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 170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也许是琅王并没有怜香惜玉, 拖泥带水的缘故, 到了崔家下马车时,琼娘待他倒是甚为和善, 连琅王每日都要提的重结婚书的议程都没有提出异议,只是说等到了江东,少了别人的流言蜚语再议,免得别人以为琅王不甚庄重, 只拿婚姻当了儿戏。
如今琅王简直是拿了崔家当了自家的王府,没事便来扎上一头。
他第一次的婚约,乃是皇帝亲自下旨所赐, 心内又是觉得肯垂怜娶个商门小妇便是给脸了。
是以对这岳丈与岳母, 虽然言语客气,却少了发自肺腑的恭谨。
而今, 一朝过了休书, 想再成为崔家的女婿要看琅王能否抖机灵讨巧,另外彩衣娱亲, 赢得二老加大舅子的欢心了。
琅王在这方面毫无经验,便是殷勤地在二老面前多露露脸。
崔家夫妻常年习惯了劳动,就算是现在因为女儿而陡然富贵起来,也改不掉多年的习惯。
以前忙着出摊做糕饼,并无闲暇。现在得了空子, 崔忠便在后院里开辟了一片菜地, 还养了两口肥猪, 不但平日里有猪粪沃地, 待到过年也有猪肉可吃。
只不过这样一来。好好的宅院后花园,难免有些“异香”,若是往常,琅王就算不说,心内也会暗自鄙薄之。
而如今,他却是也得了闲暇,挽起裤管,拎提着锄头,跟着前岳丈大人一起下地刨着长成的花生和白薯。
倒是崔忠不好意思,主动提出自家养猪,折杀了花园子的美景。
可是琅王却是一本正经道:“岳丈大人此言差矣,这‘家’字之下乃‘豕’。这豕是野猪也。是以古人认为,家中能养得祭祀之用的野猪,才算是富足,才可称得上一个家。如今这后院养猪,正迎合了古意,乃是返璞归真,归耕田园之向往。”
琼娘恰好往后院给他们送来切好的果盘,正好听到楚邪那通拍马痕迹明显的胡诌,当下不由得抿嘴一笑,招呼着他们来吃果子,然后道:“厨下有渔民新送的螃蟹,看那光景,每只都足有四两,我已经吩咐上锅清蒸,一会蘸取着姜醋来食,今日我下厨做了菜,还有用土灶烤了两只羊腿,待得起了泥封便好。”
崔忠道:“在屋子里吃也怪憋闷的,正好在园子里吃。”
于是仆人们端来的矮地桌子,旁边还铺了垫了棉垫的席子。
崔家四口连同琅王在席上围坐吃酒,两个小儿也抱来,在席上爬滚着玩。
如今,一对小娃娃也开始嘴馋知道酸咸味道了,便是不时爬到琼娘或者琅王的身边要吃食。
琼娘怕他们吃了肉食不消化,只备了切的碎碎的果肉,时不时给两个小馋娃舀一勺。
伴着虫鸣阵阵,剥着肥蟹,吮着膏黄,一家人吃得倒是舒心畅快。
琼娘自重生以来,其实也不过想过一过那种迥异于高门朱户的平淡生活,不想处处拘谨着自己和家人。
原本以为嫁给了琅王,便是今生无望。没想到,与琅王休离后,却让他陡然改变,越发的平易近人。
而崔忠大约也是觉得女儿如今也不算是拘谨在楚家的缘故,待琅王的态度也越发的随和自然,招呼他给倒酒递菜时,也不是以前那种小心翼翼的谨慎光景了。
