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的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对人的评价总是有失公允和缺乏最基本的公正性。他不是凭着人本来的样子来评价他,而是凭自己的好恶,以及关系的亲疏。喜欢的,亲近的,就会满心赞扬,反之就肆意贬低。而且,他还会想当然的评价自己不熟悉的人。但一个被多数人认为很好或够坏的人,他实际的样子就接近于人们的评价。
当一个人受到受到多数人的厌憎,他永远不知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正因为他永远不知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所以他永远招致众人的厌憎。处处不讨好,到处惹人厌,而觉得整个世界的人都在和他过不去,都在对不起他,最后变成一个偏激孤僻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不可能为所有人所接受,这是人生存的基本现实,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总是存在。一个人应时刻准备接迎来自另一个人的恶感和不友好的表示。虽然你完全无辜,从未有意侵犯别人,但你内在本性的无意流露已经触犯了他。
有时,人和人之间由误解和理解的错位,而产生的龃龉摩擦,要超过真正的利益冲突。而且,有些冲突根本就是由误解而产生,双方都认为错不在自己,因而使积怨更加深了。如果有一方明显感到自己有错,那么冲突就不会发生。但有的人在利益攸关的情形下,明知无理,也会坚持自己无理的动机,这是不言自明的。
要知道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理性的,受着利己心的驱使。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可怕,因为人的利己心在多数情形下都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能对他人构成威胁。只有对他人构成伤害的利己心,才是应当受到谴责的。在关系到利益时,每个人的自我盘算功能都会自动开启,进入程序,不过最后总要得到一个大致公允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皆为己,能量相互抵消了。
当一个人为自己着想时,他是为自我保存。而当一个人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而为他人做嫁衣时,他更是为了自我保存,因为在与外界交往时,舍是更大的前提,一个只想得到的人,他的生存空间总是不会很大。这已是被无数次证明了的。
在人性之中,确有性格高贵和卑贱之分,一个人所感的最厚颜无耻的事,另一个人却做起来驾轻就熟,毫不脸红;一个人以生命和信念坚守的志节和情操,另一个人却觉得荒唐可笑,一文不值;一个人认为绝对不可逾越的道德和良知的底线,另一个人却可以毫无障碍的跨过。人性之间的差异确让我们感到惊诧,有时,甚至使我们对某些人性不再抱有信心
人最不能原谅的不是自己的敌人,反倒是最亲近的人,因为敌人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属正常,我们也不能期冀敌人对我们怎样好。但如果是亲近人的背叛,就好格外伤我们的心。同样,如果一个陌不相干的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会心存感激,而亲近的人的帮助,我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亲近的人就是我们期许很高的人,他们帮助了我们,我们不感激,背叛了我们,就会招致我们加倍的怨恨。所以,智者总是与人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便能够随时脱身,而不招致怨恨。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既不过高的期许别人,也尽力避免别人对自己产生期许。
我们所有的努力,除了想获得实际的利益之外,还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这当然无可厚非。因为利益只能满足人的生存,却不能满足人的心理,只有两者皆得,人才有完满的感觉。但如果人过分追求他人的尊重,就会变得虚荣,成为华而不实的小丑,这是我们到处都能看见的。
每当看到一个人以内行和知情人的身份,来谈论他根本无知和根本不可能知的事,我都要尽力走开,免得看到虚荣心把一个人弄到怎样可笑的地步。而我更不愿看到的是,听的人还要点头,赞许,以最好的修养来表达自己的深信不疑。
群体的愚昧是人性中最盲目的部分,因为人们最喜欢动用的不是脑子和理性,而是情绪和本能。凡是他们愿意相信的,不管怎样荒谬和明显失真,都一律不打折扣的相信;凡是不愿相信的,不管怎样证据确凿,都一律反对和怀疑。有时,一个明白人会觉得拿他们毫无办法,因为愚昧总是比智慧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你从富人那里得了恩惠,你会想着报答他,因为你还期许从他那里得到更大的好处。而如果一个穷人帮助了你,你就可能不仅不会知恩图报,反而会更加疏远他。因为你会担心他会向你索取回报,而他的索取又常常超过他曾给予你的。所以,知恩图报心理并不可靠,它仍然要受到利己心的驱使。
