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三百零二章 反应

第三百零二章 反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左良玉、贺人龙是江北的两员干将,在武将之中那是首屈一指,深得洪承畴器重,倚之为左右臂膀。

    对洪承畴,左良玉跟贺人龙都服气,但对杨嗣昌,他们心里是瞧不上的,不过这人还算明智。

    阎而梅、万寿祺这些个书生谈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左良玉跟贺人龙就闷头喝酒,闷头吃肉,全当没听到。

    阎而梅、万寿祺等人谈论了半晌,忽然发觉有点不对劲,原来就他们谈的热火,杨嗣昌和杨嗣昌手下的人基本不怎么说话。

    对杨嗣昌的想法,阎而梅和万守琪都很清楚,就是八个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对此,他们自然是极为不满的,于是,阎而梅不问杨嗣昌,转而问一旁的左良玉,道:“左将军,战守之策,你是怎么看的?”

    左良玉很滑头,道:“阎大人,良玉一介武夫,能有什么看法?还不是得听诸位大人的,诸位大人怎么说,我们这些武夫怎么做就是了。”

    瞧不起武人,这在江南士林早已是根深蒂固的观念,阎而梅不仅不例外,而且还极为严重。

    在阎而梅看来,他问左良玉就是给左良玉面子,但没曾想,左良玉不仅给他吃了个软钉子,还隐含讥讽不满之意。

    阎而梅的脸当时就沉了下来,不悦地道:“左将军,身为武人,理当报效国家,报效朝廷,怎能没有一丝武人的气概?”

    这话可出格了,但包括史可法在内,这些京城来的大员都是一脸的理所当然,根本没什么了的表情。

    左良玉眼中凶光一闪,淡淡地道:“有句文词儿怎么说来的……啊,对了,是不知天高地厚,但在我们这些粗人这儿,就叫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阎大人,你知不知道北贼是怎么回事,又知不知道我们自己有多大的力量?”

    懿安皇后主政之后,武人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且,在洪承畴麾下时,洪承畴对他都极为客气。

    左良玉本就是桀骜不驯的性子,对袁崇焕,他是一点咒念都没有,但对这个什么阎而梅,却是不放在眼里的。

    所以,阎而梅尽管脸气的煞白,浑身哆嗦,但对左良玉,却也是一点咒念都没有。

    看着阎而梅,左良玉冷冷一笑,道:“北贼当兵的都是最棒的小伙子,而我们呢?北贼的训练极其严格而残酷,而我们又如何呢?这些,不知阎大人知道多少?如果阎大人知道而仍一力主战,那就是心怀叵测;如果不知,那就是……嘿嘿……”

    阎而梅现在脸都绿了,史可法在一旁看着,也是对左良玉极其不满。但是,左良玉说的又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史可法也不好当面申斥左良玉。

    史可法向杨嗣昌看去,却见杨嗣昌一脸的淡然,好像这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左良玉这一开炮,其他武将也纷纷说话,讥讽这些一力主战的书生愚昧无知。

    实际上,这些武将虽都没什么学问,但脑筋可比阎而梅等人好使多了。他们都清楚,如果任由这些书生的意见占了上风,那流血丢命的可是他们自己。而且,众人也都清楚杨嗣昌的心思,杨嗣昌一定巴不得给这些书生吃瘪呢。所以,左良玉一开炮,他们也都纷纷跟上。

    这一来,酒宴自然不欢而散。

    众人都散去后,就剩下了杨嗣昌和史可法二人。

    “杨大人,我们真不能一战吗?”史可法问道。

    “不能。”杨嗣昌毫没犹豫地就给了史可法答案,顿了顿,他又道:“史大人,如果朝廷不同意凭城坚守的方略,那杨某就只能递辞呈了。”

    没想到杨嗣昌这么不合作,史可法的眉头皱了起来,不悦地问道:“杨大人的凭城坚守是不是只能坚守开封跟洛阳两城?”

    脸不红不白,杨嗣昌道:“这是自然。”

    离开南京之前,很多人都主张主动出击,以提振江南的士气,史可法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没想到,这河南的上上下下竟然都如此惧怕北贼,真真是气煞人也!

    史可法带着阎而梅、万寿祺等人走了,杨嗣昌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催调粮草物资,全部囤积于开封和洛阳。

    -----

    勤政殿里,气氛再一次份外凝重起来。

    赌赢了朝鲜这一搏后,女真人的实力暴增数倍。这个时候,皇太极的威望又攀上了另一个高峰,早已没有人可以挑战分毫。

    正当皇太极以为可以稍稍松一口气的时候,陈海平把那份《告天下和解疏》扔了出来,皇太极就又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

    皇太极清楚,不管他的实力如何增长,只要南北和解,那就没有他混的地儿。南北一旦和解,袁崇焕也就必然要倒过去,那以现在汉人的实力,绝不是他可以抗衡的。

    幸好,消息传来,南方不愿按陈海平提出的条件和解。

    这个消息是不错,但皇太极的心还是一刻也安稳不下来,因为随着这份《告天下和解疏》的抛出,也就意味着天下巨变很快就要到来。

    陈海平势必要打破现在四方的平衡,于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就又摆在了皇太极的面前:一旦陈海平对南明用兵,他怎么办?

