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中餐馆的秘密 > 第一百章 富裕秘诀

第一百章 富裕秘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和布朗的对话中,梁晓秀学到了不少东西,对德国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她向布朗提了一个重要问题:德国是怎样变得富有的?

    布朗说,德国的富裕源于德国是一个创新大国;没有创新,就没有今日富裕的德国。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德国同样面临着全球分工的局面,所以德国必须创新,拿出自己的实力来。

    “布朗,你说拿出自己的实力,那是指什么?”

    “德国重新审视自己之下,发现德国目前仍然拥有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资源:科学家、研发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头脑。”

    “你的意思是:德国的创新能力就取决于这些人的头脑?”

    “对。换句话说,德国拥有人才,而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资源。这些人才分布在德国的研究所、高校和企业中,到目前为止在许多领域他们还是世界顶尖科技研究人才。德国期望通过这些人才聪明的头脑破解经济难题,应对挑战。”

    “布朗,你总说应对挑战,我不明白德国的经济这么发达,还用应对什么挑战呢?”

    “挑战很多,无处不在。无论是德国政府还是德国企业界都认为,德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譬如说美国、日本的企业就是德国企业的竞争对手。美国和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得越来越有竞争力,他们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而且还有不断发明的新技术问世。尽管德国的产品质量更卓越,但是在国际市场,产品的价格是顾客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价格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在价格方面,德国企业无法与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竞争。”

    梁晓秀对价格特别敏感,她的餐馆就面临着价格问题。

    布朗认为,对于世界市场而言,价格是制胜的法宝。

    梁晓秀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价格就是市场制胜的法宝。她在德国开中餐馆,首先要考虑价格问题。

    布朗展开说,德国全球集团化公司在应对全球化挑战方面站在前沿阵地,以他们的研发、产品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全球集团化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集中全球经营的核心业务,掌握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技术、客户需求、营销和分销渠道。集团的领导职能、研究和开发的重要任务留在本土;营销、设计和客户管理都留在了国内;生产则几乎都在低成本国家完成。集团从低成本国家采购标准部件、预制件,并将这些产品进行相应的调整、组合、改造,之后再投入当地的市场。

    梁晓秀受到启发,也决定将来就把饭店的总部设在里尔,牢牢掌握核心业务,辐射其他国家。

    布朗对德国经济做了预测:

    德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赖于德国的创新领域和创新能力,创新始终是德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和保持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

    德国的创新能力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居于前列。德国的大学、研究所和大企业是德国创新的主力军。

    德国领导人认为,德国是一个注重知识的国家,更是一个看重创新的国家

    梁晓秀问:创新是怎么产生的?

    布朗的回到很精确: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创新的推动力──德国人正具备这一点。他们对研究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只要认准的事情,他们就会采取极其认真的态度,穷追不舍,刨根问底,求得正确答案。如果说创新的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天赋,那么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就是它的创新能力。他们的创新与开发几乎并行前进;他们不是等待市场,等待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引领市场,告诉人们还需要哪些改进,需要哪种产品。

    “那么,创新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梁晓秀又问。

    布朗的回答很有深度: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创新就是即席创作、试验、变革、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新事物并看到新东西的能力。英国行为学家戴斯蒙?莫里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高潮是在生命的后30年实现的。德国人认为,未来关键工业的发展需要聪明的头脑──创新的头脑。在欧洲专利局申报的专利中,来自德国的专利就达到20%之多。在专利申报方面,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能创新的物种。在创新方面,德国人尤为热情,甚至是无与伦比的;创新似乎是他们的天赋,是他们的专利。他们不厌其烦、长年累月研究、琢磨新事物、新产品,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把成果推向市场;然后再研究、再琢磨、再开发,循环发展,乐此不疲。

