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 李存勖第二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实话,崇祯皇帝这一次的御驾亲征,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原因就如同其他人所担心的那样,这一战,并不好打。
一直以来,他也没有特别的头绪,便用打草惊蛇之计,先让蛇从草丛中跑出来,有了动静,再看看是否能抓住这条蛇。
也是因此,崇祯皇帝的这一次御驾亲征,那是大张旗鼓地来,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偷偷地来。
当然了,除了打草惊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让崇祯皇帝放弃了以前那样潜行。
因为这一次的草原上,是建虏军队为主。领军的,又是满清军中比较有名气的济尔哈朗。建虏对于用奸细的手段,也是出神入化,济尔哈朗肯定也很熟练。他们的战事,至少有一半是靠着这种手段打赢的。更何况,此次战事的起因,就是大明叛将柴时华勾结建虏所致。
如果再像以前那样潜行的话,这一次是带着磐石营出来的,不像骑军那么容易潜行。且在这么长的边关线,建虏的内奸肯定能探听到消息。与其这样,不如打草惊蛇更好一点。
这不,崇祯皇帝通过英俄尔岱和西林觉罗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已经详细了解到了归化城那边的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一点还真没说错。
崇祯皇帝只是知道了归化城那边情况,心中就有了对付建虏和蒙古鞑子的想法了。
在榆林重镇,大明开国以来,一直是防御草原的重要边镇。因此,在这里,都能找到草原上的相关信息,比如大概的草原地图。都是有的。
崇祯皇帝在读取西林觉罗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信息后,参考着画出了济尔哈朗认为万无一失地路线。再度核实一遍之后,他便把这份画了路线的地图连同他的一份旨意全都封好,让随驾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选取可靠之人,立刻秘密送往大同府,交给援剿总兵吴三桂。
而崇祯皇帝自己这边,却好像压根不知道归化城那边正巴不得他领兵去攻打归化城一般,一道道旨意,传下去,大张旗鼓地,就是要去攻打归化城。
榆林重镇,一下变得非常热闹起来,各路抽调来的精锐,都在往榆林镇集合。而从榆林镇前往草原上的夜不收,也是进进出出地不停。还有从邻近各府调来的粮草物资,也是一车一车地往榆林镇这边运过来。
不管是谁,哪怕是没有打过仗的老百姓,或者路人什么的,看到皇帝坐镇在榆林,各路边军这么大的动静,粮草物资输送个不停,就都知道,皇上这是要出兵攻打归化城了。
不过有一个情况是比较奇怪的,至少在当事人眼中,是觉得奇怪的。
那些接到皇帝旨意的各边军中,都会得到传旨天使口头暗中叮嘱的一句话:“抽调精锐必须慎重,诸事安排妥当,不得出任何意外。宁可晚一点到达榆林镇。不得因为皇上在,就急急地赶往榆林。”
一般来说,皇帝在了,各边军中的将领,绝对不敢怠慢,肯定是在接到旨意的第一时间抽调精锐赶过去的。然而,不再旨意中的旨意,却好像是要他们把重心集中在安排当地诸事之后才去榆林。这事情的重点,好像就是偏了啊!
不过口谕交代了,各路边军将领也不敢不遵,只能尽量安排诸事,检查了又检查,觉得没问题了才赶去榆林。
这么一来,那些不知道口谕的人看来,都道皇帝是真得没错,要布置完他领军出征之后的防御,才会安心出征。由此可见,皇帝是绝对要出关讨伐归化城的建虏。只不过这么慎重地话,似乎集结军队的速度就慢了。同时也感觉,明军的集结效率还真是有点低。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少人对此表示了忧虑。
虽然皇上在之前几次,全都是展现了他英明神武的一面;可是,这一次呢?这种做法,虽然大军出征之后,后方的安全会有保障,可是,最为关键的,不是大军出关打赢建虏的事情么?这才是重点啊!