    本来这不是个问题,陈海平出兵,他也就要出兵牵制陈海平,绝不能让陈海平把平衡打破。但范文程指出,如果陈海平真与南方和解,就势必要组建联合政府,给地方极大的自治权,他们也一样。不过,要是他们出兵,那陈海平就有理由把他们彻底灭了。

    皇太极现在已经完全理解了汉人所谓大义的那一套,而陈海平正是这种极力宣扬大义的人。所以,他要是老老实实地参加联合政府,那就有辽东的一席之地,而陈海平即便心里想,也不会对他们用兵的。

    但是,参加汉人的联合政府,势必就要把大部分的权力交出去,而且南北双方一定会联合起来压迫他,逼迫他放弃更多的权力,所以,一旦开始了这个过程,将来再想要反悔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很快,他的抉择就将决定所有女真人的命运。

    商议、争论、思索,这些天,反反复复,皇太极整天做的就是这件事儿。

    今天,接到陈海平已经开始对南方用兵的消息,皇太极立刻召集文武大员到勤政殿商议此事。

    出不出兵,已经争论太多次了。

    皇太极把目光转向了范文程,范文程躬身道:“大汗,臣不解,陈海平为什么要这么急着出兵?”

    皇太极身子一震,问道:“范大人,你的意思是陈海平这是为了诱使本王出兵?”

    范文程点了点头,道:“大汗,有这个可能。”

    因为那个铁路,陈海平的实力每天都在大幅增长着,如果时间再拖上几年,那他的决定也许就不会这么难了。

    但,真的是如此吗?

    “大汗,臣以为不然!”就在皇太极思索的时候,范毓宾躬身道。

    “毓宾,你说说。”见是范毓宾,皇太极笑笑,说道。

    “大汗人中龙凤,毓宾虽不才,也愿随大汗慷慨赴死,而绝不愿苟且偷生!”范毓宾慨然说道。

    “好,说得好!”范毓宾话音未落,多尔衮等人就鼓掌喝彩。

    范毓宾和陈海平之间是不能共日月的仇恨,如果南北和解,那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其实,范文程和范毓宾的处境也差不多,虽然范文程和陈海平没有什么直接的仇恨,但陈海平那些人可能不跟皇太极计较,却决不会轻易放过他这个大汉奸的。

    所以,实际上,范文程和范毓宾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是希望皇太极出兵,以求得万一之机。

    范文程之所以给皇太极指出这些,是因为范文程太了解皇太极了,他算定皇太极最后一定是要出兵的。所以,他现在指出来,是要皇太极把形势彻底想清楚,明白自己根本没有犹豫的余地,做就要干净彻底,不计一切。

    皇太极默默点了点头,最后道:“看看打得怎么样再说吧。”

    多尔衮上前躬身道:“大汗英明,但我们是不是现在也要加紧准备。”

    皇太极点头,道:“这是自然。”

    -----

    宁远,帅府。

    袁崇焕刚刚从兵营回来,布木布泰给丈夫宽衣,亲自打来洗脸水,服侍丈夫洗脸。

    布木布泰虽然公务繁忙,但从未忘记作为妻子的责任,服侍袁崇焕温柔体贴,无微不至。

    袁崇焕洗完脸,把手巾递给布木布泰,布木布泰把手巾搭好之后,忽然随意地道:“大人,我四哥来了。”

    布木布泰的四哥是满珠习礼,在皇太极的手下主管蒙人事务。

    袁崇焕微微楞了一下,道:“他在哪儿?晚上我们一块吃饭。”

    布木布泰道:“大人,我已经打发他回去了。”

    沉吟片刻,袁崇焕赞许地看了布木布泰一眼,道:“打发他回去也好。”

    布木布泰默然不语,半晌,才道:“大人,我们真没可能和他们联兵吗?”

