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零章 迟来了四百多年的信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永乐大典》正本,1403年-1408年,解缙。”
连续几次的鉴定,圣戒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让杨靖幸福的差点死了过去!
《永乐大典》在华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绝对是处于最巅峰的那一小撮书籍之一,与之能够比肩的书籍绝对是屈指可数。
杨靖曾经在国家图书馆见过《永乐大典》的嘉靖版副本的模样,但眼前这些《永乐大典》的样子和杨靖曾经见过的副本略有不同。
这些《永乐大典》的个头要比嘉靖版的副本大一点,杨靖用手掌量了一下,宽大约有30厘米,长度差不多有半米。
至于封面颜色和格局,则和嘉靖版的副本差不多。
杨靖手有点哆嗦的掀开了其中一本的封面,显露出里面的内容,杨靖敢用自己的脑袋发誓,这内容绝对不是印刷的,而是正儿八经的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手写本!
事实上,《永乐大典》的3.7亿字,全都是书手们用明代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仅仅是参与抄写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明成祖朱棣在即位当年,也就是1403年的7月,就下令编纂《永乐大典》。他对解缙、胡广等大臣们说:“天下古今事物都分散记载在各种典籍之中,卷帙浩大,不易检索。朕想广泛采集各书中所载事物,用韵来统摄,以便考索,这样检索事物,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过去的《韵府群玉》和《回溪史韵》等书,虽然也是用韵来统摄的,但采书不广,记载简略。希望你们按照我的意思,把有文字以来历代的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还有天文、地志、阴阳、医算、僧道、技艺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汇在一书之中,不要嫌浩繁了。”
皇帝一发话,下面的臣子自然就要忙断腿。解缙等人秉承上意,历时六年,终于编出了这部共22,937卷,分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的旷世大典。
书成之初,明成祖曾经考虑将之付梓,也就是雕版印行,但因工费浩繁而罢,唯聘书手抄录了一部,被称为“永乐正本”。
而眼前这五口箱子中的《永乐大典》,不用说,自然就是明成祖朱棣老大下令手工抄录的《永乐大典》正本了!
明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金陵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所幸正本已全部移藏燕京,未逢此劫。
而到了嘉靖三十六年,也就是1557年的4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永乐大典》正本差点被毁。受此虚惊,嘉靖皇帝决定组织人力抄写一本副本。
重录之初,大臣徐阶认为抄录上万册大典,工程浩大,不必拘泥原来的式样和书法。但经深入翻检《大典》,发现如果版式一变,上面的大小字和图形都要发生变化,不如照原样摹写方便,最后决定重录全仿永乐正本,不加任何改变。
于是在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1562年,嘉靖皇帝召选书写、绘画生员109人,正式抄绘,耗时六年,于隆庆元年四月完工,被称为“嘉靖副本”。
正本后来不知所踪,有人说《永乐大典》的正本在万历年间就毁于大火,也有人说是《永乐大典》正本随着明神宗万历皇帝殉葬了。结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定陵打开之后,里面却没有发现《永乐大典》正本的踪影。
很显然,《永乐大典》正本并没有随着万历皇帝殉葬。
但正本确实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流传到清代的时候,一开始也是不受重视,一直到雍乾年间,《永乐大典》的嘉靖副本才被重视起来,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更是借鉴了很多《永乐大典》副本的内容。
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副本也流失了很多。
后来在晚清时代,列强侵略华夏,嘉靖副本更是被列强劫掠而去,一直到现代,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也仅仅只存留有八百多卷。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都已经是稀世珍宝了,更别说眼前这些已经消失了几百年之久的正本了!
这些正本要是拿回到原时空,绝对可以引发一场惊涛骇浪的!
只是让杨靖觉得有些可惜的是,这五口大箱子中仅仅只装了六千册共计一万四千六百八十八卷。占了《永乐大典》正本一半多一点的数量。
不过虽然有些遗憾这里的《永乐大典》不全,但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永乐大典》,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正本,这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
就是不清楚这原本在明末清初之际就已经不知所踪的《永乐大典》正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永历帝朱由榔带过来的?
