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道常无为[1]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2],万物将自化[3]。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4]以静,天下将自定[5]。
注释
[1]无为:顺其自然,不妄为。
[2]守之:守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长。
[4]欲:指贪欲。
[5]定:安定。
译文
道顺从自然,清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君主若能守道而行,万物就会按自身规律自然得到发展。
当人心不正、贪欲滋长时,我就用道的单纯淳朴来整治。
用道的真朴来整顿,人们就停止贪欲了。
没有贪欲而回归清静,万物就能自然安定地发展。
解读心得
1.本章作为《道经》篇的最后一章,总结性地说明道无为而无所不为。有道之士深察物理,看到万物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和规律,所以遵循自然、清静无为,这样就能做到万物不受干扰地自然生长,各适其性,各得其所,各有所得,这样自然天下太平,天人合一,一派祥和。所以说无为而无所不为。
2.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种高明的智慧。落实到管理上,就是不自专,相信人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就可做到放手,听任大家自觉自治,这样,自然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3.要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前提是内心保持虚静,空心无欲,这样,才能在虚静中提炼出智慧,做到心平气和又不失力量,从而水到渠成地达成目标。
4.一个社会,如果充斥着物欲和浮躁,说明这个社会的所谓文明和富强都不过是外在的浮华。此时,也最需要"道"、最需要社会风气,让人心回归朴素、简单和安宁。人心不宁,说明表面的太平下潜藏着一触即发的动乱因子。
前人校注
道以无为为常也。侯王者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言侯王若能守道,万物将自化效于己也。
--河上公
王侯若能守道而虚静恬淡,则无为矣。万物得自化,其虚静恬淡则是无不为矣。虽有气质昏隔、躁动多欲者,亦将不待教令,自然变而化成虚静恬淡矣。然人之心易塞而难虚,易动而难静,易迁而难守,易变而难常。虽已相化,而或有复为外物所动,欲起妄作者,则吾将镇之以道,使不敢妄作也。
--范应元
大道常以混元为体,以无名为用。道常无为,无中生有,未尝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静中而自化,静极将自化。不静不能生。
--纯阳真人
德化既淳,天下清静,苟利欲之情将有萌兆,吾必以此大道之质奠而正之,使无得动矣。
--陆希声
不欲则以静,所以天下民心将自正。
--邵若愚
经典故事
邹忌冷静悟真知
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奕奕。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看着镜子,问他的夫人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夫人回答道:"当然是你更俊美啊,徐公怎么能赶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夫人说自己比徐公还俊美,却不太相信,于是又去问自己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与他闲谈时,又问道:"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回答说:"徐公当然比不上您啊。"次日,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英俊,再对着镜子仔细端详自己,更觉得远不如徐公俊美。到了当天晚上,邹忌躺在床上细细思量,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夸赞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是,邹忌在上朝时对威王说:"臣确实晓得比不上徐公俊美,可是臣的妻子偏爱臣,臣的妾害怕臣,臣的客人有求于臣,所以他们就都夸赞臣比徐公俊美。现在的齐地纵横千里,共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宫中的妃嫔都会偏私于大王;朝廷的群臣同样会畏惧大王;齐国境内的人都有求于大王。由此可见,君王实在被人蒙蔽得很厉害啊!"齐威王称赞道:"贤卿言之有理。"齐威王立即颁布诏令:"从今以后,凡是大臣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可接受上赏;能上书直谏寡人过错的,可接受中赏;能够在街头巷尾批评寡人过错的,只要寡人能听到,即可接受下赏。"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就争相前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几个月后,还经常有谏言上奏。一年之后,想要进言的人,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所有的意见都已献给朝廷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个消息后,都纷纷派使臣到齐国前来朝见。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内战胜敌国"。
当面对夸奖时,邹忌保持冷静,静心思考,领悟其中的道理,说明静心能生智慧。他以此作比,劝谏齐威王不要为美言所蒙蔽,要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强兵。
