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崇祯皇帝看到成基命自动请辞,心头的气也消除了一点。又看到成基命都要滚蛋了,还在一再的请求自己要慎重。身为首辅,临走之前的话语,多少也会有点份量。已经过了气头的崇祯皇帝终于能听进一点劝告了,想了想后,便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朕自有主意,明日商议后再做定夺。”
成基命对着崇祯皇帝最后行了一次三跪九叩的大礼,开口说道:“皇上,老臣这便回去了。今后的国事,还请皇上慎重为上。”
崇祯一听到这货又提‘慎重’二字,又开始不耐烦了,心想:“用老头来治国就是这一点不好,动不动就'慎重',不知道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治病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了么?好在这老头走后,次辅周廷儒按例就该上位了。这周廷儒如今才三十出头,想必不会和这群腐朽之臣一样。”随便摆了摆手,示意成基命出去。
门外,已经有两个太监打着灯笼在伺候了。见着成基命出来,二位太监躬身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这条出宫的路,成基命已经走了上千次了,唯有这一次,才发现这条路是如此的短。 一路上,成基命走着走着,脚步渐渐的蹒跚起来。
明朝早朝一般在早上六点左右。三百年来,除了明太祖朱元璋那个变态工作狂外,崇祯皇帝是第二个坚持天天早朝的。作为皇帝,自然可以准点出现,而上朝的臣子们,则必须提前半个时辰到达。趁着上朝前的空隙,大家先通通气,就朝中重要事情先私底下交流下意见。特别是准备提出自己主张的人,都抓紧利用这短暂的空隙,尽可能的说服其他人,减少朝议时反对的声音。
袁崇焕弹劾毛文龙自立之事,实在是太过重大,倘若毛文龙真的自立,辽东形势只怕立马就要翻转。为此,崇祯皇帝一夜都没睡好,草草的休息了两个时辰,第二天一大早便早早的起来了。趁着早朝前的空隙,命令内宦把周廷儒、温体仁召进了西暖阁,打算预先商量此事,定下基调,省的朝议的时候吵吵半天也决定不下来。
等二人进来后,行礼毕,崇祯皇帝给二人赐了座,便开口说道:“内阁的奏折二位先生应该也已经看过了。先有地方官员弹劾毛文龙通奴,导致辽东民乱。后有袁爱卿弹劾毛文龙投敌,并派大将率领建奴攻打锦州、右屯等地。二位先生是何看法?”
周廷儒开口道:“敢问皇上,首辅成先生有何意见?”
崇祯开口道:“地方官员前次尚且弹劾袁崇焕私卖粮草,此次弹劾毛文龙之事,自然不可能事先同袁崇焕通气,更不可能是袁崇焕指使。如今二者都一起弹劾毛文龙通敌,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毛文龙通敌之事,十有八九是真的。可惜成先生却一直以辽东、东江不和,有过相互攻讦的前例为借口,不相信地方官与袁爱卿所奏之事,只是坚持派人前往东江调查清楚再议。眼下辽东局势危如累卵,成先生却仍然在老调重弹,慎重、慎重。再慎重下去,只怕辽东都丢了。大明二百余年,朕就要成为第一个丧土辱国的皇帝了。”
周廷儒此时还不知道成基命已经请辞,一听此言,心里大喜,等待已久的机会来了。皇上对成基命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只需要再加一把劲,加深皇上的成见,首辅之位便是自己的了。想了想,便开口道:“回禀皇上,成先生既然坚持此意见,必然有他的道理。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倘若内阁再起党争,只会空耗国家实力。成先生身为首辅,臣等不敢与之相争,只能附议。”
崇祯皇帝一听到“党争”二字,心里的气又被勾起来了。自从万历末年党争开始后,到天启年间到达高峰。先是浙党、楚党、东林党一场混战,接着浙党、楚党败北,纷纷转投阉党,然后阉党又把东林党踩在脚下。这五十年党争,大大的消耗了明朝的元气,崇祯皇帝深知党争之害,看来赶走成基命是对的。
又听到周廷儒话里的“只是”这两个字,自然明白周廷儒有其它看法,只是在内阁之中一直被成基命压制,不敢表达而已。便开口说道:“正是因为朝廷处于多事之秋,所以才不能用暮气之臣。唯有阁臣有锐气,官员才有锐气,朝廷才能有锐气。二位先生是打算做暮气之臣,还是做锐气之臣?”
