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嫡系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汉卿极清楚这个人在史上的能力,虽然他最后因不满张作霖进攻国民军而背叛奉系并造反,后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后被处死。但是以七万人之力,打得张作霖要“布置关于下野和议和一事并准备逃往大连,且运来十余汽车的汽油及引火木柴,布满楼前屋后,随时准备将大帅府付之一炬”,可见其用兵能力之强。不过在日本人、张作霖、吴俊升等合力进攻下最终失败,夫妻双双被枪决。
以他这样一个忠心为国为此不惜以命抗击之人,在张汉卿志在统一全国之理想下,绝不应该在此时空里有叛反之意,郭松龄可是带兵与搞政工的通用人才、能文能武的一把好手啊!
两人相见,大生惺惺相惜之慨。
郭松龄意犹未尽,见围拢的学员越来越多,有些深藏于心内多年的话不吐不快。他盛情邀请张汉卿到他的寒舍坐坐,张汉卿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张汉卿的学业是最好的,又是少帅的身份,且又是教官的安排,因此不妨在中午时分自由离开讲武堂。
郭松龄的家在大东关水簸箕胡同的一个西厢房里,看起来生活极为俭朴,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听说还是租的房子,这与他们夫妻两人的身份极不相称,也让张汉卿触动不小。他每个月不是领那么多薪资吗,至于么!
这年头高级军官真正做到两袖清风、带兵如子的可真是凤毛麟角,就凭他甘居这种条件而不忘国事就可以相信他对国家的忠诚。要建立一支新式军队,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才能算好统帅,在这一点上,郭松龄绝对是合格的,张汉卿暗自想。自己用人之际,一定要向张作霖郑重推荐,至少这识人之明是没跑的。相信在自己极力简拔之下,怎么着老郭也要尽一番心力吧。
“早听说嫂子是巾帼英雄,今日终于一见,学良大慰平生!”他对郭松龄的夫人拍起了马屁。
提起郭松龄,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夫人韩淑秀。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堂,任附小教员,学生时代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她的家里就是活动的一个据点。一向把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视为己任的韩淑秀,始终在为国民教育潜心操劳。她曾在讲武堂为学员辅导操行道理;爱国人士阎宝航创办贫儿学校,她又成为校董并亲自执教。为了筹集贫儿学校的开办经费,韩淑秀在社会上奔走呼吁,募得资金2万元,同时她还捐出了自己的积蓄。穷孩子们为了表达谢忱,在校长的率领下将一块“兴学育才”的匾送到她的家里。这块匾,现在就挂在正屋的对门位置。
辛亥革命爆发后,奉天的有识之士纷纷起来响应武昌起义,郭松龄就是组织者之一。他们两人在韩淑秀的家里相识,韩淑秀非常佩服郭松龄的为人和才干。郭松龄在白色恐怖中被捕,当局贴出布告判处郭死刑,韩淑秀四处进行营救活动。1912年12月25日,正当郭松龄等被带到大西门外荒草地杀人场行刑时,韩淑秀拿着一份当日的《盛京日报》,高呼着:“刀下留人!”十万火急地闯进法场。原来这份报纸上刚注销“清帝退位诏书”,韩淑秀在千钧一发之际,以政局骤变的快讯,挽救了郭松龄等的生命。两人在生与死之中建立了感情,结为恩爱夫妻。
患难见真情,共同的理想让这对夫妻婚后感情历多年而弥新。在获知丈夫带来的客人竟是将军府的少帅时,韩淑秀讶然----丈夫不是趋炎附势的人啊。待看到丈夫的热情中不乏尊敬与郑重后,她更讶然。
但当张汉卿与郭松龄稍作闲谈后,她就知道,该对这位少帅肃然起敬了。
穿越后第一次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巧得是郭松龄也是一位有大智慧大思想的高手,张汉卿充分发挥。他把前世的心得知识稍有系统地联贯起来,详细分析了日本与欧美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与未来10年国际局势的走向,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计划。坦率地说,纸上谈兵是二十一世纪愤青的专长:既不用深入地处理琐碎的具体事务,又可以从容地用过来人的高度看待当时人看不透的现象,再加上把旁边一个也算得上是未来一代名将的高高手级人物唬得一愣一愣的,爽莫大焉。
郭松龄相见恨晚。他自负学识过人,是战场上运筹帷幄的人才,却屈尊在奉天讲武堂做这成日夸夸其谈的“教书匠”,难得遇到少帅这么有理想、有文化、有眼光、有气度的“四有”新人,顿生知遇之慨、报效之情。
张汉卿是知道郭松龄的价值的。在东北军里面,将来能够数得着的人物,眼前绝对算得上其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在军事方面,是可以对自己有极大的帮助的。难得的是,在目前,郭的忠心不容置疑,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这样的人才,收之麾下,何乐而不为?
