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0章 《默》的威尼斯首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哥谭的愤怒狂欢随着时间轴一道结束,小丑亚瑟终于成为了小丑,季铭啧了一声,脑子里一下转过很多的概念,比如这部小丑起源片其实是很讨巧的,可能跟托德·菲利普斯拍喜剧出身有关,不同的人都可以在这部片子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逻辑,亿万富豪和失业工人,成功人士和失败者,反抗者和沉默者……尽管小丑是主角,但片子并没有将它作为一个标准,好的或者坏的,都没有,各方都有自己的立场和作为,剩下的就交给观众了。
季铭会想到《药神》,制药厂和病人,各有各的主张。
“啊,没想到是这样的。”旁边的独眼浪记者一一显然已经开始构思稿子了,不由自主地感叹了一声,然后跟着一起鼓掌了好长时间。
《小丑》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片子之一,来威尼斯之前,就早已如此。大家多少有一点了解,但是看过之后,跟自己事先想象的,恐怕不完全一致。季铭也没跟这个记者照面,起身离开了放映室,注意到有不少人都去准备看第二场了,不过买票其实也不太容易,毕竟是明星作品。
一一看着季铭的背影,总觉得这个背影有点熟悉。
她没有继续看第二遍,作为独眼浪的记者,她几乎要看所有竞赛片子,当然关注度比较低的,不想看也行,可是类似《小丑》《默》《兰心大剧院》这种片子,都是绝对要看的,所以工作量很大的,没有一般观众那么享受。
“怎么样?”同事在门口等着她,两人不在一个厅,也方便观察观众反应。
一一想了一下:“一部典型的好电影,从大家热烈的掌声应该就可以看出来了,”
“哈,”同事笑了笑,觉得这个评价很妙,无论从题材、发掘方向、表演模式,还是整个电影的态度,都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好莱坞佳作:“完成度非常高,我看观影之后的反应非常好,似乎是要爆了,重要的是一洗大家对漫改、英雄类电影的印象了,DC这次打了个翻身仗。”
一一点点头,没再多聊,反正等会都得写稿子,《小丑》这部片子是要写专稿的:“不过华金绝对是影帝的热门了。”
“季铭的劲敌?或者说季铭是他的劲敌?”
“说起来,刚才我看的时候,边上坐了个意大利帅哥,侧脸超级像是季铭,如果不是口音太意大利,我真以为是他了。不愧是出帅哥的国度啊,随便来一个影迷,都那么帅啊,哎呀,啧,应该加个联系的。”
一一尤有余味地说了一顿,发现同事表情特异:“怎么了?”
“刚才我碰见季铭的经纪人了,被我问了几句,她才说季铭也过来看首映了。进场的时候我还扫了一遍,没看见他,这样的话,他还真有可能跟你一场啊——至于意大利语,季铭的意大利语……”
是个人都知道季铭的意大利语很好啊,毕竟是在意大利爆红过的中国演员,尤其是他领取大卫奖最佳外国演员的时候,也是秀过意大利语的。
“……”一一眨眨眼:“肯定是他,怪不得说话都不转过来,一点也不礼貌。”
两人对视一眼,唉呀,太可惜了,如果能够从季铭那里听到一言半语,这篇报道就足够上各大头条了,季铭评《小丑》,两位准影帝之争,想想就让人颤栗啊。
啥也没有了。
“联系一下,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搞个采访。”
“后面也有发布会吧,到时候问也行,反正,他要愿意说,也不会避着谁,要是不肯说,谁也勉强不了他。”
“也是。”
……
《小丑》在电影节刚开始,就点燃了整个威尼斯,毫无疑问,拥抱好莱坞的好处很多,最大的就是关注度和影响力——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关注《小丑》的首映,而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又把这种关注度导向正面的影响力,威尼斯组委会相当开心啊。
季铭也是发现身边看了这电影的人越来越多。
“真的那么好?”桃红刚出去拍了一组片子,跟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问季铭:“演的怎么样?”
“很好啊。那是杰昆·菲尼克斯哎,呃……华金·菲尼克斯?”
