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北冰洋文集 > 故乡的风景和消息

故乡的风景和消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故乡就是故乡,是一种交付情感而又深刻眷恋的地方。既想离开她,却又永远无法忘怀她。    对于那个叫故乡的的地方,我自以为自己很熟悉,虽然我的年龄与她的年龄相差甚远,并且已经离开她十年有余。

    故乡叫斗虎屯,是泰山脚下的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小乡村。故乡的村头立一石碑,解说着故乡村名的来历。故乡始于清以前,因为曾祖父逃荒要饭才来到这里定居。据说,祖父的祖父看中的是这里黄土。

    也许,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我是不会称之为故乡的。我的曾祖父的故乡是在山西某市,后迁至兖州,再后来才是这个叫斗虎屯的小乡村。

    当我稍通事故,就开始怀疑我曾祖父的眼光:为什么将家安在这个地方?仅仅是因为这儿比老家好,抑或是料到自己不属于城市的繁华,而选择了位于这个泰山脚下的黄土地?我不得而知。

    故乡是个小地方,小得以致于宁阳县志对它的记载仅有30 多个字外加4个逗号3个句号。村里700多口人,200多户人家。两条街横贯东西,我们称之为前街后街。街的两旁就是星星点点的人家。    我家在前后街各有一座小院。后街的小院是老院,一匝泥墙,四间草房,围成一个井然的院落。院子很大,这是祖上留下的唯一财产。也许,乡村的岁月不喜欢空白。院子里长满青枝嫩叶的树。前街的小院是新院,四间红砖红瓦的房子,砖砌的围墙,威严的铁大门。只是院里仅有几棵树,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小小的院子里。    这一前一后,一老一少,遥遥相对,仿佛相映着两个岁月,共守着一 方水土,一方日月。又仿佛谁也离不开谁,似有一种天然的 默契和亲情铸合其间。

    这就是我的故乡。老院的草房里,留下了我人生之初的十几年的足迹,我在故乡的岁月全是在这里度过的。新院的瓦房,只留下我匆匆的几个脚印,也不过是我回乡时一个旅店罢了。

    我最初的记忆便是故乡茫茫的原野,一眼望不到尽头, 仿佛是我读到的第一本书----远远近近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红红绿绿。

    记得在夜色里,我背着书包置身于原野之中,有点象在大海里游泳的感觉,天上星光点点,地上四边无着,周围是夜色合拢,充满了一种让人猜测、 让人探究的气氛。这是我多年后在回忆中蓦然获得的。

    因而,故乡也缘此在我的心中多了一些美感。我不能否认,我曾诅咒过她的贫瘠贫困。时过景迁,现在隔着岁月的帘幔看她,我看到的却是美的东西。

    在故乡我生活了19年,直到后来我当兵才离开她。这里有我童年的欢笑和泪水,也有我青年的失意和彷徨。这种感情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当然这种感情是不能用相对论来解释的,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

    当初刚离开故乡,家信是联结军营与她的纽带。一端是连着卫星升空的发射场,一端是草长莺飞的故乡,亲情就是这样在一封封家信中延续。而如今,我的家信写的越来越短了,有时就是电脑定制的。

    记忆中的故乡就是这样一个小村,于我而言是美丽的。

    后街的路上铺着黄土,雨天走路很容易摔跤。萧瑟的秋叶往往夹带着萧瑟的秋风,秋风吹过,总有丝丝寒意。这么多年过去了,后街显得有些苍老了。

    后街的老人们总是很喜欢怀旧。从他们的闲谈中我知晓,我所看到的故乡已是被摩登过了的。很久以前,在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是没有的,但小桥流水人家还是真的。原本前后街是一条河相隔,东西各有一座桥,一名东大桥,一名西大桥。现今东大桥早以被拆了。仿佛一家人妻离子散,只剩下西大桥孤苦零丁,长相思,痛别离,老气横秋,成鳏夫一人。河水也早已干枯,没有童年时的景象了。记得那时,春日岸边扬花飞絮,田野油菜花香;夏日纳夏乘凉,谈古论今;秋日收获果实,游鱼戏荷;冬日撬冰捉鱼,溜冰打仗。一年四季,炊烟袅袅。

