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 赤诚之心,器成远大

赤诚之心,器成远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心才能知道什么是最值得去做的,什么样的状态是该感到满意的。拥有赤诚之心,才能成远大之器。

    一个人没有实力也没有条件的时候,知足常乐是正常现象,但有实力有条件的时候还能够严守自道就很不容易了。

    太平军起义爆发后,起义军人湘,曾国藩在家乡训练地方团练,组织湘军镇压起义军。只有研究经学并胸怀大志的王闽运久知曾国藩大名,决定写信将自己的一套经世安邦之策告诉他。王闽运认为《春秋》主旨在于拨乱反正。治经要经世致用,他的致用是将经与术结合起来。他想用纵横之术辅助识时务之人成帝王之业,在乱世,谁能拨乱反正,成大事业,即辅助谁,但又要看准时局变动的趋向,静观事态发展,未到合适的时机,要蛰伏隐退;时机到来,再大展才能。

    王闿运认为,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既要有满腹经纶,又要有居静不动的修养,为人可进可退。进时,用儒学、儒教使处乱达到升平,推致太平;退时,用老庄的学问,庄子的禅悟人生,去掉忿怨,怡然自乐。他据此问题多次给曾国藩上书,引起了曾国藩的重视。在曾国藩率军与太平军作战期间,王闽运多次来到曾国藩驻地,反复劝说曾国藩与太平军“连横”反清。曾国藩虽对王闿运以礼相待,但对王闿运的意见,他很少采纳,因为他根本没有称王为帝的野心。

    1855年王闽运劝曾国藩独立,遭曾国藩严辞拒绝。1860年他又一次来到曾府,极力鼓动曾国藩独立出来,曾国藩只是听着,不发表任何见解,后来用食指蘸杯中茶汁在茶几上涂抹几下。过了一会儿,曾国藩起立更衣,王闽运便站起窥视几上,只看见一个隐隐约约的“妄”字。只此一字就足见其“忠君”之心。

    其实,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的下属将领即有劝进之说。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想举行盛大的宴会表示祝贺,遭曾国藩拒绝,只准他们写对联庆贺。李元度提笔写下“王侯五种,帝王有真”,曾国藩一见,当堂撕毁,并厉声斥责李元度。即便如此,其他将领所写的对联仍然不合曾国藩的心意,后来“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向曾国藩呈献一联,联说: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

    曾国藩一见此联,连声叫好,随即传示诸将佐。

    曾国藩北上“剿捻”之际,王闿运再次来到曾府,曾国藩心中虽极高兴见他,但想起王闽运前两次“劝进”,心里还是有所戒备。不想王闽运这次前来与前次判若两人,只与曾国藩讨论学问,不论及其他。他对曾国藩说:“公之文,从韩愈以追西汉,逆而难,若自诸葛、魏武帝以人东汉,则顺而易。”曾国藩开始时听得津津有味,越听越不对劲,到后来还是听出了王闽运的弦外之音。原来王闽运还让他做曹操。曾国藩不急不躁,故作不知,王闽运劝谏无效,只得悻悻而归。

    三次纵横计不成,王闿运对曾国藩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后来王闽运一直抑郁不得志,写下了“纵横计不受,空留高咏满江山”的诗句,可见王闿运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曾国藩寿诞之日,好友胡林翼来贺,赠联一副: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一见此联满心欢喜,不想胡林翼告别时留一小条在茶几上,上面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藩一见惊惧万分,旋即撕得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联上写道: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左宗棠写好这一联稿,请人转交胡林冀,再呈给曾国藩。曾国藩一见,将下联的“似”字用朱笔改为“未”字,原封送还胡。胡见曾的修改,遂在笺末大批八个字日:“一似一未,我何词费!”曾国藩劝石达开降清,石达开便点醒他,说他是举足轻重的韩信,何不率众独立?曾国藩默然无语。

    由此可见,曾国藩身为清朝的中兴大臣,手握兵权,有做皇帝的条件而不做皇帝,这与他处事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在曾国藩的心目之中,绝无“华夏之防”的种族观念,他只有“地位所赖以立,天柱所赖以尊”的“君,天也”思想,是偏狭的传统守旧思想,他努力地“效劳朝廷,忠君报清”,只是为了争取异族皇帝赐给他高官厚爵及地位而已。

    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此时湘军的政治力量与军事力量达到鼎盛时期,湘军的极盛将曾国藩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十多年来湘军将士南征北战,辛苦奔忙,都应有个好的归宿,当时很多将领都想拥立曾国藩做皇帝,借此享受荣华富贵。而且咸丰皇帝临死的遗言,为“克复金陵者王”。实际上,曾国藩攻克金陵后,仅仅得了个一等侯。

    据说,曾国藩率军攻克天京,进入一片狼藉的石头城后,有一天晚上,大约十一点钟左右,曾国藩亲审李秀成后,将领们齐聚大厅想见曾国藩,欲劝他称帝。但曾国藩堵上了众人的嘴。可见湘军的确曾有过拥立曾国藩做皇帝的一幕,在专制王朝,这种非常之举是成则为王,败则诛九族的。曾国藩明知众将的来意,也不说出来,只用十四字联语作答,做到了不违敬、不点破且明意,由此可见他的智慧、谨慎与忠诚。曾国藩放弃称帝的机会,确是怕被后人套上乱臣贼子之名,从而辱没了曾家的名声,自己前半生的修行也会随之毁于一旦。

    事实上,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建造人生的归宿。今天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举动,都会成为日后成功路上的荆棘。因此,做事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