桃红白了他一眼:“我知道,我没那么老。”
华金是从西班牙语翻译的,而杰昆是从英语来翻的,后者现在用的更普遍一点,但华金在专业领域也用的很多。这位好莱坞男演员,其实也非常传奇,喜好演一些稀奇古怪的角色,各种精神病患者,性格扭曲的,黑色基调的……不过还没拿过奥斯卡影帝,《小丑》也许有可能为他三十多年的演艺经历树立一座里程碑。
季铭切了一块牛排放进嘴里,示意自己闭嘴。
“我认为Ming在《默》的演出并不逊色于他,”爱丽丝·洛瓦赫显然也看过这部电影了,她明白桃红的意思,如果杰昆表现非常好,当然就是季铭的有力竞争者:“真的,不过《小丑》拿金狮的可能性很小,也许会有一个影帝?那我们拿金狮也不错。”
哈哈,笑倒一大片。
这当然是开玩笑,22部电影,他们还没那么狂妄。
爱丽丝停住笑声:“不过我说的是真的,杰昆的表演是很棒,配得上任何奖项。但他跟季铭的表演是完全不一样的,杰昆对人物的发掘是交互式的,别人欺凌他,社会排挤他,梦想破灭,客观的病态,然而他内心应激式出现变化,做出反应。而季铭对人物发掘要单纯、专注的多,你们明白么,杨鸣在自己的幻想里,不断地跟自己的现实认识交锋,在这种挣扎里发掘自己内心,通过舞蹈来表达也是绝对惊艳的方式。这两种好的表演,我个人其实更喜欢季铭这种,我不认为我的审美跟评委们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元泉点点头:“我也觉得季铭的表演没什么可怕的。”
季铭在一边吃饭,听着她们把影帝当糖果一样随意讨论着,不由叹口气,倒是许个愿先啊。
杨如意凑过来:“独眼浪约个采访,说是在放映厅看见你了,你还骗了她。”
“哈哈,”季铭把事儿跟大家说了一遍:“还跟我道歉呢,估计觉得我是个意大利人。采访就算了,无非就是问问《小丑》的观后感,有没有信心拿奖之类的,没什么营养。”
“好,”杨如意点点头,如果真拿奖的话,后面肯定会有采访的,大家都有默契,所以拒绝也没什么。
等他们吃过饭,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就感受到《小丑》的热潮了,杰昆拿影帝的呼声已经高到无法忽视,此前关于入围的争议,此时已经不复存在。唐凡拿过来的中文媒体报导,各种“爆了”“全场欢呼”“好评如潮”。
狐狸网更称之为“最具竞争力的影帝候选人之一,季铭征战威尼斯路上最强大的对手”,说“《小丑》在威尼斯大受好评,几乎所有人都在热烈讨论这部此前备受争议的漫改电影,然而首映之后,大家兴奋的面孔上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部多么成功的作品。主演杰昆·菲尼克斯也被观察家认为是摘取影帝桂冠的种子选手。而凭借《默》入围的季铭,被中国观众寄予厚望,但是还没有面对观众的《默》,此刻显然压力山大,它想要复制《小丑》的热潮,难度可想而知,或许一切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此前战无不胜的季铭,这一次还能继续自己的神奇么?”
然后狐狸网就被季铭的粉丝骂到狗血喷头。
“你是不是有病,我就问你?”
“你脑子不好啊?季铭只是入围者之一,干嘛把他拎出来?他有说过要拿影帝么?”
“自说自话有意思么?电影都没看过就说要拿影帝的也是你们,现在说不乐观的也是你们,你们的新闻都是创造出来的吧?”
