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另一条人生路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怀斌点头说道:“老人家,怎么一个人在种地啊?家人呢?”
老妪叹了口气回答道:“没有家人了,就背上这个小孙子了。”
吴怀斌说道:“怎么会,家人怎么没有的?”
老妪累了便来到路边坐田埂上说道:“老妪本有三子,家也算和美,天有不侧风云,老妇人的丈夫死于高句丽,老大死于洛阳城下,老二死于扬州,老三死于风陵渡,孩子她娘死于难产,一家人就剩下这么个小苗了。”说着从边拿一个小破黑陶碗,从一个黑陶罐里倒了点水给背上的孩子喝。
小孩子喝水后,一个劲的喊饿,老妪无奈的和吴怀斌说道:“这两年收成不好,不到过年后就没有粮食了。”
吴怀斌让护卫拿出几盒铁皮盒装的压缩饼干,拿出一片递给小孩子。小孩子好奇的接过饼干,闻闻然后就放嘴里拼命的吃,结果压缩饼干太硬了,吃了2口就噎了起来。
吴怀斌想到,吃多了孩子可能被撑死。于是把孩子手上的饼干拿过来,掰了半块,放回盒子里。对老妪说道:“老人家,这东西很顶饿,大人一块就可以顶一顿,孩子最好给他吃半块,要不很容易撑死。”
见老妪不信,拿出一片递给老妪:“老人家,知道你没有吃过早饭,来,吃了这片顶顶。”
老妪接过压缩饼干,吃了一口,好香,从来没有吃过这样香的东西了,里面还有绿色的葡萄干,她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干,好甜。吴怀斌看着老妪吃完一块,让老妪喝了口水,老妪打了饱嗝。其实也没有奇怪的,老妪接过长期的饥饿,胃已经严重萎缩了。
老妪已经吃饱,不好意思的说道:“郎君到我家坐坐吧,莫要嫌弃家贫屋漏。”
关中人都是热情的,不管是穷是富。抱起起孩子,从小路上走上一道山梁。山梁转了道弯就看见老妪的村子,一眼望去50多幢茅草房,只有少数有夯土墙的。
老妪说道:“这里是黎家村,以前有3百多人,现在就70来个人了,大部分都像我家这样的,都是孤寡。这两年不打仗了,回来几个男人。哎……”
老妪来到一幢很破败的茅草房前,推开柴门,卫兵就冲进去一番检查后,出来分开守卫。老妪见怪不怪的说道:“我这里什么都没有,就有只有一井清水能够招待贵人。”老妪拿过桶就想吊上一桶水上来。吴怀斌挥挥手,一个卫兵结接过老妪手里的桶就放下井去。
吴怀斌在老妪的茅草屋转了一下,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铁锅,架在灶上的一口陶罐子,而且很可能是自己烧的。没有找到菜刀,只有一把竹子做的刀具,可能这就菜刀,整个屋里没有一件铁器,没有盐,只有一袋少的可伶的小米。
吴怀斌阴沉着脸,出了老妪家。也不顾也没有人,像日本兵一样,把所有的人家闯了一遍,都一样,整个黎家村,只有2家府兵家有甲有刀,但也没有多少粮食,家具。几个伤残老兵见吴怀斌带的人的军中的精锐,知道吴怀斌是大官,便跟随士兵来到老妪家中。
李妍儿红着眼睛陪老妪说话,吴怀斌问了一下黎家村有多少户人家,老兵说道只有47户,75人了。吴怀斌让卫兵骑马到潼关买1500斤粮食,200斤盐,40套精铁打制的农具。粮食到是便宜,1500斤,现在粮价才5文一斗,一担才50文,1500斤,15担750文,一贯还不到。
粮店一见是军人卖粮,不敢推辞,问清楚地点就找了马车送了过去。盐也是便宜,扬州运盐上来,一斤也就30文,也就6贯。精铁农具就贵了,是吴怀斌工厂出产的,一套下来要20多贯。里面有犁,锄头,铁锹,耙子,菜刀,柴刀,镰刀,草锄,抓钩,斧头,铁锤。一家铁匠铺没有这样的多的存货,立即找了另外一家,一连到5家才凑齐47套农具。还好潼关是有驻军的,所以铁匠铺多,其他地方还不一定有这样多的农具。
粮食先到的,吴怀斌站在晒谷场上看着,让李妍儿把粮食和盐,不管年龄大小,按每人粮食200斤盐4斤分下去。所有分到粮食的没有分到的都在哭,有这200斤粮食和4斤盐,表示今年不用挨饿了,也不用吃望盐,从来没有人这样对他们好过。而吴怀斌付出的不过是6贯750文。不到十贯钱,就收到整个村子的感激。
粮食分到一半的时候,铁器也运到了,这个按每户人家一套,不论是一个人一户,还是5个人一户,如果有5个人的话。吴怀斌见粮食分下去了,把李妍儿扶上马车,自己来分农具。当每户人家都分到了,所有的人都跪下磕头,连忙扶起几个,那些老人扶起还是要跪下去,吴怀斌哪里受的这个,飞快的上马催促里去。
老军见恩人跑了,连忙拉住一个反应慢的点的卫兵,问道:“这位郎君是谁啊?”