如此低下的集结效率,根本就失去了兵贵神速的战争原则,关外的建虏肯定知道,从而做出应对。草原可不比辽东,这大军出关,建虏肯定早就跑了,躲到了茫茫草原中,躲在暗处骚扰偷袭大军。这样的应对方式,用脚都能想到啊!如此一来,皇上还能如何应对?
越想,明军这边的将领和官员就越担心。一开始,他们想着,皇上应该是自有打算,以皇上的英明神武,不可能看不到这点。可是,等了好多天之后,并没有见到崇祯皇帝下发新的旨意,只是依旧在不紧不慢地集结准备中。
终于,他们等急了。又想起了皇帝在登基之后,有很长一些年,并没有英明神武的表现。该不会,是皇上又回归平庸了吧?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曾有不少。比如说后唐皇帝李存勖,领军打仗,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结果到了后来,却是众亲叛离,身死国灭的下场。该不会,当今皇上又是第二个李存勖吧?
这么想着,这些臣子就真急了,便开始找各种机会向崇祯皇帝劝谏了起来。
“陛下,兵贵神速,如此缓慢集结,消息必然泄露,与大军出战不利啊!”
“陛下,虽然如此部署,不怕建虏偷袭关内。可是,大军出征草原就失去了突然性,建虏有了防备,如果避而不战,大军如何应对,粮草物资总有耗完的一天,又该如何是好?”
“臣恳请皇上三思,如今出关进攻归化城,已经毫无胜算,还请陛下取消此次战事。”
“……”
对于这些劝谏,崇祯皇帝都显得漫不经心,似乎就不想理睬,实在被劝烦了,就随意应付了事。
“朕打仗还用卿等来教?放心吧,朕自有妙计平建虏!”
“兵贵神速什么的,只是兵家说说而已,不能一概信之。朕反其道而行之,结果肯定出乎建虏意料之外,这就是朕的战法,妙不妙?”
“朕自领兵打仗以来,何曾有过败仗,难道你等对朕领军打仗,就如此没有信心么?”
“够了,不用多说了,一切朕自心里有数!”
“……”
崇祯皇帝对于臣子的劝谏,那是越来越不耐烦,甚至还有发怒的倾向,让不少文官武将都有点失望。
不过听皇帝说得如此自信,他们也只能再看看。结果倒好,崇祯皇帝干脆躲起来不见他们了,于军事策略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这么一来,不少人对崇祯皇帝的表现,就又变得忧心忡忡,感觉皇上的这一次御驾亲征要出事!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将军难免阵上亡?或者是人要聪明久了,就会盲目自信?就如同诸葛亮一般,就有街亭之败?
在他们担心的同时,明军这边的消息,也通过建虏细作和探马,传到了归化城这边。
阿济格闻之,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明国狗皇帝也不过如此而已,你还真把他当英明神武的皇帝,真是笑话!”
他这话,是对英俄尔岱说得。
英俄尔岱却是听得有点狐疑,感觉这一次明国皇帝的表现,和自己印象中的那个明国皇帝表现完全不一样。因此,他不管阿济格的嘲笑,转身看向济尔哈朗,严肃地说道:“殿下,该不会明国皇帝在耍什么阴谋诡计吧?”
说完之后,他想起阿济格的嘲笑,就又马上解释道:“不说明国皇帝一战而灭河套土默特部,光是他一战而灭睿亲王一万多人马,这绝对不是靠运气能行的。而且末将亲眼见过他,绝对是非常睿智的皇帝,那洞悉人心的眼神,末将如今都记忆犹新。这明国皇帝,绝非庸人!”
“哈哈,是不是被明国俘虏了一次,你就吓破胆了?”阿济格听到,肆无忌惮地嘲笑道,“别扯以前那些没用的,你来说说,明国皇帝在这草原上能出什么幺蛾子?领大军攻来的时候,茫茫草原,一眼就能看穿他想要怎么做,还如何灭得了我们?”
