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4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马车抵达林家湾时,已是半晌午。
林先生带着妻子儿女进了老宅。玉铭大呼小叫地跑在最前面,林玉梅跟在后面,不停地打量着。
这是一栋三进院落,青砖灰瓦,古香古色,颇有气派。爹跟她讲过,这是林家祖上传下来的,一向由长子继承,这样才能保住院落的规模和完整性。
可前世,这所宅子最终未能保住。
土改时,大伯林文栋连同大堂哥一家都被划成了小地主,所有的家产都被没收了,宅院也变成了村公所。后来运动一起,还经常被揪到台上去亮相。
反倒是其他三个堂哥没啥事。他们成亲后都从老宅分了出去,名下无论是宅子还是田产都不多,按照人头一平均,只够划个中农的。这么一来,日子反而好过一些。
正想着,一家人就进了中院。
堂屋里,爷爷和奶奶在八仙桌前端坐着,一见到他们几个笑得合不拢嘴。
“文宣回来了!”
“爹,娘……”
“爷爷,奶奶……”
林玉梅随着爹娘、兄弟拜见了爷爷奶奶,又跟大伯父和大伯母见了礼。
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十分热闹。吃了午饭,爹娘陪着爷爷奶奶说了半天话。最后,带着他们三个在后院里住下了。
林玉梅躺在厢房里,想着老家的那些往事。
大伯是个好人,对他们一家都有恩,她得找个机会提醒一下。
一是不能再雇佣长工了,二是无论如何也得把土地处理掉一部分,三是要把田产和宅院给几个堂哥分一下,这样就不显眼了。
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希望日后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
第二天清晨,林先生带着家人回了城。
他把玉斌和玉铭送到小学校,自己也赶到中学签到去了。
午休过后,林玉梅跟娘说,想去永兴街的大药房看看。林太太有些迷信,说:“玉梅,好端端的去啥子药房啊?”
“娘,我想去瞧瞧,听玉婉姐姐说那边是玻璃柜台,是她爹特地从省城运回来的……”林玉梅跟娘撒着娇。
林太太也有些好奇。
平日里看病吃的都是中药,听说这西药贵得很,但效果不错,去看看也好。于是,就答应明天带着她出门。
到了次日上午,还未等母女二人出发,冯家人就登门了。
林太太端茶倒水,招呼着来人。一番客套之后,那冯婆子就笑着说明了来意。她说冯太太相中了大小姐,想说给她家大少爷。
林太太就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口径,柔声说道:
“哎呦,冯太太这么看得起林家,那真是大小姐的福分啊……不过,前天过节,我和先生带着孩子们回了趟老家,孩子她奶奶见了大小姐十分欢喜,说要把孙女多留几年,舍不得孩子出门子……我和先生回来后,也觉得大小姐年纪还小,就想先顺着她老人家的意思……”
这推诿的话,明眼人一听就懂了。
那冯婆子也没说啥,只是鼻子里“哼”了两声,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林太太心说,两家最初只是有一点意思,又没有说定,更没有下礼,算不得数的。
冯婆子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
随后,便去了冯家。
那冯太太一听,气得两眼一瞪,大声说道:“哎呦呦,这林太太还托大啊?如果不是看在林家大宅的份上,谁去跟他家结亲啊?一个穷教书的,拽什么拽啊?”
那冯先生听了,没有言语。
可心里却有些气恼,只是瞅着林家靠着大宅那边,轻易招惹不得,也只好摁下了。
*
这门亲事已了,林玉梅总算松了口气。
前世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娘也不会撇下他们姐弟三个早早去了,这一世算是避开了。对她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医术捡起来。
瞅着时间还早,就磨着娘带她出了门。到了巷子口,林太太叫了一辆人力车,拉着她俩往永兴街而去。
到了那边,林玉梅老远就瞅见街角有一家大药房。
她心里咯噔一下。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前世开在这里的是一家叫“康年堂”的中药铺子。可现在却变成了“康年中西大药房”?不但招牌换了,就连装潢都变了。
记得以前,这家铺子是古香古色的中式风格。可现在却是中西合璧,透着一股洋味儿。
只见一溜三间门面,中间开着两扇玻璃门,两边的玻璃窗擦得明晃晃的,里面还挂着白纱窗帘。靠东边单开着一扇小门,门上嵌着一块玻璃,上面还贴着一个红十字。门框上挂着一副“康年诊所”的招牌,白底黑字,十分醒目。
这种装饰与寻常药铺截然不同,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观看。林太太下了车,也带着几分好奇,拉着玉梅进了药店。
一进门,只觉得白晃晃、亮堂堂的。
迎面是一排玻璃橱窗,里面摆着成瓶的西药。西边靠墙是一排中药柜,白色的小抽屉层层摞着,显得十分干净整洁。两名店员穿着白大褂、戴着白手套,站在柜台后面招呼着顾客。
林玉梅心说,这一世的变化可真大啊。
那时,为了给父亲买药,她没少跑到这里。那铺子里的中药柜子是黑褐色的,透着一股厚重感,与现在这白色风格截然不同。当然,如果那时能买到西药,父亲的肺炎没准能消下去,也不会被白白地耽误了。
林玉梅心里一阵感叹。
