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春寒(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暖融融的五月风, 吹得咳嗽声弱下去了。
广州书局定期送来了不菲的润笔费。
“先生, 您的新书创作可顺利?我们书局,早就被飞来询问的书信淹没了。不如……”书局的书商委婉地询问。
门帘里除了之前的那几声咳嗽,却没有声响。半晌, 才一个女仆出来:“先生说, 新书还在撰写之中, 不必再催。作文不是便宜事,总得百般思虑细斟酌,你说的什么写一章, 就刊登一章刊登在一期小报上的新法子, 实在是有辱斯文、损害创作。”
书商脸一僵, 又忙恭恭敬敬地赔笑:“那是。那是。我们把这期的新刻的小说并润笔费留下了,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先生成稿之日,先考虑我们广州书局。”
雇佣来的女仆秀英是识字的,她也是潇湘先生的崇拜者,深知小姐读书之癖颇深, 等书商走了,便立即掀开帘子送了书进去:“小姐, 你看, 新书来了。这纸是最近新引进的西洋造纸机造的, 这刻本, 字是用西洋的铅印的。成本便宜, 本子却大,字又齐整。怪不得老爷力排众议,非要引进西洋的印字机,还要工匠费力气造铅活字呢。”
“芙蓉妃子?”林黛玉懒怠与那一心钻到钱眼里去的书商打交道,只倚在榻前,捻着书页,“新近力捧的名家?才女?”
秀英笑道:“小姐,这里还有润笔费呢。”
黛玉道:“这钱我不要,全捐给前线。也请他们以后但凡有润笔费送来,直接捐给自由军就是。不必再来。”
秀英也是读书人家出身,父亲曾考中童生。只因家境破落,父亲生了痨病死了,才不得已出来找个活计待嫁,自然晓得读书人颇有些清高,大多耻言利一字。而她现在伺候的这位小姐,虽是女儿身,却也是名震长江以南的文豪潇湘君子。更是颇为有些文人习气。
便应道:“是。”
“等等。”林黛玉瞥见秀英的表情,却又蹙眉沉吟。
虽然,她本也并无看不起润笔费制度的看法,只是纯粹想支援前线的青青她们,尽微薄之力。毕竟,她并不是当年那个不解柴米油盐人间疾苦的侯门闺秀了。
但叔叔他,现在是林副会长了,又因他和各方商会都交好,为了平衡这复杂错杂的关系,现在叔叔又领了个大统领的职务,掌管留守广州府的大部分自由军。现在广州里,威名赫赫。
他定下这润笔费的标准,又亲自操刀引进了铅活字,使报刊书籍,更易推行,以便更多平民子弟得以识字。
他定了润笔费的标准,也曾经和她说过,是为了安抚那些旧文人——毕竟广州早就费了科举,又退稻为桑,大批的士绅开了工厂,大批的土地被买来做商业之用,农民也纷纷进城做工。
许多靠收地租为生的旧文人,生计无着,又羞于言利,一时窘迫,不免腹诽。
商会,其中以叔叔和黎叔叔为主的,便干脆明码标价地言利,定了文稿一字几钱的润笔费标准,以安抚文人。
现在小报上正一力鼓吹李白泉等人的“言利不可耻”。
她作为此时的广州文坛隐隐的文首,又是广州统领林若山的亲侄女,即便无心,也万不可也叫人误会了她对这润笔费制度的态度,以免带起风气,与叔叔他们的意图相悖。
脑中飞快地过了一遍厉害关系,心中一转,林黛玉道:“你去的时候,请他们,悄悄捐掉。教广州书局万不可为了扬名,就对外宣扬这是我捐的,更不可说这是润笔费。否则,我定不干休。”
以她目前在广州的身份,无论是文豪潇湘君子,还是林若山侄女,这警告还是颇有力度的。
秀英应了,退出去追那个书商去了。
林黛玉这才有空翻开书商送来的市面上的新作。正一行翻开署名“芙蓉妃子”的《少年岁月》,读了几行诸如“他们对我如此地不公。是,我的父亲、叔父,过去或许曾经收过他们几斗租子罢。或许,因他们交不出租子,也略微严厉地问了几回罢。可是,我的父亲、叔父,曾经为严家,供出过多少位的读书人呵!”
她如睹腌臜之物,便晕红了两颊,薄怒一掷:“无耻之徒!”
