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后续

作者:笔名百代过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已故作家路遥写过一部很有名的小说,名字叫做人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的农村知识青年,他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跳出农门,但最后又不得不失落返回。当他重新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发现生活宿命一样在他身上重演,他仿佛注定要属于这片土地,无论他怎样努力挣扎,想要逃离开,都归于徒劳。他想起自己从公社开完教师会,知道自己要离开学校的那个暴风雨的傍晚,那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了。仿佛这中间什么也没发生,仿佛发生的一切都是一个不真实的幻影,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梦。

    在高加林从城里回来一个月后的一个下午,在县农机站开车的三星回到村里,随车带来了气质高雅的黄亚萍。高加林从干活的人群中走出来,同黄亚萍走下硷畔,拐上通往县城的简易公路。望着他们的背影,男人们咽着口水,嫉妒得不愿说一句议论的话。女人们评说黄亚萍的穿着气质,啧啧称赞着,忽又发现男人们那副牵肠挂肚,但又不肯溢于言表的熊样儿,意识到了黄亚萍的威胁。骂三星咋把这么个狐狸精带回村里来,把男人们的魂儿都勾走了。三星说,我的魂儿早就被她勾走了,不想拉也得拉了。又说乡下人没见识,见着个漂亮女人就盯着看,给他丢脸。众人说给你丢什么脸哪,你别是看上人家了。三星说,这话不假,我倒真看上了,可人家就要离开县城去南京了,看上也白看上。众人便正经下来问,都要走了,还找加林干什么。三星说,我咋知道,人家也没说。又说这次回家是办点事,先回家了,等黄亚萍回来,就去他家找他。说完,跳上拖拉机,一路响着回家了。

    高加林和黄亚萍在道旁一棵柳树下停下来,黄亚萍告诉他,她要走了,各种手续已经办妥,走就在这几天。她想这一离去,今生可能都不会再见面,她来是想和他见上最后一面。亚萍平静的叙说着,道上不时有一两个人走过,回头看着他们。远处坡上的玉米已接近成熟,平展展的随地势倾斜,上面已不再像夏天那样笼着一层薄明的雾气。一朵不大的白云在山顶一尺远的地方驻留,像褐黄色的山体开出的一朵小白花,非世俗的纯美,更远更高的地方是一片瓦蓝的天空。“加林,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不会忘记你的,真的。”亚萍动情地说。离别的伤感已经把她的心浸泡的酸酸涩涩,黯然中透出一种肃穆的神情。高加林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低下头,沉默着。黄亚萍不仅打量起他,眼前的高加林身体单薄清瘦,憔悴的面容中透着漠然,昔日的热情已从脸上消去,代之一种很深的沉思。她痛苦的意识到从前的加林已不复存在,她再也找不回从前的感觉了。黄亚萍伤心地说:“加林,我要走了,你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旁边柳树上的秋蝉鸣叫起来,在空气中发出金属般的颤音,笼罩在头顶。高加林没有看亚萍,他怕自己的心再次柔软。生活和现实需要他表现坚强,他觉得自己已经耗尽了感情和生命,再也没有多余情感给于这个他曾经爱过,现在仍然爱的姑娘。他知道她来是要给他们的感情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没有遗憾的离开。他说:“亚萍,你来看我,我真的很高兴,也很感激你,但这样只会徒增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又有什么必要哪。本来我的心境已经快平复了。”亚萍的眼里噙满了泪花,低下头说:“对不起,加林,我也告诉自己,不要再来看你,可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那朵驻留在山顶的白云已不知飘移向了那里,只余下一个空空的位置。亚萍半是祈求地说:“加林,我要走了,我只想听你一句心里话,你是不是从来都没有爱过我?”加林望着亚萍两道弯眉下略显忧郁的眼睛,心里一阵阵疼痛,苦涩的说:“爱过,从中学时代就爱,现在仍然爱,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哪。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今后更会远隔天涯,永不会再相见。”亚萍眼泪刷得流下来,感激地说:“听到你这句话,我就满足了,我会永远永远记着。”

    回到干活的人们跟前,三星已经开车在这里等他们了。在上车的一刹那,黄亚萍忽然转过身,跑到加林跟前,不顾众目睽睽的盯视,抱住他,在加林的唇上留下了快速的一吻,又转身跑开了。在这一瞬间,加林看见了地畔的枣林已显幽暗,苍苍翠翠,西天一片金黄。

    太阳落山了,远远望去,隐在枣林里的村子笼罩在薄薄的暮霭之中,一条两尺宽的乳白色雾带在村子的四周悬空漂浮,犹如绕住村子的一条玉环。收工的人们迈着清清静静的步子往回走,低声说着话,一支寻犊的牛在队伍里发出沉闷的哞叫声。高加林的心如群山暮野般的苍凉和空旷,又像河道流水般的忧郁和感伤。巧珍出嫁了,亚萍也走了,他曾一度是多么的富有啊。但现在都过去了,失去了,他将在这默默无闻的乡村,逐渐消磨去意志才能和雄心,而变成一个无用的人。高加林感到一阵锥心刺骨般的疼痛,眼前的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谐,在他眼中变得陌生遥远了。

