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165.第164章 新律出炉

165.第164章 新律出炉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64章 新律出炉

    长安城头,晋字旗已经被撤去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梁字旗迎风招展。

    城内处处张灯结彩,民众纷纷上街欢庆梁国的建立。

    事实上,除了桓熙从荆州带来的三万户百姓,其余民众几乎对晋室并没有多少感情,他们不在乎自己是否还算晋人。

    或许,能够作为梁人,民众们的内心还会有一点庆幸。

    因为均田制并非东晋制度,作为均田制的受益者,民众也会担心有朝一日关陇重新被朝廷掌控,均田制会随着桓熙的离开而废止。

    桓熙建国,可以称得上是将佐与民众的共同愿景,此举也算是给众人吃下一颗定心丸。

    未央殿内,桓熙大摆酒宴,群臣相贺,桓熙让谢道韫抱着阿满与自己同席,当众宣布了阿满的名字:桓徵。

    以及他将桓徵立为世子。

    世子的归属本就没有悬念,阿满身为嫡长子,除非是自身能力过于让人失望,否则不会有人能够动摇他的世子之位。

    当然,如果烂泥实在扶不上墙,究竟是立嫡长,还是立贤,在其它朝代或许会有争议,但在如今,所有人都会倾向于立贤。

    毕竟晋惠帝司马衷的例子就在眼前。

    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六个儿子,却执意在嫡长子夭折之后,以智力低下的嫡次子司马衷为储君,并在死后传位于他。

    这才直接导致了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等事件,引发之后的中原沦丧,衣冠南渡。

    无论是桓家父子,还是他们的将佐,没有人会想要重蹈覆辙。

    而桓温或许也是因此,才在将死之际,废黜桓熙的世子之位,把军权给桓冲,让聪慧的庶子继承家业。

    桓熙很重视对阿满的教育,虽然他与王猛、权翼等人公务繁忙,但阿满的启蒙教育还是被桓熙交给了谢道韫,让谢道韫负责教阿满认字。

    以谢道韫的才学,此事自然绰绰有余。

    而等阿满年纪大一些,才会有桓熙、王猛、权翼三人抽出时间,轮流传授他治国之道。

    不过,引人注意的是,一同接受谢道韫管教的,除了阿满、洛娘兄妹二人外,还有周楚的女儿周幼娘。

    有道是娶妻娶贤,周幼娘年纪与阿满相仿,如今被送入未央宫,由谢道韫亲自调教,又让她与阿满朝夕相处,为青梅竹马,桓熙心里究竟打的什么主意,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周楚对此喜出望外,当周幼娘被送入未央宫,周楚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个好消息通知给父亲,益州刺史周抚。

    桓熙希望能与周家密切关系,周家又何尝不想在桓氏这艘大船上站得更高、更稳。

    桓济坐在殿内,仿佛是个局外人,这里的热闹与他无关。

    他看向身旁一直在偷偷打量桓熙的司马道福,皱眉道:

    “你若不想闹得人尽皆知,被我父母知道此事,最好收敛一点。”

    司马道福冷冷回了桓熙一句:

    “我与伯兄清清白白,何惧人言。”

    话是这样说,可司马道福还是收回了目光,不再注视着桓熙。

    桓济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其实也知道桓熙与司马道福并没有私情,可又有哪个男人能够忍受自己的妻子心里住着别的男人,偏偏这个人还是他一母同胞的大哥。

    正当桓济暗暗恼怒时,却听司马道福问道:

    “我听说你因为主持修订《梁律》有功,被授予刑部尚书一职,伯兄一番好意,你为何不肯领情?”

    桓济哼道: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修订《梁律》,非我之功,我不屑受之。

    “况且,桓熙以为我不知道,他之所以对我委以重用,无非是要做给阿满看,害怕阿满效仿他,将来也这么对待香孩儿。”

    司马道福劝说道:

    “伱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孩子着想,阿满将来若是连亲兄弟都信不过,又何况是叔伯兄弟。”

    原来,桓济如今也做了父亲,其子为妾室所生,乳名阿驹,今年两岁。

    桓济冷笑道:

    “你会这么好心?”

    司马道福颔首道: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这一辈子只怕是要孤独终老了,还得指着阿驹给我养老送终。”

    桓济沉默许久,问道:

    “为何不能与我好好的过日子?”

