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莫欺少年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大早,李家大院门口就很热闹。
好多学生的家长都来接孩子回家,孩子送来读书一旬了,这么多天面也没见一次,也不知道在李家这里吃的怎么样,睡的如何,更不知道长胖还是长瘦了。
其实这种想法的倒多是地主们,毕竟有点钱的人,对孩子就要娇惯一些。像是小黑他爹,平时又要照顾病妻,还要拉扯一家几个小娃,而这几天李家又在挖鱼塘,他每天早起摸黑的要去挣那二升粟米,哪有太多的心思去记得大娃。
用小黑爹的话来说,这小子命好呢,进了大院学堂读书,不用干活,每天还有吃有喝,能吃饱饭。家里哪个有这小子好过,所以操心他做啥。
早餐后,李逍和杨大眼一起让学生们集合开了个简会,也就是交待了一下放假的事宜,让他们记得返校的日期等,最后,李逍还特意评了几个本旬优秀学生,每人给了奖励。
第一名的奖励了一斗粟米,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奖了五升和三升粟米,他甚至还给这三个学生各颁了一面小锦旗,上面绣着本旬优秀学生第一名等字。
接过奖品和锦旗的学生,激动的面色通红,台下的其它学生们则看的羡慕无比。
第一名就是小黑,这小子虽然十岁了,可很用功,虽然没有半点底子,但天天早起摸黑,每天沙盘上练字,努力有目共睹,也很有成绩,因此被评为第一。
第二的是刘辉祖,这小子以前在好几家学校附过学,底子是有的,只不过没怎么认真读过,如今在这里环境较好,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他倒也肯静下心来读书,成绩也不错,而且在地主子弟中表现很好,被评了个第二。
第三名李逍评的是自己的妹子李贞,这个妹子也是读过书的,读书也认真,真要说只论成绩的话,李贞肯定能排第一,不过李逍最后给她评了个第三,免的其它几十个男同学没面子。
“记得返校时间,若是迟到的,罚扫茅房!”
大院门打开,一群孩子笑着出去。
小黑一脸高兴,左手提着一袋刚刚奖励的粟米,足足一斗。右手拎着的是平时奖励时存下来的馒头和鸡蛋。他存了整整九个馒头还有六个鸡蛋,这些都是奖励得来的,他一个也没舍得吃。
如今全都冻的硬邦邦的,看着这些白花花的馒头,他脸上带着笑。爹娘和弟弟妹妹们还从来没有吃过白面馒头呢,家里养的两只老母鸡下的蛋,也从来都是舍不得吃的,得攒下来拿到蓝溪街上去换钱买盐巴吃。
刘辉祖也拎着一袋粟米,五升。
老刘家千亩良田,还有骡马行,五升粟米不值一提,可今天刘辉祖拎着这袋米却觉得很珍贵,这是他努力得到的奖励。
“大郎。”
刘辉祖跟小黑说说笑笑着刚走出大院门,外面就有人喊他。
刘家的仆人笑着跑上前,“大郎,老爷让我来接你。”
刘辉祖点了点头,“其实也没多远,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二十多里地呢,怎么能让大郎走回去,我赶了马车来,车上还烧好了炉子,上车暖和。”
“没事,我不冷。”刘辉祖站在院门口,没有急着跟仆人离开,“我跟同学们说几句话。”
老仆看着才隔了一旬没见的小郎君,总觉得有几分不太一样了。
小黑在人群中看到自己的三个弟弟妹妹有些怯生生的站在一边等他,三个小家伙身上脏兮兮的,穿的也单薄,尤其是最小的弟弟还挂着鼻涕泡,他们在人群中搜寻他的身影。
“辉祖,我弟弟妹妹们在那等我了,我先走了,后天见。”
“后天见。”刘辉祖对他挥挥手。
老仆看着小黑,一眼就看出是个佃户崽子,身上衣衫补丁摞补丁的。“大郎,怎么的跟这些泥腿子交往。”
刘辉祖淡然道,“他叫小黑,我们先生为他取名国梁,他是一个很努力的人,虽然年纪大个子大力气大,但从不会欺负别人。”
老仆不以为然,“一个佃户的崽子,再取名国梁也不可能成为国之栋梁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只会打地洞,李家三郎仁义慈善,愿意收自家佃户崽读书,可并不表示这些人将来能有什么出息,佃户的儿子永远是佃户,读几句书,顶多将来可以当个伙计而已,跟郎君你永远不会是一个层次的人。”
刘辉祖只觉得这话刺耳,“我祖父当年也是穷苦佃户的儿子,后来凭自己努力去做学徒伙计,最后当了掌柜,如今不也成了一方地主员外吗?今天的刘国梁确实家境一般,条件不好,但谁又能知道以后他会如何呢?三郎曾经跟我们说过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老仆觉得这话很有些意思,“李三郎确实是个处处出人意料的人。就凭他的际遇,确实可以说这番话。不过这世间,又有几人如老爷和李三郎一样的人呢?”
