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吵起来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27章 吵起来了
皇宫,太极殿。
皇帝端着在大殿宝座之上,面上带着浅浅笑意,看向下面的朝臣。
孙思全高唱:“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礼部尚书冯玉成出列,道:“皇上,各地藩王向朝廷纳贡是惯例,每年的三月和九月都会命专人送入京都,这是臣刚刚统计出来,今年各地王爷们送来的纳贡礼单,请皇上过目。”
大殿高台两侧均由候命的内侍官,负者呈递或者下派文书礼物等工作。
这时,一个小太监上前,走到冯玉成面前,低首接过一摞礼单和文书,弯腰躬身垂首,在距离皇帝第十列台阶处站定,然后跪下,将手中的东西交给孙思全后,立即躬身退下。
皇帝一本正经的翻看,连连点头。
冯玉成却高声启禀,道:“皇上贤明,因黔南之地民风淳朴,土地贫瘠,皇上已罢黜当地三年的赋税,纳贡也只有其他番地的一半,从今年开始,他们已经能按照朝廷的要求,交上全部的税银和岁贡。
相比较地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燕京封地,燕靖王上交的岁贡却是在年年减少,不仅如此,每一年,他们都会找理由和借口,拖延缴纳岁贡。
今年的岁贡是最晚一个交上来,且比之往年又少了三成。
长此以往下去,不妙啊,皇上。”
皇帝一目十行,快速翻看礼单,然后不紧不慢说道:“冯爱卿,这上面写着燕京之地遭了蝗灾,又遇上百年难得一遇的干旱,是以百姓们的收成骤减。
就是交上来的这五十万旦粮食,还有一半是往年的存粮,可见燕京之地真是捉襟见肘了。”
冯玉成却道:“皇上,不是微臣敏感。自从老燕靖王去世之后,世子爷顺位承袭爵位,然而如今的燕靖王行事乖戾,手段比老王爷花样多了不少,几乎年年都有借口。
往年,老王爷还在世的时候,也会遇上旱灾或者虫灾的现象,但是老王爷不仅克服困难,提前跟朝廷报备商议,隔年收成好起来后,也会将往年欠缺的补上。
可如见的燕靖王是能拖则拖,能赖就赖,借口层出不穷。
尤其是这两年,朝廷想要收到燕京之地的岁贡,是难上加难,就是勉强收上来来了,成色比之以往也差了许多。”
“那,依着爱卿的意思,这小燕靖王是何意?”皇上问。
冯玉成拱手,回道:“微臣人微言轻,不敢胡乱猜测,只是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还请皇上明察,只要派人去燕京之地一看便知,这小王爷究竟有没有在说慌,有没有刻意拖欠欺骗朝廷。”
“皇上,微臣有本奏。”吏部侍郎陈志文出列。
“陈爱卿,何事?”皇上问。
“微臣以为,冯大人的言辞过激,举措尚有欠缺之处。”
陈志文道:“且不说燕靖王此举背后是否有什么别的意思,若是朝廷贸贸然派出官吏下去纠察事实,唯恐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藩王与朝廷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纠缠和亲属关系,牵一发,惹来关注,会引起各个王爷的注意,若是没有确切的实据为证,只怕会寒了王爷们的心呐。
王爷们与朝廷离心离德,那后果不堪设想,还请皇上三思,再做定夺。”
“陈大人所言极是啊......”
“是啊,陈大人所言甚是,一旦离心,唯恐刀兵相见,实在是朝廷百官和百姓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是依着冯大人所言,这小王爷之举也着实可疑了些。”
“哎呀啊,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还没有个难处?我看冯大人言辞是有些过了,也太敏感了些。”
“是啊,现在毕竟是没有任何证据,冯大人也是替朝廷担忧吧,才会这么说的。”
“哎,两天前燕靖王的胞弟不是还进宫给太后贺寿么,宣他上殿来一问,便可清楚事实真相啊。”
“藩王即便来京,也不可逗留太久,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离开京城啊。”
“这还不容易,派人去驿站找找就知道了。”
“也有可能人家并不知道燕靖王的意思呢......”