乍一看,倒是跟平民之家里,岳父大人指示着自家愣头青的女婿的态度并无二致。
至于刘氏,倒是有些心疼起前女婿来,只觉得自己的女儿不省心,倒是磨砺坏了这没爹没妈的孩子,便是一个劲儿地剃下羊肉,往楚邪的碗里夹菜。
琼娘吃了一会,却不见崔传宝。翠玉和章妈正看顾着两个孩子。她想招呼喜鹊给自己拿件衣服,却也不见喜鹊,正自心内纳闷,却看哥哥和喜鹊一前一后地走了回来。
她心细,分明看见哥哥和喜鹊都眼圈都透红,也不知方才发生了什么。
现在人多,也不好问,便准备等过后,找来喜鹊细问。
琅王如今脸皮甚厚,便借口着酒醉,死皮烂脸留在了崔家,虽然碍着岳父母,无法跟琼娘同室,但少不得快入夜时,跳窗上床,向自己的下堂妻问好。
这问了安后,有少不得要摸着替她揉捏按摩,许是今日讨好岳父大人,也叫小妇人觉得舒心,竟然最后成功低留将下来,剥了衣衫,透透地吃了一顿的香肉。
这一宿贪欢,竟是第二日都不想起床。可是山上的太后突然下了懿旨,要召琼娘入山觐见。
琅王觉得一定是这几日自己烧香礼佛太少的缘故,竟然是万事不顺遂,便干脆陪着琼娘一起入皇山,正好找沧海大师下一盘棋。
当琼娘入了禅房时,正看见太后正命人拿来木箱。
琼娘见礼后,太后一边打开木箱一边让琼娘过来。
待琼娘走过去时,正看见那木箱里是厚厚的一摞信。
太后抬头看向琼娘,一向保养得宜的脸略显疲态。
她看着琼娘道:“自你与琅王闹到了户部后,虽然一直未曾见你,可是哀家心内是想着你的,听闻这次上山乃是琅王陪伴你而来,足见你俩也是缘分未全断。是以哀家倒是可以放心交代事情给你。”
琼娘不知太后要说什么,自然是静默不语,待太后吩咐。
太后缓缓道:“哀家在江东有些旧日亲眷,是以得信,说是琅王前些日子回了江东,似乎是打听到了些陈年旧事……”
琼娘依然不语,可是太后是何等的眼力,自是看出琼娘也是知情的,她长长叹了口气,试探着道:“原以为这琅王的身世,该是随着这些个老人的离去,深埋黄土,可谁知他却发现了端倪,非要探知究竟。当年的事情,哀家与皇上都是身不由己,只是苦了晴柔那孩子。”
琼娘这时开口应承道:“母后的那一句深埋黄土甚对,既然都是陈年旧事,那便让它埋了吧。王妃嫁到江东后,与老琅王感情甚笃,而琅王也愿意尽孝,成全这一段难得的父子之情。而皇上那边,他乃是君,王爷为臣,自是该尽忠职守,忠君报国。这让不是很好?”
太后抬眼深深地看了一眼琼娘,微微点头赞许道:“哀家还在想,依着忘山的性情,要是知道真相,必定是要大闹一场,可是他这番回来却是风平浪静,几次宫宴上也还算进退得宜,倒是哀家看走了眼,他到底是长大懂事了。”
太后的一番话,听得琼娘心内一翻,她现在才品酌出来,这个前世里看似不问世事的太后,实际上耳目遍布朝野,更是不动声色地监视着楚邪这个皇家遗落在外的孙儿。毕竟他的身上流淌着皇室刘家的血液,可能成为江山社稷最大的变数。
只是不知,太后这次来找自己是为何?难道是有什么不好直接与楚邪说的,便叫她代为过话吗?