刘辉祖摇摇头,不想再跟他多说,转身上了马车。
许多学生找到接自己的父母或兄弟,都很迫不及待的要向他们展示自己学到的东西,有些人直接拿根树枝就在地上写自己的名字。
一笔一笔,虽然还挺歪斜,他们的父母兄弟甚至也多不认得这几个字,可看着自家的孩子、兄弟,进学几天,居然已经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了,他们无不激动万分。
特别是那些来接孩子的佃户们来说,祖祖辈辈的佃户,世世代代的睁眼瞎,如今看着孩子居然开了眼了,这种欣喜无以言表。
“这里还真是热闹啊!”
从长安来的程五和薛五骑马赶到李家大院门口,正好看到这热闹的一幕。
“怎么这么多人?”程五不解问。
“李三郎在自家院里办了个家学,免费收自家佃户的孩子们入学读书,还有不少附近地主也送孩子来附学,现在有不下四十个孩子在这里读书呢,学堂十天一休,今天刚好是旬休吧。”
“李三郎还办了个家学?”程五大感意外,一个小小的乡下地主,居然还办起了学,还收了五十多个学生,这可不是一般的乡下地主能有的魄力啊。
看来他先前还真是对这个李逍有些小看了,一会可得好好聊聊,他程五郎最喜欢结交的就是这样的人了。
一大早,李家大院门口就很热闹。
好多学生的家长都来接孩子回家,孩子送来读书一旬了,这么多天面也没见一次,也不知道在李家这里吃的怎么样,睡的如何,更不知道长胖还是长瘦了。
其实这种想法的倒多是地主们,毕竟有点钱的人,对孩子就要娇惯一些。像是小黑他爹,平时又要照顾病妻,还要拉扯一家几个小娃,而这几天李家又在挖鱼塘,他每天早起摸黑的要去挣那二升粟米,哪有太多的心思去记得大娃。
用小黑爹的话来说,这小子命好呢,进了大院学堂读书,不用干活,每天还有吃有喝,能吃饱饭。家里哪个有这小子好过,所以操心他做啥。
早餐后,李逍和杨大眼一起让学生们集合开了个简会,也就是交待了一下放假的事宜,让他们记得返校的日期等,最后,李逍还特意评了几个本旬优秀学生,每人给了奖励。
第一名的奖励了一斗粟米,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奖了五升和三升粟米,他甚至还给这三个学生各颁了一面小锦旗,上面绣着本旬优秀学生第一名等字。
接过奖品和锦旗的学生,激动的面色通红,台下的其它学生们则看的羡慕无比。
第一名就是小黑,这小子虽然十岁了,可很用功,虽然没有半点底子,但天天早起摸黑,每天沙盘上练字,努力有目共睹,也很有成绩,因此被评为第一。
第二的是刘辉祖,这小子以前在好几家学校附过学,底子是有的,只不过没怎么认真读过,如今在这里环境较好,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他倒也肯静下心来读书,成绩也不错,而且在地主子弟中表现很好,被评了个第二。
第三名李逍评的是自己的妹子李贞,这个妹子也是读过书的,读书也认真,真要说只论成绩的话,李贞肯定能排第一,不过李逍最后给她评了个第三,免的其它几十个男同学没面子。
“记得返校时间,若是迟到的,罚扫茅房!”