周廷儒听到此话,精神为之一振。首辅之位,看来马上就要到手了。既然皇上喜欢锐气,自己就得迎合皇上的心思,而且还得更加的激进才行。便开口说道:“回皇上,成老先生年老,为人做事自然暮气。臣还年轻,刚过而立而已,自然满怀锐气。眼下朝廷弊病甚多,革除弊政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旁边温体仁也回答道:“皇上,臣虽然已经到了知命之年。却也常怀壮志,也属锐气之臣。”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抬手道:“好!好!好!朕也年轻,自然也为锐气之君。既然得到二位锐气之臣的辅佐,咱们君臣同心,共同营造一个崇祯中兴。二位先生跟着朕,自然也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二人附和着大笑。
崇祯皇帝继续开口道:“昨日,成先生已经上书请辞了。周先生可不要忘了自己所说的,接下来,就要看周先生大展拳脚了。”
周廷儒、温体仁闻言大喜,赶紧拜谢道:“既蒙皇上垂青,微臣等敢不效死?”
崇祯皇帝走下书案,亲手把两人扶了起来,说道:“好!好!好!”
二人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又重新回到位子坐下。
崇祯皇帝继续开口道:“毛文龙之事,依朕的意思,当立刻派人赶赴东江,捉拿毛文龙押解京师,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周廷儒听到此言,心里叫苦,这皇上也太激进了,完全不懂治国啊。不过却不敢违抗,开口说道:“回禀皇上,依照微臣的意思,这事倒是不用太过担心。不管毛文龙是否已经投敌,至少一点,毛文龙还不敢公开投敌,名义上还得听从朝廷命令。 何况东江士卒数万,民众数十万,难道里面就没有忠君之士?天下正统在朝廷这边,大义也在朝廷这边。即使毛文龙有心投敌,下面将士之中,必然也有人反对。东江富足才不过月余,毛文龙即使再厉害,也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决好内部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东江镇钱粮已经能自给,又远在千里之外,朝廷很难有效控制。日子久了,臣恐怕会有尾大不掉之患。即使捉拿了毛文龙,说不得后面还会出一个李文龙、赵文龙。臣以为,治标不如治本!”
崇祯皇帝开口道:“治标不如治本,周先生此言大善,只是周先生有何治本之策?”
周廷儒开口道:“臣所献计策乃釜底抽薪之策。大明祖制以文制武。一向是文官掌控钱粮,从而牵制武将。东江之患,患在钱粮自给。只需要夺其钱粮,自然不用担心武将跋扈,此便为治本之策。以臣愚见,对待东江,必须下狠手。当派文官前往东江辽南等地,夺其屯田,掌握东江粮草。再派盐吏前往东江,夺其盐业,掌握其钱银。眼下毛文龙不敢公然自立,自然不敢不听。等咱们断了其钱粮根本后,再慢慢调查毛文龙不迟。倘若毛文龙没有自立之事,好言优抚之后,予一闲职调往兵部即可。倘若毛文龙有心投敌,钱粮既断,东江数万士卒,又有几个肯听毛文龙的?到时便可斩其首级,为后面封疆者鉴。”
其实这货的做法和成基命的方法没差多少。不过同样的做法,换成成基命那种软趴趴的表述,崇祯皇帝根本听不进去。换成了周廷儒这种激进狠辣的表述,崇祯反而能听进去了。点了点头,说道:“周先生言之有理。唯有行此釜底抽薪之计,方能免了后患。今日上朝之时,周先生便可上奏此事,定下前往东江的文官及盐吏,克日出发。此时一日不解决,朕一日不得心安。”
旁边的温体仁却是靠标榜自己为孤臣而上位的,今年六月,群臣朝议推举大臣入阁,本来没有周廷儒、温体仁的份。这货想了一个狠毒的计策,陷害弹劾入阁的候选人之一钱谦益。当时满朝的大臣都支持钱谦益,指责温体仁。这货深知皇帝痛恨党争,便栽赃众人结党,标榜自己是孤臣。果然,被党争弄怕了崇祯皇帝中计,把群臣推举的候选人全部罢黜。特旨提拔了周廷儒、温体仁入阁。
见到此场景,温体仁便继续标榜自己的孤臣身份,接口道:“当初毛文龙上书奏请煮盐之时,微臣便强烈反对。可惜微臣乃孤臣,凡是微臣反对的,朝中大臣必然赞成。再加上内阁发力,这才导致东江煮盐之事获准。早知有今日之事,微臣当日何惜自身名声,必会违心赞成东江煮盐。此事,微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崇祯皇帝听后哈哈大笑,开口道:“朕相信一句话,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所以朕最欣赏的便是锐气之臣。凡是年轻有锐气,又有才干的,朕不吝重用。其次便是孤直之臣。朝中诸臣,人人都只会结党营私。唯有周先生、温先生、袁爱卿才是朕可以依靠的股肱之臣。”