“狐狸网一如既往傻叉。”
“我看你的智商不容乐观。”
季铭的黑子们,以及几个垃圾营销号,混在里头,说什么“要不说还以为季铭拿定影帝了呢”“入个围就当自己拿奖了”——不过也没有粉丝去理会他们,粉丝还是很整齐划一的。
原先季铭的团队也挺担心的,粉丝太多了,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新粉丝加入进来,实在不好管理。结果他们也没想到,惯性这个东西,包括粉丝的强大程度,因为一直以来的约束,大家都以遵守这种约束为荣,每个粉丝都在广而告之做季铭粉丝的“守则”——毕竟,现在季铭粉丝这个身份,已经成为粉丝链条中非常高的一家了。
之前比如什么星爷粉、华仔粉啊,梁影帝粉,都有高度,至于鲜肉流量粉就只能靠战斗力了——季铭粉丝是同时具有高度和战斗力的粉丝,一旦形成了优越感,大家就都想要去维护住,不想掉份。
结果一直到今天,季铭庞大的粉丝,竟然也还能维持的相当好,比如不去理会营销号,不去搞刷屏式推荐——就是那种点进话题,全是刷成就,刷公益,千篇一律,一看就跟传销现场似的。
不过媒体是不怕骂的,尤其是很多恰烂饭的自媒体。
以至于在威尼斯电影节进入第三天的时候,中国网友就觉得影帝就是季铭和杰昆之间的争夺了……也是醉了。
……
3号上午,《默》在威尼斯首映,红毯很热闹。
《兰心大剧院》全力助阵,《继园台七号》的配音张爱嘉也来了,再加上同样入围主竞赛的意大利电影《马丁·伊登》的主创——他们是受爱丽丝·洛瓦赫邀请而来。当然,还有《默》自己的人,季铭,爱丽丝、文晏、桃红、元泉,全是女性,把季铭挤在中间。
在《小丑》爆红之后,低调是不可取的,也是对电影的不负责任。
所以红毯上,季铭也是功力全出,加之《默》作为意大利导演的作品,也有本土优势,红毯上的欢呼声是相当惊人的,至少是到目前为止最热火朝天的了。
如果等一下电影反馈不好,就是个让人尴尬的鲜明对比了。
独眼浪的记者给自己的稿子想了一段词儿“在电影幕布揭开之前,《默》和季铭在意大利受到的欢迎和热情,丝毫不逊色于大火的《小丑》,无论是红毯现场的尖叫和欢呼,以及那些闪动不停的镜头,还是本地报纸上版面甚大的报导,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是对这部电影,也是对季铭的,作为一个中国记者,尤其希望看到这么受欢迎的华语片和华语电影能够真正在成色上征服异域他国的观众。”
入座,等待电影开始。
“唔,这个导演的镜头很缥缈啊。”一一对开幕镜头做了个评价:“咦,怎么,是个默片啊?”
最开始的十几秒,昏睡五年的杨鸣醒过来的那一段,他躺在床上,镜头从整个房间拉到他的脸部的大特写,然后看他睁眼,思索……这么一段都是没有声音的,把音轨掐掉那种——《默》当然不是默片,爱丽丝这个处理,只是将这种醒来做了个暗示,以及开启幻想世界的欠揍,就像是通过了一段黑漆漆的隧道,信号在钻出隧道的时候,才重新归来。
所以杨鸣起身之后,声音就随之而来的,一一莫名松了一口气,如果是个默片,这就是过于挑战观众的审美了,实验性质也太显著了,转过神来才想起这个开场,一种道不明的感受渐渐升起。
季铭的表演,很不同啊,一一跟同事对了一眼,就知道双方都有这样的感觉。
杨鸣醒来之后,回到红星舞团,在女神老师那里出现尴尬的反应,拿衣服遮住了一下,现场很多人都了然地笑了一声,一一也不例外,笑了会儿:“很流畅啊这个导演的镜头,桃红真的漂亮,典型的梦中情人。”
然后杨鸣在回舞团的过程,跳了《醒来的牧马少年》,以及《凤·涅》两支舞蹈,让不少人惊叹的很,尤其是中国的观众——都知道季铭会跳舞,也有人看过他在粉丝会上的视频,但在电影里看到他穿着朴素的黑色舞蹈服,严整地跳出一支舞蹈来,还是相当让人惊讶的。
很快,杨鸣在旁人的议论中,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不像一个卧床五年的人,它充满活力——现实正在入侵这个幻境。
他冲到了一个僻静的练舞室里,撕开了自己的衣服——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大的尺度。
“wow,”一一小声惊呼了一下:“所以这是个超现实的故事?”