    回到家中,高加林在道上所感到的的痛苦更强烈了,家是一种更贴近他的现实。在外面劳动时,他还可以藏起自己的痛苦,让痛苦在劳动和人群中得到缓解和减轻。而在家中,他就无法不面对现实。父亲以永恒的姿势蹲在炕边那个永恒的位置上,吸着旱烟。母亲在他回来时,重复着每一天重复的动作:从炕上下来,用脚寻找鞋子,伸进去。桌子早就放在了炕上,一盏昏黄的油灯坐在桌角,火苗晃动着,照亮了桌面,与桌下面的暗影形成对比和反差。母亲把饭菜端上来,父亲也吸完了烟,坐在了桌子的一角,母亲也脱鞋上了炕。高加林把身子凑到桌前,晚饭开始了。难道这就是他要过的生活吗?高加林抑制着恶劣的心境,拿起筷子。高玉德迟疑胆怯的问:“听是今天那个城里的女子来了?”“来了”“咱可不能和人家有什么挂连,咱养不起人家。”“我知道,人家就要去南京了。”高玉德和老伴对忘了一眼,放心了。

    吃完饭,收拾完碗筷,母亲早早地把被捂上了。高加林疲惫想把身子砸在炕上,就再也不起来,但他没有屈从于身体的欲望。把油灯挪到屋角的一口小木箱上,坐下来,摊开稿纸,拿起了笔,为再一次战胜自己而感到欣慰。

    当三星驾着拖拉机驶上大马河桥,驶进县城时,天已接近黄昏。黄亚萍坐在驾驶室里,娇贵的身子被一路颠簸得又酸又痛,而驾驶室内呛鼻的柴油味更让她全身发软,欲呕欲吐,犹如生病。这次坐三星车到乡下,除了真心想再见加林一面之外,内心还抱了一种浪漫的想法。他觉得此时去和加林告别是件很浪漫的事。但坐上三星的车,走了一点路,她就有些后悔了。怀疑自己的身子能不能经得住这辆破车的折腾,她想马上下车回去,又想马上见到加林。在犹豫不决间,已离开了县城,拐上了通往乡下的公路,她也就安下心来,把自己交给了这辆噪声严重超标,污染严重的怪物。当她看到昔日的爱人衣衫破旧,尘土满面,像一个真正的乡下人出现她面前时,她的心灵受到了震颤。在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比任何时候都更爱加林。特别是当加林说出从中学时就爱上她时,在感到幸福的同时,她的痛苦也更真切了。在这一时刻,她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很隐秘自私的想法,即使她不能和加林生活在一起,她也要保住加林对她的爱情。所以,她临时耍了一个小手腕,故作天真的逼加林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下保证,与她保持通信联系。他知道加林是个很骄傲的人,也许不愿意这么做,就像当初毅然提出和她分手一样。但也正因为加林是一个骄傲的人,在他答应之后,就不会轻易失信。现在虽然她被柴油熏得恶心想吐,但仍紧紧地抓这手提袋里的笔记本,仿佛抓着某种安慰。

    黄亚萍在广播站门前下了车,透了一下空气,舒服了许多。走进大门,穿过大院当中的青石甬道,来到那扇再熟悉不过的门前时,忽然想起自己已经办完了交接手续,与这里没有任何关系了。一种强烈的留恋之情瞬间淹没了她。黄亚萍在门前徘徊了一会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广播站的院子。

    暮色沉落下来,路灯还没亮起,大街上行人寂寥,有的铺面已经上了闸版,关门了。有的门大开着,里面见不到一个买东西的人。只有十字街口处还蹲着几个商贩,好像执意要坚持到最后。黄亚萍走过时,背后有人说:“这就是县广播站的播音员。”黄亚萍没有在意,她的身体懒懒的,走过县城熟悉的街道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翻涌。像惆怅,像失落,像伤感,但又什么都不是。从高家村带回来的印象已经淡漠,沉进心底,在意识中变成了一个很遥远的角落。苍茫的暮色已经降临,还在营业的店铺亮起了灯火。

    回到家里,父母都不在,克南正坐在沙发上等她。见亚萍回来,连忙站起来,有些胆怯的解释说,知道亚萍一家要走了,邀请他们过去吃顿饭。她父母等她不回来,先过去了,他这是留下来等她。亚萍本来累得不行,又根本没这个心情,但看到克南可怜巴巴的样子,也就不忍心拒绝了。况且,父母已经过去了,她不去,父母也会觉得尴尬。进到屋里,亚萍才闻到自己身上有一股柴油味,想必克南也闻到了。她走进卧室换衣服,发现裤脚上染了一块鸡蛋大的油渍。这条裤子是几天才买的,今天特意穿给加林,现在弄脏了,让她又心痛又懊恼。但想到自己就要离开这里了,到了南京,这条裤子可能就不时兴了,心里才好受了些。

    换完衣服出来,黄亚萍在镜子前拢了拢头发,克南在一旁说:“有人看见你坐拖拉机出城了,我没有对伯父伯母说。”黄亚萍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镜子,边往头上喷香水边说:“其实,说也没什么,我去看加林了。”停了一下,像是看克南的反应,又接着说:“这回你妈满意了,加林被害惨了。要是看她,我这辈子也不登你家门,但还有你,我们毕竟朋友一场,我对不起你,你妈对不起加林,算是扯平了。说到底,是我害了加林,如果我不爱上他,他今天一定还在当着他的记者,风风光光,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亚萍叹了口气,在克南旁边坐下来。克南说:“你也别太自责,我不是为我妈开脱,加林那么注目,就是我妈不检举他,也还是会有人检举他。这事也怪加林,不是通过正当途径上来的,还那么张扬。你知道吗,在我妈检举他之前,已经有人给地委写检举信了,还不止一封。只是没有引起重视,这些都是我后来知道的。”黄亚萍的心情忽然很烦躁,她在沙发上站起来,又坐下。对克南说:“我不想上你家吃饭了,我的心很烦,你陪我聊会儿吧。”克南感激地点了点头。