又见这是文坛新人,便叹了一回现在书商为博取众人购书,便什么书也敢那将来刻印。也不做理会,只管丢到火堆里去,摆开纸笔,继续写自己的新作——《南洋女》。以期早日付梓。
自从联军改名做“自由军”,潇湘君子的名声更是水涨船高。
名气一大,有利也有弊。利者,南方,再没有谁敢对她的身世、性别,多嘴多舌半句。哪怕不借叔叔的势,她无论走到哪里,一般都被奉为上宾。
弊者。毕如,她现在镇日被坊间、书局上门催稿。他们简直一天来骚扰她三遍也不嫌多。如果不是她现在身份超然,对方不敢硬气,只恐那急切,直要绑了她去。
虽则,她并不稀罕那些钱财,也看不上书商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做派。但是,他们有一言所说不错,现在青年男女昂首殷殷等待她的新作。
念及日复一日,因不知她的住所,便去叔叔所在的市政府寄送礼物的年轻男女,她心里如暖水淌过。
“南洋风气,一贯是男子随着女子居住,女子操持家务农耕,养家糊口。这小女,名唤青一字,自幼长在南洋,随母居住,几岁上,才从父远游,却也不读中原之书,只以泰西新文作为教养。待回返故国,却已养成刚强之性,烈火性情……”
审阅了一遍前边已经写罢了的,再提笔写台州领兵驰援圣京这一节。
写到这里,就想,两个月前,各路商会云集广州,招兵买马,带着各地商会的本土势力并广州一带招来的兵马,一起往金陵去支援圣京与义军了。
而青青和渡儿更是自台州一别,此去两个月没有音讯,只中间传了一信“安好”回来,却只夸说昂扬士气。不知具体情况如何?
我那点微博的润笔费寄给联军——现在叫做自由军,虽则杯水车薪,不知道有没有些微帮助?
文章中,黎青青英姿飒爽,神采飞扬,□□皮靴,一时大破敌。她虽则是个女子,也不曾亲眼见过打仗的场景,却写颇朝廷大军之时,周身一阵发颤——激动之故,心神随之飞到了从古至今的女豪杰身上。
一时之间,遥想得胜归来之情景,笔下更如飞。
忽然,临窗处,听到墙外一阵震天的欢呼声,无数被高飞起来的帽子。
秀英踩着那双半大脚,竟也提着裙子跑得飞快:“小姐,小姐,围困圣京的朝廷大军被打退了!缩回长江以北去了!传信的人回来了,街上都高兴疯了!”
“啪”,笔掉了。
墨水粘在她的裙子上。
林黛玉豁然站起。
她毫无淑女仪态地,跟着秀英跑了出去。
外面,人群正高呼着“自由万岁”,庆幸广州不会面临朝廷南下之险,涌向市政厅的方向要庆祝。
她刚到街上,就看到了正静静等候她的信使。
暖融融的五月风, 吹得咳嗽声弱下去了。
广州书局定期送来了不菲的润笔费。
“先生, 您的新书创作可顺利?我们书局,早就被飞来询问的书信淹没了。不如……”书局的书商委婉地询问。
门帘里除了之前的那几声咳嗽,却没有声响。半晌, 才一个女仆出来:“先生说, 新书还在撰写之中, 不必再催。作文不是便宜事,总得百般思虑细斟酌,你说的什么写一章, 就刊登一章刊登在一期小报上的新法子, 实在是有辱斯文、损害创作。”
书商脸一僵, 又忙恭恭敬敬地赔笑:“那是。那是。我们把这期的新刻的小说并润笔费留下了,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先生成稿之日,先考虑我们广州书局。”
雇佣来的女仆秀英是识字的,她也是潇湘先生的崇拜者,深知小姐读书之癖颇深, 等书商走了,便立即掀开帘子送了书进去:“小姐, 你看, 新书来了。这纸是最近新引进的西洋造纸机造的, 这刻本, 字是用西洋的铅印的。成本便宜, 本子却大,字又齐整。怪不得老爷力排众议,非要引进西洋的印字机,还要工匠费力气造铅活字呢。”
“芙蓉妃子?”林黛玉懒怠与那一心钻到钱眼里去的书商打交道,只倚在榻前,捻着书页,“新近力捧的名家?才女?”