同事点点头:“之前不是都说跟《黑天鹅》有点像么,估计也是舞蹈演员出现了臆想之类的吧。”
一一蓦然反应过来:“我是说季铭这次的表演很不同,应该是一种不真实感的漂浮感,因为他把这种漂浮感几乎放到每一个动作里头,导致后来我们习惯了,那种异样反而消退了下去。”
“这个处理很困难啊。”
“当然,一般来说这种漂浮感,都是通过电影技术来实现的,比如调色、调光之类的,通过表演来实现,我一下都想不到还有其他的例子——而且真的很入骨入肉啊。”一一啧了一声,突然住口。
此时杨鸣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充满活力的身体,他意识到有些事情并不正常,四肢的轻微扭曲,眼神大特写里变脸式的的挣扎,唰唰唰的,这一段的一幕幕几乎能够组成一张多幅的画,如弗洛伊德·培根的自画像,意味深长。
啊,多少人轻轻惊叹出声。
排练室外,有人在喊杨鸣,咔一下,这油画一样的画面碎裂开来,他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现实一次一次在这个幻想世界里突进,停滞的数码表,五年前的宣传单,不够优秀但像极了五年前自己的青年舞者……
电影的节奏是很紧凑的,因为本身时长就比较短,90分钟的电影,去除了不少冗余的画面,让它的可看性变得更高了,不然搞个120分钟,大量的长镜头,情节换面,很多人容易睡着。
杨鸣最后登台跳《寂静湖》的时候,他看了一眼老师,笑了一下,竟让一一想到一个词“赴死的祭品”——接下来那段舞,就是献祭之舞了。
现场的呼吸都细了很多,尽管大家都只是电影爱好者,但《寂静湖》这支舞的高妙之处,已经超越专业的藩篱,尤其它本身还处于整个电影的叙事中,有大量的情感和剧情的铺垫,很容易帮助行外人感受里面的情绪。
美的惊心动魄,这是舞蹈。
惊心动魄的美,这是燃烧的杨鸣。
而这惊人的过程中,还在快速地切入青年舞者的消失,演员们的变色,观众席回闪到五年前的样子……舞台顶部的光像一个窗,缓缓关闭:
“家属确定放弃了是么?”
结束了。
一一张了张嘴:“呃,整个电影是个梦?垂死之梦?”
“梦?”同事想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暗示:“最后说放弃,应该是一直在维持生命的病人吧,如果他并没有睡着呢,也许他只是不能开口,但还醒着呢?”
“……这么绝望?”
在一声显著的,长长的叹息之后,放映厅里的每一个座位上,都响起发自内心的掌声。
短短几分钟之后。
意大利影评人罗伊就在自己的脸书主页上发了一条短短的“影评”——“现在,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杰昆还是Ming吧。#伟大的威尼斯#伟大的电影。”
当哥谭的愤怒狂欢随着时间轴一道结束,小丑亚瑟终于成为了小丑,季铭啧了一声,脑子里一下转过很多的概念,比如这部小丑起源片其实是很讨巧的,可能跟托德·菲利普斯拍喜剧出身有关,不同的人都可以在这部片子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逻辑,亿万富豪和失业工人,成功人士和失败者,反抗者和沉默者……尽管小丑是主角,但片子并没有将它作为一个标准,好的或者坏的,都没有,各方都有自己的立场和作为,剩下的就交给观众了。
季铭会想到《药神》,制药厂和病人,各有各的主张。
“啊,没想到是这样的。”旁边的独眼浪记者一一显然已经开始构思稿子了,不由自主地感叹了一声,然后跟着一起鼓掌了好长时间。
《小丑》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片子之一,来威尼斯之前,就早已如此。大家多少有一点了解,但是看过之后,跟自己事先想象的,恐怕不完全一致。季铭也没跟这个记者照面,起身离开了放映室,注意到有不少人都去准备看第二场了,不过买票其实也不太容易,毕竟是明星作品。
一一看着季铭的背影,总觉得这个背影有点熟悉。
她没有继续看第二遍,作为独眼浪的记者,她几乎要看所有竞赛片子,当然关注度比较低的,不想看也行,可是类似《小丑》《默》《兰心大剧院》这种片子,都是绝对要看的,所以工作量很大的,没有一般观众那么享受。
“怎么样?”同事在门口等着她,两人不在一个厅,也方便观察观众反应。
一一想了一下:“一部典型的好电影,从大家热烈的掌声应该就可以看出来了,”
“哈,”同事笑了笑,觉得这个评价很妙,无论从题材、发掘方向、表演模式,还是整个电影的态度,都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好莱坞佳作:“完成度非常高,我看观影之后的反应非常好,似乎是要爆了,重要的是一洗大家对漫改、英雄类电影的印象了,DC这次打了个翻身仗。”
一一点点头,没再多聊,反正等会都得写稿子,《小丑》这部片子是要写专稿的:“不过华金绝对是影帝的热门了。”
“季铭的劲敌?或者说季铭是他的劲敌?”
