老将崔彭统帅,作为自己的后军。
黄明远率部继续向东,在兴德宫(今陕西华阴北)以北渡河北上。大军刚到渭水北岸,此时蒲津关已经传来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