    外面的县城的夜已经一片灯火辉煌,一盏又一盏橘黄色的路灯光,照在清清静静的街面上,偶尔有一两辆收摊归来的摊车,在街上缓慢孤独的走过,悄无声息。

    克南在黄亚萍的父母回来时才走,他们见女儿和克南单独呆了这么久,又惊奇又欣喜。两个人在屋里小声戚喳了一阵。母亲推门进了女儿房间,亚萍还没有睡,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发呆。见母亲近来,连忙把笔记本收起来。母亲讨好的问:“你和克南谈得怎样了?”黄亚萍不耐烦地说:“什么怎样了?”“你和克南的关系呀。你们不是谈了很久吗?”母亲倒有些奇怪起来。黄亚萍大声说:“你们就别瞎操心了,这是不可能的,我和克南早就完了,永远完了。就算没有加林,我们最终也要分手的。”母亲谈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本来今天我和你爸都很高兴,以为----”母亲转过身,迈着迟滞的步子,走回自己的房间。又回过头,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终于没有开口。

    三星这次回高家村是办一件在他看来的大事。县农机站要更换两台机械设备,一台推土机,一台拖拉机。三星早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心里便有了打算。但一直没动真格的,三星也就把这件事放在心里没有说,直到近些日子,这件事有了新的进展,三星才去找机械队长高青海,说了自己的打算。三星来机械队时间不长,但和青海队长的关系处得不错,拐弯抹角往上辈找,他们还是本家。平时三星鸡蛋鸭蛋也没少往青海家拿。青海队长腰有风湿病,怕凉,三星就把家里父亲铺的鹅毛褥子重新挂了面,给青海队长拿来了,使青海队长大很感动。自己这件事只能拜托他了。青海队长听完三星的话,沉吟了一下,爽快地说:“这件事我给你办,办不成你也别恼,办成了你也别高兴。你先把钱准备好。我给你透句实话,已经有好几个人托我买这台拖拉机了。现在都知道要单干了,都想买回去干点什么。我上南方办事,人家那儿分田到户好几年了,跑运输的个体户都发了财。所以这台拖拉机有不少人惦心,但我都没答应。现在你要买,我给你使使劲儿。还是那句话,办成了别高兴,办不成别恼。”三星问:“那台推土机谁买去了?”青海队长说:“已经内定给了公安局马副局长的小舅子。”

    从高青海队长家出来,三星的心里很兴奋。自从到机械队以来,他就爱上了开车,爱上了坐下这个铁家伙。觉得他是有灵性有生命的,懂得他的所有心思,他也懂得它。它的那里出了毛病,不舒服,他听声音就能听出来。他也知道它什么时候渴了,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应该搞一下卫生了。三星仿佛天生就是摆弄车的料,进到机械队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开车修车已经很内行了。高加林事件也牵扯到了他,他也是马占胜通过不正当关系来的,也被有关部门责令清退。只是因为他各方面的关系搞得好,才被力保下来。在这件事上,三星暗暗觉得高加林不如自己。加林聪明,有才气,念书教书都比他强,但在社会经验和为人处事上却不如他。加林太才气外露,根本没想到自己一个乡下人,初来乍到,还是通过不正当途径上来的,还如此张扬,不懂得收敛自己,就是没有克南他妈检举他,也不会太长久。而他却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在城里人眼中的位置,所以他来时,便处处小心谨慎,脏活累活抢着干,努力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特别是在能左右自己命运的领导身上舍得投资,这投资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感情上的。不论多大的领导,他也都是人,是人就有感情,只要自己拿出真心和诚心,就能打动他,感动他。到时候遇到什么事儿,你不用找他,他就会自动帮你。如果当初高加林像他一样,到城里后,并不急着表现自己,先建立牢固的根基,事情来了也不至于弄得这么遭。说到底。这件事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比这更大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也不是没有,可人家到现在还嘛事儿没有,还照样舒舒服服的享受着腐败带来的好处,这不全是事在人为吗。再者说,你一个通过后门进城的土包子,根基未稳,就撬人家县里干部的儿媳妇,这不是自己毁自己吗。没想到加林这么傲气,这么聪明的人,也会毁在女人手里。

    三星有时想想便不禁为加林惋惜,为自己窃喜,但窃喜之中也还有一丝隐忧。虽然这次自己没有被清退回去,但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过去,危机时时存在着,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将来担忧。正好机会来了,机械队要处理两台旧机械。想自己在机械队也并非长久之计,说不定哪天就被弄下来,还不如自己买台车跑运输,既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还说不定可以赚大钱。更主要的是,他喜欢开车这一行。有了自己的车,他就不用再担心无车可开了。他这次回家,就是和父亲商量这件事。正好几天前,黄亚萍来找他,说他要回高家村告诉她一声,便把她也叫上了。三星在高加林哪里见过黄亚萍,也算是认识,但并不是很熟。

    三星回到家,正好赶上父亲开会去了,没在家,他便和哥哥说了这件事。哥哥很支持他,说如果钱不够的话,他这里有。三星很高兴,在家抓了两只正下蛋老母鸡,又返回了城里。

    明楼书记这次去公社开会,还是为分田到户的事,公社的态度很坚决,看来这事不能再拖了。高明楼书记回到村,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要大家做好思想准备,秋收过后,工作就全面展开。

    其实不用开会,所有的人都知道要分田单干了。从广播报纸,从村里在外面做事的人嘴里,人们早就了解了新政策,知道了各种消息。平时在路上,在田间地头,人们都要聚在一起,议论一番。所有人心里都躁躁的,兴奋中有隐忧,迷茫中有希望。有一些心眼精明的人,具有超前意识的开始从生产队往家偷日后能用的东西。比如车套上的铜圈,肚带,犁杖上的铧板。这些东西从前拿回家也用不上,现在都成了人们觊觎的目标。有时临到套车赶犁时,才发现东西没了,只好放下正忙着的活计,派人到供销社去买。弄得人人心里都窝着一团火,嘴里骂骂咧咧。偷的人觉得占了便宜,没偷的人就觉得吃了亏,也得空抽空的往家拿。临近分浮产时,连几块木板。畜棚里牛马脚下踩的青石,都有人拿。有的人拿时并不背人,队长看见了也不管,他也管不了。当然人们偷也罢,拿也罢,都不超越一定的界限,只拿一些小来小去的东西,大件还是没人敢动。