崇祯皇帝看到成基命自动请辞,心头的气也消除了一点。又看到成基命都要滚蛋了,还在一再的请求自己要慎重。身为首辅,临走之前的话语,多少也会有点份量。已经过了气头的崇祯皇帝终于能听进一点劝告了,想了想后,便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朕自有主意,明日商议后再做定夺。”
成基命对着崇祯皇帝最后行了一次三跪九叩的大礼,开口说道:“皇上,老臣这便回去了。今后的国事,还请皇上慎重为上。”
崇祯一听到这货又提‘慎重’二字,又开始不耐烦了,心想:“用老头来治国就是这一点不好,动不动就'慎重',不知道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治病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了么?好在这老头走后,次辅周廷儒按例就该上位了。这周廷儒如今才三十出头,想必不会和这群腐朽之臣一样。”随便摆了摆手,示意成基命出去。
门外,已经有两个太监打着灯笼在伺候了。见着成基命出来,二位太监躬身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这条出宫的路,成基命已经走了上千次了,唯有这一次,才发现这条路是如此的短。 一路上,成基命走着走着,脚步渐渐的蹒跚起来。
明朝早朝一般在早上六点左右。三百年来,除了明太祖朱元璋那个变态工作狂外,崇祯皇帝是第二个坚持天天早朝的。作为皇帝,自然可以准点出现,而上朝的臣子们,则必须提前半个时辰到达。趁着上朝前的空隙,大家先通通气,就朝中重要事情先私底下交流下意见。特别是准备提出自己主张的人,都抓紧利用这短暂的空隙,尽可能的说服其他人,减少朝议时反对的声音。
袁崇焕弹劾毛文龙自立之事,实在是太过重大,倘若毛文龙真的自立,辽东形势只怕立马就要翻转。为此,崇祯皇帝一夜都没睡好,草草的休息了两个时辰,第二天一大早便早早的起来了。趁着早朝前的空隙,命令内宦把周廷儒、温体仁召进了西暖阁,打算预先商量此事,定下基调,省的朝议的时候吵吵半天也决定不下来。
等二人进来后,行礼毕,崇祯皇帝给二人赐了座,便开口说道:“内阁的奏折二位先生应该也已经看过了。先有地方官员弹劾毛文龙通奴,导致辽东民乱。后有袁爱卿弹劾毛文龙投敌,并派大将率领建奴攻打锦州、右屯等地。二位先生是何看法?”
周廷儒开口道:“敢问皇上,首辅成先生有何意见?”
崇祯开口道:“地方官员前次尚且弹劾袁崇焕私卖粮草,此次弹劾毛文龙之事,自然不可能事先同袁崇焕通气,更不可能是袁崇焕指使。如今二者都一起弹劾毛文龙通敌,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毛文龙通敌之事,十有八九是真的。可惜成先生却一直以辽东、东江不和,有过相互攻讦的前例为借口,不相信地方官与袁爱卿所奏之事,只是坚持派人前往东江调查清楚再议。眼下辽东局势危如累卵,成先生却仍然在老调重弹,慎重、慎重。再慎重下去,只怕辽东都丢了。大明二百余年,朕就要成为第一个丧土辱国的皇帝了。”
周廷儒此时还不知道成基命已经请辞,一听此言,心里大喜,等待已久的机会来了。皇上对成基命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只需要再加一把劲,加深皇上的成见,首辅之位便是自己的了。想了想,便开口道:“回禀皇上,成先生既然坚持此意见,必然有他的道理。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倘若内阁再起党争,只会空耗国家实力。成先生身为首辅,臣等不敢与之相争,只能附议。”
崇祯皇帝一听到“党争”二字,心里的气又被勾起来了。自从万历末年党争开始后,到天启年间到达高峰。先是浙党、楚党、东林党一场混战,接着浙党、楚党败北,纷纷转投阉党,然后阉党又把东林党踩在脚下。这五十年党争,大大的消耗了明朝的元气,崇祯皇帝深知党争之害,看来赶走成基命是对的。
又听到周廷儒话里的“只是”这两个字,自然明白周廷儒有其它看法,只是在内阁之中一直被成基命压制,不敢表达而已。便开口说道:“正是因为朝廷处于多事之秋,所以才不能用暮气之臣。唯有阁臣有锐气,官员才有锐气,朝廷才能有锐气。二位先生是打算做暮气之臣,还是做锐气之臣?”