果然,这太后接下来道:“若是忘山真如你之言,能恪守臣子本分,对皇上对他都是最为妥善的。可是就怕是有心人知道了此事,便要节外生枝,骤起干戈……”
琼娘心知太后接下来的话必定十分重要,便说:“请太后明示。”
太后指了指那木箱子道:“当年晴柔出走江东,哀家放心不下,每月都与她通信。后来过了几年,万岁知道了晴柔乃是带着身孕嫁人,便私自跑去了江东,那段时日,政局不稳,朝中岂可一日无君?那是哀家业也是对晴柔有些误会,信中苛责的未免言语重了一些。前些日子,哀家才知,晴柔一直保存着来往通信,有人替哀家送还回来,只是送回的途中,起了些波折,这箱子被人过了手,幸好及时追回……只是,这些信件不知怎么的,按照日期算,独独少了一封。”
琼娘知道,太后之所以要人将信笺送回,便是不放心,要自己亲自销毁。而太后做事心细,又向来缜密,定然检查了信笺。而她发现少的那一封应该是写了甚是重要的内容。
于是她抬眼看向太后,无声地询问。
太后手里捻的佛珠极快,似乎心内也是略显挣扎。可是最后,她的佛珠定住,到底是下了决心道:“哀家倒是回忆了一下,若是没记错的话,乃是最后寄去的,在信里,哀家一时气急,便说了些若是晴柔再这般牵绊着皇上,便要性命不保的话。可她乃是哀家一手带大的孩子,哀家怎么会这么待她?”
琼娘听得心内咯噔一沉,隐约猜到了什么。
太后也长叹一声道:“可是世事难料,就在皇帝回来后,老琅王夫妻却相继离世……晴柔心细,过世后,所有的信件都是整理妥当,不可能只有这一封独独遗失。哀家叫你来,说这事与你听,也是怕这信笺落入有心人的手里,叫忘山对当年事起了误会。”
那天,琼娘从太后的佛堂里出来时,后脊梁都冒着冷汗。
若是太后所言为真。那么琅王突然揭竿而起,便事出有因了。
若是当年琅王没有经过自己的提醒,进而提前发现身世。那么当他得到那封信件,骤然得知身份,又看到太后满纸的威胁之词时,该是怎么样的心情?
怕不是认定了自己的母亲乃是被皇室迫害致死,进而揭竿而起!
而太后前世里因为心悸发作,体弱多病,更加懒理世务,后来得了良药调剂,却在中秋月夜吃了待杏仁碎的月饼而药性相冲,最后殁了。
现在再回忆,太后好像是在琅王起兵前殁了的。这些事件细细思来是何等的巧合!
若不是今世里,太后身体安健,恐怕也不会有机会说出那些信件的实情。
也许是琅王并没有怜香惜玉, 拖泥带水的缘故, 到了崔家下马车时,琼娘待他倒是甚为和善, 连琅王每日都要提的重结婚书的议程都没有提出异议,只是说等到了江东,少了别人的流言蜚语再议,免得别人以为琅王不甚庄重, 只拿婚姻当了儿戏。
如今琅王简直是拿了崔家当了自家的王府,没事便来扎上一头。
他第一次的婚约,乃是皇帝亲自下旨所赐, 心内又是觉得肯垂怜娶个商门小妇便是给脸了。
是以对这岳丈与岳母, 虽然言语客气,却少了发自肺腑的恭谨。
而今, 一朝过了休书, 想再成为崔家的女婿要看琅王能否抖机灵讨巧,另外彩衣娱亲, 赢得二老加大舅子的欢心了。
琅王在这方面毫无经验,便是殷勤地在二老面前多露露脸。
崔家夫妻常年习惯了劳动,就算是现在因为女儿而陡然富贵起来,也改不掉多年的习惯。
以前忙着出摊做糕饼,并无闲暇。现在得了空子, 崔忠便在后院里开辟了一片菜地, 还养了两口肥猪, 不但平日里有猪粪沃地, 待到过年也有猪肉可吃。
只不过这样一来。好好的宅院后花园,难免有些“异香”,若是往常,琅王就算不说,心内也会暗自鄙薄之。
而如今,他却是也得了闲暇,挽起裤管,拎提着锄头,跟着前岳丈大人一起下地刨着长成的花生和白薯。
倒是崔忠不好意思,主动提出自家养猪,折杀了花园子的美景。