虽然阿济格说得没错,不过济尔哈朗生性谨慎,心中却还是有点担心的,一如英俄尔岱所说。在沉吟片刻之后,他便严肃地说道:“令探马和其他在关内的细作,不得懈怠,盯着明国皇帝的动静,一有异动,立刻禀告!”
“遵命,殿下!”英俄尔岱听了,心想皇上英明,确实该有郑亲王领军才好。要不然,阿济格来领军的话,就他被明国皇帝表象欺骗,肯定会连累大军的。
边上的阿济格,果然对此不以为然。不过济尔哈朗是主帅,他发下这个军令,阿济格也无所谓。就见他的表现轻松了不少,就差直接说出来了。
济尔哈朗却还是皱着眉头,他有点看不懂明国皇帝的做法,按理来说,是绝对不该如此的。搞不好,还真是要出什么幺蛾子。因此,他在吩咐加紧打探明军动向之外,又传下新的军令。
第一,归化城这边要加快动作,做好能随时撤离的准备。所有的物资粮草什么的,能带走的一律带走,决不能给明军留下一星半点。用坚壁清野之策,让明军在草原上得不到一点补给。
第二,急令蒙古各族,还没有抽调精锐到达归化城的,再催,限定期限前未到的,按不遵大清号令,意图造反论,灭族杀无赦。
济尔哈朗相信,只要自己这边做好准备,随时能开战。这样一来,有草原的缓冲,就是明国皇帝有再多的幺蛾子,相信也不可能会得逞。
于是,他的军令,立刻用最严厉的方式开始执行。
归化城这边,动静就大了。粮草物资之类的,全都装上车子,随时能走。牛马羊之类的,也转移到青山脚下,也能随时远离归化城。还有归化城外的那些农田之类,都不再进行照料,并且做好了随时毁掉的准备。
建虏大军包括奉令赶来的蒙古部族精锐,也都是睡不脱甲,马不卸鞍。如此严阵以待之下,看明国皇帝还能有什么幺蛾子。就算他派两万明国骑军瞒过关内细作,或者敢在关内细作送来消息之前突袭归化城,济尔哈朗也有把握,能在第一时间让明国骑军什么都得不到,只能得到一座空城。
呵呵,明国历史上那什么骠骑大将军的那一招,对大清是没用的!
济尔哈朗心中隐隐有点猜测,明国皇帝就是想用这一招。表面上缓慢集结来麻痹自己,实际上是用骑军为先锋突袭,步军再跟进。那个明国皇帝的御林军中,不是有叫骠骑营的么?由此可见,那明国皇帝就是对那什么骠骑大将军有想法,搞不好就会来这一套的。
于是,榆林镇这边的明军,和归化城这边的建虏和蒙古联军,虽然一直没有开战。可双方的交锋,却早已经开始了。
济尔哈朗却不知道,他的这些应对方式,通过甲级窃听种子,被崇祯皇帝知道之后,便松了口气,感慨一下这个济尔哈朗还真乖,就真得按照自己所想得那样去做了。不错,等一段时间,他要是开始怀疑了,自己就可以再接着加料。
想着这事,崇祯皇帝就又在心中暗暗合计,吴三桂那边,差不多也快得手了吧?
…………
再说援剿总兵吴三桂,当他突然接到崇祯皇帝的密旨时,不由得大吃一惊。他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皇上能拿到建虏押送人口物资回辽东的路线图,甚至还说明了何人领军,兵力多少。这么详细的军情,怕是只有建虏高层才能知道的吧?难道建虏高层都有皇上的密探了?
吴三桂是真得被震惊到了,感觉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此时回过头来想想,就感觉他舅祖大寿地做法还真是太不明智了,如果舅舅在天之灵能知道建虏高层有皇上的密探的话,是不是当初就不会有脚踏两只船,想在建虏和大明之间左右逢源的想法了?