    司马道福又远远看向了桓熙,轻声笑道:

    “你不懂,见识过了他的风采,再看别人,总是觉得不合心意。”

    桓济没有再说,司马道福重新收回了目光,劝桓济道:

    “既然伯兄主动示好,你别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不妨接受下来,在刑部尚书的职位上好好干,我相信,楚公即使远在江陵,也会知道你的努力,对你有所改观。”

    此前桓济纵情酒色,就没少被桓温在家书里严厉训斥。

    “在他心里,只有嫡长子,哪还有我的位置。”

    桓济嘴上说得满不在乎,可内心已经被司马道福说动,不论是为了阿驹将来的处境,还是憋着一口气,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他都应该接受桓熙的好意。      所谓新局面,新气象,随着梁国的建立,新事物也开始取代旧事物,譬如律法。

    早在桓熙担任梁州刺史期间,王猛就曾与他商量过修改律法,只是碍于当时势力尚小,不得不作罢。

    而在桓济来到长安之后,彼时未有子嗣,且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生育问题的桓熙便安排桓济去主持修订律法,也是在为将来推行新律做准备。

    虽说桓济这几年,不是在服散,就是周旋在妇人之间,正事是半点没干。

    但手底下的法吏们却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终于在桓熙需要的时候,为他献上了《梁律》。

    《梁律》秉持桓熙的意志,在他的指导下修订,与《晋律》的区别很大。

    首先是在框架上,将《晋律》中的《刑名》和《法例》合并为《名例》,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

    其次是确立了新的五刑制度,即死刑、流配、徒刑、杖刑、鞭刑五种刑罚

    死刑分为斩、绞二等,斩则身首异处,绞则保有全尸。

    流配有一千里、二千百里、三千里以及流放岭南共计四等。

    如今的岭南,不少地方还是存在让人闻风丧胆的瘴气,从北方流放去穷山恶水,几乎不可能活着回来。

    徒刑是指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将其监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分为一年、二年、三年,共计三等。

    杖刑最低为六十,最高为一百,共分五等,每等均以十为差。

    鞭刑同理,最低为十鞭,最高为五十鞭,共有五等。

    新五刑制度的确立,废除了宫刑、断手、断脚、挖眼、削鼻等等残酷肉刑,标志着刑罚从野蛮走向文明。

    同时,《梁律》保留了秦、汉、魏、晋以来的赎刑制度,即允许缴纳一定数量的钱财,来免于刑罚。

    具体罚款,视罪行轻重而定,但即便是轻罪,缴纳的罚款也不会少,重罪则更是天文数字,哪怕对于士族来说,也都会望而却步。

    不过,与历朝历代赎罪制度不同的是,《梁律》之中,赎罪条例还有一个前提,便是要取得受害人的谅解。

    在伤害已经造成的情况下,若想取得以钱赎罪的资格,就必须在经济层面上对受害人提供巨大的补偿。

    同时,杀人者死,死刑不在赎罪之列。

    因此,是否谅解,只能由受害者来决定,不会由旁人代劳。

    桓熙也考虑到受害者是否会被胁迫,从而违心谅解,《梁律》有明文规定,若有此举,罪加一等。

    鞭刑变杖刑,杖刑变徒刑,徒刑变流配,且遇赦不得赦免,流配变死刑。

    胁迫受害者与另外九条违背伦理纲常的重罪,被桓熙定性为十恶。

    触犯十条重罪不得赎罪,哪怕大赦天下,也不在赦免之列。

    总的来说,《梁律》在这个时代足以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律法。

    桓熙在审视过后,立即以《梁律》取代《晋律》,在雍、梁、秦三州推行。

    唯有凉州,依旧奉行《晋律》。

    凉州由桓熙掌控,但在名义上,依旧是晋国的领土。

    梁国六部之一的刑部,主要由编修《梁律》的法吏们组成,毕竟没有人能比他们更精通《梁律》。

    桓熙将刑部尚书留给了桓济,虽然桓济一直在尸位素餐,但他终究是名义上的主事之人,作为兄长,桓熙不能忽视他的那份功劳。

    而桓济起初负责修订律法,还是抱有很高的热情,学习了许多律法知识,只是后来发现这是桓熙故意闲置自己,这才自暴自弃。

    王猛兼领吏部、户部,这自然是桓熙对他的信任,谢艾担任兵部尚书,而礼部尚书则由孔汪担任。

    这些年来,桓熙在重用北方人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派人在江南征辟僚佐。

    孔汪就是响应桓熙征辟,北上投奔的众人之一,此人品学出众,以敢言直谏而著称。

    而工部尚书,则由荆州人车胤担任,车胤时年二十一岁,非常的年轻。

    当然,在一个政权的新兴阶段,用人的标准始终是能者上,庸者下,而不是去看他的资历、年纪。

    第二章在晚上七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