要说也只有这个理由来解释这大半套《永乐大典》正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了。其他的理由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这一点,而且还有诸如众多的金银珠宝、珍贵字画来佐证这一点。在明末清初那个动乱的年代,能将这么多珍贵的东西集中在一起,错非也就是皇家有这个能力。
只是圣戒虽然神奇,但也只能简单的鉴定出某一件东西的详细出处,至于这件东西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圣戒也是没有这个功能。
看着这五口大箱子,杨靖呆呆的发了一会儿愣,最终这才哈哈大笑了两声,左手摸上了这些箱子,瞬间,这五口大箱子就在原地消失不见,进入到了升级后的储存空间。
结果当杨靖把所有的箱子都收进了储存空间之后,却发现在地上还有一个不大的紫黑色小木箱。
直觉让杨靖在看到这个小木箱的时候就是心头一喜,赶忙上前几步,一把就抱起了这个小箱子。
箱子非常重,竟然也是小叶紫檀打造的,个头虽然不大,但抱在怀里却是沉甸甸的。
小盒子上同样有一把小铜锁锁着,但这把小铜锁早就已经锈烂了,杨靖毫不费力的就打开了这个小盒子。
里面同样有油纸做包裹物,揭开油纸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方银质直纽印,从个头上来看,显然是明朝百官印中等级最高的三台印,也就是一品官才能使用的直纽印。
杨靖拿起这方直纽印,看着底部的印文,心中豁然一惊,同时也是豁然开朗。因为这方印的印文赫然是“黔国公印”四个字。
不用说,这肯定是明朝的末代黔国公沐天波留下的。
想想沐天波先是和李定国共同抗击孙可望,打的孙可望狼狈不堪,最后又护驾进入到缅甸,最终魂断缅甸瓦城,绝对的一代忠臣。再看看这二十多口大箱子中的宝藏,杨靖就不难猜出这些宝藏到底是谁安放在这里的。
除了沐天波之外,别人恐怕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以及魄力。
如果要是别人把这些宝贝藏在这里,或许杨靖还会怀疑那个人的目的。但唯独沐天波和李定国二人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
沐天波最终为了保护朱由榔而魂断缅甸,与缅甸的士兵力战到死。而李定国在得知永历帝最终被吴三桂杀死之后,也是抑郁成疾,仅仅坚持了一年就追随永历帝而去,死时年仅42岁。
这两位大将可以说南明最后的忠诚大臣了,其忠心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些宝藏如果真是沐天波藏在这里的,那么必然就有他的目的。
果然,在这方大印的下面,杨靖发现了一封信,小心翼翼的打开之后,里面的内容让杨靖再次动容。
宁宇吾弟:
若见此信,想必你已经接到为兄的信。兄在阿瓦竹城遥祝你能借助这笔军资再展雄风,将鞑子击溃于云滇,还我云滇朗朗乾坤,我主陛下也可回归云滇。
这笔军资是为兄多方筹措起来的,其中的《永乐大典》正本为先帝礼宗陛下所有,乃神宗陛下所赐。后恭礼宗陛下因病崩于梧州,吾皇昭宗陛下就一直珍藏这些书。
还有那些本朝、前朝的名人字画,亦为神宗陛下赐予先帝礼宗陛下,后一直同《永乐大典》一起被昭宗陛下携带至此。
金银珠宝,乃为兄在昭宗陛下大驾抵达昆明之后,开始筹措的。永历九年,弟护送大驾抵达昆明之后,为兄就深感鞑子势大,于是在三年的时间内拼命筹措军资,这二十万两黄金以及一百万两白银正是为兄三年间筹措的所有军资。
永历十三年,为兄护驾进入到缅国并于闰正月二十九抵达蛮莫之后,深感缅国国主对陛下的提防之心,故曾恳求陛下分兵以求稳妥,陛下也赞同为兄的建议,但奈何太后王氏不赞同,此法只得搁浅。
不过为兄说动陛下,将这些年来筹措的军资给你留下,以图东山再起,陛下答应,并将多年珍藏的《永乐大典》以及诸多字画珠宝全都交由为兄。
为兄在蛮莫等待缅国国主迎驾期间,从当地土人嘴中得知蛮莫附近有一孤山,山中有洞,非常适合藏宝,于是为兄在伴随大驾到达缅国都城阿瓦城之后,就交由心腹将这批藏在蛮莫城郊的军资全部藏入此山洞,并将山洞原入口彻底封死,重新开辟新入口。想必你在为兄交给你的那封信中已经知晓了。
这三年来,陛下在阿瓦城很不好过,为兄期待着你能好好的利用这笔军资打击鞑子,争取早日迎接吾皇陛下大驾回归!
为兄在此祝弟在战场上大杀四方,击退鞑子!
兄:沐天波
永历十五年正月于阿瓦竹城
这封迟来了四百多年的信,解释了这些宝藏的真实来源......