她注意到东边的诊所是单独隔开的,与药店分成了两块。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吧?看来,这位坐诊的医生还是很专业的,也是负责任的。可惜,从这边看不到诊所那边的情况,多少有些遗憾。
在店里转了两圈,她正准备跟娘离开,就见一位身穿黑色学生制服的清俊少年,匆匆走了进来。
“请问,有退烧药吗?”那位少年站在柜台前,彬彬有礼地问道。
“有,这位先生您要几片?”店员热情地应道。
“我要三天的……”
“唔,这个退烧药一次吃一片,一天吃三次,一共九片……”
店员拿着一把小药勺从大瓶子里舀出了几粒白色药片,麻利地倒进了小纸袋里,还用铅笔在袋口标注了一下使用方法,这才递给了少年。
那少年付了钱,就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开了。
林玉梅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这位少年不是别人,正是老余。虽然现在的他眉眼尚未长开,还是一副半大孩子的模样,可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原想着一时半会地难以碰面,可没想到这么快就照面了?可惜,她认得老余,老余却不认得她。
林太太见玉梅瞅着门口发着呆,就赶紧拉着她出了药店。心说,玉梅这是怎么了?见天地发呆,有些不对劲啊?
*
刚才买药的那个人,的确是余茂生。
今天上午,黎先生病了,卧床不起。他跟同学前去探望,见先生额头滚烫,像是发热了?就主动请缨去买退烧药。
在店里,见一位小姐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觉得有些稀罕。她这么看着他,就像认识他似的?可他却从未见过她。不过,这位小姐还真好看。
余茂生顾不上多想,就骑着自行车赶回了学校。
到了黎先生的宿舍前,轻轻敲了两下,方推开了门。他进了屋,把药袋搁在了桌上。又提着暖瓶去水房里打了一瓶开水,还倒了一杯,放在床头柜上。
“先生,您吃药吧?” 余茂生拿着药袋,温声说道。
“呃,先放着,我等一会儿再吃……”黎先生蒙着头,有气无力地应道。
“好的,先生,我把水杯和药都放在床头柜上了……”
“呃,多谢余同学,你赶紧上课去吧?不要耽误了功课……”
“好的,黎先生,那我先走了,您多休息啊……”余茂生轻轻关好了房门,就骑上自行车往教室方向而去。
黎先生躺在床上,听着外面再无动静,才掀开了被子,坐了起来。
他端起那杯热水,慢慢地喝着,可那包药却没有动。这是替别人买的,不能轻易浪费了。这两天,他借着“生病”的机会,把城里药店的情况基本上摸了一遍。
看来这家“康年大药房”颇有背景,各种西药都有供应。可惜,那些药太贵了,普通人家多是按天或按片购买,想若批量采购怕是不妥。
黎先生站起身来,在屋里踱着方步。
他走到桌前拿起帽子,见下面压着一块银元,不禁皱了皱眉头。这个余同学怎么又把钱给送回来了?这是买药的钱,怎么能让他自己垫上呢?明天,得把钱还给他。
不过,这个余同学倒是不错。他做事积极热情,还很聪明。另外还有家世掩护,是一棵不错的苗子。
他想对余同学重点考察一下。
余同学是本地人,对城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去哪里都不会引起注意。而他初来乍到,对清河县城不了解。作为一个外乡人,一举一动都得小心谨慎。
余茂生回到教室时,上课铃已经响了。
他从后门溜了进去,心还在咚咚直跳。能为先生做件事,他感到很开心。可听着课,却不由得想起了药店里的那位小姐。
她干么看着他?难道是他家的某个亲戚吗?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没见过她。
*
林玉梅回到了家后,好不容易才按下了那份激动。
看来,这一世变化的确很大,仅凭着以往的经验怕是不够。药房那边情况不明可以暂时搁一搁,先把医术捡起来再说。
她考虑了一下,打算找几本医学方面的书籍巩固一下。于是,提笔列下了一串书单,什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孙思邈的《千金方》等等,大多是一些通用典籍。
这些医书在县里怕是难寻,不过在省城书店应该有卖的。按照目前家里的经济条件,买几本书还是能承受的,得尽快托人去买回来。
算算日子,距离来年春天还有好几个月,她得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那场挑战。父母还很年轻,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早早去了。也唯有救下父母,才能心无遗憾地重活一世。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
马车抵达林家湾时,已是半晌午。
林先生带着妻子儿女进了老宅。玉铭大呼小叫地跑在最前面,林玉梅跟在后面,不停地打量着。
这是一栋三进院落,青砖灰瓦,古香古色,颇有气派。爹跟她讲过,这是林家祖上传下来的,一向由长子继承,这样才能保住院落的规模和完整性。
可前世,这所宅子最终未能保住。
土改时,大伯林文栋连同大堂哥一家都被划成了小地主,所有的家产都被没收了,宅院也变成了村公所。后来运动一起,还经常被揪到台上去亮相。
反倒是其他三个堂哥没啥事。他们成亲后都从老宅分了出去,名下无论是宅子还是田产都不多,按照人头一平均,只够划个中农的。这么一来,日子反而好过一些。
正想着,一家人就进了中院。
堂屋里,爷爷和奶奶在八仙桌前端坐着,一见到他们几个笑得合不拢嘴。
“文宣回来了!”