“说起来,刚才我看的时候,边上坐了个意大利帅哥,侧脸超级像是季铭,如果不是口音太意大利,我真以为是他了。不愧是出帅哥的国度啊,随便来一个影迷,都那么帅啊,哎呀,啧,应该加个联系的。”
一一尤有余味地说了一顿,发现同事表情特异:“怎么了?”
“刚才我碰见季铭的经纪人了,被我问了几句,她才说季铭也过来看首映了。进场的时候我还扫了一遍,没看见他,这样的话,他还真有可能跟你一场啊——至于意大利语,季铭的意大利语……”
是个人都知道季铭的意大利语很好啊,毕竟是在意大利爆红过的中国演员,尤其是他领取大卫奖最佳外国演员的时候,也是秀过意大利语的。
“……”一一眨眨眼:“肯定是他,怪不得说话都不转过来,一点也不礼貌。”
两人对视一眼,唉呀,太可惜了,如果能够从季铭那里听到一言半语,这篇报道就足够上各大头条了,季铭评《小丑》,两位准影帝之争,想想就让人颤栗啊。
啥也没有了。
“联系一下,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搞个采访。”
“后面也有发布会吧,到时候问也行,反正,他要愿意说,也不会避着谁,要是不肯说,谁也勉强不了他。”
“也是。”
……
《小丑》在电影节刚开始,就点燃了整个威尼斯,毫无疑问,拥抱好莱坞的好处很多,最大的就是关注度和影响力——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关注《小丑》的首映,而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又把这种关注度导向正面的影响力,威尼斯组委会相当开心啊。
季铭也是发现身边看了这电影的人越来越多。
“真的那么好?”桃红刚出去拍了一组片子,跟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问季铭:“演的怎么样?”
“很好啊。那是杰昆·菲尼克斯哎,呃……华金·菲尼克斯?”
桃红白了他一眼:“我知道,我没那么老。”
华金是从西班牙语翻译的,而杰昆是从英语来翻的,后者现在用的更普遍一点,但华金在专业领域也用的很多。这位好莱坞男演员,其实也非常传奇,喜好演一些稀奇古怪的角色,各种精神病患者,性格扭曲的,黑色基调的……不过还没拿过奥斯卡影帝,《小丑》也许有可能为他三十多年的演艺经历树立一座里程碑。
季铭切了一块牛排放进嘴里,示意自己闭嘴。
“我认为Ming在《默》的演出并不逊色于他,”爱丽丝·洛瓦赫显然也看过这部电影了,她明白桃红的意思,如果杰昆表现非常好,当然就是季铭的有力竞争者:“真的,不过《小丑》拿金狮的可能性很小,也许会有一个影帝?那我们拿金狮也不错。”
哈哈,笑倒一大片。
这当然是开玩笑,22部电影,他们还没那么狂妄。
爱丽丝停住笑声:“不过我说的是真的,杰昆的表演是很棒,配得上任何奖项。但他跟季铭的表演是完全不一样的,杰昆对人物的发掘是交互式的,别人欺凌他,社会排挤他,梦想破灭,客观的病态,然而他内心应激式出现变化,做出反应。而季铭对人物发掘要单纯、专注的多,你们明白么,杨鸣在自己的幻想里,不断地跟自己的现实认识交锋,在这种挣扎里发掘自己内心,通过舞蹈来表达也是绝对惊艳的方式。这两种好的表演,我个人其实更喜欢季铭这种,我不认为我的审美跟评委们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元泉点点头:“我也觉得季铭的表演没什么可怕的。”
季铭在一边吃饭,听着她们把影帝当糖果一样随意讨论着,不由叹口气,倒是许个愿先啊。
杨如意凑过来:“独眼浪约个采访,说是在放映厅看见你了,你还骗了她。”
“哈哈,”季铭把事儿跟大家说了一遍:“还跟我道歉呢,估计觉得我是个意大利人。采访就算了,无非就是问问《小丑》的观后感,有没有信心拿奖之类的,没什么营养。”
“好,”杨如意点点头,如果真拿奖的话,后面肯定会有采访的,大家都有默契,所以拒绝也没什么。
等他们吃过饭,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就感受到《小丑》的热潮了,杰昆拿影帝的呼声已经高到无法忽视,此前关于入围的争议,此时已经不复存在。唐凡拿过来的中文媒体报导,各种“爆了”“全场欢呼”“好评如潮”。
狐狸网更称之为“最具竞争力的影帝候选人之一,季铭征战威尼斯路上最强大的对手”,说“《小丑》在威尼斯大受好评,几乎所有人都在热烈讨论这部此前备受争议的漫改电影,然而首映之后,大家兴奋的面孔上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部多么成功的作品。主演杰昆·菲尼克斯也被观察家认为是摘取影帝桂冠的种子选手。而凭借《默》入围的季铭,被中国观众寄予厚望,但是还没有面对观众的《默》,此刻显然压力山大,它想要复制《小丑》的热潮,难度可想而知,或许一切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此前战无不胜的季铭,这一次还能继续自己的神奇么?”