对韩淑秀,张汉卿也是表现的十分尊重。在妇女地位还很低下的民国之初,有这么一位女性,有思想、有眼界、有能力,更可靠的是,他是郭松龄的夫人。对缺少人才的张汉卿来说,每一个这样的人物都要抓住!
于是,宾主尽欢。
于是,少帅经常与郭韩两夫妇谈古论今,商榷时事。
当张汉卿把建造一支新式奉军的理念与郭松龄分享后,郭松龄十分欣赏之,并愿意全力支持;当张汉卿将建立奉天革命党并以之领导东北的土地革命、解放妇女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想法向韩淑秀表白后,激动不已的韩淑秀主动要为少帅作为建党发起人之一并作为联络人,并拟在以后负责妇女运动与工会工作。
在张汉卿的极力举荐下,借着少帅这杆大旗,张作霖也许是早有耳闻,自然使郭松龄步步高升。先是升中校教官,然后很快就兼职成为将军府里举足轻重的高级参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汉卿自己在修炼内功,但不妨碍他对于国内局势的关注。老袁殡天后,黎元洪总统、段祺瑞总理在施政方略上的争执开始凸显,北洋分裂危机开始浮在明面。7月,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的张勋向各省督军发出呼吁,准备于9月在徐州召开督军团会议,拟以地方抱团的力量对中|央施加压力,成为直、皖系之外的“第三极”。
这一做法立刻获得了响应,各省都与他眉来眼去,连张作霖也决定以奉督的身份掺合一脚。没办法,在干强枝弱的现状下,想在东北有所突破,非得有强援不可。而这个督军团,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它与当年的“东南联保”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汉卿清楚地知道随后的国家走势,他完全不用做任何动作便可以痛快淋漓地做他的少帅,反正奉系的崛起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既然穿越来一趟,难道是要自己做历史进程的旁观者的吗?自己知道“天命”在讲武堂还那么拼,不就是想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吗?
人心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成,同样一支强军的练成非短期之功。在讲武堂训练再刻苦、成绩再优秀,总不如自己独领一军来得有意义。现在身边已经有诸多的追随者,如果再像正史上那样按部就班地接位,穿越的意义便大打折扣。现在是北洋史上最动荡的时代,既是灾难,也是机会。
机会就在身边。
当初自己配合张作霖骗到袁世凯的军火从而扩编10个营的新军,因为恶了老袁,所以一直没能获得中|央正式的番号,没办法只能摇身一变作为张作霖的卫队。张作霖原来就有一个近千人的贴身马队,加上这支生力军后,成为一个人数达8000人的庞大队伍。满编的27师也不过一万二千人,这么多新军立刻让嗜兵如命的将领们闻到了腥位。
在张作霖卸任27师师长后,孙烈臣继任,当初同为旅长的汤玉麟便想接管这支队伍,再与孙烈臣并驾齐驱。但是张汉卿极力阻挠,他认为汤玉麟被剥夺了掌握省城密探队的权力之后思想极度动荡,他在53旅已经把持这么多年,再把这么一支军队交给他很让人不放心。
其实张汉卿是藏着私心的,他早就盯上了这支新军,当然不想让别人染指。他在不止一个场合向张作霖提出重整一支新军的想法,并经常拜会张作相和孙烈臣,和他们讨论整军方略,意思很明显,他想大显身手了。
在进讲武堂之前,张作霖便激将他说做得好了给个团长干,这个团长他可不想在27师当。无他,那里虽然是父亲起家的军队,但兵油子太多,想按自己的心思搞事情阻力一定不一般的大。而新军从上到下基本上未受污染,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如果把已经考察合格、依附于自己的这些中下级军官们安插在新军里面,一是可以方便自己更好地控制军队,二来也是给各方一个强烈的信号:信汉卿,得永生!