卫兵自豪的说道:“越国公,吴怀斌!”然后就挣脱跑了。
刚才还在磕头的老百姓一起围过来,问道:“恩人是何人?”老军立即挺起胸脯说道:“雷神之子,当世财神,劈的颉利飞灰湮灭,打的10万突厥军队,只有几千逃回大漠的越国公,吴怀斌,吴神仙!”说着就向吴怀斌逃跑的方向跪下叩拜。
吴怀斌和李妍儿跑了3.4里才停下来等后面步行的卫兵。李妍儿刚才还眼红的想哭,现在看见吴怀斌的狼狈样,突然哈哈大笑起了,吴怀斌知道自己出丑了,也跟着笑起来,卫队的士兵想想刚才的事情也笑起来了。
吴怀斌问身边的卫兵,家里也有人死于灾祸,但没有这样的严重,潼关兵家必争之地,受到的战争创伤是最严重的。吴怀斌问了卫兵,有没有附近的,有两个卫兵站出来,一个距离10多里,一个12里,问了具体方向,有问了各自的村里的情况。由于都是多年没有回家,也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吴怀斌决定先去12里那个,因为那不顺路,10里这个是去洛阳路边回头过的到的。
距离12里的那个卫兵叫魏大成。魏大成,未达成,未达成,吴怀斌读了几遍,然后哈哈大笑。魏大成一头雾水,但也反应回来了,嘟囔着说,我的名字爸妈取的,已经不错了,二狗子,三娃才难听呢。吴怀斌要求自己所有卫兵都是认识字的,一天10个字,不认识围府跑30圈。
跑的时候,后面的队长敲锣喊着谁谁不认识字,几次之后都不敢吊儿郎当的。卫队除了李二新调入的300人,其他的认识字,而且完全可以胜任一个连长的职责。
12里路很快就到了,吴怀斌发现这里是山沟,四面都是山,风景优美。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逃过战乱,没有黎家村那样惨,魏大成说这里是蒿岔峪,两眼含泪,这他的故乡。他出去已经10多年了,18岁出门,回来都快30了,山还是那些山,路还是路,可人还是那些人么?
近乡情怯,路上遇到的孩子是谁家的?我的阿爹阿娘还好么?吴怀斌知道这种感觉,吴怀斌和李妍儿在后面慢慢的观赏四处的风景,不去催魏大成。吴怀斌和李妍儿是步行进来的,马车寄存在山外的村子里,这里的路实在太差了,只能步行,还好路不是很长。
魏大成在一家石头砌成的房子面前停了下来,房子很有特色,类似于那个世界吴怀斌在金华盘安尖山镇乌石村看见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白色的石头,一个黑色的,还有一个小而粗糙,一个大而精致。魏大成哆哆嗦嗦推开柴门,一个古灵精怪的10来岁的小姑娘探出头来问道:“你们找谁?”魏大成说到:“我是魏大成,找魏大柱。”小姑娘银铃般的声音传了出来:“耶耶,有个叫魏大成的找您。”里面有个中年的声音传来:“阿爹,阿娘,老二回来了,在门外呢。”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了:“老不死的,大成回来了,你扶吧我,我要看看大成。”说着说着就哭了。门打了,里面出来2个老人,想必是魏大成的父母,一个瘸脚的中年人,想来是魏大成的哥哥魏大柱。
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虽然家里人知道魏大成没有死,3月半年的还会托人带些铜钱回来。但10多年没有回家。每次听到这边叛乱,那边打仗,每次都是心惊肉跳的,至于看见托人带回钱帛才安心,说明魏大成还活着。四人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孩子都瘦了,有没有结婚什么的?
吴怀斌不想打搅人家相聚时刻,带着李妍儿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吴怀斌让人看了一下蒿岔峪的生活,很快就卫兵就回来禀报:“蒿岔峪,23户,83人,丁17人。”
吴怀斌点头说道:“老人家,怎么一个人在种地啊?家人呢?”