PS:鞠躬感谢“冰镇八度”、“书友20171020155651565”各自100的打赏。
“《永乐大典》正本,1403年-1408年,解缙。”
连续几次的鉴定,圣戒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让杨靖幸福的差点死了过去!
《永乐大典》在华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绝对是处于最巅峰的那一小撮书籍之一,与之能够比肩的书籍绝对是屈指可数。
杨靖曾经在国家图书馆见过《永乐大典》的嘉靖版副本的模样,但眼前这些《永乐大典》的样子和杨靖曾经见过的副本略有不同。
这些《永乐大典》的个头要比嘉靖版的副本大一点,杨靖用手掌量了一下,宽大约有30厘米,长度差不多有半米。
至于封面颜色和格局,则和嘉靖版的副本差不多。
杨靖手有点哆嗦的掀开了其中一本的封面,显露出里面的内容,杨靖敢用自己的脑袋发誓,这内容绝对不是印刷的,而是正儿八经的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手写本!
事实上,《永乐大典》的3.7亿字,全都是书手们用明代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仅仅是参与抄写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明成祖朱棣在即位当年,也就是1403年的7月,就下令编纂《永乐大典》。他对解缙、胡广等大臣们说:“天下古今事物都分散记载在各种典籍之中,卷帙浩大,不易检索。朕想广泛采集各书中所载事物,用韵来统摄,以便考索,这样检索事物,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过去的《韵府群玉》和《回溪史韵》等书,虽然也是用韵来统摄的,但采书不广,记载简略。希望你们按照我的意思,把有文字以来历代的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还有天文、地志、阴阳、医算、僧道、技艺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汇在一书之中,不要嫌浩繁了。”
皇帝一发话,下面的臣子自然就要忙断腿。解缙等人秉承上意,历时六年,终于编出了这部共22,937卷,分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的旷世大典。
书成之初,明成祖曾经考虑将之付梓,也就是雕版印行,但因工费浩繁而罢,唯聘书手抄录了一部,被称为“永乐正本”。
而眼前这五口箱子中的《永乐大典》,不用说,自然就是明成祖朱棣老大下令手工抄录的《永乐大典》正本了!
明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金陵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所幸正本已全部移藏燕京,未逢此劫。
而到了嘉靖三十六年,也就是1557年的4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永乐大典》正本差点被毁。受此虚惊,嘉靖皇帝决定组织人力抄写一本副本。
重录之初,大臣徐阶认为抄录上万册大典,工程浩大,不必拘泥原来的式样和书法。但经深入翻检《大典》,发现如果版式一变,上面的大小字和图形都要发生变化,不如照原样摹写方便,最后决定重录全仿永乐正本,不加任何改变。
于是在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1562年,嘉靖皇帝召选书写、绘画生员109人,正式抄绘,耗时六年,于隆庆元年四月完工,被称为“嘉靖副本”。
正本后来不知所踪,有人说《永乐大典》的正本在万历年间就毁于大火,也有人说是《永乐大典》正本随着明神宗万历皇帝殉葬了。结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定陵打开之后,里面却没有发现《永乐大典》正本的踪影。
很显然,《永乐大典》正本并没有随着万历皇帝殉葬。
但正本确实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流传到清代的时候,一开始也是不受重视,一直到雍乾年间,《永乐大典》的嘉靖副本才被重视起来,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更是借鉴了很多《永乐大典》副本的内容。
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副本也流失了很多。
后来在晚清时代,列强侵略华夏,嘉靖副本更是被列强劫掠而去,一直到现代,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也仅仅只存留有八百多卷。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都已经是稀世珍宝了,更别说眼前这些已经消失了几百年之久的正本了!
这些正本要是拿回到原时空,绝对可以引发一场惊涛骇浪的!
只是让杨靖觉得有些可惜的是,这五口大箱子中仅仅只装了六千册共计一万四千六百八十八卷。占了《永乐大典》正本一半多一点的数量。
不过虽然有些遗憾这里的《永乐大典》不全,但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永乐大典》,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正本,这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
就是不清楚这原本在明末清初之际就已经不知所踪的《永乐大典》正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永历帝朱由榔带过来的?