“那也可以让他说说燕京之地,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啊。”
“那倒也是......”
“......”
因为冯玉成的提议和陈志文的反驳,朝堂百官分成两派,开始议论纷纷。
皇上端坐在高位之上,看下面情形,萧盛依旧惯常的假寐走神,插科打诨,对于朝臣的争执既不插手也不插嘴,可真等到他派她办事的时候,她可是一把好手!
皇上身为上位者,其实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朝臣,不结党不立派,一切只听命与皇上,皇上吩咐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不了的,克服困难也要上!
事情办完后,皇帝要赏,她也不谦虚推迟,有时候,还会厚脸皮的叫几句苦,跟皇帝讨价还价多要一些赏赐。
皇上再将目光投向左丞相,老丞相也是双手交叠于身前,垂下眼睑,收起下颚,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
皇上在心里有些失笑:这一老一小,还真是十足十的一个德行。
不过,他心里十分清楚,萧盛是不屑于这些官员为伍,她一心只想着报效朝廷,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而梁老丞相,却是奉行中庸之道,凡是不参和,实在需要他拿主意敲定的事情,他就都折个中,那边都不得罪。
皇上晃神片刻,下面的朝臣已经吵起来了。
“朝廷都多少年没有兴兵了,如今太平盛世,一片繁荣,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打仗?”
“李大人,你这话说的,那朝廷每年拿出那么多的银子,养这些兵痞有何意义?”
“韩大人,你这话就不对了,养兵千日就为一时,万一哪天外敌来了,总不能送上脑袋让人砍吧!”
“就是啊,韩大人,朝廷养兵那是祖制,是必须的事情,不要斤斤计较那些银两。”
“李大人,我们现在说的是自家人打自家人,什么斤斤计较,你去问问户部,国库还余有多少银子?每年虚耗在这些兵士身上的银子有有几多?”
韩大人气怒的一甩袖袍,讽刺道:“不当家不知银子不经花。”
“......”
第227章 吵起来了
皇宫,太极殿。
皇帝端着在大殿宝座之上,面上带着浅浅笑意,看向下面的朝臣。
孙思全高唱:“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礼部尚书冯玉成出列,道:“皇上,各地藩王向朝廷纳贡是惯例,每年的三月和九月都会命专人送入京都,这是臣刚刚统计出来,今年各地王爷们送来的纳贡礼单,请皇上过目。”
大殿高台两侧均由候命的内侍官,负者呈递或者下派文书礼物等工作。
这时,一个小太监上前,走到冯玉成面前,低首接过一摞礼单和文书,弯腰躬身垂首,在距离皇帝第十列台阶处站定,然后跪下,将手中的东西交给孙思全后,立即躬身退下。
皇帝一本正经的翻看,连连点头。
冯玉成却高声启禀,道:“皇上贤明,因黔南之地民风淳朴,土地贫瘠,皇上已罢黜当地三年的赋税,纳贡也只有其他番地的一半,从今年开始,他们已经能按照朝廷的要求,交上全部的税银和岁贡。
相比较地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燕京封地,燕靖王上交的岁贡却是在年年减少,不仅如此,每一年,他们都会找理由和借口,拖延缴纳岁贡。
今年的岁贡是最晚一个交上来,且比之往年又少了三成。
长此以往下去,不妙啊,皇上。”
皇帝一目十行,快速翻看礼单,然后不紧不慢说道:“冯爱卿,这上面写着燕京之地遭了蝗灾,又遇上百年难得一遇的干旱,是以百姓们的收成骤减。
就是交上来的这五十万旦粮食,还有一半是往年的存粮,可见燕京之地真是捉襟见肘了。”
冯玉成却道:“皇上,不是微臣敏感。自从老燕靖王去世之后,世子爷顺位承袭爵位,然而如今的燕靖王行事乖戾,手段比老王爷花样多了不少,几乎年年都有借口。
往年,老王爷还在世的时候,也会遇上旱灾或者虫灾的现象,但是老王爷不仅克服困难,提前跟朝廷报备商议,隔年收成好起来后,也会将往年欠缺的补上。
可如见的燕靖王是能拖则拖,能赖就赖,借口层出不穷。
尤其是这两年,朝廷想要收到燕京之地的岁贡,是难上加难,就是勉强收上来来了,成色比之以往也差了许多。”
“那,依着爱卿的意思,这小燕靖王是何意?”皇上问。