然后狐狸网就被季铭的粉丝骂到狗血喷头。
“你是不是有病,我就问你?”
“你脑子不好啊?季铭只是入围者之一,干嘛把他拎出来?他有说过要拿影帝么?”
“自说自话有意思么?电影都没看过就说要拿影帝的也是你们,现在说不乐观的也是你们,你们的新闻都是创造出来的吧?”
“狐狸网一如既往傻叉。”
“我看你的智商不容乐观。”
季铭的黑子们,以及几个垃圾营销号,混在里头,说什么“要不说还以为季铭拿定影帝了呢”“入个围就当自己拿奖了”——不过也没有粉丝去理会他们,粉丝还是很整齐划一的。
原先季铭的团队也挺担心的,粉丝太多了,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新粉丝加入进来,实在不好管理。结果他们也没想到,惯性这个东西,包括粉丝的强大程度,因为一直以来的约束,大家都以遵守这种约束为荣,每个粉丝都在广而告之做季铭粉丝的“守则”——毕竟,现在季铭粉丝这个身份,已经成为粉丝链条中非常高的一家了。
之前比如什么星爷粉、华仔粉啊,梁影帝粉,都有高度,至于鲜肉流量粉就只能靠战斗力了——季铭粉丝是同时具有高度和战斗力的粉丝,一旦形成了优越感,大家就都想要去维护住,不想掉份。
结果一直到今天,季铭庞大的粉丝,竟然也还能维持的相当好,比如不去理会营销号,不去搞刷屏式推荐——就是那种点进话题,全是刷成就,刷公益,千篇一律,一看就跟传销现场似的。
不过媒体是不怕骂的,尤其是很多恰烂饭的自媒体。
以至于在威尼斯电影节进入第三天的时候,中国网友就觉得影帝就是季铭和杰昆之间的争夺了……也是醉了。
……
3号上午,《默》在威尼斯首映,红毯很热闹。
《兰心大剧院》全力助阵,《继园台七号》的配音张爱嘉也来了,再加上同样入围主竞赛的意大利电影《马丁·伊登》的主创——他们是受爱丽丝·洛瓦赫邀请而来。当然,还有《默》自己的人,季铭,爱丽丝、文晏、桃红、元泉,全是女性,把季铭挤在中间。
在《小丑》爆红之后,低调是不可取的,也是对电影的不负责任。
所以红毯上,季铭也是功力全出,加之《默》作为意大利导演的作品,也有本土优势,红毯上的欢呼声是相当惊人的,至少是到目前为止最热火朝天的了。
如果等一下电影反馈不好,就是个让人尴尬的鲜明对比了。
独眼浪的记者给自己的稿子想了一段词儿“在电影幕布揭开之前,《默》和季铭在意大利受到的欢迎和热情,丝毫不逊色于大火的《小丑》,无论是红毯现场的尖叫和欢呼,以及那些闪动不停的镜头,还是本地报纸上版面甚大的报导,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是对这部电影,也是对季铭的,作为一个中国记者,尤其希望看到这么受欢迎的华语片和华语电影能够真正在成色上征服异域他国的观众。”
入座,等待电影开始。
“唔,这个导演的镜头很缥缈啊。”一一对开幕镜头做了个评价:“咦,怎么,是个默片啊?”