说实话,崇祯皇帝这一次的御驾亲征,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原因就如同其他人所担心的那样,这一战,并不好打。
一直以来,他也没有特别的头绪,便用打草惊蛇之计,先让蛇从草丛中跑出来,有了动静,再看看是否能抓住这条蛇。
也是因此,崇祯皇帝的这一次御驾亲征,那是大张旗鼓地来,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偷偷地来。
当然了,除了打草惊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让崇祯皇帝放弃了以前那样潜行。
因为这一次的草原上,是建虏军队为主。领军的,又是满清军中比较有名气的济尔哈朗。建虏对于用奸细的手段,也是出神入化,济尔哈朗肯定也很熟练。他们的战事,至少有一半是靠着这种手段打赢的。更何况,此次战事的起因,就是大明叛将柴时华勾结建虏所致。
如果再像以前那样潜行的话,这一次是带着磐石营出来的,不像骑军那么容易潜行。且在这么长的边关线,建虏的内奸肯定能探听到消息。与其这样,不如打草惊蛇更好一点。
这不,崇祯皇帝通过英俄尔岱和西林觉罗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已经详细了解到了归化城那边的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一点还真没说错。
崇祯皇帝只是知道了归化城那边情况,心中就有了对付建虏和蒙古鞑子的想法了。
在榆林重镇,大明开国以来,一直是防御草原的重要边镇。因此,在这里,都能找到草原上的相关信息,比如大概的草原地图。都是有的。
崇祯皇帝在读取西林觉罗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信息后,参考着画出了济尔哈朗认为万无一失地路线。再度核实一遍之后,他便把这份画了路线的地图连同他的一份旨意全都封好,让随驾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选取可靠之人,立刻秘密送往大同府,交给援剿总兵吴三桂。
而崇祯皇帝自己这边,却好像压根不知道归化城那边正巴不得他领兵去攻打归化城一般,一道道旨意,传下去,大张旗鼓地,就是要去攻打归化城。
榆林重镇,一下变得非常热闹起来,各路抽调来的精锐,都在往榆林镇集合。而从榆林镇前往草原上的夜不收,也是进进出出地不停。还有从邻近各府调来的粮草物资,也是一车一车地往榆林镇这边运过来。
不管是谁,哪怕是没有打过仗的老百姓,或者路人什么的,看到皇帝坐镇在榆林,各路边军这么大的动静,粮草物资输送个不停,就都知道,皇上这是要出兵攻打归化城了。
不过有一个情况是比较奇怪的,至少在当事人眼中,是觉得奇怪的。
那些接到皇帝旨意的各边军中,都会得到传旨天使口头暗中叮嘱的一句话:“抽调精锐必须慎重,诸事安排妥当,不得出任何意外。宁可晚一点到达榆林镇。不得因为皇上在,就急急地赶往榆林。”
一般来说,皇帝在了,各边军中的将领,绝对不敢怠慢,肯定是在接到旨意的第一时间抽调精锐赶过去的。然而,不再旨意中的旨意,却好像是要他们把重心集中在安排当地诸事之后才去榆林。这事情的重点,好像就是偏了啊!
不过口谕交代了,各路边军将领也不敢不遵,只能尽量安排诸事,检查了又检查,觉得没问题了才赶去榆林。
这么一来,那些不知道口谕的人看来,都道皇帝是真得没错,要布置完他领军出征之后的防御,才会安心出征。由此可见,皇帝是绝对要出关讨伐归化城的建虏。只不过这么慎重地话,似乎集结军队的速度就慢了。同时也感觉,明军的集结效率还真是有点低。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少人对此表示了忧虑。
虽然皇上在之前几次,全都是展现了他英明神武的一面;可是,这一次呢?这种做法,虽然大军出征之后,后方的安全会有保障,可是,最为关键的,不是大军出关打赢建虏的事情么?这才是重点啊!