秀英笑道:“小姐,这里还有润笔费呢。”
黛玉道:“这钱我不要,全捐给前线。也请他们以后但凡有润笔费送来,直接捐给自由军就是。不必再来。”
秀英也是读书人家出身,父亲曾考中童生。只因家境破落,父亲生了痨病死了,才不得已出来找个活计待嫁,自然晓得读书人颇有些清高,大多耻言利一字。而她现在伺候的这位小姐,虽是女儿身,却也是名震长江以南的文豪潇湘君子。更是颇为有些文人习气。
便应道:“是。”
“等等。”林黛玉瞥见秀英的表情,却又蹙眉沉吟。
虽然,她本也并无看不起润笔费制度的看法,只是纯粹想支援前线的青青她们,尽微薄之力。毕竟,她并不是当年那个不解柴米油盐人间疾苦的侯门闺秀了。
但叔叔他,现在是林副会长了,又因他和各方商会都交好,为了平衡这复杂错杂的关系,现在叔叔又领了个大统领的职务,掌管留守广州府的大部分自由军。现在广州里,威名赫赫。
他定下这润笔费的标准,又亲自操刀引进了铅活字,使报刊书籍,更易推行,以便更多平民子弟得以识字。
他定了润笔费的标准,也曾经和她说过,是为了安抚那些旧文人——毕竟广州早就费了科举,又退稻为桑,大批的士绅开了工厂,大批的土地被买来做商业之用,农民也纷纷进城做工。
许多靠收地租为生的旧文人,生计无着,又羞于言利,一时窘迫,不免腹诽。
商会,其中以叔叔和黎叔叔为主的,便干脆明码标价地言利,定了文稿一字几钱的润笔费标准,以安抚文人。
现在小报上正一力鼓吹李白泉等人的“言利不可耻”。
她作为此时的广州文坛隐隐的文首,又是广州统领林若山的亲侄女,即便无心,也万不可也叫人误会了她对这润笔费制度的态度,以免带起风气,与叔叔他们的意图相悖。
脑中飞快地过了一遍厉害关系,心中一转,林黛玉道:“你去的时候,请他们,悄悄捐掉。教广州书局万不可为了扬名,就对外宣扬这是我捐的,更不可说这是润笔费。否则,我定不干休。”
以她目前在广州的身份,无论是文豪潇湘君子,还是林若山侄女,这警告还是颇有力度的。
秀英应了,退出去追那个书商去了。
林黛玉这才有空翻开书商送来的市面上的新作。正一行翻开署名“芙蓉妃子”的《少年岁月》,读了几行诸如“他们对我如此地不公。是,我的父亲、叔父,过去或许曾经收过他们几斗租子罢。或许,因他们交不出租子,也略微严厉地问了几回罢。可是,我的父亲、叔父,曾经为严家,供出过多少位的读书人呵!”
她如睹腌臜之物,便晕红了两颊,薄怒一掷:“无耻之徒!”
又见这是文坛新人,便叹了一回现在书商为博取众人购书,便什么书也敢那将来刻印。也不做理会,只管丢到火堆里去,摆开纸笔,继续写自己的新作——《南洋女》。以期早日付梓。
自从联军改名做“自由军”,潇湘君子的名声更是水涨船高。
名气一大,有利也有弊。利者,南方,再没有谁敢对她的身世、性别,多嘴多舌半句。哪怕不借叔叔的势,她无论走到哪里,一般都被奉为上宾。
弊者。毕如,她现在镇日被坊间、书局上门催稿。他们简直一天来骚扰她三遍也不嫌多。如果不是她现在身份超然,对方不敢硬气,只恐那急切,直要绑了她去。
虽则,她并不稀罕那些钱财,也看不上书商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做派。但是,他们有一言所说不错,现在青年男女昂首殷殷等待她的新作。
念及日复一日,因不知她的住所,便去叔叔所在的市政府寄送礼物的年轻男女,她心里如暖水淌过。
“南洋风气,一贯是男子随着女子居住,女子操持家务农耕,养家糊口。这小女,名唤青一字,自幼长在南洋,随母居住,几岁上,才从父远游,却也不读中原之书,只以泰西新文作为教养。待回返故国,却已养成刚强之性,烈火性情……”
审阅了一遍前边已经写罢了的,再提笔写台州领兵驰援圣京这一节。
写到这里,就想,两个月前,各路商会云集广州,招兵买马,带着各地商会的本土势力并广州一带招来的兵马,一起往金陵去支援圣京与义军了。
而青青和渡儿更是自台州一别,此去两个月没有音讯,只中间传了一信“安好”回来,却只夸说昂扬士气。不知具体情况如何?
我那点微博的润笔费寄给联军——现在叫做自由军,虽则杯水车薪,不知道有没有些微帮助?
文章中,黎青青英姿飒爽,神采飞扬,□□皮靴,一时大破敌。她虽则是个女子,也不曾亲眼见过打仗的场景,却写颇朝廷大军之时,周身一阵发颤——激动之故,心神随之飞到了从古至今的女豪杰身上。
一时之间,遥想得胜归来之情景,笔下更如飞。
忽然,临窗处,听到墙外一阵震天的欢呼声,无数被高飞起来的帽子。
秀英踩着那双半大脚,竟也提着裙子跑得飞快:“小姐,小姐,围困圣京的朝廷大军被打退了!缩回长江以北去了!传信的人回来了,街上都高兴疯了!”
“啪”,笔掉了。
墨水粘在她的裙子上。
林黛玉豁然站起。
她毫无淑女仪态地,跟着秀英跑了出去。
外面,人群正高呼着“自由万岁”,庆幸广州不会面临朝廷南下之险,涌向市政厅的方向要庆祝。
她刚到街上,就看到了正静静等候她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