周廷儒听到此话,精神为之一振。首辅之位,看来马上就要到手了。既然皇上喜欢锐气,自己就得迎合皇上的心思,而且还得更加的激进才行。便开口说道:“回皇上,成老先生年老,为人做事自然暮气。臣还年轻,刚过而立而已,自然满怀锐气。眼下朝廷弊病甚多,革除弊政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旁边温体仁也回答道:“皇上,臣虽然已经到了知命之年。却也常怀壮志,也属锐气之臣。”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抬手道:“好!好!好!朕也年轻,自然也为锐气之君。既然得到二位锐气之臣的辅佐,咱们君臣同心,共同营造一个崇祯中兴。二位先生跟着朕,自然也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二人附和着大笑。
崇祯皇帝继续开口道:“昨日,成先生已经上书请辞了。周先生可不要忘了自己所说的,接下来,就要看周先生大展拳脚了。”
周廷儒、温体仁闻言大喜,赶紧拜谢道:“既蒙皇上垂青,微臣等敢不效死?”
崇祯皇帝走下书案,亲手把两人扶了起来,说道:“好!好!好!”
二人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又重新回到位子坐下。
崇祯皇帝继续开口道:“毛文龙之事,依朕的意思,当立刻派人赶赴东江,捉拿毛文龙押解京师,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周廷儒听到此言,心里叫苦,这皇上也太激进了,完全不懂治国啊。不过却不敢违抗,开口说道:“回禀皇上,依照微臣的意思,这事倒是不用太过担心。不管毛文龙是否已经投敌,至少一点,毛文龙还不敢公开投敌,名义上还得听从朝廷命令。 何况东江士卒数万,民众数十万,难道里面就没有忠君之士?天下正统在朝廷这边,大义也在朝廷这边。即使毛文龙有心投敌,下面将士之中,必然也有人反对。东江富足才不过月余,毛文龙即使再厉害,也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决好内部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东江镇钱粮已经能自给,又远在千里之外,朝廷很难有效控制。日子久了,臣恐怕会有尾大不掉之患。即使捉拿了毛文龙,说不得后面还会出一个李文龙、赵文龙。臣以为,治标不如治本!”
崇祯皇帝开口道:“治标不如治本,周先生此言大善,只是周先生有何治本之策?”
周廷儒开口道:“臣所献计策乃釜底抽薪之策。大明祖制以文制武。一向是文官掌控钱粮,从而牵制武将。东江之患,患在钱粮自给。只需要夺其钱粮,自然不用担心武将跋扈,此便为治本之策。以臣愚见,对待东江,必须下狠手。当派文官前往东江辽南等地,夺其屯田,掌握东江粮草。再派盐吏前往东江,夺其盐业,掌握其钱银。眼下毛文龙不敢公然自立,自然不敢不听。等咱们断了其钱粮根本后,再慢慢调查毛文龙不迟。倘若毛文龙没有自立之事,好言优抚之后,予一闲职调往兵部即可。倘若毛文龙有心投敌,钱粮既断,东江数万士卒,又有几个肯听毛文龙的?到时便可斩其首级,为后面封疆者鉴。”
其实这货的做法和成基命的方法没差多少。不过同样的做法,换成成基命那种软趴趴的表述,崇祯皇帝根本听不进去。换成了周廷儒这种激进狠辣的表述,崇祯反而能听进去了。点了点头,说道:“周先生言之有理。唯有行此釜底抽薪之计,方能免了后患。今日上朝之时,周先生便可上奏此事,定下前往东江的文官及盐吏,克日出发。此时一日不解决,朕一日不得心安。”
旁边的温体仁却是靠标榜自己为孤臣而上位的,今年六月,群臣朝议推举大臣入阁,本来没有周廷儒、温体仁的份。这货想了一个狠毒的计策,陷害弹劾入阁的候选人之一钱谦益。当时满朝的大臣都支持钱谦益,指责温体仁。这货深知皇帝痛恨党争,便栽赃众人结党,标榜自己是孤臣。果然,被党争弄怕了崇祯皇帝中计,把群臣推举的候选人全部罢黜。特旨提拔了周廷儒、温体仁入阁。
见到此场景,温体仁便继续标榜自己的孤臣身份,接口道:“当初毛文龙上书奏请煮盐之时,微臣便强烈反对。可惜微臣乃孤臣,凡是微臣反对的,朝中大臣必然赞成。再加上内阁发力,这才导致东江煮盐之事获准。早知有今日之事,微臣当日何惜自身名声,必会违心赞成东江煮盐。此事,微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崇祯皇帝听后哈哈大笑,开口道:“朕相信一句话,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所以朕最欣赏的便是锐气之臣。凡是年轻有锐气,又有才干的,朕不吝重用。其次便是孤直之臣。朝中诸臣,人人都只会结党营私。唯有周先生、温先生、袁爱卿才是朕可以依靠的股肱之臣。”