如此低下的集结效率,根本就失去了兵贵神速的战争原则,关外的建虏肯定知道,从而做出应对。草原可不比辽东,这大军出关,建虏肯定早就跑了,躲到了茫茫草原中,躲在暗处骚扰偷袭大军。这样的应对方式,用脚都能想到啊!如此一来,皇上还能如何应对?
越想,明军这边的将领和官员就越担心。一开始,他们想着,皇上应该是自有打算,以皇上的英明神武,不可能看不到这点。可是,等了好多天之后,并没有见到崇祯皇帝下发新的旨意,只是依旧在不紧不慢地集结准备中。
终于,他们等急了。又想起了皇帝在登基之后,有很长一些年,并没有英明神武的表现。该不会,是皇上又回归平庸了吧?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曾有不少。比如说后唐皇帝李存勖,领军打仗,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结果到了后来,却是众亲叛离,身死国灭的下场。该不会,当今皇上又是第二个李存勖吧?
这么想着,这些臣子就真急了,便开始找各种机会向崇祯皇帝劝谏了起来。
“陛下,兵贵神速,如此缓慢集结,消息必然泄露,与大军出战不利啊!”
“陛下,虽然如此部署,不怕建虏偷袭关内。可是,大军出征草原就失去了突然性,建虏有了防备,如果避而不战,大军如何应对,粮草物资总有耗完的一天,又该如何是好?”
“臣恳请皇上三思,如今出关进攻归化城,已经毫无胜算,还请陛下取消此次战事。”
“……”
对于这些劝谏,崇祯皇帝都显得漫不经心,似乎就不想理睬,实在被劝烦了,就随意应付了事。
“朕打仗还用卿等来教?放心吧,朕自有妙计平建虏!”
“兵贵神速什么的,只是兵家说说而已,不能一概信之。朕反其道而行之,结果肯定出乎建虏意料之外,这就是朕的战法,妙不妙?”
“朕自领兵打仗以来,何曾有过败仗,难道你等对朕领军打仗,就如此没有信心么?”
“够了,不用多说了,一切朕自心里有数!”
“……”
崇祯皇帝对于臣子的劝谏,那是越来越不耐烦,甚至还有发怒的倾向,让不少文官武将都有点失望。
不过听皇帝说得如此自信,他们也只能再看看。结果倒好,崇祯皇帝干脆躲起来不见他们了,于军事策略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这么一来,不少人对崇祯皇帝的表现,就又变得忧心忡忡,感觉皇上的这一次御驾亲征要出事!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将军难免阵上亡?或者是人要聪明久了,就会盲目自信?就如同诸葛亮一般,就有街亭之败?
在他们担心的同时,明军这边的消息,也通过建虏细作和探马,传到了归化城这边。
阿济格闻之,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明国狗皇帝也不过如此而已,你还真把他当英明神武的皇帝,真是笑话!”
他这话,是对英俄尔岱说得。
英俄尔岱却是听得有点狐疑,感觉这一次明国皇帝的表现,和自己印象中的那个明国皇帝表现完全不一样。因此,他不管阿济格的嘲笑,转身看向济尔哈朗,严肃地说道:“殿下,该不会明国皇帝在耍什么阴谋诡计吧?”
说完之后,他想起阿济格的嘲笑,就又马上解释道:“不说明国皇帝一战而灭河套土默特部,光是他一战而灭睿亲王一万多人马,这绝对不是靠运气能行的。而且末将亲眼见过他,绝对是非常睿智的皇帝,那洞悉人心的眼神,末将如今都记忆犹新。这明国皇帝,绝非庸人!”
“哈哈,是不是被明国俘虏了一次,你就吓破胆了?”阿济格听到,肆无忌惮地嘲笑道,“别扯以前那些没用的,你来说说,明国皇帝在这草原上能出什么幺蛾子?领大军攻来的时候,茫茫草原,一眼就能看穿他想要怎么做,还如何灭得了我们?”