    在那些日子里,人们都有点心浮气躁,整日整日聚在生产队的屋子里开会。高玉德老汉每次开会都是让加林去。一是加林大了,应该让他主事了,再一个他也不愿意到会场去,他在感情上接受不了。他在生产队里干了大半辈子,已经不知不觉把生产队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大伙在一起上工,一起下工,一起干活。谁家有事不用说,都上赶着帮忙。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大伙不都这么过吗,高玉德老汉没觉得有什么不满足的。他也知道地分给了各户,庄稼会侍弄得更好,但他在感情上就是转不过这弯儿来。高玉德老汉隐隐感到随着生产队的解体,某种珍贵美好的东西也会随着永远消失,这让他又伤感又无奈。

    每次开会,高加林都站在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只是听着,从不参言。他对人们争论争执乃至争吵的事情从不感兴趣。他来,是因为父亲让他来,是因为不得不来,因为每户必须有一个人来开会,参与抓阄,决定公共的事情和只有每户自己才能决定的事情。但即使这些事情,高加林也觉得与自己没多大干系,他们并不能决定他的命运,改变他的人生。他为周围的人为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斤斤计较,争来吵去,而觉得可怜可笑。他沉进自己的内心里,觉得眼前的人都活得如此表面而虚假,用一把尺子就能丈量。

    高加林来到外面,听不到屋里的声音了,但他知道里面的会还开得很热烈,黑沉沉的大地传来大马河响亮的流水声。黑玉一样的水流在河床的乱石间碰撞,一条鱼儿跃出水面,在落下的瞬间瞥见了深邃的夜空。它一下子觉得星星它很近,仿佛要一齐落下,空气的羽毛拂过它扁平的躯身。落入水中时,它听到了一声惊破宇宙的轰响,然后又开始欢快的畅游。高加林走出生产队的院子,走到后村,在坡底站下了。想了下,便看坡上的高墙大院,看门旁的那棵老槐。站了一会儿,转身下到坡底,沿小河上面的小路往村外走,不时回头看看。走到村外一块谷地里,在一棵梨树下舒服地躺下来。然后,侧耳倾听着,马上又坐起来,打了一个寒颤,感到有些冷,便又顺原路返回生产队。会还在开着,高加林在人堆里猛然看见了巧珍,他的意识闪电般的清醒了。原来他在内心思念引领下,把和巧珍第一次约会的情形重演了一遍。巧珍也看见了他,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向他走过来,这还是他们分手后的第一次见面。巧珍明显的胖了,已经有了妇人的身态和表情,到了加林跟前,才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但马上又镇定下来,大方的对加林说:“加林哥,你也来了。”高加林抑制着自己的感情,点了一下头,说:“巧珍,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巧珍说:“昨天才回来。”便再无话,又回到原来地方,姐姐巧英正生气地蹬着她。

    高加林没有开完会就回家了,一弯月亮升起来,泻下冷冷的清辉,村子笼在一片朦胧中。多半人家都息了灯,自家窑里的灯也息了。高加林在门前停下来,没有马上进院,静静地站着。门前的梨树投下斑驳疏朗的影子,探在脚前,显得模糊,没有一点硬度。道上空落落的,看不出有人走过的迹象,更远的地方什么也看不清。空茫中,他想起了刚才碰到的巧珍,想起了那个热闹的会场,发现世事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来临。

    当生产队的牲畜,车辆、农具等浮产全部外理完毕以后,高明楼书记惊奇的发现,集体从未有过的富有。他的同事和下属也有同感,所以,在一次会后,有人提议简单的吃一顿,明楼书记便爽快的答应了。过了几天,干部们又去公社开会,开完会出来时已是晌午,正好碰见高家村的刘树江,他在一个月前来公社开了一个饭店。此时见到高明楼书记一行人,便连拉在拽,把他们让进饭店。大伙在桌前坐下来,刘树江招呼着,问都吃些什么。高明楼书记开着他的玩笑,说:“你这土匪,是想拦路抢劫还是想强抢民女,我们身上可有一个子儿都没有。”刘树江说:“强抢民女谈不上,你们这里只有一个女的,也老天巴地了。拦路抢劫倒是真的,我不打劫你们我打劫谁。你们这些败家子把集体都分了,富得流油,也该往我这儿淌点儿了。”说笑着,又有一伙人进来,原来是另一个大队来开会的,他们和这桌上的人心照不宣的打着招呼,在旁边一张桌上坐下来。

    几天后,公社一行十几人,下到高家村来检查工作,受到了高家村一班人的热情接待,停在高明楼书记门前的两辆破吉普车,黄昏时才离开。从院中出来时,个个红光满面,脑门鼻尖泛着油光。他们和高家村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一一握手,热烈称赞高家村的工作做得很好,做到了家。他们在村外的公路上碰到一个人,正在散步,有认识的人说,这就是在县上当记者的高加林,现在被撵回来了。