老妪叹了口气回答道:“没有家人了,就背上这个小孙子了。”
吴怀斌说道:“怎么会,家人怎么没有的?”
老妪累了便来到路边坐田埂上说道:“老妪本有三子,家也算和美,天有不侧风云,老妇人的丈夫死于高句丽,老大死于洛阳城下,老二死于扬州,老三死于风陵渡,孩子她娘死于难产,一家人就剩下这么个小苗了。”说着从边拿一个小破黑陶碗,从一个黑陶罐里倒了点水给背上的孩子喝。
小孩子喝水后,一个劲的喊饿,老妪无奈的和吴怀斌说道:“这两年收成不好,不到过年后就没有粮食了。”
吴怀斌让护卫拿出几盒铁皮盒装的压缩饼干,拿出一片递给小孩子。小孩子好奇的接过饼干,闻闻然后就放嘴里拼命的吃,结果压缩饼干太硬了,吃了2口就噎了起来。
吴怀斌想到,吃多了孩子可能被撑死。于是把孩子手上的饼干拿过来,掰了半块,放回盒子里。对老妪说道:“老人家,这东西很顶饿,大人一块就可以顶一顿,孩子最好给他吃半块,要不很容易撑死。”
见老妪不信,拿出一片递给老妪:“老人家,知道你没有吃过早饭,来,吃了这片顶顶。”
老妪接过压缩饼干,吃了一口,好香,从来没有吃过这样香的东西了,里面还有绿色的葡萄干,她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干,好甜。吴怀斌看着老妪吃完一块,让老妪喝了口水,老妪打了饱嗝。其实也没有奇怪的,老妪接过长期的饥饿,胃已经严重萎缩了。
老妪已经吃饱,不好意思的说道:“郎君到我家坐坐吧,莫要嫌弃家贫屋漏。”
关中人都是热情的,不管是穷是富。抱起起孩子,从小路上走上一道山梁。山梁转了道弯就看见老妪的村子,一眼望去50多幢茅草房,只有少数有夯土墙的。
老妪说道:“这里是黎家村,以前有3百多人,现在就70来个人了,大部分都像我家这样的,都是孤寡。这两年不打仗了,回来几个男人。哎……”
老妪来到一幢很破败的茅草房前,推开柴门,卫兵就冲进去一番检查后,出来分开守卫。老妪见怪不怪的说道:“我这里什么都没有,就有只有一井清水能够招待贵人。”老妪拿过桶就想吊上一桶水上来。吴怀斌挥挥手,一个卫兵结接过老妪手里的桶就放下井去。
吴怀斌在老妪的茅草屋转了一下,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铁锅,架在灶上的一口陶罐子,而且很可能是自己烧的。没有找到菜刀,只有一把竹子做的刀具,可能这就菜刀,整个屋里没有一件铁器,没有盐,只有一袋少的可伶的小米。
吴怀斌阴沉着脸,出了老妪家。也不顾也没有人,像日本兵一样,把所有的人家闯了一遍,都一样,整个黎家村,只有2家府兵家有甲有刀,但也没有多少粮食,家具。几个伤残老兵见吴怀斌带的人的军中的精锐,知道吴怀斌是大官,便跟随士兵来到老妪家中。
李妍儿红着眼睛陪老妪说话,吴怀斌问了一下黎家村有多少户人家,老兵说道只有47户,75人了。吴怀斌让卫兵骑马到潼关买1500斤粮食,200斤盐,40套精铁打制的农具。粮食到是便宜,1500斤,现在粮价才5文一斗,一担才50文,1500斤,15担750文,一贯还不到。
粮店一见是军人卖粮,不敢推辞,问清楚地点就找了马车送了过去。盐也是便宜,扬州运盐上来,一斤也就30文,也就6贯。精铁农具就贵了,是吴怀斌工厂出产的,一套下来要20多贯。里面有犁,锄头,铁锹,耙子,菜刀,柴刀,镰刀,草锄,抓钩,斧头,铁锤。一家铁匠铺没有这样的多的存货,立即找了另外一家,一连到5家才凑齐47套农具。还好潼关是有驻军的,所以铁匠铺多,其他地方还不一定有这样多的农具。
粮食先到的,吴怀斌站在晒谷场上看着,让李妍儿把粮食和盐,不管年龄大小,按每人粮食200斤盐4斤分下去。所有分到粮食的没有分到的都在哭,有这200斤粮食和4斤盐,表示今年不用挨饿了,也不用吃望盐,从来没有人这样对他们好过。而吴怀斌付出的不过是6贯750文。不到十贯钱,就收到整个村子的感激。
粮食分到一半的时候,铁器也运到了,这个按每户人家一套,不论是一个人一户,还是5个人一户,如果有5个人的话。吴怀斌见粮食分下去了,把李妍儿扶上马车,自己来分农具。当每户人家都分到了,所有的人都跪下磕头,连忙扶起几个,那些老人扶起还是要跪下去,吴怀斌哪里受的这个,飞快的上马催促里去。
老军见恩人跑了,连忙拉住一个反应慢的点的卫兵,问道:“这位郎君是谁啊?”