虽然阿济格说得没错,不过济尔哈朗生性谨慎,心中却还是有点担心的,一如英俄尔岱所说。在沉吟片刻之后,他便严肃地说道:“令探马和其他在关内的细作,不得懈怠,盯着明国皇帝的动静,一有异动,立刻禀告!”
“遵命,殿下!”英俄尔岱听了,心想皇上英明,确实该有郑亲王领军才好。要不然,阿济格来领军的话,就他被明国皇帝表象欺骗,肯定会连累大军的。
边上的阿济格,果然对此不以为然。不过济尔哈朗是主帅,他发下这个军令,阿济格也无所谓。就见他的表现轻松了不少,就差直接说出来了。
济尔哈朗却还是皱着眉头,他有点看不懂明国皇帝的做法,按理来说,是绝对不该如此的。搞不好,还真是要出什么幺蛾子。因此,他在吩咐加紧打探明军动向之外,又传下新的军令。
第一,归化城这边要加快动作,做好能随时撤离的准备。所有的物资粮草什么的,能带走的一律带走,决不能给明军留下一星半点。用坚壁清野之策,让明军在草原上得不到一点补给。
第二,急令蒙古各族,还没有抽调精锐到达归化城的,再催,限定期限前未到的,按不遵大清号令,意图造反论,灭族杀无赦。
济尔哈朗相信,只要自己这边做好准备,随时能开战。这样一来,有草原的缓冲,就是明国皇帝有再多的幺蛾子,相信也不可能会得逞。
于是,他的军令,立刻用最严厉的方式开始执行。
归化城这边,动静就大了。粮草物资之类的,全都装上车子,随时能走。牛马羊之类的,也转移到青山脚下,也能随时远离归化城。还有归化城外的那些农田之类,都不再进行照料,并且做好了随时毁掉的准备。
建虏大军包括奉令赶来的蒙古部族精锐,也都是睡不脱甲,马不卸鞍。如此严阵以待之下,看明国皇帝还能有什么幺蛾子。就算他派两万明国骑军瞒过关内细作,或者敢在关内细作送来消息之前突袭归化城,济尔哈朗也有把握,能在第一时间让明国骑军什么都得不到,只能得到一座空城。
呵呵,明国历史上那什么骠骑大将军的那一招,对大清是没用的!
济尔哈朗心中隐隐有点猜测,明国皇帝就是想用这一招。表面上缓慢集结来麻痹自己,实际上是用骑军为先锋突袭,步军再跟进。那个明国皇帝的御林军中,不是有叫骠骑营的么?由此可见,那明国皇帝就是对那什么骠骑大将军有想法,搞不好就会来这一套的。
于是,榆林镇这边的明军,和归化城这边的建虏和蒙古联军,虽然一直没有开战。可双方的交锋,却早已经开始了。
济尔哈朗却不知道,他的这些应对方式,通过甲级窃听种子,被崇祯皇帝知道之后,便松了口气,感慨一下这个济尔哈朗还真乖,就真得按照自己所想得那样去做了。不错,等一段时间,他要是开始怀疑了,自己就可以再接着加料。
想着这事,崇祯皇帝就又在心中暗暗合计,吴三桂那边,差不多也快得手了吧?
…………
再说援剿总兵吴三桂,当他突然接到崇祯皇帝的密旨时,不由得大吃一惊。他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皇上能拿到建虏押送人口物资回辽东的路线图,甚至还说明了何人领军,兵力多少。这么详细的军情,怕是只有建虏高层才能知道的吧?难道建虏高层都有皇上的密探了?
吴三桂是真得被震惊到了,感觉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此时回过头来想想,就感觉他舅祖大寿地做法还真是太不明智了,如果舅舅在天之灵能知道建虏高层有皇上的密探的话,是不是当初就不会有脚踏两只船,想在建虏和大明之间左右逢源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