    公社来检查工作的车进村时,高加林也看见了,在他心里引起某种痛苦的感觉。以前他也经常坐吉普车到下面采访,但现在车里坐的是别人,不是自己。他只能远远看着,感到自己与车上的人的距离。这一天高加林都过的心不在焉。道路上没有几个人,显得空旷,铺展着,好像从高加林的心上向远处延伸。灰色的暮霭在路的尽头降下,渺远而诱人。月亮早已在天空高挂,星星一颗两颗的出来。尔后又一下布满天空。已经离开村子很远了,前面的路看不见尽头,高加林茫然的走着,有几句诗从心头流出:走出记忆/ 走进星辰/ 可却走不出故土的围困/ 那里才是我一无牵挂的去处啊/ 那里才能容留我这颗漂泊的心。两颗清泪从高加林的眼中流出,月亮更加明亮了,闪光的白雾从地平线上升起来,高加林仿佛不是在走,而是在飘,如果他愿意,他完全可以飞起来。

    三星买了拖拉机后,就离开了机械队,自己在省城和县城之间抛跑起了运输。这活儿比他想象的还要赚钱,现在能买起拖拉机的人并不多,像三星这样人缘好,能跟各相关单位部门扯上关系的就更不多了。三星属于这样一种人,你刚跟他接触时,会觉得这个人实在,厚道,心眼儿好,肯帮助人,有时甚至有点没脑子。所以,很快就会喜欢上他。时间长了,就看出这个人很有心计,在小事上从不计较,吃点亏也不说什么,总给对方留有余地和面子。但在大事上却从不含糊,总从比别人想得多,想得周全,基本上算是一个自私的好人。三星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做什么大多都不经过脑子,想这件事应该这么做,那件事应该那么做。而是觉得这件事这么做会好一些,那件事那样做会好一些,便去做了。只有在他非常想做一件事或非常不想做一件事时,他才动用自己的脑子,盘算一下。通常情况下,三星很少在人前感到自卑,软弱,拘谨,不自然,也很少有优越感。在他眼中,人都是一样的,都有它的喜怒和好恶,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都值得他与之认真交往。在这一点上,三星不自觉的超越了人的外在身份,直达了人性本身。

    虽然开车很挣钱,但也很辛苦,早上三点就得起来烤车,烧开水,摇火。有时好长时间也启动不起来,又等着出车,便很着急。晚上回来的也很晚,后半夜到家是常事。最糟糕的是半路抛锚,小毛病鼓捣三两个小时修好了,大毛病就得等过往的车辆给拖到城里去修。几个月下来,修车添件的钱也花不少。三星算计着攒足了钱,一定得买辆新的。除了跑运输,三星还在家里开了一个卖店,经营一些日常用品。父亲经常不在家,卖店由母亲操持着,分家另过的大嫂巧秀有时也过来帮忙。卖店的货都是直接从省城进的,又便宜又新颖,不仅吸引了本村的村民,连临近几个村的人都吸引过来了。有一次高明楼去公社开会,碰到供销社主任,开玩笑说,你们家把供销社的生意都抢了。本来三星开卖店只想挣几个零花钱,并没指望能赚多少,但几个月下来,赚的钱比他跑运输还多。这使三星既欣慰,又感到悲哀。他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在路上跑,竟比不上把东西轻轻松松过一遍手赚得多。当然,家里开的卖点如此赚钱,还有一个三星不大清楚的原因,那就是,大队经常招待干部们吃喝时,所有从柜上拿的东西,有着外人永远无法知道的高额利润。

    在三星日子蒸蒸日上的同时,家里的媒人也踢破了门槛,但三星相来相去,没有一个看上的。高明楼书记见儿子如此挑剔,得罪了不少人,心里有些担忧,就找了个空子,对儿子说:“三星你也不小了,有人给你提媒是好事,但你这样挑拣就变成坏事了,让人笑话不说,往后谁还敢跟咱家办事。说到底,咱也不是啥高贵人家,有啥资格谁都看不上眼。”高明楼虽然是个书记,但也毕竟是个父亲,心里着急儿子。已经有人在他面前打哈哈,说你家三星是不是想找个省长的女儿做老婆。他当下就给人家一个冷脸子。三星知道父亲是怕外人说闲话,倒不是怕自己找不到老婆,就实话实说了:“爸,我就是看上了大嫂家的巧玲,除了她,我谁也不要。她当教师还是我给她让的位子哪。”三星在后面加了一句,说明这件事的可能性。高明楼书记愣了一下,但马上就觉得儿子看上巧玲,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他早就应该想到。而之所以没有想到,是因为巧玲是儿媳妇的妹妹,哥俩儿娶姐俩儿虽不违法,但毕竟是件稀罕事。明楼想了想,当晚就把亲家找过来,边喝酒,边把这件事提了。刘立本当然满心愿意,但嘴上还是说要回去问问巧玲。他说的有一半实话,三个女儿中,只有巧玲读了书,现在又当了教师,说不定会心高气傲的给他说不同意。他在女儿身上都有些灰心了,你说好的他偏看不上,你看不中的,她偏跟的死心塌地。女儿一大,仿佛就是要和当父亲的作对。

    刘立本回家和老婆嘀咕了半宿,第二天早上吃饭时,才和巧玲说了这件事。刘立本在心里有点怕这个最小的女儿,其实说怕也不准确,只是女儿是个读书人,现在又当了教师,让他这个不是一字的父亲有点自卑罢了。巧玲听了,也没明确表示不同意,说:“我们姐俩儿都嫁给一家人,别人会笑话的,好像高家的男人有多好似的,我们就得嫁到他家。”刘立本说:“能赚钱的男人就是好男人,三星又能抓钱,脾气又好,又稳当。一点也不想村里那些年轻人,整天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穿得花里胡哨的,没个人样儿。咱不看他爸当不当书记,咱就看三星这个人。”娘也在一旁帮腔:“我看三星这孩子是个仁义孩子,你嫁过去保准吃不着苦。你就听你爸的话,点个头,好给人家回个话。”巧玲淡淡地说:“这件事以后再说吧,反正我现在还小,找婆家还早哪。”刘立本说:“像三星这样的人家,上门的媒人多着哪,谁还能等你。说不定明天人家就相上如意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巧玲脸上有些不悦,说:“他爱等不等,就是到时候我想嫁人了,嫁不嫁他还不一定哪。”说完转身走了。把刘立本晾在了一边。