可是琅王却是一本正经道:“岳丈大人此言差矣,这‘家’字之下乃‘豕’。这豕是野猪也。是以古人认为,家中能养得祭祀之用的野猪,才算是富足,才可称得上一个家。如今这后院养猪,正迎合了古意,乃是返璞归真,归耕田园之向往。”
琼娘恰好往后院给他们送来切好的果盘,正好听到楚邪那通拍马痕迹明显的胡诌,当下不由得抿嘴一笑,招呼着他们来吃果子,然后道:“厨下有渔民新送的螃蟹,看那光景,每只都足有四两,我已经吩咐上锅清蒸,一会蘸取着姜醋来食,今日我下厨做了菜,还有用土灶烤了两只羊腿,待得起了泥封便好。”
崔忠道:“在屋子里吃也怪憋闷的,正好在园子里吃。”
于是仆人们端来的矮地桌子,旁边还铺了垫了棉垫的席子。
崔家四口连同琅王在席上围坐吃酒,两个小儿也抱来,在席上爬滚着玩。
如今,一对小娃娃也开始嘴馋知道酸咸味道了,便是不时爬到琼娘或者琅王的身边要吃食。
琼娘怕他们吃了肉食不消化,只备了切的碎碎的果肉,时不时给两个小馋娃舀一勺。
伴着虫鸣阵阵,剥着肥蟹,吮着膏黄,一家人吃得倒是舒心畅快。
琼娘自重生以来,其实也不过想过一过那种迥异于高门朱户的平淡生活,不想处处拘谨着自己和家人。
原本以为嫁给了琅王,便是今生无望。没想到,与琅王休离后,却让他陡然改变,越发的平易近人。
而崔忠大约也是觉得女儿如今也不算是拘谨在楚家的缘故,待琅王的态度也越发的随和自然,招呼他给倒酒递菜时,也不是以前那种小心翼翼的谨慎光景了。
乍一看,倒是跟平民之家里,岳父大人指示着自家愣头青的女婿的态度并无二致。
至于刘氏,倒是有些心疼起前女婿来,只觉得自己的女儿不省心,倒是磨砺坏了这没爹没妈的孩子,便是一个劲儿地剃下羊肉,往楚邪的碗里夹菜。
琼娘吃了一会,却不见崔传宝。翠玉和章妈正看顾着两个孩子。她想招呼喜鹊给自己拿件衣服,却也不见喜鹊,正自心内纳闷,却看哥哥和喜鹊一前一后地走了回来。
她心细,分明看见哥哥和喜鹊都眼圈都透红,也不知方才发生了什么。
现在人多,也不好问,便准备等过后,找来喜鹊细问。
琅王如今脸皮甚厚,便借口着酒醉,死皮烂脸留在了崔家,虽然碍着岳父母,无法跟琼娘同室,但少不得快入夜时,跳窗上床,向自己的下堂妻问好。
这问了安后,有少不得要摸着替她揉捏按摩,许是今日讨好岳父大人,也叫小妇人觉得舒心,竟然最后成功低留将下来,剥了衣衫,透透地吃了一顿的香肉。
这一宿贪欢,竟是第二日都不想起床。可是山上的太后突然下了懿旨,要召琼娘入山觐见。
琅王觉得一定是这几日自己烧香礼佛太少的缘故,竟然是万事不顺遂,便干脆陪着琼娘一起入皇山,正好找沧海大师下一盘棋。
当琼娘入了禅房时,正看见太后正命人拿来木箱。
琼娘见礼后,太后一边打开木箱一边让琼娘过来。
待琼娘走过去时,正看见那木箱里是厚厚的一摞信。
太后抬头看向琼娘,一向保养得宜的脸略显疲态。
她看着琼娘道:“自你与琅王闹到了户部后,虽然一直未曾见你,可是哀家心内是想着你的,听闻这次上山乃是琅王陪伴你而来,足见你俩也是缘分未全断。是以哀家倒是可以放心交代事情给你。”
琼娘不知太后要说什么,自然是静默不语,待太后吩咐。
太后缓缓道:“哀家在江东有些旧日亲眷,是以得信,说是琅王前些日子回了江东,似乎是打听到了些陈年旧事……”
琼娘依然不语,可是太后是何等的眼力,自是看出琼娘也是知情的,她长长叹了口气,试探着道:“原以为这琅王的身世,该是随着这些个老人的离去,深埋黄土,可谁知他却发现了端倪,非要探知究竟。当年的事情,哀家与皇上都是身不由己,只是苦了晴柔那孩子。”
琼娘这时开口应承道:“母后的那一句深埋黄土甚对,既然都是陈年旧事,那便让它埋了吧。王妃嫁到江东后,与老琅王感情甚笃,而琅王也愿意尽孝,成全这一段难得的父子之情。而皇上那边,他乃是君,王爷为臣,自是该尽忠职守,忠君报国。这让不是很好?”