穷人不会真正尊重富人,他们的尊重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是不得不做出尊敬的表示。在他们的意识里,对富人的敌意是更真实的东西,他们相信富人的致富总是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而且,更主要的,富人映照出了他们的贫穷。
真正的不幸总能打动人心,因为只有真正的不幸才能撼动生命的根基,让人们从他人的不幸中,看到人类共同的劫难,从而发出真正的同情,向不幸者伸出援手。他们也许并不一定真的想拯救不幸者,只是被自己的同情心打动了。
如果不能以一种高贵的方式帮助别人,你的帮助就是在伤害他的自尊,如果不能以高贵的方式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样也会失去自尊。同情有时是在以自尊作为代价,别人是看着你可怜,才帮助你,不是看着你可敬才帮助你。当一个人让人觉得你可怜时,你的自尊已贬损了大半。
一个求助的人,就是一个以自尊来换取生存的人。每个人都可能失去自尊,每个人都随时准备失去自尊,只要他的生存受到了威胁。自尊是穿在身上的一件体面的衣裳,人人都想要体面,但当他饥馑难耐时,也会把体面脱下来换饭吃。
有时一个人施恩与人,并不需要什么实际的回报,他所需要的只是感恩戴德,谄媚讨好,以及低眉垂眼的顺从。一句话,他要完全剥夺被施恩者的自尊,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而一个靠别人恩惠过日子的人,是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虚弱的人,因为他已被剥夺得很彻底,只剩下了生存。
每个人都喜欢自作聪明,或喜欢让人觉得自己聪明。而实际上,真正聪明的人总是很少,大多数人无一例外,都十分愚蠢。但因为他们人数众多,相互之间也就看不出各自的蠢相了。蠢人怎么能看出蠢人的愚蠢,倘能看出,他也就不是蠢人了。但还有一种人,只看别人蠢,却看不出自己蠢,还以为自己很聪明,这样就使自己变得更加愚蠢了。
照理说,一个聪明人在蠢人中间应当受到尊敬,但实际情形恰恰相反,聪明人总是受到蠢子一致的蔑视,把他看做异类,聪明人相对于蠢人也确实是异类。如果聪明人想要赢得蠢人的尊敬,就要假装和他们是同类,但又稍稍高出一些。你太聪明,他们仇恨你,你太愚蠢,他们就会轻视你了。
蠢人有一条真理,就是蔑视一切他们不懂的东西,所以,那些想利用愚众的精明的政治家,总是用愚众自己的语言来哄他们,效果总是不差。
即使再过一万年,蠢人和愚人还是要占人类中的大多数。因为造物的手艺总是很粗糙,要造出很多的残次品之后,才能有一两个过得去的合格产品出现。相对于极少的合格产品,那些残次品只是造物磨练手艺的牺牲,他们的价值只在可有可无之间,是一种材料的浪费。
每个人都难免可笑,但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可笑时,他的可笑也就有了智慧的意味,他已超越了可笑。真正可笑的是,自己已经是个丑角了,却还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在表演正剧。
如果人从没有接受过生活的教训,他就总会以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知动用脑子。事实上,每个人都喜欢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过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会使他们变乖,从而接受一些比较现实的东西。
生活就是一系列的妥协,在小的方面有所舍弃,才能在大的方面有所得;不在非原则问题上纠缠,才能免去许多麻烦,和不必要的精神浪费;不计较一时一事,才能保持长久;不期冀在所有事情上做优胜者,才能赢取一生。不过,从人的本性上来讲,人不愿在任何方面做出舍弃,喜欢在所有问题上纠缠,而且想在一切事情上胜利。
一个人中了一笔巨奖,觉得很欣喜,可是在领取返回的途中,又把这笔钱丢失了。照理说,他应该很坦然,因为他并没有失去什么。可是偏不,得到又失去和根本没有得到,对人来说并不是一回事。人不会为从未得到的东西痛苦,但却会为得到又失去的东西痛苦,他认为得到的都是应得的,而失去的都不应失去。就像我们并不会为一千年以前没有我们而痛苦,但却会为一千年以后没有我们而痛苦,毕竟存在过和从未存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从道理上讲,存在过比从未存在还要“占便宜”我们该高兴才是,就像那个中奖的人,那笔钱毕竟还是在他的手里停留了一会,让他体验到了一忽拥有金钱的感觉,要比从未有金钱在手里停留的人幸运。但道理终归是道理,人是不讲道理的动物,他要抓住所有到手的东西,失去了就会痛苦。如果想要一个人痛苦,不是不给他什么,而是把什么放在他手里再夺走,这样就很容易让他痛苦了。
人的一生其实不是活在理智中,而是活在情感和感性中,这使他们很容易快乐,也很容易痛苦。
也许没有人会真的不怕死,不怕死的人或许只有神了。但人不是神,人皆畏死,畏死是人的本性,不是死有什么可怕,而是人性就是怕死的,就像人不可能不喜爱活着一样。