要说也只有这个理由来解释这大半套《永乐大典》正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了。其他的理由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这一点,而且还有诸如众多的金银珠宝、珍贵字画来佐证这一点。在明末清初那个动乱的年代,能将这么多珍贵的东西集中在一起,错非也就是皇家有这个能力。
只是圣戒虽然神奇,但也只能简单的鉴定出某一件东西的详细出处,至于这件东西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圣戒也是没有这个功能。
看着这五口大箱子,杨靖呆呆的发了一会儿愣,最终这才哈哈大笑了两声,左手摸上了这些箱子,瞬间,这五口大箱子就在原地消失不见,进入到了升级后的储存空间。
结果当杨靖把所有的箱子都收进了储存空间之后,却发现在地上还有一个不大的紫黑色小木箱。
直觉让杨靖在看到这个小木箱的时候就是心头一喜,赶忙上前几步,一把就抱起了这个小箱子。
箱子非常重,竟然也是小叶紫檀打造的,个头虽然不大,但抱在怀里却是沉甸甸的。
小盒子上同样有一把小铜锁锁着,但这把小铜锁早就已经锈烂了,杨靖毫不费力的就打开了这个小盒子。
里面同样有油纸做包裹物,揭开油纸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方银质直纽印,从个头上来看,显然是明朝百官印中等级最高的三台印,也就是一品官才能使用的直纽印。
杨靖拿起这方直纽印,看着底部的印文,心中豁然一惊,同时也是豁然开朗。因为这方印的印文赫然是“黔国公印”四个字。
不用说,这肯定是明朝的末代黔国公沐天波留下的。
想想沐天波先是和李定国共同抗击孙可望,打的孙可望狼狈不堪,最后又护驾进入到缅甸,最终魂断缅甸瓦城,绝对的一代忠臣。再看看这二十多口大箱子中的宝藏,杨靖就不难猜出这些宝藏到底是谁安放在这里的。
除了沐天波之外,别人恐怕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以及魄力。
如果要是别人把这些宝贝藏在这里,或许杨靖还会怀疑那个人的目的。但唯独沐天波和李定国二人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
沐天波最终为了保护朱由榔而魂断缅甸,与缅甸的士兵力战到死。而李定国在得知永历帝最终被吴三桂杀死之后,也是抑郁成疾,仅仅坚持了一年就追随永历帝而去,死时年仅42岁。
这两位大将可以说南明最后的忠诚大臣了,其忠心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些宝藏如果真是沐天波藏在这里的,那么必然就有他的目的。
果然,在这方大印的下面,杨靖发现了一封信,小心翼翼的打开之后,里面的内容让杨靖再次动容。
宁宇吾弟:
若见此信,想必你已经接到为兄的信。兄在阿瓦竹城遥祝你能借助这笔军资再展雄风,将鞑子击溃于云滇,还我云滇朗朗乾坤,我主陛下也可回归云滇。
这笔军资是为兄多方筹措起来的,其中的《永乐大典》正本为先帝礼宗陛下所有,乃神宗陛下所赐。后恭礼宗陛下因病崩于梧州,吾皇昭宗陛下就一直珍藏这些书。
还有那些本朝、前朝的名人字画,亦为神宗陛下赐予先帝礼宗陛下,后一直同《永乐大典》一起被昭宗陛下携带至此。
金银珠宝,乃为兄在昭宗陛下大驾抵达昆明之后,开始筹措的。永历九年,弟护送大驾抵达昆明之后,为兄就深感鞑子势大,于是在三年的时间内拼命筹措军资,这二十万两黄金以及一百万两白银正是为兄三年间筹措的所有军资。
永历十三年,为兄护驾进入到缅国并于闰正月二十九抵达蛮莫之后,深感缅国国主对陛下的提防之心,故曾恳求陛下分兵以求稳妥,陛下也赞同为兄的建议,但奈何太后王氏不赞同,此法只得搁浅。
不过为兄说动陛下,将这些年来筹措的军资给你留下,以图东山再起,陛下答应,并将多年珍藏的《永乐大典》以及诸多字画珠宝全都交由为兄。
为兄在蛮莫等待缅国国主迎驾期间,从当地土人嘴中得知蛮莫附近有一孤山,山中有洞,非常适合藏宝,于是为兄在伴随大驾到达缅国都城阿瓦城之后,就交由心腹将这批藏在蛮莫城郊的军资全部藏入此山洞,并将山洞原入口彻底封死,重新开辟新入口。想必你在为兄交给你的那封信中已经知晓了。
这三年来,陛下在阿瓦城很不好过,为兄期待着你能好好的利用这笔军资打击鞑子,争取早日迎接吾皇陛下大驾回归!
为兄在此祝弟在战场上大杀四方,击退鞑子!
兄:沐天波
永历十五年正月于阿瓦竹城
这封迟来了四百多年的信,解释了这些宝藏的真实来源......
PS:鞠躬感谢“冰镇八度”、“书友20171020155651565”各自100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