    德国人善于创新,而德国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员工则又把创新的成果完美无缺地直接转化为产品。德国员工的高效、可靠、积极享有全球声誉。德国人始终认为: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是国际市场中的制胜法宝。正因此,德国的革新密度超过许多国家;而“德国制造”仍然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顶级品牌。德国有足够令全世界感兴趣的点子和创新。德国拥有汽车技术的领先市场:全世界在汽车领域唯德国马首是瞻。近一个世纪以来,德国汽车在向世界市场提供汽车产品的同时,每年都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始终走在世界汽车发展的前列,令其竞争对手难以超越;而其追随者更是难以跟上德国汽车制造业的步伐。

    德国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传统产业如汽车、机械、化工等方面,还表现在新兴产业和新兴科技产业方面,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仿声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众多领域。这些新兴产业和新兴科技已经成为德国创新的主要领域和重要的试验田。

    德国迫切希望德国的创新能力突破未来,开启新技术。

    生物技术是未来科技的关键技术,德国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所谓生物技术是指生物学、化学和化学工程学汇集成一个新的品种,从而诞生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新行业。专家估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有20%的新型药物通过生物过程来制造。目前在德国从事生物工程研究和生产的企业有600家。德国的大学和研究所也在下大力气研究生物技术。

    纳米技术是德国研究机构始终追踪研究的课题。小型化、微型化、精确化是未来产品、科技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纳米技术是解决这些科学难题的最佳途径。手腕电脑里的图书馆、炭原子构成的薄如皮肤的灵活的显示屏──在纳米技术这个最小的结构世界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纳米技术还没有发展成熟,潜力巨大,一旦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布朗讲的许多专业术语,梁晓秀听不懂,按她的理解,德国人就是点子多,花样多,总能弄出新玩意来。人是第一位的,有什么样的人才,才会有什么样的市场。她让布朗评价德国人才。

    布朗说,德国在创新领域的突出表现在于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和一流科研机构。德国的科研创新国度是由25万名各大研究所、大学和经济界的科学家们共同支撑起来的。这些人具有典型的日耳曼民族的特征:热衷于发明创造。

    梁晓秀问:“德国人才是不是都在大学里培养出来的?”

    布朗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间接回答道:德国有372所大学,其中有一些顶尖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为德国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德国大学把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以及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视为世界顶尖大学,作为榜样加以学习。德国大学培养、鼓励青年学生的创造精神,向他们灌输创新人才的特质:具有新思想,怀疑旧事物,相信自己的想象,这是富于创新的人所共有的品质。

    德国大学的分布十分合理:不仅分布在大城市,而且在小城市中有不少世界著名大学,在海德堡、哥廷根或维尔茨堡这些较小的城市里,德国大学同样成为锻造学人的熔炉,这些大学同样在国际上代表德国高校显赫的声望。德国大学这种科学的布局使得德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个地方的教育和研究资源分布合理,特别有利于提高、普及全民的科学水平。

    “布朗,按我的理解,德国人才都是大学培养出来的,是这样吗?”

    “你的理解没错,梁小姐。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扮演着引领世界新潮流、新科技、新思想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在科学上取得多大成就——除非他是天才。”

    “照你这么说,大学培养了那些顶尖人才,使他们做到了创新。”

    按照布朗的说法,大学不过是一个科学家的起步阶段;未来研究才是出成果的关键因素。他以德国研究机构为例,给梁晓秀讲了这个道理。

    德国有众多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在世界上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德国经济研究所有:柏林经济研究所、慕尼黑伊福研究所、哈勒经济研究所、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这些一流研究所从基础科学到尖端技术,从人文科学到社会经济学,研究涉及到人类发展的一切学科、课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德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社会、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指明发展方向,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例如,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登尼斯?斯诺建议,对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大幅度个体化:建立一种个人就业账户,每个就业人员把钱存入这个个人账户,可以减少纳税。一旦失业,个人可以从账户提钱;如果一直就业,可以退休后从中提款,增加退休收入。

    在科学研究领域,德国大学和德国的研究所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大学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人才,向社会输送人才。这些年轻的学子是德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德国科技进步的发动机主要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朗霍夫学会、莱布尼茨学会以及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等超大型科研机构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其中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麾下的马普研究所早已成为德国诺贝尔奖的熔炉,从1948年起在马普所出现了16位诺贝尔奖得主。迄今为止,共有76名德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德国科学家还在继续获奖。德国的科学研究是德国创新的保障,在科研领域德国涉足了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