人对人的评价总是有失公允和缺乏最基本的公正性。他不是凭着人本来的样子来评价他,而是凭自己的好恶,以及关系的亲疏。喜欢的,亲近的,就会满心赞扬,反之就肆意贬低。而且,他还会想当然的评价自己不熟悉的人。但一个被多数人认为很好或够坏的人,他实际的样子就接近于人们的评价。
当一个人受到受到多数人的厌憎,他永远不知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正因为他永远不知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所以他永远招致众人的厌憎。处处不讨好,到处惹人厌,而觉得整个世界的人都在和他过不去,都在对不起他,最后变成一个偏激孤僻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不可能为所有人所接受,这是人生存的基本现实,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总是存在。一个人应时刻准备接迎来自另一个人的恶感和不友好的表示。虽然你完全无辜,从未有意侵犯别人,但你内在本性的无意流露已经触犯了他。
有时,人和人之间由误解和理解的错位,而产生的龃龉摩擦,要超过真正的利益冲突。而且,有些冲突根本就是由误解而产生,双方都认为错不在自己,因而使积怨更加深了。如果有一方明显感到自己有错,那么冲突就不会发生。但有的人在利益攸关的情形下,明知无理,也会坚持自己无理的动机,这是不言自明的。
要知道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理性的,受着利己心的驱使。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可怕,因为人的利己心在多数情形下都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能对他人构成威胁。只有对他人构成伤害的利己心,才是应当受到谴责的。在关系到利益时,每个人的自我盘算功能都会自动开启,进入程序,不过最后总要得到一个大致公允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皆为己,能量相互抵消了。
当一个人为自己着想时,他是为自我保存。而当一个人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而为他人做嫁衣时,他更是为了自我保存,因为在与外界交往时,舍是更大的前提,一个只想得到的人,他的生存空间总是不会很大。这已是被无数次证明了的。
在人性之中,确有性格高贵和卑贱之分,一个人所感的最厚颜无耻的事,另一个人却做起来驾轻就熟,毫不脸红;一个人以生命和信念坚守的志节和情操,另一个人却觉得荒唐可笑,一文不值;一个人认为绝对不可逾越的道德和良知的底线,另一个人却可以毫无障碍的跨过。人性之间的差异确让我们感到惊诧,有时,甚至使我们对某些人性不再抱有信心
人最不能原谅的不是自己的敌人,反倒是最亲近的人,因为敌人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属正常,我们也不能期冀敌人对我们怎样好。但如果是亲近人的背叛,就好格外伤我们的心。同样,如果一个陌不相干的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会心存感激,而亲近的人的帮助,我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亲近的人就是我们期许很高的人,他们帮助了我们,我们不感激,背叛了我们,就会招致我们加倍的怨恨。所以,智者总是与人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便能够随时脱身,而不招致怨恨。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既不过高的期许别人,也尽力避免别人对自己产生期许。
我们所有的努力,除了想获得实际的利益之外,还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这当然无可厚非。因为利益只能满足人的生存,却不能满足人的心理,只有两者皆得,人才有完满的感觉。但如果人过分追求他人的尊重,就会变得虚荣,成为华而不实的小丑,这是我们到处都能看见的。
每当看到一个人以内行和知情人的身份,来谈论他根本无知和根本不可能知的事,我都要尽力走开,免得看到虚荣心把一个人弄到怎样可笑的地步。而我更不愿看到的是,听的人还要点头,赞许,以最好的修养来表达自己的深信不疑。
群体的愚昧是人性中最盲目的部分,因为人们最喜欢动用的不是脑子和理性,而是情绪和本能。凡是他们愿意相信的,不管怎样荒谬和明显失真,都一律不打折扣的相信;凡是不愿相信的,不管怎样证据确凿,都一律反对和怀疑。有时,一个明白人会觉得拿他们毫无办法,因为愚昧总是比智慧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你从富人那里得了恩惠,你会想着报答他,因为你还期许从他那里得到更大的好处。而如果一个穷人帮助了你,你就可能不仅不会知恩图报,反而会更加疏远他。因为你会担心他会向你索取回报,而他的索取又常常超过他曾给予你的。所以,知恩图报心理并不可靠,它仍然要受到利己心的驱使。