大院门打开,一群孩子笑着出去。
小黑一脸高兴,左手提着一袋刚刚奖励的粟米,足足一斗。右手拎着的是平时奖励时存下来的馒头和鸡蛋。他存了整整九个馒头还有六个鸡蛋,这些都是奖励得来的,他一个也没舍得吃。
如今全都冻的硬邦邦的,看着这些白花花的馒头,他脸上带着笑。爹娘和弟弟妹妹们还从来没有吃过白面馒头呢,家里养的两只老母鸡下的蛋,也从来都是舍不得吃的,得攒下来拿到蓝溪街上去换钱买盐巴吃。
刘辉祖也拎着一袋粟米,五升。
老刘家千亩良田,还有骡马行,五升粟米不值一提,可今天刘辉祖拎着这袋米却觉得很珍贵,这是他努力得到的奖励。
“大郎。”
刘辉祖跟小黑说说笑笑着刚走出大院门,外面就有人喊他。
刘家的仆人笑着跑上前,“大郎,老爷让我来接你。”
刘辉祖点了点头,“其实也没多远,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二十多里地呢,怎么能让大郎走回去,我赶了马车来,车上还烧好了炉子,上车暖和。”
“没事,我不冷。”刘辉祖站在院门口,没有急着跟仆人离开,“我跟同学们说几句话。”
老仆看着才隔了一旬没见的小郎君,总觉得有几分不太一样了。
小黑在人群中看到自己的三个弟弟妹妹有些怯生生的站在一边等他,三个小家伙身上脏兮兮的,穿的也单薄,尤其是最小的弟弟还挂着鼻涕泡,他们在人群中搜寻他的身影。
“辉祖,我弟弟妹妹们在那等我了,我先走了,后天见。”
“后天见。”刘辉祖对他挥挥手。
老仆看着小黑,一眼就看出是个佃户崽子,身上衣衫补丁摞补丁的。“大郎,怎么的跟这些泥腿子交往。”
刘辉祖淡然道,“他叫小黑,我们先生为他取名国梁,他是一个很努力的人,虽然年纪大个子大力气大,但从不会欺负别人。”
老仆不以为然,“一个佃户的崽子,再取名国梁也不可能成为国之栋梁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只会打地洞,李家三郎仁义慈善,愿意收自家佃户崽读书,可并不表示这些人将来能有什么出息,佃户的儿子永远是佃户,读几句书,顶多将来可以当个伙计而已,跟郎君你永远不会是一个层次的人。”
刘辉祖只觉得这话刺耳,“我祖父当年也是穷苦佃户的儿子,后来凭自己努力去做学徒伙计,最后当了掌柜,如今不也成了一方地主员外吗?今天的刘国梁确实家境一般,条件不好,但谁又能知道以后他会如何呢?三郎曾经跟我们说过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老仆觉得这话很有些意思,“李三郎确实是个处处出人意料的人。就凭他的际遇,确实可以说这番话。不过这世间,又有几人如老爷和李三郎一样的人呢?”
刘辉祖摇摇头,不想再跟他多说,转身上了马车。
许多学生找到接自己的父母或兄弟,都很迫不及待的要向他们展示自己学到的东西,有些人直接拿根树枝就在地上写自己的名字。
一笔一笔,虽然还挺歪斜,他们的父母兄弟甚至也多不认得这几个字,可看着自家的孩子、兄弟,进学几天,居然已经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了,他们无不激动万分。
特别是那些来接孩子的佃户们来说,祖祖辈辈的佃户,世世代代的睁眼瞎,如今看着孩子居然开了眼了,这种欣喜无以言表。
“这里还真是热闹啊!”
从长安来的程五和薛五骑马赶到李家大院门口,正好看到这热闹的一幕。
“怎么这么多人?”程五不解问。
“李三郎在自家院里办了个家学,免费收自家佃户的孩子们入学读书,还有不少附近地主也送孩子来附学,现在有不下四十个孩子在这里读书呢,学堂十天一休,今天刚好是旬休吧。”
“李三郎还办了个家学?”程五大感意外,一个小小的乡下地主,居然还办起了学,还收了五十多个学生,这可不是一般的乡下地主能有的魄力啊。
看来他先前还真是对这个李逍有些小看了,一会可得好好聊聊,他程五郎最喜欢结交的就是这样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