    其实,要是早一些说这件事,巧玲说不定还会答应哪。高家村早就要增加一名教师,但一直拖到了现在。巧珍从妹妹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背着姐姐巧秀偷偷去找高明楼,央求他让加林补上这个名额。本来高加林的教师职位就是三星顶替下来的,高明楼一直觉得对不起加林,现在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就答应了巧珍。前一段时间忙分田到户的事,一直没分出心来,现在有时间了,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他不求高加林感激他,只要不再恨他就满足了。最先知道消息的当然是在学校教书的巧玲,她听到后,很替加林高兴。起初,她也恨过加林,后来加林回来了,姐姐也结了婚,她也就不怎么生加林的气了。而当她听说那个城里的姑娘来看了加林,又长得如何有气质时,她对加林也就更加理解了。况且,她和加林一样,同是从学校回到农村的文化人,所以对加林的遭遇,除了理解之外还有几分同情。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但当她听到加林又能当教师时,她却有些高兴得不正常。一放学就跑到加林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可让她惊异的是,加林并没显出多高兴的样子。听她说完,沉吟了一会儿,说这件事他还得考虑考虑。巧玲把这当成了一种矜持自尊的表示。

    第二天,因为临近期末考试,给学生补课,放学时,已经很晚了。在半路,她碰见了等在路上的高加林。他们打过招呼后,边走边说着话,加林告诉她,他不打算当这个教师。巧玲惊得停住了脚步,望着他。加林的脚步也停下了,在原地来回走着,踩到了一枚小石子,把它踢到了路旁。并不看巧玲,说:“我不当这个教师原因很复杂,一时也说不清楚。总之你告诉学校一声,让他们另安排人吧。现在也快放寒假了,有充足的时间另找人。”巧玲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个男人其实她并不了解,虽然他们住在同一个村子,又与二姐有过那么一段感情。她说:“你就因为一种说不清的原因,放弃了这个许多人都争着想要的机会。”不知为什么,她一下子就把自己摆到了关系很近的说服者的位置。高加林此时已停下在原地的走动,站在了她斜对面的位置,使她不得不偏转一下身子,才能正面对着他。加林的身后是一片覆着积雪的山坡,田垄起伏流动着。高加林想了一下,说:“其实原因说简单也简单,我要当了教师,家里分的地,我爸一个人侍弄不过来,我妈身体又不好。”停了一下,又接着说:“还有高明楼把我的教师弄下来了,现在又要把我弄上去,好像我的命运就操纵在他的手里,他可以随意摆弄似的。我要让他知道,我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他高明楼手里。”高加林的语气有些愤激。他还有一个没说出的原因,这件事可能是巧珍一手促成,高明楼才没有那么好心帮他。要是这样他就更不应该当这个教师了,那时他的自尊心所不允许的。

    他们已经站在道上有一会儿了,都感到有些冷,便往前走。巧玲小心地说:“我最近在报上,看到了你发表的一首诗,你是不是因为有了更高的目标,才不在乎这个教师的位置的。”高加林说:“文学只是我的一种精神寄托,与现实的选择没有多大关系。”一个村人从对面走过来,惊异的看着他们,快到跟前时,低头走了过去。巧玲突然问:“听说那个城里的姑娘还和你保持着联系,是真的吗?”高加林尽力平淡地说:“我们只是通通信,她现在已经去了南京,有了很好的工作。”停了一下,加林诚恳地问:“巧玲,你不恨我吗?你应该很我的。我对不起你二姐,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巧玲想了想说:“我能理解你,但在感情上,接受不了你当初对我二姐的负心。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我二姐结婚了,生活很幸福。”巧玲斟酌着语气说。此时两个人已经走到了屯里,有人推开窑门,探头探脑的往外观看,俩个人都注意到了,便分开,各自回家了。

    正因为有了这次谈话,巧玲才对三星的提亲表现得如此淡漠。她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姑娘,在感情上也不讨厌三星,但她同时也是一个爱幻想的姑娘,高加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她的幻想。那个年代毕竟是一个崇拜才气向往诗意的的年代,而功利主义才刚刚抬头。刘立本并不知道巧玲和高加林的这次会面,如果知道了,他就会对巧玲拒绝三星的提亲产生怀疑。虽然村里已经有人在背地里,对巧玲和高加林悄悄议论了。但没有人敢当面对他说,因为这件事人们毕竟只是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光凭大白天在一起说一次话,并不能说明什么,反而有嚼舌根的嫌疑。

    三星在学校放寒假不久,便经常出现在村里。他从省城买回了一台八成新的录音机,整日在卖店里放,吸引了不少村里的年青人,连一些成年人也来看热闹。正是从三星这里,人们知道了李谷一,朱明瑛,邓丽君这样一些名字,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现代气息。除了三星自己,谁也不知道他放弃了每日几十元的收入,守在家里的正原因。巧玲可能猜到了一些,但她的心思全在高加林身上,所以也没多想。她每隔几天都要到加林家借书,开始时并不多呆,说上几句话,拿上书就走。后来话便多起来,呆的的时间也长了,两个人逐渐有了谈恋爱的感觉。但谁也没捅破那层窗户纸。他看出加林是喜欢她的,有时,她起身要告辞了,加林明显的表现出不愿意让她走的意思,她便重新坐下来。但加林却不肯再作进一步的表示了,这让巧玲很苦恼,也不知加林是怎么想的,他还有什么样的顾虑。