张汉卿极清楚这个人在史上的能力,虽然他最后因不满张作霖进攻国民军而背叛奉系并造反,后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后被处死。但是以七万人之力,打得张作霖要“布置关于下野和议和一事并准备逃往大连,且运来十余汽车的汽油及引火木柴,布满楼前屋后,随时准备将大帅府付之一炬”,可见其用兵能力之强。不过在日本人、张作霖、吴俊升等合力进攻下最终失败,夫妻双双被枪决。
以他这样一个忠心为国为此不惜以命抗击之人,在张汉卿志在统一全国之理想下,绝不应该在此时空里有叛反之意,郭松龄可是带兵与搞政工的通用人才、能文能武的一把好手啊!
两人相见,大生惺惺相惜之慨。
郭松龄意犹未尽,见围拢的学员越来越多,有些深藏于心内多年的话不吐不快。他盛情邀请张汉卿到他的寒舍坐坐,张汉卿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张汉卿的学业是最好的,又是少帅的身份,且又是教官的安排,因此不妨在中午时分自由离开讲武堂。
郭松龄的家在大东关水簸箕胡同的一个西厢房里,看起来生活极为俭朴,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听说还是租的房子,这与他们夫妻两人的身份极不相称,也让张汉卿触动不小。他每个月不是领那么多薪资吗,至于么!
这年头高级军官真正做到两袖清风、带兵如子的可真是凤毛麟角,就凭他甘居这种条件而不忘国事就可以相信他对国家的忠诚。要建立一支新式军队,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才能算好统帅,在这一点上,郭松龄绝对是合格的,张汉卿暗自想。自己用人之际,一定要向张作霖郑重推荐,至少这识人之明是没跑的。相信在自己极力简拔之下,怎么着老郭也要尽一番心力吧。
“早听说嫂子是巾帼英雄,今日终于一见,学良大慰平生!”他对郭松龄的夫人拍起了马屁。
提起郭松龄,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夫人韩淑秀。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堂,任附小教员,学生时代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她的家里就是活动的一个据点。一向把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视为己任的韩淑秀,始终在为国民教育潜心操劳。她曾在讲武堂为学员辅导操行道理;爱国人士阎宝航创办贫儿学校,她又成为校董并亲自执教。为了筹集贫儿学校的开办经费,韩淑秀在社会上奔走呼吁,募得资金2万元,同时她还捐出了自己的积蓄。穷孩子们为了表达谢忱,在校长的率领下将一块“兴学育才”的匾送到她的家里。这块匾,现在就挂在正屋的对门位置。
辛亥革命爆发后,奉天的有识之士纷纷起来响应武昌起义,郭松龄就是组织者之一。他们两人在韩淑秀的家里相识,韩淑秀非常佩服郭松龄的为人和才干。郭松龄在白色恐怖中被捕,当局贴出布告判处郭死刑,韩淑秀四处进行营救活动。1912年12月25日,正当郭松龄等被带到大西门外荒草地杀人场行刑时,韩淑秀拿着一份当日的《盛京日报》,高呼着:“刀下留人!”十万火急地闯进法场。原来这份报纸上刚注销“清帝退位诏书”,韩淑秀在千钧一发之际,以政局骤变的快讯,挽救了郭松龄等的生命。两人在生与死之中建立了感情,结为恩爱夫妻。
患难见真情,共同的理想让这对夫妻婚后感情历多年而弥新。在获知丈夫带来的客人竟是将军府的少帅时,韩淑秀讶然----丈夫不是趋炎附势的人啊。待看到丈夫的热情中不乏尊敬与郑重后,她更讶然。
但当张汉卿与郭松龄稍作闲谈后,她就知道,该对这位少帅肃然起敬了。
穿越后第一次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巧得是郭松龄也是一位有大智慧大思想的高手,张汉卿充分发挥。他把前世的心得知识稍有系统地联贯起来,详细分析了日本与欧美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与未来10年国际局势的走向,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计划。坦率地说,纸上谈兵是二十一世纪愤青的专长:既不用深入地处理琐碎的具体事务,又可以从容地用过来人的高度看待当时人看不透的现象,再加上把旁边一个也算得上是未来一代名将的高高手级人物唬得一愣一愣的,爽莫大焉。
郭松龄相见恨晚。他自负学识过人,是战场上运筹帷幄的人才,却屈尊在奉天讲武堂做这成日夸夸其谈的“教书匠”,难得遇到少帅这么有理想、有文化、有眼光、有气度的“四有”新人,顿生知遇之慨、报效之情。
张汉卿是知道郭松龄的价值的。在东北军里面,将来能够数得着的人物,眼前绝对算得上其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在军事方面,是可以对自己有极大的帮助的。难得的是,在目前,郭的忠心不容置疑,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这样的人才,收之麾下,何乐而不为?