    布朗讲得越来越深入,深深吸引了梁晓秀:

    最高水平的基础研究:这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研究宗旨。该学会是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的学会。普朗克(1858-1947)以量子论带来了物理学的革命,并于1918年获得诺贝尔奖。他临终前嘱咐后人坚持他的科学和道德信仰:“不依附于任何时代的潮流,而只服务于科学的真理。”马普学会下设78家马普研究所,共有12500名工作人员,其中有4300名杰出的科学家,主要致力于自然科学、生物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发展、突破的关键科学;没有雄厚的基础科学研究,就没有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基础研究时间长,投入多,见效慢,但它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特点,一旦有所突破,往往给人类生活的某个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是所有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不敢忽视的研究领域。这是一个耗费心血、枯燥无味而又往往“费力不讨好”的研究领域,许多科学家投入一生的精力和时间,最终也没有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而德国人的民族特点非常适合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他们耐得住寂寞,甘于坐冷板凳,苦思冥想,反复计算,不畏惧任何阻力和困难,在他们头脑中只有一个目的:破解难题。

    为了迅速成功而开展研究:这是弗朗霍夫学会的研究宗旨。本着这个宗旨,弗朗霍夫学会的各个研究机构对实用性、见效快的研究项目进行集中研究,以最快的速度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学会的研究机构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使得研究的课题和项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弗朗霍夫学会有80多家研究所,12500名工作人员,研究范围涵盖了从适应技术、集成电路到材料力学等数百个技术领域。弗朗霍夫学会是以德国科学家约瑟夫?冯?弗朗霍夫(1787-1826)名字命名的研究机构。弗朗霍夫在德国历史上率先开发了新的玻璃种类,改进了制造过程,完善了光学仪器的制造工艺。

    宽广的科学研究范围:莱布尼茨学会奉行的研究宗旨。该学会拥有84所研究所,在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同时也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学会研究机构因其研究领域的宽广,具有大视野、跨学科研究的特点。这种研究方法,使得研究人员往往能在不同的学科中获得灵感,举一反三,获得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研究机构的研究宗旨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在数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历史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被视为德国最伟大的全才。莱布尼茨的科学精神始终是莱布尼茨学会及其84所研究机构的遵循的原则。

    具有未来意义的课题:这是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的研究宗旨。该联合会是德国最大的科学组织,由15个自然科学、技术和生物学、医学研究中心组成,共有24000人,年度预算超过20亿欧元。10000万名科学家在能源、地球和环境、健康、关键技术、物质结构以及交通和太空等6个研究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探索未来世界众多难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具有未来意义的研究课题,是这个研究会重点关注的研究项目。

    布朗讲完德国学术机构的概况时,梁晓秀已经想好了一个方案:她要在里尔创建一个中餐研究中心,转专门研究在欧洲发展中餐馆的问题。她也要创新,在开拓市场方面创新。布朗讲的观点和例子,她认为足够她用了。

    布朗看梁晓秀在沉思,他等了一会儿,等梁晓秀抬头看他时,他说德国有一个地方专门出高级点子。

    “那是什么地方?”

    “林岛。它位于巴伐利亚州博登湖畔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因1951年在这里创办了诺贝尔奖得主年会而被称为智慧之岛。数百名新生代年轻的科学研究人员和几十名科学界泰斗──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年聚集在这里,自由讨论,探讨世界。化学、物理、经济学是年会重点讨论的内容。每一位诺奖得主与几十个新生代科研人员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这个诺奖年会现已在国际上颇有影响,许多诺奖得主都愿意来这里与年轻的科研人员交流,对话并发表主旨演讲。”

    “我将来也办一个这样场所,专门探讨中餐在欧洲发展的情况。”

    布朗觉得梁晓秀在开玩笑,他没当一回事,而说在德国科学家的头脑里,未来就是现在。他们每天在办公室、在实验室为未来世界工作。正是他们的创造性和好奇心带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和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