“爹,娘……”
“爷爷,奶奶……”
林玉梅随着爹娘、兄弟拜见了爷爷奶奶,又跟大伯父和大伯母见了礼。
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十分热闹。吃了午饭,爹娘陪着爷爷奶奶说了半天话。最后,带着他们三个在后院里住下了。
林玉梅躺在厢房里,想着老家的那些往事。
大伯是个好人,对他们一家都有恩,她得找个机会提醒一下。
一是不能再雇佣长工了,二是无论如何也得把土地处理掉一部分,三是要把田产和宅院给几个堂哥分一下,这样就不显眼了。
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希望日后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
第二天清晨,林先生带着家人回了城。
他把玉斌和玉铭送到小学校,自己也赶到中学签到去了。
午休过后,林玉梅跟娘说,想去永兴街的大药房看看。林太太有些迷信,说:“玉梅,好端端的去啥子药房啊?”
“娘,我想去瞧瞧,听玉婉姐姐说那边是玻璃柜台,是她爹特地从省城运回来的……”林玉梅跟娘撒着娇。
林太太也有些好奇。
平日里看病吃的都是中药,听说这西药贵得很,但效果不错,去看看也好。于是,就答应明天带着她出门。
到了次日上午,还未等母女二人出发,冯家人就登门了。
林太太端茶倒水,招呼着来人。一番客套之后,那冯婆子就笑着说明了来意。她说冯太太相中了大小姐,想说给她家大少爷。
林太太就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口径,柔声说道:
“哎呦,冯太太这么看得起林家,那真是大小姐的福分啊……不过,前天过节,我和先生带着孩子们回了趟老家,孩子她奶奶见了大小姐十分欢喜,说要把孙女多留几年,舍不得孩子出门子……我和先生回来后,也觉得大小姐年纪还小,就想先顺着她老人家的意思……”
这推诿的话,明眼人一听就懂了。
那冯婆子也没说啥,只是鼻子里“哼”了两声,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林太太心说,两家最初只是有一点意思,又没有说定,更没有下礼,算不得数的。
冯婆子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
随后,便去了冯家。
那冯太太一听,气得两眼一瞪,大声说道:“哎呦呦,这林太太还托大啊?如果不是看在林家大宅的份上,谁去跟他家结亲啊?一个穷教书的,拽什么拽啊?”
那冯先生听了,没有言语。
可心里却有些气恼,只是瞅着林家靠着大宅那边,轻易招惹不得,也只好摁下了。
*
这门亲事已了,林玉梅总算松了口气。
前世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娘也不会撇下他们姐弟三个早早去了,这一世算是避开了。对她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医术捡起来。
瞅着时间还早,就磨着娘带她出了门。到了巷子口,林太太叫了一辆人力车,拉着她俩往永兴街而去。
到了那边,林玉梅老远就瞅见街角有一家大药房。
她心里咯噔一下。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前世开在这里的是一家叫“康年堂”的中药铺子。可现在却变成了“康年中西大药房”?不但招牌换了,就连装潢都变了。
记得以前,这家铺子是古香古色的中式风格。可现在却是中西合璧,透着一股洋味儿。
只见一溜三间门面,中间开着两扇玻璃门,两边的玻璃窗擦得明晃晃的,里面还挂着白纱窗帘。靠东边单开着一扇小门,门上嵌着一块玻璃,上面还贴着一个红十字。门框上挂着一副“康年诊所”的招牌,白底黑字,十分醒目。
这种装饰与寻常药铺截然不同,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观看。林太太下了车,也带着几分好奇,拉着玉梅进了药店。
一进门,只觉得白晃晃、亮堂堂的。
迎面是一排玻璃橱窗,里面摆着成瓶的西药。西边靠墙是一排中药柜,白色的小抽屉层层摞着,显得十分干净整洁。两名店员穿着白大褂、戴着白手套,站在柜台后面招呼着顾客。
林玉梅心说,这一世的变化可真大啊。
那时,为了给父亲买药,她没少跑到这里。那铺子里的中药柜子是黑褐色的,透着一股厚重感,与现在这白色风格截然不同。当然,如果那时能买到西药,父亲的肺炎没准能消下去,也不会被白白地耽误了。
林玉梅心里一阵感叹。
她注意到东边的诊所是单独隔开的,与药店分成了两块。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吧?看来,这位坐诊的医生还是很专业的,也是负责任的。可惜,从这边看不到诊所那边的情况,多少有些遗憾。