    微微叹了口气,袁崇焕道:“夫人,你应该知道,我们这儿的绝大部分人和女真人都有血海深仇。现在这样,只不过是为了活人而暂时顾不上死去的人而已,但现在这就已经是极限了。”

    布木布泰道:“但是,现在形势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陈海平占据中原,那我们……”

    微微摇了摇头,袁崇焕道:“夫人,我知道你的心事,但这种事儿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强求不得的。如果我们非要逆势而为,那就不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好,而是在害他。”

    顿了顿,袁崇焕又道:“政治这种东西,我以前没怎么注意,但我现在已经受过了足够深刻的教训。夫人,那是踏错半步不得的。”

    布木布泰知道丈夫说的是实话,只能低头不语。

    -----

    自从对岸开始修铁路以来,考城县的百姓人人都知道要打仗了,但很奇怪,不仅没人害怕,相反都满怀期待,极为兴奋。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大后方的开封和洛阳的气氛是一天比一天更紧张,但考城县的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更兴奋。

    要打仗了,河面上,往来穿梭的渡船虽然少了些,但繁忙依旧,依旧运送着各种货物。

    商人做买卖,在黄河北岸自然没有任何问题,在南岸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不过用于疏通的钱得多花了。

    所以,战争的气氛对南北货物流通有影响,但影响还不是很大。

    要打仗了,但商路依旧畅通,这就让考城县的百姓更有信心了。在河南,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百姓比考城县的百姓更了解对岸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了。

    所以,人人都满怀期待。

    在考城县,有一个奇景,就是县大老爷、县尉什么的都跑了,但三班衙役依旧兴致勃勃,每天干劲十足。

    可以说,考城县的治安就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衙役们之所以干劲这么足,是因为人人都知道曹县的同行过的什么日子,所以他们都怀着非常非常强烈的渴望,渴望他们今后可以继续和曹县的同行做同行。

    这儿又没有大明朝的兵,他们怎么还不过来啊?考城县的百姓真是日夜都在盼着。

    那是什么?那不是大船吗?

    当雪花开始飘落,考城县的百姓惊奇地发现,对岸的火车运来了很多艘大船,那些大船被卸下来后,一顺水都摆在了河岸上。

    这大冬天的,运这么多船来干什么?马上河面就要结厚冰了,到时运什么运不过来?

    考城人是越看越迷糊。

    终于,终于,一队队森严的士兵踏着冰面过来了,但那些士兵根本没有理会考城人的热情,径直地就越过考城而去。

    还好,随后来的那些人很是和气,而且果然是秋毫无犯,考城的百姓算是彻底地安下心来,继续展望未来美好的生活。

    大军不知有多少,连续不断足足过了三天。第四天,考城县的百姓先是目瞪口呆,随即就欣喜若狂。

    他们终于知道对岸那些大船是干什么用的了,原来竟是用来铺铁路的。

    冰面被凿开,一艘艘大船被下到水里,最后从河这岸到河对岸连成了一排,铺成了一条船路。

    开始铺铁轨了,考城人激动极了,因为不仅在大船上开始铺铁轨,也开始在西城外铺铁轨了。

    他们也有火车了!

    这些年,考城县的大人小孩早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火车,就有钱。

    铁路像是有生命似的,在考城人眼里先是一点点长大,然后猛然间,就又发现铁路已经长成了巨人,一眼望不到头了。

    -----

    陈启立亲统大军,自十月二十七日过黄河,到十一月二十三日,彻底完成了对开封和洛阳的分割包围,并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之后,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同时对洛阳和开封进行猛攻。

    连攻七日,攻城部队损失惨重,死伤无数。之后,停止了对洛阳的进攻,但对开封的进攻继续。

    对开封猛攻月余,于春节前夕,攻城停止。

    -----

    这场在开封发生的激战,自然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开封距离南京不远,而北军又没有进行封锁,各色人等都可以随意出现在战场四周,尤其是又出现了战地记者,所以,消息很快就可以传回南京。

    因为这场战事,报纸又大火了一次,每天都是大卖。

    在南京,因为这场战事,很多人都是欢欣鼓舞,因为拖的越久,对江南就越有利。

    实际上,真想和解的人极少,因为很显然,一旦和解,那必然要以北方为主。

    所以,如果他们真有对抗北方的能力,那谁还想和解?那些以前赞同和解的,大都只是迫不得已,趋利避害而已。

    慈宁宫里,懿安皇后又把湖广总督孙承宗请了过来。

    如今,孙承宗、秦良玉和卢象升已从湖广、四川和两广各调十万大军,分别驻守在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并由孙承宗统一指挥。

    这场战事发展到现在,已大大出乎懿安皇后的意料之外,她简直看的是一头雾水。

    孙承宗到后,懿安皇后把最新的战报递给孙承宗,孙承宗看完,放下战报,懿安皇后问道:“老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懿安皇后早前请教孙承宗时,孙承宗曾把对战事的预测说了,也就是认为陈海平最终的目标既然是和解,那江北一战的目的就是要震慑,既震慑那些抗拒和解的人,也震慑那些和解之心不坚决的人,所以这一战必然打的是又快又凶又狠。

    但现在,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懿安皇后很想认为是她高看了陈海平,但这么想心里又很虚,可又实在是看不懂这场战事,所以才又把孙承宗从长江边上请了过来。

    沉吟片刻,孙承宗问道:“皇后,依您看,陈海平的和解是真的,还是另有居心?”

    楞了一下,然后又想了想,懿安皇后道:“老大人,哀家以为这应该是真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