对韩淑秀,张汉卿也是表现的十分尊重。在妇女地位还很低下的民国之初,有这么一位女性,有思想、有眼界、有能力,更可靠的是,他是郭松龄的夫人。对缺少人才的张汉卿来说,每一个这样的人物都要抓住!
于是,宾主尽欢。
于是,少帅经常与郭韩两夫妇谈古论今,商榷时事。
当张汉卿把建造一支新式奉军的理念与郭松龄分享后,郭松龄十分欣赏之,并愿意全力支持;当张汉卿将建立奉天革命党并以之领导东北的土地革命、解放妇女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想法向韩淑秀表白后,激动不已的韩淑秀主动要为少帅作为建党发起人之一并作为联络人,并拟在以后负责妇女运动与工会工作。
在张汉卿的极力举荐下,借着少帅这杆大旗,张作霖也许是早有耳闻,自然使郭松龄步步高升。先是升中校教官,然后很快就兼职成为将军府里举足轻重的高级参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汉卿自己在修炼内功,但不妨碍他对于国内局势的关注。老袁殡天后,黎元洪总统、段祺瑞总理在施政方略上的争执开始凸显,北洋分裂危机开始浮在明面。7月,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的张勋向各省督军发出呼吁,准备于9月在徐州召开督军团会议,拟以地方抱团的力量对中|央施加压力,成为直、皖系之外的“第三极”。
这一做法立刻获得了响应,各省都与他眉来眼去,连张作霖也决定以奉督的身份掺合一脚。没办法,在干强枝弱的现状下,想在东北有所突破,非得有强援不可。而这个督军团,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它与当年的“东南联保”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汉卿清楚地知道随后的国家走势,他完全不用做任何动作便可以痛快淋漓地做他的少帅,反正奉系的崛起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既然穿越来一趟,难道是要自己做历史进程的旁观者的吗?自己知道“天命”在讲武堂还那么拼,不就是想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吗?
人心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成,同样一支强军的练成非短期之功。在讲武堂训练再刻苦、成绩再优秀,总不如自己独领一军来得有意义。现在身边已经有诸多的追随者,如果再像正史上那样按部就班地接位,穿越的意义便大打折扣。现在是北洋史上最动荡的时代,既是灾难,也是机会。
机会就在身边。
当初自己配合张作霖骗到袁世凯的军火从而扩编10个营的新军,因为恶了老袁,所以一直没能获得中|央正式的番号,没办法只能摇身一变作为张作霖的卫队。张作霖原来就有一个近千人的贴身马队,加上这支生力军后,成为一个人数达8000人的庞大队伍。满编的27师也不过一万二千人,这么多新军立刻让嗜兵如命的将领们闻到了腥位。
在张作霖卸任27师师长后,孙烈臣继任,当初同为旅长的汤玉麟便想接管这支队伍,再与孙烈臣并驾齐驱。但是张汉卿极力阻挠,他认为汤玉麟被剥夺了掌握省城密探队的权力之后思想极度动荡,他在53旅已经把持这么多年,再把这么一支军队交给他很让人不放心。
其实张汉卿是藏着私心的,他早就盯上了这支新军,当然不想让别人染指。他在不止一个场合向张作霖提出重整一支新军的想法,并经常拜会张作相和孙烈臣,和他们讨论整军方略,意思很明显,他想大显身手了。
在进讲武堂之前,张作霖便激将他说做得好了给个团长干,这个团长他可不想在27师当。无他,那里虽然是父亲起家的军队,但兵油子太多,想按自己的心思搞事情阻力一定不一般的大。而新军从上到下基本上未受污染,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如果把已经考察合格、依附于自己的这些中下级军官们安插在新军里面,一是可以方便自己更好地控制军队,二来也是给各方一个强烈的信号:信汉卿,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