    寒假很快就过去了,在开学的前一天,巧玲还不久前借的书。加林不在家,昨天接到二叔家来的电报,说家里出了点事,要加林去一趟。巧玲只好失落的放下书,出来了。经过去年生产队的场院时,看见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在场院上跳舞。旁边放着三星录音机,里面正播放着流行乐曲,一群孩子在一旁围观。三星没在跳舞的人里面。见巧玲走过来,有两个捣蛋鬼斜眼看着她,便扭摆着臀,做着滑稽的动作,随着录音机大声喊着:“爱你爱你就爱你。”巧玲感到一阵恶心,赶忙走开了。此时,她更感到了高加林的可贵,暗暗下定决心,等加林回来,一定向他表明心迹。但她又隐隐的有几分担忧,要是加林还在犹豫,要是他还不愿意在农村结婚,要是他还爱着那个城里的姑娘,要是他还不能对二姐忘情,那她该怎么办哪?想到这里,巧玲不免有几分心灰意懒,再加上所爱的人此时正远在城市,空间上的距离,更让她感到了爱情的无望。

    巧玲闷闷不乐的回到家,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刘立本十几天前去了内蒙。巧玲和加林谈对象的事,他很快就知道了,因为巧玲去高加林家借书还书,高加林送出来,两个人在村里走过,从不背人。他们的光明正大,使二能人刘立本束手无策,无计可施。村里已经出了几对这样光明正大的年青人。他们在人前坦然说笑,做出亲昵的动作,坦然地在村里进进出出,全然不理会人们的闲言碎语,他们像一股清新的风在人们心头吹过,使守旧的人们无可奈何的感到时代变了,他们已成了时代的落伍者。一些开明的村人,开始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这些叛逆者,善意的讽刺那些守旧的老脑筋。刘立本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女儿彻底失望。他觉得女儿的举动无异于飞蛾投火,但他对此又无能为力。对时代的失望和对女儿的失望,使刘立本把全部精力投在对金钱的追求上,他只有在手里握有更多坚硬挺实的票子时,才会感到一种踏实和安慰。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失望的心情,和对踏实感的攫取欲望,刘立本在春节过后,就踏上了去内蒙的火车。

    这次,刘立本深入到了更远的地方,因为刚分田到户,对牲畜的需求量大增,刘立本从前到过的地方已有了辽宁,吉林,河北的贩子来过了。刘立本这次到的是真正的蒙古人聚居区,他先找到了主任的家,拿出介绍信,给主任扔了一条烟,主任很爽快地把他领到了村里一户养牛最多的人家。这家的主人五十来岁的样子,长得很精壮。主任用蒙语同他说了几句,他看了刘立本一眼,又用蒙语回了主任。主任用汉语招呼刘立本进屋,屋里搭的也是汉族人的土炕。刘立本知道很多蒙古人已经不再游牧,许多习俗都随了汉人。沏得很浓的茶水端上来,刘立本无心喝茶,只想看牛,但看到主任已脱鞋上了炕,便不好意思再着急。主任对外面的是很关心,刘立本也算到过一些地方,所以,对主任的好奇心尽力给与满足。屋里就他和主人两个人,男主人出去就再没回来,女主人除了进屋添茶水,一直在外面忙着。男主人拎着一只宰杀完的羊走进院,在一根木桩上扒着皮。主任看出刘立本有点魂不守舍,就说不急,吃碗羊肉再说,刘立本只好安下心来。

    下酒菜只有一盆满满的羊肉,里面放了整只的辣椒,蒜瓣,膻味已经去除,又烂又香。主人热情地让酒,刘立本不敢贪杯,极力推辞。男主人把酒碗一蹲,显然生了气,说:“你是不是身上揣着钱,怕喝醉了酒,我们蒙古人抢你。”主任在一旁笑,也不说话。刘立本见人家说破了他的心思,只好心一横,端起了酒碗。一碗酒下去,他的头便晕起来。说着话,眼睛也潮润了。炽烈的酒液在身体内燃烧起来,融化了陌生人之间冷漠的坚冰,只剩下单纯的人xìng交流。已经不用主人再让,刘立本便自己拿起酒碗来喝。他泪流满面,但自己却浑然不觉,他向主人倾诉了自己家庭的苦恼,精神的失落和对世事的无可奈何,更倾诉了自己没有儿子的老来愁苦和身后凄凉。主任和主人也都兴奋起来,用筷子在酒碗上敲着,大声唱着刘立本不懂的蒙古歌。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穿过城市和村庄,以及城市和村庄之间的距离。有时中途找不到住的地方,就把车停在道边儿,睡上几个小时,继续赶路。进了省界,眼前所及之处熟悉起来,黄色变成了常见的颜色。刘立本醒醒睡睡,再有半天的路程就可以到家了,他的心安定下来。又合上眼睛睡去了。睡梦中,刘立本梦见自己在一座悬崖上跌下,不停的翻滚,碰撞。他感到了全身的疼痛,睁开眼,发现汽车真地在翻滚,一时不清楚是梦境还是现实。汽车终于停下来,刘立本和司机被挤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刘立本觉得自己已经死了,但他放不下他的牛,就睁开眼,活了过来。动一动身子还好使,只是没有一处不痛,他强忍着从破碎的车前窗爬出来,车窗已经变形,但钻出一个人绰绰有余。刘立本又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还在昏迷中的司机弄出来。此时,刘立本才有机会看一看四周。他们正处在一道缓坡的坡底,汽车侧翻在沟里。坡顶有几棵白杨树,还能看见有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此时司机已醒来,睁开眼,向四周看了看,坐起身,又试探的站起,上下打量了自己一遍,忽然大笑起来,大声喊着:“我没死,我没死,我没事儿。”刘立本从司机的喊声中清醒过来,他想起了自己的牛,站起身向坡上跑去。但一下子摔倒了,爬起来,又摔倒。他看见不远处一头掉了一只角的牛,正站在那儿向这边张望,鲜红的血糊住了半个牛头。更远处的坡上两三头牛在啃食地上的枯草,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样。但紧接着他看见了那散落一坡的牛,死的死,伤的伤,惨不忍睹,不禁趴在地上大哭起来。