最开始的十几秒,昏睡五年的杨鸣醒过来的那一段,他躺在床上,镜头从整个房间拉到他的脸部的大特写,然后看他睁眼,思索……这么一段都是没有声音的,把音轨掐掉那种——《默》当然不是默片,爱丽丝这个处理,只是将这种醒来做了个暗示,以及开启幻想世界的欠揍,就像是通过了一段黑漆漆的隧道,信号在钻出隧道的时候,才重新归来。
所以杨鸣起身之后,声音就随之而来的,一一莫名松了一口气,如果是个默片,这就是过于挑战观众的审美了,实验性质也太显著了,转过神来才想起这个开场,一种道不明的感受渐渐升起。
季铭的表演,很不同啊,一一跟同事对了一眼,就知道双方都有这样的感觉。
杨鸣醒来之后,回到红星舞团,在女神老师那里出现尴尬的反应,拿衣服遮住了一下,现场很多人都了然地笑了一声,一一也不例外,笑了会儿:“很流畅啊这个导演的镜头,桃红真的漂亮,典型的梦中情人。”
然后杨鸣在回舞团的过程,跳了《醒来的牧马少年》,以及《凤·涅》两支舞蹈,让不少人惊叹的很,尤其是中国的观众——都知道季铭会跳舞,也有人看过他在粉丝会上的视频,但在电影里看到他穿着朴素的黑色舞蹈服,严整地跳出一支舞蹈来,还是相当让人惊讶的。
很快,杨鸣在旁人的议论中,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不像一个卧床五年的人,它充满活力——现实正在入侵这个幻境。
他冲到了一个僻静的练舞室里,撕开了自己的衣服——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大的尺度。
“wow,”一一小声惊呼了一下:“所以这是个超现实的故事?”
同事点点头:“之前不是都说跟《黑天鹅》有点像么,估计也是舞蹈演员出现了臆想之类的吧。”
一一蓦然反应过来:“我是说季铭这次的表演很不同,应该是一种不真实感的漂浮感,因为他把这种漂浮感几乎放到每一个动作里头,导致后来我们习惯了,那种异样反而消退了下去。”
“这个处理很困难啊。”
“当然,一般来说这种漂浮感,都是通过电影技术来实现的,比如调色、调光之类的,通过表演来实现,我一下都想不到还有其他的例子——而且真的很入骨入肉啊。”一一啧了一声,突然住口。
此时杨鸣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充满活力的身体,他意识到有些事情并不正常,四肢的轻微扭曲,眼神大特写里变脸式的的挣扎,唰唰唰的,这一段的一幕幕几乎能够组成一张多幅的画,如弗洛伊德·培根的自画像,意味深长。
啊,多少人轻轻惊叹出声。
排练室外,有人在喊杨鸣,咔一下,这油画一样的画面碎裂开来,他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现实一次一次在这个幻想世界里突进,停滞的数码表,五年前的宣传单,不够优秀但像极了五年前自己的青年舞者……
电影的节奏是很紧凑的,因为本身时长就比较短,90分钟的电影,去除了不少冗余的画面,让它的可看性变得更高了,不然搞个120分钟,大量的长镜头,情节换面,很多人容易睡着。
杨鸣最后登台跳《寂静湖》的时候,他看了一眼老师,笑了一下,竟让一一想到一个词“赴死的祭品”——接下来那段舞,就是献祭之舞了。
现场的呼吸都细了很多,尽管大家都只是电影爱好者,但《寂静湖》这支舞的高妙之处,已经超越专业的藩篱,尤其它本身还处于整个电影的叙事中,有大量的情感和剧情的铺垫,很容易帮助行外人感受里面的情绪。
美的惊心动魄,这是舞蹈。
惊心动魄的美,这是燃烧的杨鸣。
而这惊人的过程中,还在快速地切入青年舞者的消失,演员们的变色,观众席回闪到五年前的样子……舞台顶部的光像一个窗,缓缓关闭:
“家属确定放弃了是么?”
结束了。
一一张了张嘴:“呃,整个电影是个梦?垂死之梦?”
“梦?”同事想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暗示:“最后说放弃,应该是一直在维持生命的病人吧,如果他并没有睡着呢,也许他只是不能开口,但还醒着呢?”
“……这么绝望?”
在一声显著的,长长的叹息之后,放映厅里的每一个座位上,都响起发自内心的掌声。
短短几分钟之后。
意大利影评人罗伊就在自己的脸书主页上发了一条短短的“影评”——“现在,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杰昆还是Ming吧。#伟大的威尼斯#伟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