卫兵自豪的说道:“越国公,吴怀斌!”然后就挣脱跑了。
刚才还在磕头的老百姓一起围过来,问道:“恩人是何人?”老军立即挺起胸脯说道:“雷神之子,当世财神,劈的颉利飞灰湮灭,打的10万突厥军队,只有几千逃回大漠的越国公,吴怀斌,吴神仙!”说着就向吴怀斌逃跑的方向跪下叩拜。
吴怀斌和李妍儿跑了3.4里才停下来等后面步行的卫兵。李妍儿刚才还眼红的想哭,现在看见吴怀斌的狼狈样,突然哈哈大笑起了,吴怀斌知道自己出丑了,也跟着笑起来,卫队的士兵想想刚才的事情也笑起来了。
吴怀斌问身边的卫兵,家里也有人死于灾祸,但没有这样的严重,潼关兵家必争之地,受到的战争创伤是最严重的。吴怀斌问了卫兵,有没有附近的,有两个卫兵站出来,一个距离10多里,一个12里,问了具体方向,有问了各自的村里的情况。由于都是多年没有回家,也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吴怀斌决定先去12里那个,因为那不顺路,10里这个是去洛阳路边回头过的到的。
距离12里的那个卫兵叫魏大成。魏大成,未达成,未达成,吴怀斌读了几遍,然后哈哈大笑。魏大成一头雾水,但也反应回来了,嘟囔着说,我的名字爸妈取的,已经不错了,二狗子,三娃才难听呢。吴怀斌要求自己所有卫兵都是认识字的,一天10个字,不认识围府跑30圈。
跑的时候,后面的队长敲锣喊着谁谁不认识字,几次之后都不敢吊儿郎当的。卫队除了李二新调入的300人,其他的认识字,而且完全可以胜任一个连长的职责。
12里路很快就到了,吴怀斌发现这里是山沟,四面都是山,风景优美。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逃过战乱,没有黎家村那样惨,魏大成说这里是蒿岔峪,两眼含泪,这他的故乡。他出去已经10多年了,18岁出门,回来都快30了,山还是那些山,路还是路,可人还是那些人么?
近乡情怯,路上遇到的孩子是谁家的?我的阿爹阿娘还好么?吴怀斌知道这种感觉,吴怀斌和李妍儿在后面慢慢的观赏四处的风景,不去催魏大成。吴怀斌和李妍儿是步行进来的,马车寄存在山外的村子里,这里的路实在太差了,只能步行,还好路不是很长。
魏大成在一家石头砌成的房子面前停了下来,房子很有特色,类似于那个世界吴怀斌在金华盘安尖山镇乌石村看见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白色的石头,一个黑色的,还有一个小而粗糙,一个大而精致。魏大成哆哆嗦嗦推开柴门,一个古灵精怪的10来岁的小姑娘探出头来问道:“你们找谁?”魏大成说到:“我是魏大成,找魏大柱。”小姑娘银铃般的声音传了出来:“耶耶,有个叫魏大成的找您。”里面有个中年的声音传来:“阿爹,阿娘,老二回来了,在门外呢。”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了:“老不死的,大成回来了,你扶吧我,我要看看大成。”说着说着就哭了。门打了,里面出来2个老人,想必是魏大成的父母,一个瘸脚的中年人,想来是魏大成的哥哥魏大柱。
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虽然家里人知道魏大成没有死,3月半年的还会托人带些铜钱回来。但10多年没有回家。每次听到这边叛乱,那边打仗,每次都是心惊肉跳的,至于看见托人带回钱帛才安心,说明魏大成还活着。四人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孩子都瘦了,有没有结婚什么的?
吴怀斌不想打搅人家相聚时刻,带着李妍儿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吴怀斌让人看了一下蒿岔峪的生活,很快就卫兵就回来禀报:“蒿岔峪,23户,83人,丁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