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一品寒士 > 第1015章 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1015章 千里东风一梦遥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北海道新罗城,如今已经没了新罗王,只有朝廷封的韩王李承顺。

    晴朗的春日,韩王宫的的牡丹姹紫嫣红。

    这是许多年前,大唐送给新罗的牡丹种子,在这遥远的异乡生根发芽。

    就像李承顺。

    他本应该是皇子,因为一场剧变,成了一个小沙弥。再因为一场机缘,成了新罗王夫。

    最后和平演变,把新罗变成大唐的一个道。

    北海道?

    据说这是他那个狡猾的小师弟起的名字,挺有几分意思。

    走过许多风风雨雨,李承顺却恍然觉得,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是在益州做一个小沙弥。

    师父不忌荤腥,他可以自由出入市井食肉,江边食肆的鱼脍晶莹赛雪,春日蘸韭酱,秋日用芥。

    而更快乐的,是结识了天明村的赵七郎。

    他们一起摸鱼、遛竹熊,争抢文殊院的胶乳冻,一起学经文习武,一路向西去高昌……

    在高昌的夯土城,两个小沙弥蹲在角落吃羊肉串,琢磨去哪里捡漏。

    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如此令人着迷。

    “殿下,东海道大总管、熊津都督李德謇送了一批扶桑移民过来,该如何安置?”

    自幼追随在他身边的贾伯进来禀告,打断了李承顺的回忆。

    回忆时光里的小沙弥朗声大笑,跑入大佛寺、摸走了玉石大脚印,渐渐褪色……

    “扶桑移民?”李承顺定了定神,“送去打铁吧!今年辽东定了一批铁器,要按时出货。”

    三韩半岛冶铁历史悠久,此外“高丽纸”、“生丝”、“新罗婢”等也是特产。

    新罗婢的贸易这些年渐渐少了,北海道跟辽东的贸易,以铁器和生丝为主。

    冶铁是重体力活,而扶桑人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贾伯应了一声,接着说:“那我们就跟李德謇说,让他再送一批扶桑人来?”

    李承顺微微摇头:“扶桑人不能聚集在一个地方,我们不能要太多。若人手实在不足,可以迁徙一些契丹人来。”

    所谓腾笼换鸟,就是彻底打散各个族群,重新用华夏文明将其同化、融合。

    圆润师弟拿下扶桑,将其变成大唐的一个道,他们在三韩半岛和辽东的,就妥善安置扶桑移民。

    贾伯再次领命,看向李承顺的目光却欲言又止。

    “贾伯,有什么话你就直说。”李承顺随和地说。

    在这个遥远的他乡,能说心里话的人并不多。

    圆真大师兄来过一趟,又悄悄的走了,不知去哪里弘扬佛法、传授真经。

    而圆润师弟那个没良心的,恐怕早已忘了他,否则怎么会多年不来相见?

    贾伯低声说:“殿下,你也一把年纪了,就算不想娶妻,也该留个血脉,为令尊传承香火。”

    “如今你的身份在长安已不是秘密,朝廷不打算追究,您生儿育女都无妨。”

    李承顺摇了摇头:“这里是新罗故地,最好不要再有王爵。等我离世后,此处就和其他道再无分别。”

    “至于家父的香火,我想他不在意这些。”

    听闻不久前,又有几个藩王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皇家叔侄、兄弟之情向来如此。

    相比之下,他的父亲还不算太冤。

    贾伯叹了口气,默默地退下。

    他守卫李承顺多年,其实香火不香火的并不在意,只是希望主君有个温暖的家。

    和寻常人一样,享受俗世情爱。

    然而,这个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主君此生,唯不负如来。

    春去秋来,牡丹花谢、树叶飘落,三韩半岛的冰雪来得比长安更早。

    李承顺裹着厚重的熊皮大衣,长安城的冬日是怎样的?

    他已记不清。

    唯有梦中,太极宫重重叠叠的飞角重檐、清晨承天门的晨鼓,越发清晰。

    微弱的曙光中,六条正对城门的主道,数十面街鼓“咚咚咚”的次第敲响,长安城如一头沉睡的巨兽被惊醒,在轰隆鼓声中抖动着身体……

    这魂牵梦萦的鼓声,似乎在召唤游子回乡。

    冬日,新罗城来了一群契丹人,打着“赵都督火炕队”的旗帜招摇过市,收不多的钱就能帮人盘一个温暖过冬的炕。

    “赵都督知道吗?他虽然不在辽东,仍是俺们心中的都督!”

    “盘火炕的技术,就是他传给俺们契丹人的!旁边那些扶余蛮子,就只会拉木头,干不了这样的技术活!”

    “俺们首领枯莫离,认了赵都督作‘叔父’,四舍五入俺们契丹人都是赵都督的侄子!”

    这些契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着水晶白切狗,向北海道人炫耀。

    当地人边听边叫好。

    曾经百济人说,赵都督是地狱走出来的杀人狂魔,但这么多年过去,众人的生活越来越好,都接受了大唐的统治。

    只要普通人日子过得好,收服三韩的赵都督就不是魔,而是佛。

    火炕可以暖很长时间,不用在半夜睡梦中被冷死;

    秋日收的粮食很丰足,可以吃到来年开春;

    辽东的盐很便宜,只要用铁器就能交换;

    而辽东人纺的毛线织成毛衣,穿起来整个人都是暖的,可惜价格有些贵。

    谁家咬牙买上几团织成一件背心,邻居朋友来参观都会羡慕很久。

    “不如去辽东做事,听说汉人喜欢‘新罗婢’,主家宽厚的,给下人也发毛线!”

    “听说辽东有很多大海船,跟江东、岭南贸易,家家户户都有肉吃!”

    这日子过得,简直像做梦似的。

    李承顺微服走在市井间,听着百姓的议论,嘴角挂着笑。

    阿弥陀佛,和平收服新罗,让化外百姓投入大唐的怀抱、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是一件大功德啊!

    如今功德圆满,他也该回乡了。

    在这热闹而安逸的远方,李承顺又收到了朝廷的邸报,赵子逊回朝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皇帝要封禅泰山!

    “终于让他做到了……赵宰相!”李承顺笑着感叹,脱下亲王的衣冠,换上一件袈裟。

    ……

    “圆润师弟,别来无恙。”漫天焰火中,慈眉善目的圆通大师站在人群中,含笑看着七郎。

    似乎是一瞬间,又似乎是半生。

    漫长的岁月在两人之间流淌而过,周围一切的声音渐渐模糊。

    “师兄,许久不见。”七郎一步步走上前,拍了拍圆通的肩膀。

    “阿弥陀佛。”圆通笑着,和七郎紧紧拥抱。

    天明村的人见过少年时的圆通,愣了愣回过神,高声说:“圆通大师,你这些年去了哪里?”

    “圆通大师,你回来做文殊院的住持吗?”

    “圆通大师,我家现在做豆腐卖,你们寺院收不收?”

    乡亲们还是那么热情,仿佛圆通从来没有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