在店里转了两圈,她正准备跟娘离开,就见一位身穿黑色学生制服的清俊少年,匆匆走了进来。
“请问,有退烧药吗?”那位少年站在柜台前,彬彬有礼地问道。
“有,这位先生您要几片?”店员热情地应道。
“我要三天的……”
“唔,这个退烧药一次吃一片,一天吃三次,一共九片……”
店员拿着一把小药勺从大瓶子里舀出了几粒白色药片,麻利地倒进了小纸袋里,还用铅笔在袋口标注了一下使用方法,这才递给了少年。
那少年付了钱,就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开了。
林玉梅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这位少年不是别人,正是老余。虽然现在的他眉眼尚未长开,还是一副半大孩子的模样,可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原想着一时半会地难以碰面,可没想到这么快就照面了?可惜,她认得老余,老余却不认得她。
林太太见玉梅瞅着门口发着呆,就赶紧拉着她出了药店。心说,玉梅这是怎么了?见天地发呆,有些不对劲啊?
*
刚才买药的那个人,的确是余茂生。
今天上午,黎先生病了,卧床不起。他跟同学前去探望,见先生额头滚烫,像是发热了?就主动请缨去买退烧药。
在店里,见一位小姐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觉得有些稀罕。她这么看着他,就像认识他似的?可他却从未见过她。不过,这位小姐还真好看。
余茂生顾不上多想,就骑着自行车赶回了学校。
到了黎先生的宿舍前,轻轻敲了两下,方推开了门。他进了屋,把药袋搁在了桌上。又提着暖瓶去水房里打了一瓶开水,还倒了一杯,放在床头柜上。
“先生,您吃药吧?” 余茂生拿着药袋,温声说道。
“呃,先放着,我等一会儿再吃……”黎先生蒙着头,有气无力地应道。
“好的,先生,我把水杯和药都放在床头柜上了……”
“呃,多谢余同学,你赶紧上课去吧?不要耽误了功课……”
“好的,黎先生,那我先走了,您多休息啊……”余茂生轻轻关好了房门,就骑上自行车往教室方向而去。
黎先生躺在床上,听着外面再无动静,才掀开了被子,坐了起来。
他端起那杯热水,慢慢地喝着,可那包药却没有动。这是替别人买的,不能轻易浪费了。这两天,他借着“生病”的机会,把城里药店的情况基本上摸了一遍。
看来这家“康年大药房”颇有背景,各种西药都有供应。可惜,那些药太贵了,普通人家多是按天或按片购买,想若批量采购怕是不妥。
黎先生站起身来,在屋里踱着方步。
他走到桌前拿起帽子,见下面压着一块银元,不禁皱了皱眉头。这个余同学怎么又把钱给送回来了?这是买药的钱,怎么能让他自己垫上呢?明天,得把钱还给他。
不过,这个余同学倒是不错。他做事积极热情,还很聪明。另外还有家世掩护,是一棵不错的苗子。
他想对余同学重点考察一下。
余同学是本地人,对城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去哪里都不会引起注意。而他初来乍到,对清河县城不了解。作为一个外乡人,一举一动都得小心谨慎。
余茂生回到教室时,上课铃已经响了。
他从后门溜了进去,心还在咚咚直跳。能为先生做件事,他感到很开心。可听着课,却不由得想起了药店里的那位小姐。
她干么看着他?难道是他家的某个亲戚吗?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没见过她。
*
林玉梅回到了家后,好不容易才按下了那份激动。
看来,这一世变化的确很大,仅凭着以往的经验怕是不够。药房那边情况不明可以暂时搁一搁,先把医术捡起来再说。
她考虑了一下,打算找几本医学方面的书籍巩固一下。于是,提笔列下了一串书单,什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孙思邈的《千金方》等等,大多是一些通用典籍。
这些医书在县里怕是难寻,不过在省城书店应该有卖的。按照目前家里的经济条件,买几本书还是能承受的,得尽快托人去买回来。
算算日子,距离来年春天还有好几个月,她得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那场挑战。父母还很年轻,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早早去了。也唯有救下父母,才能心无遗憾地重活一世。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