道常无为[1]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2],万物将自化[3]。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4]以静,天下将自定[5]。
注释
[1]无为:顺其自然,不妄为。
[2]守之:守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长。
[4]欲:指贪欲。
[5]定:安定。
译文
道顺从自然,清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君主若能守道而行,万物就会按自身规律自然得到发展。
当人心不正、贪欲滋长时,我就用道的单纯淳朴来整治。
用道的真朴来整顿,人们就停止贪欲了。
没有贪欲而回归清静,万物就能自然安定地发展。
解读心得
1.本章作为《道经》篇的最后一章,总结性地说明道无为而无所不为。有道之士深察物理,看到万物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和规律,所以遵循自然、清静无为,这样就能做到万物不受干扰地自然生长,各适其性,各得其所,各有所得,这样自然天下太平,天人合一,一派祥和。所以说无为而无所不为。
2.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种高明的智慧。落实到管理上,就是不自专,相信人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就可做到放手,听任大家自觉自治,这样,自然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3.要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前提是内心保持虚静,空心无欲,这样,才能在虚静中提炼出智慧,做到心平气和又不失力量,从而水到渠成地达成目标。
4.一个社会,如果充斥着物欲和浮躁,说明这个社会的所谓文明和富强都不过是外在的浮华。此时,也最需要"道"、最需要社会风气,让人心回归朴素、简单和安宁。人心不宁,说明表面的太平下潜藏着一触即发的动乱因子。
前人校注
道以无为为常也。侯王者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言侯王若能守道,万物将自化效于己也。
--河上公
王侯若能守道而虚静恬淡,则无为矣。万物得自化,其虚静恬淡则是无不为矣。虽有气质昏隔、躁动多欲者,亦将不待教令,自然变而化成虚静恬淡矣。然人之心易塞而难虚,易动而难静,易迁而难守,易变而难常。虽已相化,而或有复为外物所动,欲起妄作者,则吾将镇之以道,使不敢妄作也。
--范应元
大道常以混元为体,以无名为用。道常无为,无中生有,未尝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静中而自化,静极将自化。不静不能生。
--纯阳真人
德化既淳,天下清静,苟利欲之情将有萌兆,吾必以此大道之质奠而正之,使无得动矣。
--陆希声
不欲则以静,所以天下民心将自正。
--邵若愚
经典故事
邹忌冷静悟真知
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奕奕。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看着镜子,问他的夫人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夫人回答道:"当然是你更俊美啊,徐公怎么能赶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夫人说自己比徐公还俊美,却不太相信,于是又去问自己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与他闲谈时,又问道:"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回答说:"徐公当然比不上您啊。"次日,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英俊,再对着镜子仔细端详自己,更觉得远不如徐公俊美。到了当天晚上,邹忌躺在床上细细思量,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夸赞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是,邹忌在上朝时对威王说:"臣确实晓得比不上徐公俊美,可是臣的妻子偏爱臣,臣的妾害怕臣,臣的客人有求于臣,所以他们就都夸赞臣比徐公俊美。现在的齐地纵横千里,共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宫中的妃嫔都会偏私于大王;朝廷的群臣同样会畏惧大王;齐国境内的人都有求于大王。由此可见,君王实在被人蒙蔽得很厉害啊!"齐威王称赞道:"贤卿言之有理。"齐威王立即颁布诏令:"从今以后,凡是大臣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可接受上赏;能上书直谏寡人过错的,可接受中赏;能够在街头巷尾批评寡人过错的,只要寡人能听到,即可接受下赏。"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就争相前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几个月后,还经常有谏言上奏。一年之后,想要进言的人,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所有的意见都已献给朝廷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个消息后,都纷纷派使臣到齐国前来朝见。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内战胜敌国"。
当面对夸奖时,邹忌保持冷静,静心思考,领悟其中的道理,说明静心能生智慧。他以此作比,劝谏齐威王不要为美言所蒙蔽,要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