冯玉成拱手,回道:“微臣人微言轻,不敢胡乱猜测,只是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还请皇上明察,只要派人去燕京之地一看便知,这小王爷究竟有没有在说慌,有没有刻意拖欠欺骗朝廷。”
“皇上,微臣有本奏。”吏部侍郎陈志文出列。
“陈爱卿,何事?”皇上问。
“微臣以为,冯大人的言辞过激,举措尚有欠缺之处。”
陈志文道:“且不说燕靖王此举背后是否有什么别的意思,若是朝廷贸贸然派出官吏下去纠察事实,唯恐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藩王与朝廷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纠缠和亲属关系,牵一发,惹来关注,会引起各个王爷的注意,若是没有确切的实据为证,只怕会寒了王爷们的心呐。
王爷们与朝廷离心离德,那后果不堪设想,还请皇上三思,再做定夺。”
“陈大人所言极是啊......”
“是啊,陈大人所言甚是,一旦离心,唯恐刀兵相见,实在是朝廷百官和百姓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是依着冯大人所言,这小王爷之举也着实可疑了些。”
“哎呀啊,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还没有个难处?我看冯大人言辞是有些过了,也太敏感了些。”
“是啊,现在毕竟是没有任何证据,冯大人也是替朝廷担忧吧,才会这么说的。”
“哎,两天前燕靖王的胞弟不是还进宫给太后贺寿么,宣他上殿来一问,便可清楚事实真相啊。”
“藩王即便来京,也不可逗留太久,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离开京城啊。”
“这还不容易,派人去驿站找找就知道了。”
“也有可能人家并不知道燕靖王的意思呢......”
“那也可以让他说说燕京之地,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啊。”
“那倒也是......”
“......”
因为冯玉成的提议和陈志文的反驳,朝堂百官分成两派,开始议论纷纷。
皇上端坐在高位之上,看下面情形,萧盛依旧惯常的假寐走神,插科打诨,对于朝臣的争执既不插手也不插嘴,可真等到他派她办事的时候,她可是一把好手!
皇上身为上位者,其实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朝臣,不结党不立派,一切只听命与皇上,皇上吩咐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不了的,克服困难也要上!
事情办完后,皇帝要赏,她也不谦虚推迟,有时候,还会厚脸皮的叫几句苦,跟皇帝讨价还价多要一些赏赐。
皇上再将目光投向左丞相,老丞相也是双手交叠于身前,垂下眼睑,收起下颚,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
皇上在心里有些失笑:这一老一小,还真是十足十的一个德行。
不过,他心里十分清楚,萧盛是不屑于这些官员为伍,她一心只想着报效朝廷,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而梁老丞相,却是奉行中庸之道,凡是不参和,实在需要他拿主意敲定的事情,他就都折个中,那边都不得罪。
皇上晃神片刻,下面的朝臣已经吵起来了。
“朝廷都多少年没有兴兵了,如今太平盛世,一片繁荣,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打仗?”
“李大人,你这话说的,那朝廷每年拿出那么多的银子,养这些兵痞有何意义?”
“韩大人,你这话就不对了,养兵千日就为一时,万一哪天外敌来了,总不能送上脑袋让人砍吧!”
“就是啊,韩大人,朝廷养兵那是祖制,是必须的事情,不要斤斤计较那些银两。”
“李大人,我们现在说的是自家人打自家人,什么斤斤计较,你去问问户部,国库还余有多少银子?每年虚耗在这些兵士身上的银子有有几多?”
韩大人气怒的一甩袖袍,讽刺道:“不当家不知银子不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