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何天赐刚一回到通辽,就陷入了安置饥民的麻烦,何天赐不在的这段时间,全都仰仗着甘志明、苏厚文这两位能臣,要不然整个东蒙早就乱套了。
安置饥民需要大量的房屋,就算用帐篷、蒙古包来代替这也是一大笔钱,大量的移民就有足够的粮食,锡良这个老头子动动嘴皮子就给东蒙弄了个十五万移民,何天赐不再可是忙坏了甘志明跟苏厚文。
李恩义和中兴钱庄的办事效率倒是不错,这短短的几天,就将在道胜银行和正金银行贷款的资金拿到了手里,占时缓解了东蒙的资金危机,同时李恩义直接利用款项的一部分,在沙俄和日本方便收购了一批粮食,质量上虽都是往年的陈粮,可有粮食就是好的,占时能度过最困难的一段时间一切就到好办了。
仅管索伦山、兴安、赤峰等地也划归在东蒙镇守使府,不过这次安置饥民,何天赐仍然打算将饥民要安置在以通辽、洮南为主的主体的中部农工区,即便是加上这十五万人,东蒙的的人口也不足三十万,仍然算得上是地广人稀。
不过要是将这十五万廉价的劳动力集中在工业发展区,无论是基建,还是工厂的人工成本,都将大幅度降低,洮南以前没有工业基础,想要生产出来的货物具有竞争力,不付出一部分代价是不行的。这些人的廉价劳动力便是代价。不过好歹他们能从灾荒从活下来,也算是一种幸运。
数量庞大的饥民得不到及时安置,很容易酿发民变,锡良向朝廷上书后,当地官员很快将饥民赶上火车皮,唯恐治下的饥民太多闹事后官位不保,地方官员的急切让原本从京汉线北上的饥民数量比何天赐想要的数字还要超出五万人,不过人既然到了东蒙,何天赐也没办法将他们再赶回关内去。
不过多出的人让甘志明和苏厚文大伤脑筋,锡良动动手指,甘志明和苏厚文不知道要跑断多少条腿,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锡良是坐着摇手指,甘志明苏厚文跑掉腿,最后在二人摞担子的威胁下,何天赐不得不给锡良发电报,饥民已经超过议定好的数量,负担沉重,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原本何天赐计划移过来十万,后来锡良涨了一次价,再到现在的二十万万,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这件事情也让何天赐认识到一口真吃不出来个胖子,要不是甘志明事先有准备,囤积了一部分粮食再加上在老毛子那边运过来的粮食,何天赐这边早就吃不消了。
洮南有安置饥民的经验,甘志明做的倒是得心应手,不过还是连连抱怨,二十多万的移民洮南城直接就分担了一半,接纳了十万移民,以往万把两万人在新开垦的农田安置个好几千,厂里吸收一部分,牧场吸收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可这次是十万。
甘志明只能又给何天赐退回来两万人,通辽这边工厂倒是不少,可是一下子涌进八万人,早早就饱和了,收留了五万人后,将剩下的三万人又退回了东蒙镇守使府。
洮南、通辽两地合计接纳移民十五万,这也倒是原来的预算,剩下没人要的移民,何天赐只能打包送去赤峰,毕竟赤峰有两个大煤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加上周边县城也有闲置的荒地,但安置五万移民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剩下的一万人,只能安置到荒芜的索伦山、兴安一带,兴安西北靠近沙俄,本有人驻守也不行,顺带着就将这些青壮年,当发展兵团,兴安异常寒冷,耕种期短,但是养活一万多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为了安置好这些饥民,何天赐下令让军队的训练中断,派部下分散到各处负责维持秩序,一个镇一万人的士兵竟然显得有些抓紧见肘,安置在通辽、洮南两地的饥民到还好说,第十一镇两个协二十一协、二十二协都分驻洮南、通辽两地。
可是迁徙到赤峰、兴安索伦山一带的饥民,就不得不借助于,新编练的民团与警察局,一起负责这次饥民的大迁徒。
“刘先生,这条路就交给你了,为了安置这些饥民,我可是连底裤都押上去了。”三万多饥民被苏厚文安排去垦荒,要不然明年的粮食压力太大,单靠买总是不行的。剩下两万人全被安排在了这条近三百公里,通辽到奉天的公路上。
刘洪生,字浩民,焦作路矿学堂出身。焦作路矿学堂是清朝第一所路矿高等学府。刘洪生本来被邀担任路矿学堂的教习,不过王永清由于看不惯英国福公司的嘴脸,不肯屈就,后来跟着李筱波一同来到了东蒙,被安置在通辽修筑公路。
“现在各省官员贪腐成风,各级官员恨不得从老百姓身上的血吸尽,大人竟然穷整个东蒙之力修建这样一条数百公里的马路,安置二十万流民,劳心劳力如此。在下佩服之至,在下一定竭尽全力,务必不让大人失望。”刘洪生推了推黑色镜框,双手满是老茧,略微有些激动地道。
本以为有知识就能改变国家,可是在山西的时候,不要说外国人层层剥削,就是当地官员也私设厘卡,刘洪生跟李筱波一样看不惯这些中国人,才来到的东蒙,这次来到东蒙何天赐打击厘卡的行为,让刘洪生佩服不已。
“好好,刘先生有这份心就行。”何天赐笑道:“要想富先修路,只要有需要你就尽管提。”
虽然听着何天赐要想富先修路的理论怪怪的,刘洪生来事点了点头,毕竟在各地官员都忙着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在东蒙还有一个人为百姓,为国家着想,这就够了。
刘洪生望着远处一望无际,再次拿起手中的铁锹,挺了挺摇杆,心里暗暗道,就是在艰难也要给东蒙打通一条通向奉天的道路。(未完待续)