穷人不会真正尊重富人,他们的尊重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是不得不做出尊敬的表示。在他们的意识里,对富人的敌意是更真实的东西,他们相信富人的致富总是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而且,更主要的,富人映照出了他们的贫穷。
真正的不幸总能打动人心,因为只有真正的不幸才能撼动生命的根基,让人们从他人的不幸中,看到人类共同的劫难,从而发出真正的同情,向不幸者伸出援手。他们也许并不一定真的想拯救不幸者,只是被自己的同情心打动了。
如果不能以一种高贵的方式帮助别人,你的帮助就是在伤害他的自尊,如果不能以高贵的方式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样也会失去自尊。同情有时是在以自尊作为代价,别人是看着你可怜,才帮助你,不是看着你可敬才帮助你。当一个人让人觉得你可怜时,你的自尊已贬损了大半。
一个求助的人,就是一个以自尊来换取生存的人。每个人都可能失去自尊,每个人都随时准备失去自尊,只要他的生存受到了威胁。自尊是穿在身上的一件体面的衣裳,人人都想要体面,但当他饥馑难耐时,也会把体面脱下来换饭吃。
有时一个人施恩与人,并不需要什么实际的回报,他所需要的只是感恩戴德,谄媚讨好,以及低眉垂眼的顺从。一句话,他要完全剥夺被施恩者的自尊,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而一个靠别人恩惠过日子的人,是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虚弱的人,因为他已被剥夺得很彻底,只剩下了生存。
每个人都喜欢自作聪明,或喜欢让人觉得自己聪明。而实际上,真正聪明的人总是很少,大多数人无一例外,都十分愚蠢。但因为他们人数众多,相互之间也就看不出各自的蠢相了。蠢人怎么能看出蠢人的愚蠢,倘能看出,他也就不是蠢人了。但还有一种人,只看别人蠢,却看不出自己蠢,还以为自己很聪明,这样就使自己变得更加愚蠢了。
照理说,一个聪明人在蠢人中间应当受到尊敬,但实际情形恰恰相反,聪明人总是受到蠢子一致的蔑视,把他看做异类,聪明人相对于蠢人也确实是异类。如果聪明人想要赢得蠢人的尊敬,就要假装和他们是同类,但又稍稍高出一些。你太聪明,他们仇恨你,你太愚蠢,他们就会轻视你了。
蠢人有一条真理,就是蔑视一切他们不懂的东西,所以,那些想利用愚众的精明的政治家,总是用愚众自己的语言来哄他们,效果总是不差。
即使再过一万年,蠢人和愚人还是要占人类中的大多数。因为造物的手艺总是很粗糙,要造出很多的残次品之后,才能有一两个过得去的合格产品出现。相对于极少的合格产品,那些残次品只是造物磨练手艺的牺牲,他们的价值只在可有可无之间,是一种材料的浪费。
每个人都难免可笑,但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可笑时,他的可笑也就有了智慧的意味,他已超越了可笑。真正可笑的是,自己已经是个丑角了,却还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在表演正剧。
如果人从没有接受过生活的教训,他就总会以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知动用脑子。事实上,每个人都喜欢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过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会使他们变乖,从而接受一些比较现实的东西。
生活就是一系列的妥协,在小的方面有所舍弃,才能在大的方面有所得;不在非原则问题上纠缠,才能免去许多麻烦,和不必要的精神浪费;不计较一时一事,才能保持长久;不期冀在所有事情上做优胜者,才能赢取一生。不过,从人的本性上来讲,人不愿在任何方面做出舍弃,喜欢在所有问题上纠缠,而且想在一切事情上胜利。
一个人中了一笔巨奖,觉得很欣喜,可是在领取返回的途中,又把这笔钱丢失了。照理说,他应该很坦然,因为他并没有失去什么。可是偏不,得到又失去和根本没有得到,对人来说并不是一回事。人不会为从未得到的东西痛苦,但却会为得到又失去的东西痛苦,他认为得到的都是应得的,而失去的都不应失去。就像我们并不会为一千年以前没有我们而痛苦,但却会为一千年以后没有我们而痛苦,毕竟存在过和从未存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从道理上讲,存在过比从未存在还要“占便宜”我们该高兴才是,就像那个中奖的人,那笔钱毕竟还是在他的手里停留了一会,让他体验到了一忽拥有金钱的感觉,要比从未有金钱在手里停留的人幸运。但道理终归是道理,人是不讲道理的动物,他要抓住所有到手的东西,失去了就会痛苦。如果想要一个人痛苦,不是不给他什么,而是把什么放在他手里再夺走,这样就很容易让他痛苦了。
人的一生其实不是活在理智中,而是活在情感和感性中,这使他们很容易快乐,也很容易痛苦。
也许没有人会真的不怕死,不怕死的人或许只有神了。但人不是神,人皆畏死,畏死是人的本性,不是死有什么可怕,而是人性就是怕死的,就像人不可能不喜爱活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