    随着生命的一天天发育,长大,我对故乡的原野有了道路的要求。我知道,路的尽头,是一片树林,叶子青翠青翠的。

    后来,我走了许多路,有平坦的,有坎坷的, 有光洁的,也有泥泞的,但我常在梦中试着从来路上走回去,走近那一片树林。就象一片树叶,最终要归根于泥土。

    后来,我几次回故乡探亲。一踏上故土,第一件事就 是寻找我熟悉的那条小路,和小路尽头那片树林。

    日月无形。我的羽毛渐渐丰满,栖落在京都。但当我 受到某种伤害或感到疲倦和空虚的时侯,总要飞回故乡,在这片熟悉的茫茫的原野上悄悄梳理自己的羽毛,用故乡的水悄悄滋润干渴的喉咙。

    那年,我带着新婚的妻子回乡探亲。父亲特意带我们来到后街的草房前,帮我回忆童年的往事。我指着一棵已有上百年的石榴树对妻说,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我总是揪下最后一个石榴。我还指着最东的那间草房告诉妻,我是怎样在哪里读书背书与偷偷学习写作的。一本线装繁体的唐诗三百首被我翻的残不忍睹。那时没有电,时常是一盏油灯伴我到天明。进的那间草房,油灯熏黑的墙壁依稀可见。那一刻,我的眼泪又来了。

    如今,我的还不到两岁的女儿天天,也已能背诵“月是故乡明”等几十首唐诗了。每当我教她背到带有“故乡”的字眼,我总是双眼噙泪。我知道,女儿小小的年纪是不知道什么叫故乡的,但父亲的故乡就是孩子的故乡,正如我父亲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一样。我想,等女儿长大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这几年,故乡家中是多事之秋。先是父亲有病做手术,样样农活拿得起放得下父亲,已经再不能操持农活。父亲动手术时,我曾回去照顾父亲,7个夜晚未曾合眼。庆幸的是,父亲恢复的很快,生活已能自理。不想,未及多日,我勤劳慈爱的母亲又再病倒,又动手术。因为我出差在外,未能回去。等我知道时,母亲已出院。而如今,我竟然还没能回去看望一次。为这,我不知有多少次谴责自己,内疚之心无以言表。再加上大哥工厂不景气,正上学的孩子营养不良。弟弟医院里已经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而且他还要在最近结婚。一件件,一桩桩事情,涌上我心头。

    父亲母亲已经老了。我知道,父母很想到首都北京来看看,无奈我的住房小的再容不下一个人。我也知道,父母也盼着我能带着他们未曾见过面的孙女回去一趟,亲耳听听 孙女叫一声“爷爷奶奶”

    乌鸦月昏比绕树,游子日久定思归。离开故乡十多年了,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故乡是什么?是漫漫征途上一盏烛光吗?照亮别人,从不照耀自己。

    又是很长时间没有回故乡了。不知为什么,近日回故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当所有的树都摇起风铃,所有的灯都闭上眼睛,无须谁来提醒,有个声音就从心底盘旋,唤醒我涨潮的时辰。

    也不知为什么,愈来愈害怕回故乡。

    我时常微阖双眼,让回乡的路在夜海中漂泊----火车,汽车,步行一会觉得自己正躺在母亲摇篮里,一会又仿拂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

    有一天,一位老人和我谈起故乡,对我说,你已很久没有回故乡了吧?

    我无言以对这平淡的语句。我也有故乡,不回故乡,故乡就不是故乡。

    你厌烦故乡了是不是?

    我依然无言以对。再多的知识与经验,再多的智慧与语言,都没有圆满的解释和理由。

    不是不想回故乡,只因故乡在我的心目中太高太大,让我无法看透她。我的学识,对她永远是一份不能再浅薄的浅薄,犹如石头是石头,天空是天空一样。

    思念是一杯茶,淡淡苦香沁人肺腑;乡恋是一杯酒,愈陈愈浓,不能与他人分享,留给自己慢慢品尝。可是,故乡毕竟是故乡。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我关注那一片天空下是阴是晴?读报纸上的新闻消息,我寻觅哪一方土地上是忧是喜?我是故乡永远的游子,分担她的痛苦,也分享她的快乐。故乡就是一块磁石,无论你漂流到何方,她都能辐射到你。

    今夜,我漫步京城,远处是高楼大厦,万家灯火。此时,故乡离我很远,又仿佛很近。有时,我不知是故乡朝我走来,还是我朝故乡走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的记忆如叶子,一片,一片,又一片落在故乡的原野上

    (本文已发表在美文杂志2001年8月15日出,谢绝其他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