太后抬眼深深地看了一眼琼娘,微微点头赞许道:“哀家还在想,依着忘山的性情,要是知道真相,必定是要大闹一场,可是他这番回来却是风平浪静,几次宫宴上也还算进退得宜,倒是哀家看走了眼,他到底是长大懂事了。”
太后的一番话,听得琼娘心内一翻,她现在才品酌出来,这个前世里看似不问世事的太后,实际上耳目遍布朝野,更是不动声色地监视着楚邪这个皇家遗落在外的孙儿。毕竟他的身上流淌着皇室刘家的血液,可能成为江山社稷最大的变数。
只是不知,太后这次来找自己是为何?难道是有什么不好直接与楚邪说的,便叫她代为过话吗?
果然,这太后接下来道:“若是忘山真如你之言,能恪守臣子本分,对皇上对他都是最为妥善的。可是就怕是有心人知道了此事,便要节外生枝,骤起干戈……”
琼娘心知太后接下来的话必定十分重要,便说:“请太后明示。”
太后指了指那木箱子道:“当年晴柔出走江东,哀家放心不下,每月都与她通信。后来过了几年,万岁知道了晴柔乃是带着身孕嫁人,便私自跑去了江东,那段时日,政局不稳,朝中岂可一日无君?那是哀家业也是对晴柔有些误会,信中苛责的未免言语重了一些。前些日子,哀家才知,晴柔一直保存着来往通信,有人替哀家送还回来,只是送回的途中,起了些波折,这箱子被人过了手,幸好及时追回……只是,这些信件不知怎么的,按照日期算,独独少了一封。”
琼娘知道,太后之所以要人将信笺送回,便是不放心,要自己亲自销毁。而太后做事心细,又向来缜密,定然检查了信笺。而她发现少的那一封应该是写了甚是重要的内容。
于是她抬眼看向太后,无声地询问。
太后手里捻的佛珠极快,似乎心内也是略显挣扎。可是最后,她的佛珠定住,到底是下了决心道:“哀家倒是回忆了一下,若是没记错的话,乃是最后寄去的,在信里,哀家一时气急,便说了些若是晴柔再这般牵绊着皇上,便要性命不保的话。可她乃是哀家一手带大的孩子,哀家怎么会这么待她?”
琼娘听得心内咯噔一沉,隐约猜到了什么。
太后也长叹一声道:“可是世事难料,就在皇帝回来后,老琅王夫妻却相继离世……晴柔心细,过世后,所有的信件都是整理妥当,不可能只有这一封独独遗失。哀家叫你来,说这事与你听,也是怕这信笺落入有心人的手里,叫忘山对当年事起了误会。”
那天,琼娘从太后的佛堂里出来时,后脊梁都冒着冷汗。
若是太后所言为真。那么琅王突然揭竿而起,便事出有因了。
若是当年琅王没有经过自己的提醒,进而提前发现身世。那么当他得到那封信件,骤然得知身份,又看到太后满纸的威胁之词时,该是怎么样的心情?
怕不是认定了自己的母亲乃是被皇室迫害致死,进而揭竿而起!
而太后前世里因为心悸发作,体弱多病,更加懒理世务,后来得了良药调剂,却在中秋月夜吃了待杏仁碎的月饼而药性相冲,最后殁了。
现在再回忆,太后好像是在琅王起兵前殁了的。这些事件细细思来是何等的巧合!
若不是今世里,太后身体安健,恐怕也不会有机会说出那些信件的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