    刘立本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他断了一条腿,回家时,还打着夹板。他这趟买卖算是赔了血本,把一腔怨恨全都发在女儿身上。巧玲给他倒水,他把水泼掉,招呼他吃饭,他不吭声,甚至连看一眼女儿都不能忍受。巧玲被父亲的仇恨折磨得不成样子,背地里哭得眼泡红肿,在内心更加思念加林。三星和大姐巧秀来看了好几次,大姐故意制造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机会。稳重的三星话虽然不多,但却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如果要选择丈夫,三星可能是最佳的人选,但她需要的是爱情。

    高价林到了二叔家,才知道加平在外面和人打架杀了人,被公安局拘留了。二叔受不了这打击,突然中风,不能说话,而几个儿子女儿都远在新疆。六神无主的二婶忽然想起了乡下的大伯哥一家,便发了那封电报。加林先到医院看了二叔之后,又到拘留所看了加平。加平今年才二十岁,见了这个未见面的堂哥,便哭了。出事那天晚上,加平和女朋友在大街上闲逛,和一个在道旁的卖水果的年轻人吵起来。如果在平时,加平也就过去了,但今天有女朋友在跟前,觉得面子上下不来,就抄起摊子上的水果刀把人家给捅了。高加林安慰了加平几句,从拘留所出来,思索着这件事该怎么办。从被害人的角度来看,加平是个手段残忍,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但在他这个堂哥看来,加平只是一念之差铸成大错,本质上不是什么凶残暴虐之徒,他真心的希望加平能有重新做人的机会。他在二婶那里了解到,加平在扎了人之后,马上就后悔了,抱起那个卖水果的年青人就往医院跑,可惜已经晚了。“他本是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没想到这次惹这么大的祸。”二婶的脸上挂满了痛苦的泪水。

    以后的两天,除了看望在医院的二叔以外,加林又陪着二婶去找了几个人,都没有什么结果。第四天,在新疆的加玉加辉加强也都到了。他们都没见过加林,寒暄了几句,就一同去了医院。高玉智已能说上一两句话了,看来恢复得不错,只是惦念加平,大家又去看了在押的加平。加平看见众人又哭了,要大家一定要救他。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一家人刚到地方不久,根基未稳,又没有在公检法部门的亲戚。加玉几个人又工作在新疆,鞭长莫及。而高加林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如果他还在县上记者,或许还能起点作用,但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了。但他们又不能不抱着一丝希望,在母亲想到的一切可能帮助他们的人之间奔波周旋。但几天下来,都有一点灰心。现在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医院里的老爷子身上了,如果能产生奇迹,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即使不完全恢复,只要让人看到有恢复的希望,那末,各种关系就会自动运转起来。躺在医院里的劳动局长好像知道除了他,别人都无力扭转乾坤,身体迅速恢复,这让人又兴奋又惊奇。半个月后,地区专署劳动局长高玉智已能在地上走动,说话,打熟悉的手势,做熟悉的动作,乃至于发号施令了。高加林见这里再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就在加玉加强,加辉走后的第五天,也回到了高家村。两个月后,杀人犯高加平被判处无期徒刑。[后经被害人不断上诉,改判死刑。不过这已是五年之后的事了] 这个案子在当时曾轰动一时,现在也还有人提起。

    高加里回到村里,知道了刘立本去内蒙贩牛出了事,巧玲和三星订婚了。

    这是单干后的第一个春天,公社换成了乡,大队换成了村,生产队换成了屯。性急的人已经开始着手干一些地里的活计。第一次为自己干活,感到又陌生,又激动,又有些不知所从,完了,又有几分落寂。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辆崭新的色彩鲜艳的拖拉机,停在刘立本家窑前,车头贴着斗大的红双喜字,两边衬着大红花,下面飘垂着彩带。一群看热闹的孩子围在跟前,美丽沉静,温柔娴雅的刘巧玲在一群年轻姑娘媳妇的簇拥下,从院里走出来,上了红彩车。送亲的人也跟着上了车,车轮启动,在村子里绕了一圈,停在高明楼家窑前。这里早集聚了很多人,鞭炮响起,烟岚飘去,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一只雪白的鸽子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此时,县城里也正在举行一场更为隆重的婚礼,新郎张克南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笑容展开,扩展着,覆盖了整个空间。而在省城一个繁华的十字街口,有几百人聚在一起,堵塞了交通。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站在一把椅子上,手里举着一件血衣,声泪俱下的控诉地区劳动局长高玉智的儿子,残杀了他的弟弟,而法院贪赃枉法,做出了不公正的判决。自己求告无门,四处碰壁。围观的人发出阵阵唏嘘,几辆警车尖叫着,从远处驶来。

    已经来南京半年多的黄亚萍,心情平静地从邮局出来,她又给加林寄去了几本最新译介过来的外国文学名著,一支高档的英雄牌钢笔,几大本稿纸。今天天气很好,暖暖的风浮动着路旁几株高大的法国梧桐,一只红色的风筝从高耸的楼群后面升起,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不断升向更高的天空。黄亚萍仰起她美丽的脸庞,幸福的微笑着,她觉得加林一定能看到这只红色的风筝。

    已是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