何天赐刚一回到通辽,就陷入了安置饥民的麻烦,何天赐不在的这段时间,全都仰仗着甘志明、苏厚文这两位能臣,要不然整个东蒙早就乱套了。
安置饥民需要大量的房屋,就算用帐篷、蒙古包来代替这也是一大笔钱,大量的移民就有足够的粮食,锡良这个老头子动动嘴皮子就给东蒙弄了个十五万移民,何天赐不再可是忙坏了甘志明跟苏厚文。
李恩义和中兴钱庄的办事效率倒是不错,这短短的几天,就将在道胜银行和正金银行贷款的资金拿到了手里,占时缓解了东蒙的资金危机,同时李恩义直接利用款项的一部分,在沙俄和日本方便收购了一批粮食,质量上虽都是往年的陈粮,可有粮食就是好的,占时能度过最困难的一段时间一切就到好办了。
仅管索伦山、兴安、赤峰等地也划归在东蒙镇守使府,不过这次安置饥民,何天赐仍然打算将饥民要安置在以通辽、洮南为主的主体的中部农工区,即便是加上这十五万人,东蒙的的人口也不足三十万,仍然算得上是地广人稀。
不过要是将这十五万廉价的劳动力集中在工业发展区,无论是基建,还是工厂的人工成本,都将大幅度降低,洮南以前没有工业基础,想要生产出来的货物具有竞争力,不付出一部分代价是不行的。这些人的廉价劳动力便是代价。不过好歹他们能从灾荒从活下来,也算是一种幸运。
数量庞大的饥民得不到及时安置,很容易酿发民变,锡良向朝廷上书后,当地官员很快将饥民赶上火车皮,唯恐治下的饥民太多闹事后官位不保,地方官员的急切让原本从京汉线北上的饥民数量比何天赐想要的数字还要超出五万人,不过人既然到了东蒙,何天赐也没办法将他们再赶回关内去。
不过多出的人让甘志明和苏厚文大伤脑筋,锡良动动手指,甘志明和苏厚文不知道要跑断多少条腿,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锡良是坐着摇手指,甘志明苏厚文跑掉腿,最后在二人摞担子的威胁下,何天赐不得不给锡良发电报,饥民已经超过议定好的数量,负担沉重,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原本何天赐计划移过来十万,后来锡良涨了一次价,再到现在的二十万万,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这件事情也让何天赐认识到一口真吃不出来个胖子,要不是甘志明事先有准备,囤积了一部分粮食再加上在老毛子那边运过来的粮食,何天赐这边早就吃不消了。
洮南有安置饥民的经验,甘志明做的倒是得心应手,不过还是连连抱怨,二十多万的移民洮南城直接就分担了一半,接纳了十万移民,以往万把两万人在新开垦的农田安置个好几千,厂里吸收一部分,牧场吸收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可这次是十万。
甘志明只能又给何天赐退回来两万人,通辽这边工厂倒是不少,可是一下子涌进八万人,早早就饱和了,收留了五万人后,将剩下的三万人又退回了东蒙镇守使府。
洮南、通辽两地合计接纳移民十五万,这也倒是原来的预算,剩下没人要的移民,何天赐只能打包送去赤峰,毕竟赤峰有两个大煤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加上周边县城也有闲置的荒地,但安置五万移民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剩下的一万人,只能安置到荒芜的索伦山、兴安一带,兴安西北靠近沙俄,本有人驻守也不行,顺带着就将这些青壮年,当发展兵团,兴安异常寒冷,耕种期短,但是养活一万多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为了安置好这些饥民,何天赐下令让军队的训练中断,派部下分散到各处负责维持秩序,一个镇一万人的士兵竟然显得有些抓紧见肘,安置在通辽、洮南两地的饥民到还好说,第十一镇两个协二十一协、二十二协都分驻洮南、通辽两地。
可是迁徙到赤峰、兴安索伦山一带的饥民,就不得不借助于,新编练的民团与警察局,一起负责这次饥民的大迁徒。
“刘先生,这条路就交给你了,为了安置这些饥民,我可是连底裤都押上去了。”三万多饥民被苏厚文安排去垦荒,要不然明年的粮食压力太大,单靠买总是不行的。剩下两万人全被安排在了这条近三百公里,通辽到奉天的公路上。
刘洪生,字浩民,焦作路矿学堂出身。焦作路矿学堂是清朝第一所路矿高等学府。刘洪生本来被邀担任路矿学堂的教习,不过王永清由于看不惯英国福公司的嘴脸,不肯屈就,后来跟着李筱波一同来到了东蒙,被安置在通辽修筑公路。
“现在各省官员贪腐成风,各级官员恨不得从老百姓身上的血吸尽,大人竟然穷整个东蒙之力修建这样一条数百公里的马路,安置二十万流民,劳心劳力如此。在下佩服之至,在下一定竭尽全力,务必不让大人失望。”刘洪生推了推黑色镜框,双手满是老茧,略微有些激动地道。
本以为有知识就能改变国家,可是在山西的时候,不要说外国人层层剥削,就是当地官员也私设厘卡,刘洪生跟李筱波一样看不惯这些中国人,才来到的东蒙,这次来到东蒙何天赐打击厘卡的行为,让刘洪生佩服不已。
“好好,刘先生有这份心就行。”何天赐笑道:“要想富先修路,只要有需要你就尽管提。”
虽然听着何天赐要想富先修路的理论怪怪的,刘洪生来事点了点头,毕竟在各地官员都忙着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在东蒙还有一个人为百姓,为国家着想,这就够了。
刘洪生望着远处一望无际,再次拿起手中的铁锹,挺了挺摇杆,心里暗暗道,就是在艰难也要给东蒙打通一条通向奉天的道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